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包括:看图学汽车保养与维护、看图学汽车底盘故障检测与维修、看图学汽车钣金与喷漆、看图学汽车汽油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这套书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分解,并提供了丰富的对照图形,让读者学习时能够循序渐进、一目了然;书中提供了典型案例,讲解其排除思路与方法,让读者能学到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经验。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技能全程图解》一图一解地讲述了汽车维修基础、发动机系统维修、手动变速器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车身电器系统、底盘悬架系统六大章内容。
《汽车维修技能全程图解》基本理论与维修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实际维修应用为宗旨,以短期提升实际技能为突出目标,适于汽车维修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和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汽车维修基础
1.1 汽车基本结构原理
1.1.1 汽车基本组成
1.1.2 发动机类型
1.1.3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1.2 使用汽车维修设备
1.2.1 典型维修工具
1.2.2 典型机械维修用量具
1.2.3 数字万用表
1.2.4 大众VAS 5051故障诊断仪
第2章 发动机系统维修
2.1 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
2.1.1 机械结构原理和基本检修
2.1.2 发动机维修拆解与装配
2.1.3 发动机机械故障
2.2 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
2.2.1 冷却系统基本结构原理
2.2.2 冷却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
2.2.3 冷却系统拆解与装配
2.3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修
2.3.1 润滑系统基本结构原理
2.3.2 机油泵及机油喷射阀维修
2.3.3 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压力开关维修
2.3.4 润滑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
2.4 发动机点火系统维修
2.4.1 点火系统基本结构原理
2.4.2 电子点火系统诊断与维修
2.5 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维修
2.5.1 燃油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原理
2.5.2 燃油控制系统维修
2.5.3 传感器及信号控制
2.6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维修
2.6.1 进气系统
2.6.2 排气系统
第3章 手动变速器维修
3.1 离合器的维修
3.1.1 离合器基本结构原理
3.1.2 离合器拆解与装配
3.1.3 离合器故障
3.2 变速器的维修
3.2.1 变速器基本结构原理
3.2.2 变速器拆解与装配
3.2.3 变速器故障
第4章 自动变速器维修
4.1 自动变速器基本结构原理
4.1.1 基本作用及控制
4.1.2 电控自动变速器基本原理
4.1.3 基本组成
4.1.4 换挡基本原理
4.1.5 换挡控制
4.1.6 电控与液压自动变速器区别
4.2 自动变速器系统诊断测试与维修
4.2.1 液力变矩器
4.2.2 ATF散热器
4.2.3 液压控制单元
4.2.4 ATF机油泵
4.2.5 行星齿轮换挡元件
4.2.6 驻车制动
4.2.7 控制装置
4.2.8 动力传递
4.2.9 故障诊断
4.3 自动变速器综合故障排除
4.4 自动变速器齿轮机构拆卸与维修
4.4.1 轴的拆解、检查和装配
4.4.2 齿轮的更换
4.4.3 第二轴装配分解
第5章 车身电器系统
5.1 汽车电工技术
5.1.1 电气电子系统基本原理
5.1.2 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
5.1.3 电气系统的基础元件
5.1.4 接地点
5.1.5 电路图识读
5.1.6 电路原理图分析方法
5.1.7 电路图读图示例
5.2 发动机和启动机的维修
5.2.1 启动机
5.2.2 发电机
5.3 现代车辆电源管理系统
5.3.1 供电系统
5.3.2 智能化发电机调节
5.4 总(网关)系统
5.4.1 通过网关将三个系统联成网络
5.4.2 网关原理
5.5 空调系统维修
5.5.1 基本结构原理
5.5.2 空调压缩机维修
5.5.3 储液罐和干燥器
5.5.4 蒸发器
5.5.5 冷凝器
5.5.6 节温膨胀阀
5.5.7 空调系统故障诊断
第6章 底盘悬架系统
6.1 悬架系统
6.1.1 电控液压悬架
6.1.2 电控空气悬架
6.2 电控机械助力转向系统
6.3 汽车制动系统
6.3.1 常规制动系统
6.3.2 ABS防抱死系统
6.3.3 制动器的拆装和维修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如图5—64所示,制冷剂从上面进入储液罐内并沿着壳体内侧向下流动,然后必须经过过滤干燥器以清除水分,制冷剂向上流动。干燥器上方有一个滤网,借此可以过滤可能存在的污物。滤芯与能够吸水的海绵相似。分子滤网和硅胶吸附水分,除了水分外活性氧化铝还可以吸附酸。在较新的空调系统中。例如宝马的空调系统中,干燥器集成在冷凝器内,因此不再是独立的部件。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储液罐上,该传感器根据空调系统内的高压压力输出一个电压信号。信号以电码形式传输给数字式发动机/柴油机电子系统(DME/DDE)。此后DME/DDE输出用于辅助风扇输出级的控制电压,从而控制响应的风扇挡。冷却液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辅助风扇的控制。在带有冷凝器模块(过滤干燥器集成在冷凝器内)的车辆上,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的高压管路内。5.5.4蒸发器(1)作用与冷凝器一样,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器,它完成空调系统的主要任务,即冷却空气,因此它必须从流过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此外蒸发器还有另一项任务,它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使空气变干燥,水分经过冷凝后排到车外。以这种方式干燥过的空气可防止车窗玻璃起雾。(2)功能蒸发器从外侧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并将其向内侧传到制冷剂上。因此蒸发器以热交换器方式工作。在此最重要的因素是从液态变成气态时通过制冷剂吸收能量。这个过程需要较多的热能,热能从有空气流过的鳍片中吸收过来。5.5.5冷凝器(1)作用冷凝器的任务是将制冷剂在压缩机内压缩过程中吸收的能量通过散热片以热量形式散发到车外空气中去。从而使之前气态形式的制冷剂重新变为液态形式。在此过程中必须使能量释放出去,以便在制冷剂重新注入蒸发器时能够再次从待冷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冷凝器将利用压力作用下热制冷剂与较凉车外空气之间的能量差。(2)功能冷凝器内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来自压缩机、压力为10~25bar、温度为60~120℃的气态热制冷剂将其高热能释放到车外空气中;在第二阶段制冷剂冷凝下来,在此制冷剂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以便液化为液体;在第三阶段中液态的制冷剂继续释放出能量。这种状态称为制冷剂过度冷却。这也可以防止在至膨胀阀的通道上形成气泡。
……
前言/序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发展和应用,对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也成为备受行业追捧的具有熟练操作维修能力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围绕当代汽车维修产业和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需求实际,我们组织编写了《汽车维修技能全程图解》这本书。
本书人性化谋编,以一图一解的编排方式贯穿全书;以“先入门、后入行”的渐进策略组织内容;基本理论与维修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实际维修应用为宗旨,以短期提升实际技能为突出目标。
本书分六章内容,依次讲述了:汽车维修基础、发动机系统维修、手动变速器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车身电器系统、底盘悬架系统。各章节讲述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目标明确;易学易懂,重于实际应用。
本书适于汽车维修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和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自学读本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与《汽车维修技能全程图解》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 《星际考古学:失落文明的回响》 图书简介 浩瀚宇宙中,时间是唯一的尺度,而文明的兴衰如同恒星的生灭,转瞬即逝。本书并非专注于地球的过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遥远星系深处的遗迹,探索那些在宇宙射线和超新星爆发中幸存下来的、已然消逝的智慧生命文明。 《星际考古学:失落文明的回响》是一部跨越光年,融合了尖端天体物理学、理论人类学以及深空探测数据分析的开创性著作。它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和解读我们在银河系及更远边陲发现的非自然结构(Anomalous Non-Terran Structures, ANTS)所揭示的信息,试图重构这些失落文明的社会形态、科技水平及其最终的消亡之谜。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与探测范式 本书伊始,我们首先确立了“星际考古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在第四章,我们将详尽阐述如何区分自然天体现象与智慧生命活动所遗留的工程学痕迹。这包括对“戴森球碎片”、“轨道工厂残骸”以及“超维通信阵列”等概念的深入剖析。 我们引入了“熵值衰减模型”来预测一个文明在特定能量消耗率下,其技术遗迹能够持续存在的时间尺度。第六章将详细介绍我们如何利用詹姆斯·韦伯后继望远镜(JWST-X)采集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异常数据,锁定数个潜在的考古热点区域。这些区域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在特定频率上表现出远超自然背景的结构化能量释放模式,暗示着某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三大失落星域的深度挖掘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三个最具研究价值的失落文明遗址的实地(或远程数据实地)考察报告。 案例一:卡戎星系群的“静默之环” 卡戎星系群位于银河系旋臂外缘,曾被认为是一个死寂的区域。然而,在对编号为GX-447B的褐矮星系进行频谱分析时,我们发现了围绕其运行的一系列巨大、非均匀分布的环状结构。这些结构并非行星环,而是由一种超高密度、接近负质量的物质构成的——这在已知的物理模型中是难以解释的。 第十章详细描绘了“静默之环”的几何结构,以及我们通过量子纠缠信号穿透其外部屏蔽层所捕获到的微弱信息片段。这些片段描绘了一个以“时间货币”进行交易的社会,其对因果律的理解远超我们现有的四维时空观。其毁灭的原因,推测与他们对“反时间”能源的过度利用有关,导致了局部时空结构的崩溃。 案例二:仙女座M31的“水晶墓穴” 在距离我们约25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中,我们的深空探测器LISA-VII捕获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覆盖了半个类地行星的巨大晶体结构。这个结构内部充满了复杂的、自维持的生物光合作用系统,但所有系统均处于冻结状态,仿佛时间被按下暂停键。 第十五章深入分析了这种“水晶化”现象。我们发现,这个文明在面临一场无法抵御的伽马射线暴时,主动启动了“全体休眠协议”。他们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将整个星球转化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库,等待宇宙环境恢复宜居。然而,由于环境变化的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测,休眠被永久化,他们的意识被困在了晶格的振动中,成为了永恒的囚徒。本书首次尝试利用谐振频率解码其中一小段被保存的“生命交响乐”。 案例三:欧特云边缘的“几何幽灵” 这是最具争议的一个案例。在太阳系边缘的冰冷地带,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以非欧几何方式排列的微型探针。这些探针的尺度极小,但其复杂性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似乎在执行一项跨越数百万年的、极为冗长的计算任务。 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着重探讨了“几何幽灵”的目的。它们不留下任何关于自身文明起源的线索,只留下纯粹的数学结构。我们的研究小组认为,这些探针是某个更高级文明留下的“计算遗产”——一个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其唯一目标是解决一个基础性的宇宙难题,或许是“万有理论”的最终形态。它们的活动形态显示出一种极端的理性主义和对情感的彻底摒弃。 第三部分:哲学反思与未来展望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我们不再关注“他们是谁”,而是转向“我们能学到什么”。第三十二章探讨了这些文明的共同“死亡模式”——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似乎都存在某种超越技术限制的系统性脆弱点。是傲慢、对单一能源的依赖,还是无法调和内部矛盾? 本书以对“费米悖论”的全新解读收尾:也许宇宙中并不缺乏生命,而是缺乏能够穿越“文明存续的瓶颈期”的智慧。我们必须从这些星际考古的碎片中汲取教训,以确保我们自身的文明之火,不会在未来成为又一例被记录在宇宙尘埃中的“失落回响”。 《星际考古学:失落文明的回响》是一次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彻底颠覆,它要求读者以最谦卑的姿态,去面对宇宙中那些宏大而又无声的悲剧,并思考我们在浩瀚星河中的真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