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春,袁世凱竊取瞭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當時,李劍農在漢口《民國日報》擔任新聞編輯,因該報反對袁世凱推行復闢帝製、鎮壓共和的獨裁統治,支持全國各地武裝討伐袁世凱的革命行動,1913年6月24日被查封,李劍農因而遭受通緝。1913年7月,他乘輪船西渡,到英國留學,進入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探討歐美各國的政治理論和政治製度以及政治史與憲法史等有關資料,特彆是對英國的議會政治和聯邦製備加贊賞。
評分1923年,李劍農與友人彭一湖在長沙舉辦晨光學校,以不介入政治鬥爭相標榜。1927年初,李劍農離開湖南,重返上海,擔任《太平洋》編輯主任,編輯工作之餘,從事戊戌以來中國政治史的研究。1928年3月,他以半粟為筆名齣版瞭《中山齣世後六十年大事記》,接著又齣版《最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稍後又擴充為《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在國內外學術界産生瞭重大影響,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1930年鞦,李劍農先生擔任武漢大學教授,講授中國近代政治史課程。不久,任文法學院教授兼史學係主任。為適應教學需要,又編著《政治學概論》、《中國經濟史》和《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並由商務印書館齣版,《經濟學概論》一書被列為大學教學叢書。
評分經濟重心南移的三個明顯特徵:北方人民南遷,帶去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體現瞭當時生産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傢分裂或封建割據或封建戰亂時突齣;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響。
評分曆史: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從戰國到兩漢,這裏一直比南方發達,經濟重心在北方。從魏晉開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宋以後,南方逐漸超過瞭北方。宋都南遷後,南方成為中國經濟重心所在。
評分內容豐富,論述嚴謹,學術價值高。
評分海塘工程:為防止潮汐災害,五代十國時,吳越在錢塘江邊修築海塘,使萬畝水田免於水患。
評分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體現人們正確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切實尊重客觀規律的辯證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