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师承学堂·银屑病经方治疗心法:我对“给邪出路”的临证探索》主要介绍了银屑病的治疗思路。从以麻黄为主的“发汗”人手,之后扩展为祛邪法为主达到“汗出而解”,最后认识提高到所有正确的治疗都要以“正汗出”为检验标准。所有治疗上的进步和.灵感都来源自仲景理法方药的学习。
本书第一部分为仲景理法心悟,旨在从经典出发,探寻中医的核心治疗理念;第二部分为换个方向治愈牛皮癣,旨在以银屑病为突破口,将中医治疗方略尽量收入眼底,既求速效,更要长效;第三部分为宜放斋随想录,旨在把眼光放远,思索中医的发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其中很多文字已经发表过,这次借成书之机作者重新予以系统归类。对于作者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的机会,也可为读者寻找治疗新思路提供一些发生学上的借鉴(每种独特治疗方法的形成都是有理路可寻的,从这本书中大家能看到作者学习中医、研究银屑病的过程,这些可以为别的学者别的专业提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仲景理法心悟
“一时许”为正汗的保障
--桂枝汤方后注考证
汗出不可不彻
--经方汗法之度
不表之表,不汗之汗
---辛刀谈“广汗法”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再谈“广汗法”
非必发汗之药始能汗也
--张锡纯论“广汗法”
看似超出经方象外,实则入于经方圜中
--张锡纯用经方的启示
证与机层次不同,有高下之分
一“察机用药”与“方证对应”
痒因无汗
--《伤寒论》如何论治瘙痒
攻邪之“邪”,只是假想敌
--邪:气血郁滞的病因推测
一剂知二剂已
--经方速效在攻邪
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
--麻黄治疗哪种血证
探讨症状的积极意义
--红汗、白汗与正汗
暴性之药,可化暴为良
--麻黄汤临证“守方”与“活法”
去麻黄,加杏仁
--病求于本,治求于本
得其人,得其时,得其法
--误用麻黄实例引发的思考
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黄芪功效核心为治肌袁衰弱
盛者夺之
--大剂量用药的思考
经方学习要入细
--以剂量比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争
死记方能活用
--带剂量理中类方歌括类变心解
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一)
--试从历史气候变化谈起
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二)
--寒温治法选择的客观性探讨
从“欲解时”探讨“六病”本质
--试以阳气的“圆运动”为之定位
《伤寒论》自愈机制探讨
--瞑眩与自愈
《伤寒论》之“寒”可作“邪”解
--寒温摆脱名相之争的假设
……
下篇 换个方向治愈银屑病
附篇 宜放斋随恕录
精彩书摘
《伤寒杂病论》当今很多学者认为是论广《汤液经》而作。《汤液经》已然不可得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作为源于《汤液经》的另一传本,对于《伤寒杂病论》的重要参考价值便不言而喻了。《辅行诀》中的小青龙汤组成和主治都基本等同于《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可以推断此两方当源于同一个祖方。在《辅行诀》小青龙汤方后赫然写着“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这与《伤寒论》35条麻黄汤方后的“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迥然不同。顺着这条思路我们在《伤寒论》中也可以找到麻黄汤使用的另一种法则--汗出彻身。虽然没有直接的表述,但可在字里行间及无字处求之,“汗出彻身”的表述非只一处。
《伤寒论》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1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邪郁太重或药力不及均可导致汗出不彻。
24条可理解为治疗方法有误,需要开腠发表之麻黄剂“汗出彻身”,却用了调和在表之气血的桂枝汤,徒增郁热,而病不得解,故“反烦”。借助针刺“风池风府”开腠发表代替麻黄汤,“却与桂枝汤则愈”。
46条使用麻黄汤治疗是正确的,故“服药已微除”。但是正确的选方如果没有足够的剂量或者“温覆”之类保证的话,郁热无法解除,故“其人发烦目瞑”,最后通过自“衄”--红汗这个途径,达到汗“彻”。
55条论述了当汗不汗,即使身体自发以“红汗”解邪,但无法“彻”,故仍需麻黄汤“彻汗”方解。
48条和185条表达了“发汗不彻”导致“阳气怫郁不得越”,使疾病由太阳、二阳并病,最终入阳明的由表人里的加重过程。太阳病初得,发汗为正治。然而发汗不彻,不得解于表,“反而鼓荡邪热,引致邪热炽盛入里,而转入阳明”。太阳病初起阶段,应该抓紧时机发汗,并且“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而入里。
“彻汗”强调的是“去邪务尽”的治疗思路。
“微似汗”强调的是“去邪不伤正”的治疗原则。
二者并不矛盾
“人之受病,如寇人国”(语出《医旨绪余》),在身体的正气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拔刺”、“雪污”。治疗的目的是病“解”,是以最小的伤正作为代价祛除邪气。汗微和汗彻只是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其本质并无矛盾。
桂枝汤方后注“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中,强调“浆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的同时还强调了“一时许”和“遍身”,前者说的是去邪汗解时希望汗尽量少,后者强调的是出汗时间要长,出汗范围要广,已经蕴含了“彻汗”的意义在内。
桂枝汤方后注还有一段话“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月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仔细品味此段,不断地缩短服药间隔,增加服药剂量,“去邪务尽”,求“邪尽散”之意已经表达得很明白了。
这里需要注意是“汗出病差”,核心在于“病差”。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为“汗出”就“停后服”,很多的顽固疾病不可能得一汗而解,需要汗而又汗或者汗法与其他治法多方配合,才可能取得“邪尽散”而“病差”的结果,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停后服,不必尽剂”。
……
前言/序言
中医师承学堂·银屑病经方治疗心法:我对“给邪出路”的临证探索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