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傢林語堂於1935年在《吾國與吾民》裏的相關論述,給瞭我們一個關於個人與曆史的明確說明和富有啓發性的見解。他說:“研究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學或任何一個時代的曆史,其最終和最高的努力,往往用於覓取對該時代之‘人物’的精詳的瞭解。因為文學創作和曆史事跡之幕後,一定有‘人物’,些〔此〕等人物及其行事畢竟最使吾人感到興趣。當吾人想起馬蔻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筆者按:2世紀時羅馬帝國皇帝,著有《沉思錄》,被譽為哲學傢皇帝。)和呂善(Lucian),便知適當羅馬衰落時期。又或想起佛朗古·維龍(Francois Villon;筆者按:15世紀法國抒情詩人,著有《遺囑集》,被稱為市民知識分子。)便知適當中古世紀。想起一個時代的重要人物,馬上感覺到那個時代很熟悉,也很明瞭。”(黃嘉德漢譯,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5年,第15頁)撇去關於文學的陳述,僅就曆史研究而言,林氏在這裏錶述瞭三重意思:研究曆史最終、最高的目的是認識人物;曆史事實,歸根結底錶現在人物身上;著名人物代錶那個時代,令人熟悉那個時代。對他的第一點說法可能會有異議,也即對史學研究的目標如何規範得更準確些,但總的來講,曆史研究主要是落實在對曆史人物的認知上理解上說明上,這正是筆者贊同的地方,所以纔大段地引述在這裏。研究曆史,必定會涉及曆史事件、社會製度、社會組織、社會群體、民族國傢,但是又必然會尋覓事件、製度和群體、民族活動與個人行為的關係,事實上,先有一個個“個人”,也即人物的活動,也纔有群體的動作,纔會有有計劃的組織行動,個人行為是群體活動的先聲,是群體活動的基礎。所以研究人的曆史,研究群體史、社會史、民族史、國傢史,都是與人物史分不開的,都是建立在人物研究基礎上
評分清代人物三十題,包裝太差,書受到損壞。
評分生動有趣,大傢手筆,適閤清史愛好者閱讀
評分好書值得所有女士朋友看,好!!
評分好書值得所有女士朋友看,好!!
評分生動有趣,大傢手筆,適閤清史愛好者閱讀
評分生動有趣,大傢手筆,適閤清史愛好者閱讀
評分著名清史學傢馮爾康先生數十年來撰寫的清代人物文章的閤集,《清代人物三十題》分為帝王、大臣、文士、婦女四編,文筆流暢,分析精闢,是瞭解清代曆史的一把鑰匙。
評分曆史學,可以一看。活動時買的,挺便宜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