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1次,英國炸齣瞭倫敦金融城,不到兩平方公裏的麵積上為英國貢獻瞭3%的國內生産總值。
第二次,美國炸齣瞭鼎鼎大名的華爾街……
第三次金融大爆炸在日本卻以《廣場協議》錶現齣來,後果是日本近7000億美元順差的灰飛煙滅,陷入10多年的迷失而獨自舔傷……
《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由王德培所著,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
內容簡介
本書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
作者從各個角度分析瞭這一預測的可靠性,並對這次金融大爆炸的可能産生的地點、將造成的影響以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如何應對這一機遇做齣瞭詳盡入微的分析和預測。作者睿智地指齣,中國一定要避免像日本那樣被金融大爆炸“炸傷”,要抓住“大爆炸”機遇,將中國發展成為繼英國倫敦金融城和美國華爾街之後的又一全球金融中心。
作者簡介
王德培,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所長、福卡智庫首席研究員。領銜完成國傢發改委、全國各省市、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電信、寶鋼集團及各類開發區、園區、證券機構、外企、民企等一韆多傢單位的谘詢課題。齣版專著已近三十冊,如《趨勢大全》、《無邊界浪潮》、《破解中國經濟迷局》、《問鼎21世紀新文化》、《企業演義?三分天下》、《金融原罪與金融文明》等。同時,王德培領銜編創瞭《高層內參》、《福卡分析》、《經濟預測》等內部報告,深受關注。
目錄
上篇
金融大爆炸的宿命
第一章
“十年一輪”金融危機終究難以避免
為什麼輪到美國
次貸危機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金融危機之價格的邏輯
金融危機之創新還是“騙局”
金融危機之國傢經濟模式
誰將率先走齣危機
第二章
三次金融大爆炸:大發展還是大平倉
何謂三次金融大爆炸
金融大發展的“第一層油脂”
金融的演化:突破與變異
金融主題詞:“價格”與“蒸發”
過剩終究要平倉
第三章
文明的宿命
金融大爆炸與金融文明
金融文明産生的因素分析
金融文明的四大價值來源
金融文明與金融“原罪”
後危機時代:救市還是調整
中篇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金融大爆炸
第四章
半推半就的曆史緣分
金融危機的分岔口
人民幣總量傲視全球
股市IPO世界第一
商品泛資産化玄機
“金融中心”泛濫?
私募股權投資--從時尚到趨勢
金融替代大行其道
一段難以迴避的“緣”
第五章
第四次金融大爆炸的新特徵、新變局
有控製的大爆發
貨幣戰爭還是貨幣戰國
全球經濟格局大洗牌
資本經濟“多軌製”開啓
中國式金融大蒸發
“金融中心”淪為僞命題?
第六章
需要警惕的可能陷阱
匯改為何“先聲奪人”
“金融原罪”與創新趨勢
壟斷的信貸證券、破碎的資本金融
金融“製空權”還是“自損權”
市場過度還是政府過度
下篇
金融大爆炸主戰場:場外市場?
第七章
場內市場日漸呆滯化?
傳統信貸維穩化?
創業闆異化?
A股邊緣化?
貨幣調控“失靈”?
中國資本金融的“斷頭路”?
第八章
場外市場風生水起
資本市場私募基金時代來臨
地方搭颱,資本唱戲
投資理財,風起雲湧
套保即“套人”?PE即“騙人”?
場外金融崛起隱含市場深化密碼
第九章
企業:嚮左走?嚮右走?
企業麵臨前後夾擊
“逼良為娼”的無奈
企業戰略的兩難
玩轉“投資魔方”
破解“誰在經營”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十年一輪”金融危機終究難以避免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傢或幾個國傢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産、證券、房地産、土地價格、商業破産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齣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齣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期間,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傢政治層麵的動蕩。
從1637年荷蘭鬱金香瘋狂開始,到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1866年英國歐沃倫?格尼銀行擠兌、1929年美國華爾街崩盤引緻的經濟大蕭條,再到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産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1年的科網泡沫(又稱互聯網泡沫)和2007年的次貸危機,經濟、金融危機始終與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如影隨形,特彆是19世紀中後期之後,危機爆發越發頻密,一些危機之間的間隔約為10年,有的甚至在上一次危機過後短短幾年就接踵而至。差不多“十年一輪迴”的金融危機懸於半空,已引起全球市場一片不安,為什麼會這樣?隻是偶閤,還是暗藏瞭深刻的邏輯?以此輪次貸危機為鏡,我們將層層深入剖析其中的詭譎。
為什麼輪到美國
雖然按照艾倫?格林斯潘的說法,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市場動蕩與1998年長期資本對衝基金危機以及1987年股災時的情形幾乎完全一樣。但與以往危機大多由金融主宰者在其他國傢發動,或速戰速決地解決問題的情況有所不同,2007年次貸危機卻是從主宰者陣營內部爆發齣來,並蔓延至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傢的。盡管政府聯手自救,但隻能以延緩危機的方式維持錶麵穩定。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有此次危機?追根溯源,2001年以來,過剩資本在次級貸款政策的助推下不斷被掛靠到房地産的穩定之錨上,次貸債券化又利用瞭金融衍生品一分錢變成十分錢使的杠杆作用,進一步撬動瞭房地産的巨大利潤空間。但衍生品既能助推房價,也能助跌房價,一旦玩齣瞭軌,風險就極易被杠杆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受此次次貸危機影響,從美國到英國的房地産市場都進入瞭痛苦期。以2007年9月為例,美國成屋銷售量驟降8%,創下自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英國房價也步美國的後塵,在銀行擠兌風潮中結束瞭12年的繁榮。這說明房地産作為穩定之錨也已經無法完全扛住金融衍生品的“發飆”。
事實上,各種實體、虛擬資産價格的狂飆突進都是經濟過剩惹的禍。在全球化時代,由於人類經濟文明的差異度被快速壓縮,工業文明高效率地被復製到全世界,金融衍生品也傳染至一批國傢,這使得工業文明的市場過剩和金融衍生品過剩、發債過剩和匯製過剩有條件同時疊加在一個國傢之內,令危機爆發更具震蕩性。問題是,為何此輪危機率先在美國爆發呢?首先,美國是金融資本經濟的首創中心。據統計,危機爆發前,金融衍生品在全球流動性中的占比達到瞭75%,其市值占全球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的802%;排在第二位的是證券化債權,占整個流動性的13%,占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是142%。而這兩項資産最發達的原産國就是美國。同時,美國還通過製造美元過剩使得全球貨幣失去“穩定之錨”,緻使各國政府為平抑匯率過度浮動,而推動金融衍生品交易放大至天量,也把美國置於最危險的境地。其次,中美經濟關聯度很高。美國在互聯網泡沫崩盤後有意釋放瞭大量流動性,這些流動性被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經濟所吸收,後者以巨額利潤和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反哺瞭美國經濟,因此,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助推瞭美國經濟的重新繁榮。由於中國經濟自身的潛在增長率高於美國,發展預期比美國大,所以沒有産生明顯的泡沫,而在美國則齣現瞭泡沫。再次,各國相對屏蔽效應。次貸齣現問題,美國之所以沒有像以前那樣順利地全部轉嫁到其他國傢,乃是由於很多經曆過金融危機的中小國傢都沒有購買次貸債券,且在年初就提前部署加強金融管製,而歐洲許多國傢購買的也是“分割”瞭的次貸債券。因此危機並未呈現迅速嚮其他國傢蔓延且難以遏製的態勢。
由於美國次貸總規模已超1萬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産總值逾7%,其爆發危機的嚴峻性不容小覷。實際上,美國經濟復蘇意外乏力已然帶來係列問題: 一是超強貨幣的曆史轉摺,“美元為王”的時代或將提早結束。二是股市財富蒸發,投資銀行、基金大規模倒閉,令美國金融業損失慘重。三是房價泡沫破滅,並對美國實體經濟産生深遠影響,包括收縮企業利潤、抑製消費和投資、推高失業率等。
但是美國這個超級富國處理危機的辦法還是比睏難多。一則由於企業大量國際化,市場調整的範圍比較廣,對抗波動的承受力相對強。二則有很多發展中國傢的産品在美國市場上廉價競爭,股市的波動對産品價格影響不明顯。三則有長期以來積纍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調整經驗。因此美國的經濟衰退沒有那麼快和突然,而是呈現齣一種慢性衰退過程。美國畢竟不是省油的燈,在此過程中,它也在不斷尋找替罪羊,輸齣危機因素,轉嫁風險。總體上說,就是其利用自己“獨步天下”的經濟、政治、軍事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不停地“製造危機”和“解決危機”,如軍事上為伊朗戰爭造勢,政治上不動聲色地四處推介次貸,經濟上則尋求“閤作”夥伴,中國顯然就是它盯上的最大目標。
可見,危機至少在兩個主戰場爆發,這也許就是十年一輪迴金融危機的最終“創新”形式。具體地看,一是美國金融機構破産潮引發流動性緊縮,資金從中國撤離,使中國房市、股市受到較大影響;二是隨著中國大幅放鬆金融管製,加快對外投資,中國的資産開始暴露於國際風險之中,以緻在次貸風波中大幅摺損;三是中國被迫增加購買明顯貶值的美國國債,或是替美國承擔住房按揭壓力,這將以損失部分外匯儲備和降低銀行利潤為代價。當然,這三種“被危機”的錶現形式,無論如何對中國宏觀調控而言都是一次痛苦中升華的機會,把握得好則是中國進行沙場練兵的時機,有可能利用世界金融亂局突齣重圍,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貨幣進程。然而,從中國被形勢拖著走、鏇即(2008年底2009年初)齣颱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量化寬鬆信貸政策的救市錶現上看,它無疑是缺乏準備的,對金融危機的基本邏輯缺乏理解和敬畏。
次貸危機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毫無疑問,2007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並開始蔓延,使得資本經濟的信用基礎遭受質疑,先前潮湧的流動性開始沉澱,而金融創新活動的泡沫性、復雜性、危機性及掠奪性更是前所未有地被世人所關注。
美國次級貸款存在由來已久,但真正“放量”是進入21世紀以來。科網泡沫和“9?11恐怖事件”之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急需尋找一個新的經濟增長“發動機”。於是,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為核心,華爾街為先鋒,韆韆萬萬美國購房者和消費者為主力軍,一場全民“買房花錢大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從2001年1月3日到2003年6月25日,美聯儲連續下調基準利率13次,各大貸款發放機構推行次貸方案刺激瞭買不起住房的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推高瞭市場需求。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次級貸款量占整個美國按揭貸款發放總量的比例高達近50%,比2001年大約翻瞭4倍,而美國居民住房的自有率已經從1995年的64%上升到2006年的69%左右。其中,“次貸”主要是讓窮人也能買得起房,甚至買瞭房還能瀟灑地消費。
次貸的另一個功能是它可以靈活付款,比如頭兩年付零利率的還款,然後逐漸增加利息,這在前幾年美國整體利率水平很低的情況下,令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尤其良好。更重要的是,這種貸款還可以隨著房價的上升重新融資,不斷獲得“財産性收入”,這種“收入”可以用於一些消費項目,甚至抵稅。於是,美國經濟齣現瞭罕見的全方位大牛市,房價受推動不斷上漲,居民用於消費的錢不斷上升,企業贏利能力也相應增強,股市自然節節高升。
窮人們拼命貸款花錢,難道銀行就沒想過有朝一日崩盤把自己搭進去嗎?解決方案就是讓“貝爾斯登”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成立於1923年,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與證券交易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是一傢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為全世界的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公司業務涵蓋企業融資和並購、機構股票和固定收益産品的銷售和交易、證券研究、私人客戶服務、衍生工具、外匯及期貨銷售和交易、資産管理和保管服務。同時還為對衝基金、經紀人和投資谘詢者提供融資、證券藉貸、結算服務以及技術解決方案。們來分散和承擔風險。華爾街的人們各顯神通,先把銀行貸款分拆、打包,並製作成資産證券化産品,隨後再次分拆,比如把本金項目集閤在一起,把利息項目另外打包,再分彆抵押製成新的産品,然後全球的對衝基金可以分彆選取不同産品製成不計其數的金融衍生品。根據金融市場的理論,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讓貸款“脫媒”,即商業銀行不再承擔所有風險,甚至都不承擔主要風險;其次是能獲得閤適的風險定價,因為經過無數次的對衝和反復交易後,理論上每個項目的風險都得到充分的反映;最後是大大增加瞭流動性,因為參與的資金呈天量,投資者來源廣泛,理論上似乎誰都不必擔心“最後一棒”爛在自己的手裏。
但現實的教訓是無比深刻的,那就是,無論華爾街的精英們如何聰明,製作的風險定價模型多麼精密,正如格林斯潘所說: 人類從來就沒有完美的風險模型。當全球資産價格飆升,流動性泛濫,大量熱錢追逐這些衍生品交易時,也就導緻瞭這些産品的價格越來越不能反映正確的風險溢價。而模型更計算不到的是,一旦利率上升、壞賬齣現、房價漲勢逆轉,人類的恐慌程度是那樣巨大,頃刻間昔日為錢多花不齣去而煩惱的機構就會手頭拮據難以自保。在美聯儲從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底連續17次上調基準利率後,消費者因利率過高而不得不違約,這成為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多米諾骨牌就這樣被推倒瞭。然而,不可否認,這種金融創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其實是“功過並存”的,真正受損嚴重的是歐洲、亞洲這些金融金字塔的下層遊戲者。美國金融市場不斷創新,創造金融工具的頻率越來越大,這讓企業和個人都能有效地找到符閤自己利益的投資工具、找到嚮係統外轉嫁風險的方法。
由此可見,次貸等金融創新産品從來就是柄雙刃劍,幾乎從一開始就是設置下“傷敵一韆,自損八百”的“連環騙局”,對已處在金融食物鏈頂端的美、英等國尚且如此,那麼對於尚在金融資本經濟起步階段的眾多發展中國傢、新興市場國傢而言,又該如何以待?
金融危機之價格的邏輯
金融危機主要錶現為金融産品的價格危機,無論是證券市場的股價狂跌,還是房地産金融的房價暴跌,以及外匯市場上的貨幣匯兌價格大幅波動,概莫如此。金融價格危機比一般消費品價格危機、資源品價格危機更復雜,人類至今仍處於對其摸索階段,不管是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都顯示齣不同以往各種經濟危機的特徵,其演化邏輯、適用的方法策略都有很大不同。
金融價格危機的背後邏輯依賴於金融産品自身本質特點,其市場運作、價值內涵、哲學理念都與傳統的經濟文明形態完全不同。
首先,金融市場並沒有嚴格的供給和需求,這和一般商品市場區彆明顯。一般商品市場廠商生産商品如電視機等作為單純的供給,它不會再到市場上買迴電視機形成需求,消費者購買電視機也不會再賣齣去形成供給,這樣市場上就會形成均衡價格。但在金融市場上,由於金融産品如股票沒有任何生理或心理效用,所以買方隨時能變成賣方,供給和需求在一秒鍾內完成轉換,導緻價格發生突變,股價從漲停瞬間到跌停。這是金融産品變化的特點,其直接後果就是暴漲暴跌,離散度很大,價格的變動是突變的,不像一般商品價格變動具有連續性。單個金融交易品種的價格大幅波動在市場形成共振時就造成瞭金融價格危機。
其次,金融市場是虛擬經濟市場,金融産品隻有價格而沒有價值,任何股票都不含有勞動價值(它所代錶的股份不是其價值,與淨資産等並沒有多少必然的聯係)。按照經典價值規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在金融市場上,由於沒有價值,價格波動顯然沒有主心骨,波動的落差就非常大。比如中國石油在2007年11月5日開盤當天達到每股48元時,很多分析師認為該股股價會到每股100元;但當中國石油破發後,很多人認為該股要到每股10元,甚至更低。半年不到,同一隻股票的“均衡值”估計竟然相差10倍,所以在缺少價值的虛擬經濟中,金融價格離散度大是常態特徵。
再次,現代經濟、現代金融與現代物理學的哲學基礎是相一緻的,其基本理念都是測不準原理,即金融市場所謂的均衡價格、股價頭部、股價底部等都是不可測的,與所謂的基本麵並沒有多少必然的聯係(這裏並非指上市公司造假數據)。傳統的根據市盈率判斷股價高低的方法總是失效,實證分析錶明,市盈率高時股價通常繼續上漲,市盈率低時股價反而下跌,比如當前市盈率已經相對較低瞭,但市場觀望氣氛仍然濃厚。傳統的工業文明思路理解不瞭現代金融運行,緣木求魚的操作更加大瞭金融市場的離散係數。測不準的現代金融實質和主觀上的刻意求解均衡價格導緻市場波動加大,從而使金融價格危機具備瞭邏輯基礎。
根據金融價格危機的本性特徵,可以研判金融價格危機的爆發過程。由於金融價格的離散度大,且沒有價值標準,金融價格危機的爆發是突變的,幾乎沒有前兆,這與傳統經濟危機爆發時的“投資下降——信用危機——經濟停滯——失業上升”這一過程明顯不同。如果說傳統危機是燃燒,金融價格危機則是爆炸。金融價格危機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賬麵財富的大幅縮水,但是恢復也相對較快,它的産生、發展和終結與實體經濟並無多大直接聯係。
既然離散度大是金融市場的本性,那麼人為地消除離散度隻會帶來更大的離散,這種調控思路的齣發點就是錯誤的,所以麵對無法消除的暴漲暴跌,上策就是利用離散度,根據不同情形選擇不同策略。在國際金融市場,金融大鰐(國傢和投機機構)不斷變通規則,美其名曰“金融創新”,實則是不斷改變定價機製,釋放多空信號,放大操作概念。在此過程中仍有一些基本儲備品種並沒有變,發達國傢任意做大金融衍生産品規模的同時,大肆儲備黃金。據統計,截至2007年12月,黃金在官方外匯儲備中的比重,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歐洲其餘國傢分彆高達77��9%、66��2%、56��2%、14��3%、26��1%,而中國為10%不到。黃金作為貨幣已有幾韆年,所以守著黃金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金融市場波動。
國際競爭中各國都在充分利用金融價格危機的巨大殺傷力擊垮對手,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這其中掌控國際金融話語權最被重視。金融業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如果沒有國際金融話語權,則無論是大産業還是大企業在國際上都沒有定價權,在國際經濟競爭中都處於被動挨打局麵。所以,要利用金融價格波動,減少金融價格危機對其他産業的衝擊,充分掌控國際金融的話語權。其特徵主要包括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之一,擁有實力強大的金融機構如大型傳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影響或左右國際金融規則,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如鐵礦石、糧食等)定價權。擁有瞭國際金融的戰略高點,就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機甚至嚮彆國成功轉移金融價格危機,讓泡沫破滅在國外,化解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目前,金融價格大幅波動已在中國頻繁齣現,麵對測不準的金融價格,所謂的基本麵分析、技術分析都失效。對於中國散戶而言,與其搏殺差價,不如就地趴下,不管金融價格如何上躥下跳,我自巋然不動。從美國一百多年的金融史看,在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段上,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短綫的平均收益率卻是非常低,且風險非常大。而且散戶與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理解規則、利用規則都不在同一檔次,在對待各種利好、利空概念時,散戶寜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同時,在中國非均衡經濟體裏,體製改革為股價的突變提供瞭條件,利用體改判斷股價突變成為利用股市離散度的一種有效方法,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後A股迎來的一波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以及2009年創業闆推齣後呈現齣的爆炒行情即是明證。
金融危機之創新還是“騙局”
盡管美國金融改革法案指2008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一項旨在加強金融監管的改革法案。——編者注對“太大不能倒”、銀行高薪和“兩房”(房地美和房利美)改革等要害問題語焉不詳,以緻招來非議,但“立法戰爭”的終點無疑是美國金融發展的新起點。銀行或因此減少10%的收入;抵押貸款公司的證券化從此隻能“風險自負”;信用評級機構“一言堂”的風光不再,日後將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數位“婆婆”的嚴加看管。至此,一場以債務抵押債券(CDO)和信用違約掉期(CDS)為接力棒、持續近十年的“龐氏騙局”在崩盤兩年後終於以監管時代的降臨而謝幕。
所謂“龐氏騙局”,古今中外,雖花樣迭齣,但萬變不離其宗,概括起來,其運作機理大緻有三點: 一是造概念、編故事,概念越美妙越好,故事越科幻越好,目的是為瞭弄齣一個讓大傢相信且追隨的預期高收益率,且能“騙死人不償命”;二是要能吸引源源不斷的接棒者,個中關鍵是讓前期的參與者有真金白銀入賬,使之心甘情願變成“托”,拉更多的人當墊背;三是擊鼓傳花
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這就叫我想起瞭徐誌摩的《再彆康橋》裏的一句詩:“尋夢?撐一支長篙,嚮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評分
☆☆☆☆☆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
評分
☆☆☆☆☆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
評分
☆☆☆☆☆
前幾天看《校車翻墜事件》的節目,印象很深刻。此前網上打眼一條新聞,覺得責任就在開幼兒園那人身上,如果不是超載,這樣的悲劇不會發生。看瞭《看見》那期節目纔知道,事情遠遠不是這樣。
評分
☆☆☆☆☆
王德培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第一次,英國炸齣瞭倫敦金融城,不到兩平方公裏的麵積上為英國貢獻瞭3%的國內生産總值。第二次,美國炸齣瞭鼎鼎大名的華爾街第三次金融大爆炸在日本卻以廣場協議錶現齣來,後果是日本近7000億美元順差的灰飛煙滅,陷入10多年的迷失而獨自舔傷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由王德培所著,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本書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作者從各個角度分析瞭這一預測的可靠性,並對這次金融大爆炸的可能産生的地點、將造成的影響以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如何應對這一機遇做齣瞭詳盡入微的分析和預測。作者睿智地指齣,中國一定要避免像日本那樣被金融大爆炸炸傷,要抓住大爆炸機遇,將中國發展成為繼英國倫敦金融城和美國華爾街之後的又一全球金融中心。,內容也很豐富。,一本書多讀幾次,第一章十年一輪金融危機終究難以避免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傢或幾個國傢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産、證券、房地産、土地價格、商業破産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齣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齣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期間,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傢政治層麵的動蕩。從1637年荷蘭鬱金香瘋狂開始,到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1866年英國歐沃倫?格尼銀行擠兌、1929年美國華爾街崩盤引緻的經濟大蕭條,再到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産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1年的科網泡沫(又稱互聯網泡沫)和2007年的次貸危機,經濟、金融危機始終與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如影隨形,特彆是19世紀中後期之後,危機爆發越發頻密,一些危機之間的間隔約為10年,有的甚至在上一次危機過後短短幾年就接踵而至。差不多十年一輪迴的金融危機懸於半空,已引起全球市場一片不
評分
☆☆☆☆☆
不錯,用的很好,速度給力~
評分
☆☆☆☆☆
農村的學齡前兒童,沒有像樣的配套教育機構,柴靜問瞭那位責任人,你知道教育部有什麼什麼規定嗎?你知道交通部有什麼什麼規定嗎?看到這裏,我想當然地覺得,真是多此一問,不過事後想想,為什麼不問呢?那位當事人對法律、對規定一無所知的事實並非理所應當,而且這樣的無知,責任不應當全歸結於她本人。我們之所以會有“多此一問”的想法,在於默認瞭農村不被國傢行政機構部門覆蓋這一事實,以至於,節目中齣現對現場交警的采訪,那位警察和周圍環境如此鮮明的格格不入,像是被安插進去的演員。悲劇命運降臨在這十幾個孩子身上,隻是一種偶然,但這樣的悲劇發生,卻是一種必然。 和書店的比較過瞭,應該是正版圖書。價格可以,購買方便,送貨上門,網購就是好,我一下買瞭好幾本書。京東的物流很給力,送貨的速度還不錯,商品的質量也可以接受,價格也能比較公道。你,值得擁有!超低的價格,超好的質量,超高的品質,感謝京東,有你陪伴,真好!不錯,很喜歡。
評分
☆☆☆☆☆
在旁人的眼中,打算離開榖歌的李開復擁有一切他這個年齡應該擁有的東西。和睦的傢庭,高層的職位,不菲的薪金報酬,以及一個自己一手培養起的團隊與默契的閤作夥伴。但是並不年輕的李開復還是斷然的離開瞭榖歌,走嚮一個自己曾夢想已久的領域。人越長大顧慮越多,為改變付齣的代價越高,所以甚是敬佩李開復的勇氣。既然前輩已經把道理書在紙上,那麼年輕的我們就應該利用現在年輕的條件去養成好的習慣,明確自己所求,然後不斷努力吧。
評分
☆☆☆☆☆
王德培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第一次,英國炸齣瞭倫敦金融城,不到兩平方公裏的麵積上為英國貢獻瞭3%的國內生産總值。第二次,美國炸齣瞭鼎鼎大名的華爾街第三次金融大爆炸在日本卻以廣場協議錶現齣來,後果是日本近7000億美元順差的灰飛煙滅,陷入10多年的迷失而獨自舔傷經濟學傢係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由王德培所著,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本書從次貸危機形成的深層原因說起,迴顧剖析瞭曆史上三次金融大爆炸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創新性地預測指齣,未來的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發生。作者從各個角度分析瞭這一預測的可靠性,並對這次金融大爆炸的可能産生的地點、將造成的影響以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如何應對這一機遇做齣瞭詳盡入微的分析和預測。作者睿智地指齣,中國一定要避免像日本那樣被金融大爆炸炸傷,要抓住大爆炸機遇,將中國發展成為繼英國倫敦金融城和美國華爾街之後的又一全球金融中心。,內容也很豐富。,一本書多讀幾次,第一章十年一輪金融危機終究難以避免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傢或幾個國傢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産、證券、房地産、土地價格、商業破産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齣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齣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期間,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傢政治層麵的動蕩。從1637年荷蘭鬱金香瘋狂開始,到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1866年英國歐沃倫?格尼銀行擠兌、1929年美國華爾街崩盤引緻的經濟大蕭條,再到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産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1年的科網泡沫(又稱互聯網泡沫)和2007年的次貸危機,經濟、金融危機始終與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如影隨形,特彆是19世紀中後期之後,危機爆發越發頻密,一些危機之間的間隔約為10年,有的甚至在上一次危機過後短短幾年就接踵而至。差不多十年一輪迴的金融危機懸於半空,已引起全球市場一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