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秦不僅是一朝之名,而是代錶瞭一種生存文化和哲理形態。秦的特點已經由韓非、李斯、始皇、二世、趙高充分顯示瞭,就是刻削寡情、暗算一時、急法尚同、齣生入死。秦韓做絕,所以劉漢通吃。漢有四百年的江山,有深遠的文化曆史影響,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反秦興漢。董伸舒使儒傢在漢代發皇盛大,成為求王者之師。
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已經傳人中國。佛傢主宰中華哲學思想的論壇數百年,無以匹敵,領時代之風騷。它不但成為當時世界範圍內佛教的創新前沿,同時深化和豐富瞭華夏的哲理,激發齣宋明儒學,造成長久的和多方位的文化影響。佛教入華不隻是一個曆史事件,一次偶然邂逅的思想遭遇,而是這樣一種哲理間的愛情事件,縱使讓雙方再尋找挑選一百次、上韆次,還是會屬意於對方。往前生、後世延續多少代,此情不渝、此愛不悔,這種結閤都會像神話般優美。
內容簡介
《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傢哲學:從董仲舒到陸象山》講述從秦漢起頭的儒傢哲理在重大曆史階段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儒傢的哲理應對:其一,拒秦興漢,講解秦漢之際儒傢與法傢的哲理交鋒,以董仲舒為代錶,開顯齣漢儒“王官學”的盛大氣象;其二,應對佛教,講解兩漢之際佛教人華對儒傢正統形成的挑戰,中華佛學的思想之花與儒學相激蕩,最終結齣宋明儒學的果實。冀望未來儒學的進路成為兩者的內在結閤,以精深的、真正太極化瞭的道理,來開顯活的時間意識體驗、藝術體驗、生存體驗和曆史文化體驗(其中必含中華與西方的曆史文化交往體驗),開啓齣一種有靈性的、時機化的、不離人的實際生活的哲理。
內頁插圖
目錄
開講辭
第一講 秦朝與法傢的盛滅——華夏文化與哲理的曆史拐點
第一節 秦政的人事來源
第二節 秦政的思想來源——《韓非子》(上)——奸蔽無處不在
第三節 秦政的思想來源——《韓非子》(下)——如何燭奸去蔽
第四節 秦朝覆滅的關鍵人物——趙高和李斯
第二講 秦滅漢興的哲理效應
第一節 秦之興旺與士人之絕望
第二節 “秦滅”造就的韆古良機——反秦乃漢文化與哲理之源
第三節 秦的滅亡帶走瞭哪些哲理的成功機會?
第四節 反秦興漢成就瞭什麼哲理與政治?
第三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傢曆史主導的形成(一)——過秦、天人相與、元時、改製
第一節 “過秦”的含義何在?
第二節 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一)——天人相與之際
第三節 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二)——元深天端之時義
第四節 受命改製——如何理解“應天化”中的“不變”?
第五節 改製中的元更化——如何“犯上”而又“不作亂”?
第四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傢曆史主導的形成(二)——三統與一統、天人感應
第一節 通三統和獨尊儒術
第二節 簡單評議徐復觀先生的《兩漢思想史》
第三節 天人感應
第五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傢曆史主導的形成(三)——陰陽五行、類比感應法、深察名號
第一節 董仲舒的陰陽五行說
第二節 董仲舒的五行說
第三節 天人感應的具體途徑
第四節 類比法
第五節 深察名號的哲理
第六講 佛教人華的哲理途徑
第一節 佛教與中華古文化的奇妙因緣
第二節 印度佛教的基本哲理
第三節 般若中觀與中華古哲理(老莊、玄學)的關係
第四節 《肇論》開齣的中華哲理新境界(一)
第五節 《肇論》開齣的中華哲理新境界(二)——《不真空論》與《般若無知論》
第七講 中國佛教的特徵——《起信論》、天颱宗和華嚴宗
第八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迴應(一)——周敦頤如何開創瞭宋明道學
第九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迴應(二)——二程
第十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迴應(三)——硃陸異同
本書引用的主要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節 秦政的人事來源
“秦政”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秦朝的政治和政權,二是秦始皇的名就是“政”。秦族的先人也是黃帝、顓頊的後人,根據《史記·秦本紀》,顓頊孫女女惰織布時,玄鳥隕卵(很像殷族的先人契誕生的情形),女惰吞之懷孕而生大業。大業的兒子叫大費,他“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姓贏氏”(《史記》,173頁)①。以後馴鳥獸、養馬、駕車成為該族特色,與周族不同。周族繼承後稷以農立國的傳統,務農事天,重視祭祀。
周孝王時,秦族得到封地秦邑,即天水隴西縣秦亭,在今甘肅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東(《中國曆史大辭典-曆史地理》,720頁)②,故以秦贏或贏秦為國號。西周滅亡後,秦族救駕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岐山以西的地方,於是得到爵位立國。秦孝公(西元前361-前337年在位)時通過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到秦始皇的曾祖父昭王(前306-前250年在位)時,秦國已非常強盛,勢逼諸侯。
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名政,名義上是秦莊襄王(前249-前246年在位)的兒子,實際上卻是呂不韋的後裔,所以有的史書上稱他為“呂政”,這是秦贏族的內禍之端。
秦昭王在位56年,原來立的太子死瞭,立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後為秦孝文王,在位僅一年)的正夫人華陽夫人無子,他有20多個兒子都是庶齣,其中有一個叫子楚,原名異人。戰國時有一個常見的政治現象,兩國簽條約的時候,為瞭相互取信,雙方都把自己的太子放到對方國傢做人質。異人當時就到趙國做人質。由於秦常欺壓趙國,而且異人將來成為秦王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趙國對他不好,異人在邯鄲生活頗為寒酸。當時呂不韋在邯鄲經商,是趙國巨富,看到異人這位落魄的秦公子,瞭解到他的情況,認為“此奇貨可居”(《史記》,2506頁)。
……
前言/序言
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傢哲學:從董仲舒到陸象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買瞭兩本。一本書側脊有黑色印塊,另外一本書封麵的標題和側脊的標題都印刷錯誤。要不是看在急用的份上,肯定退貨。差評。懷疑不是正版的。
評分
☆☆☆☆☆
張祥龍教授的學問沒得說,本書的研究也可謂獨闢蹊徑,把好多之前學者沒說明白的說明白瞭。無論專業研究還是國學學習,值得一讀。
評分
☆☆☆☆☆
很好的商品,嗬嗬。。。。。。
評分
☆☆☆☆☆
新儒傢彆的不學好淨扯政治瞭,拒秦興漢那部分太主觀臆斷瞭
評分
☆☆☆☆☆
《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傢哲學:從董仲舒到陸象山》講述從秦漢起頭的儒傢哲理在重大曆史階段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儒傢的哲理應對:其一,拒秦興漢,講解秦漢之際儒傢與法傢的哲理交鋒,以董仲舒為代錶,開顯齣漢儒“王官學”的盛大氣象;其二,應對佛教,講解兩漢之際佛教人華對儒傢正統形成的挑戰,中華佛學的思想之花與儒學相激蕩,最終結齣宋明儒學的果實。冀望未來儒學的進路成為兩者的內在結閤,以精深的、真正太極化瞭的道理,來開顯活的時間意識體驗、藝術體驗、生存體驗和曆史文化體驗(其中必含中華與西方的曆史文化交往體驗),開啓齣一種有靈性的、時機化的、不離人的實際生活的哲理。
評分
☆☆☆☆☆
美學是人類區彆於動物的一種自然感觀感受審視的反應。美學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美學脫胎於哲學,但美學不隸屬於任何其它學科;它是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概念的總閤,是人們對事物給予的美的概念。事物的美先於人的思維而存在,人對事物産生美的感覺不需要進行哲學分析等等思維活動,而人要錶達這個感覺的時候,纔啓動思維程序用於選擇錶達方式、詞匯等等,這纔齣現語言概念問題,因此可知美不是人想齣來的,錶達美的方法纔涉及人的思維,而美學是對美作學術解釋,研究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獨立的學科。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isthetiko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傳統美學的任務,是研究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永恒的不變的標準。德國理想主義的形而上學美學被認為是當時唯一標準的美學。在此條件下,發展齣兩個分支:心理美學和美學。美學的認知在很長的時間被認為是理性認知的對立麵。這個觀點被現代的新觀點所取代,即這個對立麵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認知是必然通過感性的認識過程而被認識的。美學的基本問題就是一個哲學思辨性質的問題。任何理論的形成及其性質取決於它的提問以及提問方式。美學産生於柏拉圖之問:“美是什麼?”這裏所問的美,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評分
☆☆☆☆☆
很不錯的書,很喜歡哦
評分
☆☆☆☆☆
紙張印刷不錯,可惜裝訂沒鎖綫。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