德國的科學

德國的科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法] 皮埃爾·迪昂 著,李醒民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34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4507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德國的科學》是迪昂重要的代錶作,其篇幅不大卻涵蓋科學哲學、曆史哲學、科學編史學、科學思想史諸多方麵的內容,集中體現瞭迪昂關於科學的精神氣質、科學價值、科學文化和科學史理論的深入思考。從標題上看,他仿佛是針對德國而言的,實際上論述的是整個科學或世界科學,而不是狹隘的地方科學。該書的章節是:德國科學(推理科學、實驗科學、曆史科學、秩序和明晰性:結論),對德國科學的一些反思,德國科學和德國人的美德。

作者簡介

在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學傢當中,皮埃爾?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傢、科學史傢和科學哲學傢,是科學思想界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學識淵博,纔乾齣眾,論著豐碩,思想敏銳,影響深遠。作為一位卓越的思想大師和寫作高手,迪昂從大學二年級發錶處女作起到早逝的32年間,共齣版瞭32部(共42捲)著作、約400篇論文, 而且這些齣版物沒有一件是多位作者署名的(這與現代科學齣版物眾多作者署名形成強烈的對照)。這些齣版物是迪昂以縝密的思維、係統的敘述、雄辯的論證、精妙的風格鑄就的豐碑,經過歲月的洗禮,它們今天依然是砥礪智慧的寶庫和啓迪思想的源泉,成為波普爾所謂的“世界3”中的永恒之物,源源不斷地為人類帶來無盡的恩惠。
李醒民,男,1945年10月生於西安市戶縣。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主編。著作有《激動人心的年代》、《兩極張力論?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科學的革命》、《理性的沉思》、《理性的光華》、《彭加勒》、《論狹義相對論的創立》、《馬赫》、《偉大心智的漫遊》、《人類精神的又一峰巔》、《迪昂》、《愛因斯坦》、《皮爾遜》、《科學的精神與價值》、《縱一葦之所如》、《中國現代科學思潮》、《科學的文化意蘊》、《科學論:科學的三維世界》等。譯著有(英、日、俄)《列寜與科學革命》、《科學的價值》、《物理學史》、《科學方法講座》、《巨人箴言錄:愛因斯坦論和平》、《最後的沉思》、《科學的智慧》、《科學的規範》、《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認識與謬誤》、《自然哲學概論》、《科學與方法》、《科學與假設》、《愛因斯坦與大科學的誕生》、《霍金與上帝的心智》等。主編有《思想領域中最高的音樂神韻》、《三原色叢書》、《哲人科學傢叢書》、《科學思想文庫》、《科學巨星----世界著名科學傢評傳》、《中國科學哲學論叢》、《科學方法叢書》、《中學生科學素養叢書》、《科學文化隨筆叢書》等。另外,在海內外50多傢刊物發錶學術論文250餘篇。

目錄

英譯者序言

感謝

引言

德國的科學

第一講 推理科學

第二講 實驗科學

第三講 曆史科學

第四講 秩序和明晰?結論

對德國的科學的若乾反思

德國的科學和德國人的德行

索引

附錄 迪昂――在坎坷中走嚮邏輯永恒

中譯者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德國的科學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寫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啓迪智慧。 勤奮是探求知識的舟楫,思維是探索知識的方法,請教是學習知識的妙招,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途徑。學好靠信心,求教靠虛心,探求靠專心,長進靠恒心。勤奮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思考是理解知識的利器,讀書是掌握知識的捷徑,練習是鞏固知識的方法,討論是理解知識的妙招,探求是創新知識的途徑。

評分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好不好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好不好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好不好

評分

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封麵稍微有點髒,物流超快

評分

迪昂的基本的科學思想形成於 1880~1890年之間,即在放射性發現和佩蘭實驗之前。當時,為實行其“宇宙的力學解釋”而使用原子和分子模型的一幫人,隨意改變他們的“彈子球”模型以拯救現象,頑固地把那些自相矛盾的性質賦予原子。迪昂因偏愛邏輯和厭惡力學模型,無法接受原子、分子論。他在研究中有意識地避開依賴於力學模型的微粒理論,在他的論著中,找不到原子,分子論的描述。他攻擊用小的、硬的、具有彈性的粒子來簡單說明原子;他有時帶點天真地攻擊開耳芬勛爵用齒輪和漩渦來說明白然現象的思想。他好像不知道原子模型曾給物理學帶來瞭巨大的復興,也完全沒有預料到原子物理學在半個世紀裏會有驚人的發展。即使當1908年佩蘭的實驗確證瞭分子的實在性時,迪昂因其執拗的個性也遲遲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他希望像能量學(energetics)這樣的更為普遍的理論能夠從原子論的廢墟中産生。

評分

很好的

評分

在1911年,迪昂總括瞭他畢生努力構造的物理學理論的體係,這就是作為一種理性論的現象論的連續理論的能量學,它避免瞭關於物質內部終極實在的形而上學假設。其結果就是兩捲專論《論能量學或廣義熱力學》,他認為這是他對科學最後的第一流貢獻,因為該書是他對物理學和化學作瞭幾乎30年的廣泛研究而完成的。不過,這部專題著作略去瞭電磁學論題,這意味著在他的批判性的科學觀點中,他沒有找到滿意的電磁學的能量學理論。迪昂想把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囊括到能量學或廣義熱力學的企圖最終未能實現,但是他對物理學和化學諸領域的貢獻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還是有意義的。

評分

其實,迪昂並不是根本反對形而上學。在某種意義上,形而上學也是研究的重要對象,因為它深入到事物的實質並解釋現象,因而也應當受到尊重。迪昂的本意是強調二者的區彆和各自的職權範圍,以免形而上學侵入科學而擾亂科學理論的目的。其實,科學與形而上學是並蒂而生的,又怎能將它們截然分開呢?就連迪昂本人也無法完全擺脫形而上學的糾纏。當迪昂認為人們能夠在競爭的理論之間做齣區分、能夠決定哪一個在某一確定的方麵更好地對應於現象的感性錶現形式時,他不得不嚴重地依賴形而上學的信念。而且迪昂也涉及到科學理論進步的另一個形而上學觀點:如果人們不相信,與現象的物理錶現形式更好對應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比所拋棄的理論更好地反映瞭現象的終極物理實在的話,那麼物理學的進步便是不可能的。他提齣瞭一個進一步的形而上學判斷:如果人們繼續發明關於現象的相互競爭的理論,繼續選擇與現象的錶現形式對應得更好的理論,那麼這種持續改善的理論的進步便漸進地趨於這個現象的理論的有限形式,該理論是完全一體化的,—十分閤乎邏輯的,它把實驗定律整理成類似於其的秩序,但並不必然地與其等價,這是一個高度先驗的秩序,按此所理解的形而上學實在被分類。迪昂一再明確闡述說,在物理學理論促成進步的程度上,它變得越來越類似於自然分類,這是它的理想目的。物理學方法無能為力去證明這個斷言是正當的,但是它若不是正當的,那麼引導物理學發展的趨勢就依然是無法理解的。理論越完善,我們便越能更充分地理解,排列經驗定律的邏輯次序就是本體論次序的反映。

評分

迪昂的基本的科學思想形成於 1880~1890年之間,即在放射性發現和佩蘭實驗之前。當時,為實行其“宇宙的力學解釋”而使用原子和分子模型的一幫人,隨意改變他們的“彈子球”模型以拯救現象,頑固地把那些自相矛盾的性質賦予原子。迪昂因偏愛邏輯和厭惡力學模型,無法接受原子、分子論。他在研究中有意識地避開依賴於力學模型的微粒理論,在他的論著中,找不到原子,分子論的描述。他攻擊用小的、硬的、具有彈性的粒子來簡單說明原子;他有時帶點天真地攻擊開耳芬勛爵用齒輪和漩渦來說明白然現象的思想。他好像不知道原子模型曾給物理學帶來瞭巨大的復興,也完全沒有預料到原子物理學在半個世紀裏會有驚人的發展。即使當1908年佩蘭的實驗確證瞭分子的實在性時,迪昂因其執拗的個性也遲遲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他希望像能量學(energetics)這樣的更為普遍的理論能夠從原子論的廢墟中産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