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移動媒體科技快速發展,“i潮流”席捲而來,社交網絡、智能手機、平闆電腦……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我們的處世方式與心理狀態也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新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不隻是方便,還有很多問題,例如成癮、強迫、情緒起伏、注意力缺失、社交退縮、下一代教育問題,等等。
在近30年“科技心理學”研究的經驗和成果上,拉裏·羅森博士為“i成癮”等問題提供瞭清晰深刻的解釋,並為我們提供瞭正常使用高科技電子産品、避免其傷害的實用方法。讓讀者不但能夠在書中找到自己現實生活的縮影,還能夠認清現象背後的規律,從“i成癮”的風險中走齣來。
作者簡介
拉裏·羅森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多明格斯山分校)心理學院前任院長及教授。他是一位心理學傢和計算機教育傢,也是“科技心理學”的國際專傢。在過去的二十餘年中,羅森博士及其同事考察瞭美國及其他23個國傢的超過30000名兒童、少年、大學生和成年人對科技産品的反應。他的理論被大量的媒體所引用,包括CNN、《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早安美國》等,並定期為《今日心理》寫博客。
南希·奇弗和馬剋·凱利博士分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多明格斯山分校)傳媒專業副教授、院長和心理學係教授、院長。在那裏,他們與羅森博士一起建立瞭喬治,馬什應用認知實驗室。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獻詞
緻謝
第一章 i失調:我們為何變成這樣?
第二章 從“我”開始
第三章 對電子産品“愛不釋手”:24小時×7天
第四章 i成癮:智能手機、社交網絡和短信那些事兒
第五章 網海沉浮
第六章 抱歉,我錯過瞭會議我去看郵箱,然後兩個小時就過去瞭
第七章 溝通第一課:屏幕後麵的安全性(與訓練)
第八章 隻是疼痛而已,而你卻覺得自己快要死瞭
第九章 我的頭像看起來胖嗎?
第十章 妄想、幻覺與社交退縮是科技産品讓我們“精神分裂”的嗎?
第十一章 我們就是喜歡窺視
第十二章 一切都在你腦中
尾注
精彩書摘
自戀腦
顯然,自戀行為在多種媒體中均有展現。在一篇名叫《新的亞特蘭提斯島》(The New Atlantis夕的文章中,剋裏斯汀·羅森將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喜好的年代”(the age of egocasting),她還將此定義為“徹底展現個人與極端追求個人品質。”社交網絡為這些自我投射的自戀者提供瞭一個平颱,他們可以通過在該平颱上發錶文字、圖片、視頻,以及尚未開發齣的任何方式來展示自己。但我的問題是:是技術使人們變得自戀,還是自戀者因為技術本身是一個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平颱而被技術吸引?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社交媒體小組負責人硃迪斯·多納瑟指齣:“社交網絡提供瞭一些不需要多大努力就能獲得的精神上的奬勵。這些奬勵如發動機的力量,像一個顫抖的賭博者拿到一張可以翻身的牌一樣,讓大批人更有動力上社交網絡。逐漸地,這種力量變得越來越有效和有力,它讓這一切難以抵抗”。這聽起來好像自戀者不能抵禦這樣的機會,他們是這樣的嗎?
關於腦的研究可以讓我們瞭解腦是如何工作的,大腦的哪一區域控製瞭怎樣的心理活動與過程。但正如你猜想的那樣,對於自戀的研究非常復雜,因為並沒有某個腦組織可以很明確地展現滿足感、自我提高等自戀特性。近期一些研究讓我們瞭解瞭一些自戀的腦機製。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唐·盛及其同事進行瞭一項研究,他們測量瞭被試在靜息狀態下大腦的活動,結果發現, 自戀者的後內側皮層有更多的激活:該區域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有關。他們還發現自戀者的內側前額葉皮層有更多的激活,這一區域與不計後果的衝動行為有關。
……
前言/序言
社會在飛速地發展變化著。20多年前,我們隻有在單位的時候纔有機會對著286或386電腦的藍色屏幕,那時電腦還非常稀缺;10年前,“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廣告詞響徹大街小巷、飄入韆傢萬戶,那時有一群年輕人叫做“拇指族”,他們愛彩屏、愛手機和弦、愛發短信,發到拇指僵硬;5年前,已經沒有哪個産品的呼聲艷壓群芳,音樂、手寫、雙卡雙待……所有的宣傳噱頭如同過眼雲煙,而隻有一個詞格外響亮,叫做“3G”,那時,媒體驚嘆全球3G用戶已近1.5億;而1年前,僅國內的3G用戶己逾1.28億;而今年,預計國內的3G用戶將超過3億……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於2012年7月19日在京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3.88億,並首次超越颱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同時,截至2012年6月,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較半年前增長9.5%。其中,手機微博用戶數量增至1.70億,較半年前增長高達24.2%;我國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數量為3.53億,較半年前增長3467萬,增長率為10.9%;我國即時通信在中國網民中的使用率已升至82.8%,用戶人數達到4.45億,較半年前增長7.2%。
……
在綫試讀
《i成癮》第一章
i失調:我們為何變成這樣?
愛因斯坦和萊特對科技有著深深的擔憂,甚至在互聯網、智能手機和iPad齣現的好幾十年前,他們便做齣瞭這樣的斷言。
i成癮:逃離24小時×7天“i不釋手”的生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
評分
☆☆☆☆☆
滿意!京東的忠實粉絲!!!!!!!!!!!!!!!!!!!
評分
☆☆☆☆☆
滿意!京東的忠實粉絲!!!!!!!!!!!!!!!!!!!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
評分
☆☆☆☆☆
滿意!京東的忠實粉絲!!!!!!!!!!!!!!!!!!!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
評分
☆☆☆☆☆
朋友選的,很滿意,正是想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