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而中国建筑一出现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榫卯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这种结构方式能抵御地震的灾害,它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民众,而在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中,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这些,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建筑概述
“营造”与“建筑”:中西建筑的比较
一、中西建筑选材的不同
二、中西建筑设计理解的不同
三、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四、中西建筑“性格”的比较
“风水”与“堪舆”:中国建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风水和堪舆学的发展
二、堪舆学与中国建筑
三、堪舆的遗忘与回归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以前)
夏商周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魏晋南北朝建筑(221年~589年)
隋唐时期建筑(581年~960年)
宋辽金元时期建筑(960年~1368年)
明清时期建筑(1368年~1911年)
第三章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
宫殿建筑
祭祀建筑
一、神祗坛庙
二、宗庙与家庙
三、先贤祠庙
陵墓建筑
一、先秦时期的陵墓
二、秦汉时期的陵墓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四、隋唐时期的陵墓
五、五代十国、两宋时期的陵墓
六、明清时期的陵墓
七、少数民族特色的陵墓
宗教建筑
一、佛教建筑
二、道教官观
三、伊斯兰教清真寺
居住建筑
一、特色民居
二、历史古城
桥梁建筑
一、浮桥
二、梁桥
三、索桥
四、拱桥
第四章 明清以来的会馆建筑
会馆概说
会馆的分类
一、同乡会馆(移民会馆)
二、行业会馆
三、士绅会馆
四、科举会馆
第五章 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分类
一、从属类型
二、地域关系
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一、商周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金时期
六、元明时期
七、清朝时期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一、变化巧妙的造景手法
二、理水——古代园林的命脉
三、叠山——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
四、园林建筑五、园林花木
第六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台基
一、普通台基
二、须弥座式台基
大木作
一、抬梁式
二、穿斗式
三、井干式
四、斗拱
屋顶
一、庑殿顶
二、歇山顶
三、悬山顶
四、硬山顶
五、卷棚顶
六、攒尖顶
装饰
一、雕刻
二、彩画
附录:
一、古建结构部件名称简表
二、中国古代部分重要建筑及其设计师表
后记
精彩书摘
实与空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维度的立面与三维度的形体等;而中国建筑则具有中国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有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审美感受,是动态美、静态美、意象美的统一。
形与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
……
前言/序言
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