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汗簡書法不可多得的優秀摹本,這個係列很不錯。各類簡牘書法的代錶作品都有,開闊視野,觸類旁通,值得擁有的書法書。
評分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 都是放大本 自己清楚 方便研習
評分這套簡牘很不錯 若要在多點信息量 就更好瞭
評分質量很好,包裝也好,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豐縣北部的尼雅遺址發現瞭少量漢簡。次年,他又在甘肅敦煌一帶的一些漢代邊塞遺址裏發現瞭700多枚漢簡。這是近代初次發現的漢簡。此後陸續有新的漢簡齣土,至今共發現4萬餘枚。從西漢簡上可看到漢字字體從古隸逐漸演變以及草書形成的過程,從東漢中後期簡上又可以看到隸書開始嚮楷書演變的情況,所以漢簡也是研究漢字發展史的重要資料。除瞭尼雅漢簡等少量比較特殊的例子,已發現的漢簡可以根據齣土情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漢代西北邊塞地區遺址裏發現的,可簡稱為邊塞漢邊塞漢簡通常發現於邊塞地區的官署(如都尉、候官治所等)和烽燧的遺址裏,為屯戍吏卒所遺留。有的是當時有意保存起來的﹐有的是當時作為垃圾而拋棄的。西北地區缺少竹子﹐已發現的簡絕大多數是木簡。從形製上看﹐除一般的簡以外﹐還有兩行﹑牘﹑觚(多麵棒狀木條)﹑符﹑券﹑檢(有覆蓋文書﹑書信用的﹐也有封存物件用的)﹑簽等等﹐種類頗多。從內容上看﹐主要部分是公傢的各種文書和簿籍﹐還有與吏卒生活有關的私人書信﹑衣囊封檢﹑曆譜﹑醫方﹑占書﹑九九錶﹑字書以及其他書籍等等。簡的年代起自西漢中期(武帝後期)﹐訖於東漢後期﹐中間包括王莽新朝和更始時期。已發錶的漢簡上的明確紀年﹐最早的是武帝天漢二年(前99)和三年。最晚的是順帝永和二(137)。 《居延漢簡甲編》1398號簡有“太初三年”﹐但這是在追述往事時提到的。對於新齣居延簡中所謂“元朔元年”簡和“元狩四年”簡﹐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最晚的是順帝永和二年(137)。陳夢傢《漢簡考述》認為最晚的紀年簡是“永(原文誤為元)康三年”(169)簡﹐當指發掘號為551.32的《居延漢簡》2519號簡。此簡為一小殘片﹐僅存“永康三”三字。桓帝延熹十年六月改元永康﹐次年即靈帝建寜元年﹐永康三年相當於建寜二年。陳氏對此簡的解釋是否可信尚待研究。
評分書不錯,幫彆人買的,反應不錯呢,嘻嘻。
評分從西漢簡上可以看到漢字字體從古隸逐漸??上又可以看到隸書開始嚮楷書演變的情況﹐所以漢簡也是研究漢字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評分好。
評分準備學毛筆書法就買一套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