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

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威 编
图书标签:
  • 电气图纸
  • 弱电系统
  • 建筑电气
  • 施工图
  • 图纸识读
  • 电气安装
  • 智能楼宇
  • 弱电施工
  • 电气工程
  • 入门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252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32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页数:16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为《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之一。本书介绍了现代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方法及识图的基本规则,并提供了实际工程设计的技术说明和图例。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弱电工程图识读基本知识,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筑电话通信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以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图的识图。
《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内容涵盖面广泛、资料丰富、技术先进,极具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及自学书籍,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专业、相关专业的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建筑弱电工程图识读基本知识
1.1 建筑弱电工程图概述
1.1.1 建筑弱电工程图的组成和内容
1.1.2 建筑弱电工程图的阅读方法
1.2 建筑电气工程图的一般规定
1.2.1 建筑工程图的格式与幅面尺寸
1.2.2 弱电施工工程图的标题栏和图幅分区
1.2.3 电气施工图的绘图要求
1.2.4 建筑图的特征标志
1.3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图中常见图形符号、文字符号、标注
1.3.1 建筑弱电工程图的图形符号
1.3.2 建筑弱电工程图的文字符号
1.3.3 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标注方法
1.4 弱电系统常用线缆
1.5 导线敷设方式

第2章 消防系统图识读
2.1 概述
2.1.1 消防系统基础知识
2.1.2 消防系统分类
2.2 火灾探测器
2.2.1 火灾探测器的分类
2.2.2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2.3 火灾报警控制器
2.3.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作用
2.3.2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类型
2.4 消防灭火系统
2.4.1 灭火的基本方法
2.4.2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2.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5 联动控制设备
2.6 其他器件
2.7 消防系统图例识读
2.7.1 某建筑物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图
2.7.2 消防报警系统平面图
2.8 消防报警系统实例
2.8.1 某酒店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2.8.2 某综合教学楼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第3章 安全防范系统图识读
3.1 安全防范系统
3.2 门禁控制系统
3.3 门禁控制系统图的识读
3.4 楼宇对讲系统
3.4.1 访客对讲系统
3.4.2 可视对讲系统
3.4.3 楼宇对讲系统
3.5 保安监控系统设计实例
3.5.1 某教学楼保安监控系统设计
3.5.2 某营业厅保安监控系统设计

第4章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4.1 系统概述
4.2 电视监控系统配线技术
4.3 电视监控系统图的识读
4.4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4.4.1 系统概述
4.4.2 系统分类
4.4.3 主要器件的功能和电气特性
4.5 有线电视系统图识读
4.6 有线电视系统识图实例
4.6.1 某综合教学楼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4.6.2 某酒店有线电视设计
4.6.3 某高层住宅有线电视设计

第5章 建筑电话通信系统
5.1 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
5.2 建筑电话通信系统工程图识读
5.3 电话系统设计实例
5.3.1 某高校综合教学楼电话系统设计
5.3.2 某高层住宅楼电话系统设计

第6章 停车场管理系统
6.1 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及构成
6.2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主要设备
6.3 停车场管理系统图的识读
6.3.1 停车场系统图识图
6.3.2 商住两用停车场管理系统识图实例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图识读
7.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7.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7.3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图
7.4 综合布线工程实例
7.4.1 某综合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7.4.2 某酒店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第8章 建筑电气施工图实例
8.1 某小区公寓楼弱电系统设计
8.1.1 综合布线系统
8.1.2 消防报警系统
8.1.3 有线电视系统
8.2 某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
8.3 某地铁站弱电系统设计
8.3.1 工程概况
8.3.2 消防报警系统
8.3.3 综合布线系统
8.3.4 闭路监控系统
8.4 某综合楼弱电系统设计
8.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8.4.2 防盗及求助报警系统
8.4.3 门禁及巡查系统
8.4.4 住宅对讲系统
8.4.5 车库管理系统
8.4.6 综合布线系统
附录A弱电工程常用图形符号
附录B常用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附录C常用平面图用图形符号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主流趋势。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高速发展,建筑弱电设计的智能化管理,以及智能化社区、城市智能化的发展尤为突出,为使用者提供了高效、舒适、安全及经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了建筑物内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和便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建筑智能化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在各类建筑的弱电设计环节中可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此书。
  全书分为8章,将建筑弱电设计分为8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建筑弱电工程图识读基本知识,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筑电话通信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图的识图。每章均列举了智能建筑的设计实例加以说明。书中分别以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等建筑弱电设计方案的平面图及系统图为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讲述了识读的基本方法。书中体现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形成的综合技术手段,突出了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及工程设计经验,从培养读者的综合能力出发,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建筑弱电识图及设计的先进手段,本书精选了多个典型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本书由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龚威任主编、张树臣任副主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孙红跃、王首彬参编。其中,张树臣做了全书的统稿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建筑电气设计方面的部分书籍、相关资料,在参考文献中并未一一列出,在此对这些书刊和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一些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线试读

《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内容相关

《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内容涵盖面广泛、资料丰富、技术先进,极具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及自学书籍,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专业、相关专业的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学看建筑弱电施工图 图书简介 本书是“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专注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易于理解的建筑弱电施工图识读指南。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著作,而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准确、高效地解读各类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纸,从而掌握工程项目的实施要点,为从事建筑电气工程、弱电系统安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关专业学习的读者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书核心内容与特色 一、 建筑弱电系统概览与基础知识: 在正式进入图纸解读之前,本书首先会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的建筑弱电系统知识框架。我们将深入剖析当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各类弱电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综合布线系统 (CAS): 涵盖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信息传输通路,讲解其系统组成、线缆类型、接口标准、布线要求等。 安全防范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系统(CCTV)、入侵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紧急求助系统等,详细介绍各类设备的选型、安装位置、信号传输方式、联动逻辑等。 通信系统: 如电话系统、内部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等,阐述其工作原理、设备连接、网络拓扑结构等。 楼宇自控系统 (BAS): 介绍用于集中监控和管理建筑设备(如空调、照明、电梯等)的系统,讲解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协议等。 消防报警系统: 讲解火灾探测器、报警按钮、控制器、联动模块等设备的功能、安装规范、接线方式以及与消防指挥中心的联动。 信息网络系统: 包括宽带接入、无线覆盖、网络设备部署等,介绍其网络架构、IP地址分配、网络安全等。 智能家居系统: 涵盖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影音娱乐、环境监测等子系统,分析其集成化设计与实现。 其他新兴弱电系统: 如物联网 (IoT) 应用、大数据采集系统等,展示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趋势。 除了系统分类,本书还将详细介绍与弱电图纸相关的基础知识,如: 电气识图基本符号: 详细列举并解释各类常用的弱电系统设备符号、导线符号、连接符号、接地符号等,并附有直观的图形示例。 常用电气术语与缩略语: 解释如IP、RS485、HDMI、CATV、POE等在弱电工程中常见的术语和缩略语,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 简要介绍我国在建筑弱电工程领域常用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如GB系列标准,使读者了解图纸设计的依据。 二、 核心图纸类型解读与方法论: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授读者如何有效地解读建筑弱电施工图纸。我们将聚焦于图纸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1. 系统图 (System Diagram): 功能: 系统图是展现弱电系统整体逻辑关系和设备间连接的最重要图纸之一。它描述了各主要设备之间的信号流向、控制关系以及数据传输路径。 解读要点: 学习识别系统图中的主控设备(如服务器、控制器)、前端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执行设备(如执行器、报警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理解信号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机制。 实践训练: 通过分析不同弱电系统的典型系统图,例如安防系统的拓扑图、消防报警系统的逻辑图,掌握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系统的设计理念。 2. 平面图 (Plan View): 功能: 平面图直观地展示了弱电系统设备在建筑平面上的具体布局、安装位置、管线敷设路径以及终端点。 解读要点: 重点关注设备符号在平面图上的定位,识别设备类型(如摄像头、门禁读头、电源插座、信息点等)。学习分析管线敷设的走向、管材类型、穿墙、穿楼板等细节。理解设备与建筑结构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其他专业(如建筑、给排水、暖通、强电)图纸的配合。 实践训练: 结合具体的建筑楼层平面图,练习在图上标注设备安装位置,追踪管线路径,估算管线长度,识别潜在的安装冲突,例如弱电设备与空调出风口、照明灯具等的位置关系。 3. 立面图 (Elevation View) 与剖面图 (Section View): 功能: 立面图展示设备在立面上的安装高度、外露尺寸等;剖面图则揭示了设备或管线在垂直方向上的安装情况,如吊顶内管线敷设、设备垂直安装等。 解读要点: 理解图纸中标注的标高信息,掌握设备安装高度与安全、使用方便性的关系。分析剖面图中管线与结构梁、楼板、吊顶的相对位置,以及设备安装在墙体内部或外部的具体细节。 实践训练: 分析门禁控制器、摄像头、报警器等在不同墙体或立柱上的安装高度要求,理解吊顶内弱电管线的布置与检修口的位置关系。 4. 接线图 (Wiring Diagram) / 连接图 (Connection Diagram): 功能: 接线图详细展示了设备内部或设备之间的具体电气连接方式,包括导线型号、颜色、端子号、连接关系等,是施工安装的关键依据。 解读要点: 学习识别端子排、接线盒、连接器等符号,理解导线是如何从一个点连接到另一个点的。重点关注导线型号、规格、颜色编码,以及各个设备端口的连接对应关系。理解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线的区分与连接。 实践训练: 针对具体的设备,如智能控制器、报警主机、电源分配箱等,详细分析其接线图,推断出实际的接线步骤,例如模拟摄像头的电源线、视频线、控制线的连接。 5. 点位图 (Location Diagram): 功能: 点位图是在平面图上详细标注各个弱电终端设备(如信息点、音箱、传感器、消防探测器等)的具体位置和编号,是设备安装与调试的重要依据。 解读要点: 学习准确识别图上标注的设备点位编号,并与设备明细表进行对照,了解每个点位的具体设备类型、功能和安装要求。理解点位编号的逻辑与层级关系。 实践训练: 在建筑平面图上,根据点位图信息,逐一找到信息插座、摄像机安装点、音响安装点等,并对照规范,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方便。 6. 系统设备表 / 材料表 (Equipment Schedule / Material List): 功能: 设备表是图纸的重要补充,详细列出了所有弱电系统所需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品牌、技术参数等。 解读要点: 掌握如何阅读设备表,理解表中各项信息的含义,并将其与图纸中的符号和标注相对应。学会根据设备表进行工程量统计和材料采购清单的制定。 实践训练: 选取一个典型的弱电系统,利用设备表核对图纸中设备符号的完整性,计算所需线缆的总长度,统计主要设备的数量,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三、 识图实操与疑难点解析: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图纸解析,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典型工程实例分析: 选取不同类型建筑(如写字楼、住宅、商场、医院、学校)的弱电施工图纸,进行系统性解读。例如,分析一栋综合楼的安防系统图纸,包括摄像机点位、入侵报警区域划分、门禁控制区域设置等;或者分析一栋厂房的消防报警系统图纸,包括火灾探测器的类型与布局、报警按钮的位置、声光报警器的安装要求等。 疑难点与常见错误解析: 针对施工图识读过程中常见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剖析。例如: 如何判断管线敷设方式(明装、暗装、桥架敷设)? 如何识别图纸中的设备冲突或不合理之处? 如何处理图纸中未明确标示的信息? 如何理解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与通信方式? 如何根据图纸快速估算材料用量? 图纸对比与交叉校核: 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将不同专业(如建筑、结构、强电)的图纸与弱电图纸进行对比,找出潜在的矛盾点,确保设计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弱电管线是否与结构梁柱发生碰撞,弱电设备安装位置是否影响建筑美观或使用功能。 四、 提升识图能力的进阶方法: 本书不仅教授“是什么”,更注重教授“怎么做”,帮助读者掌握提升识图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 引导读者先从理解单个设备的功能和连接入手,再逐步理解该设备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对整个弱电系统设计的宏观认识。 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强调逻辑分析在解读系统图和接线图中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的作用。 结合实践经验: 鼓励读者将图纸知识与实际施工现场相结合,通过现场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图纸的理解,并将现场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图纸解读中。 利用新技术辅助识图: 介绍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在图纸管理和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拓宽读者的视野。 目标读者: 在校学生: 建筑电气、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他们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初入职场的工程师: 刚进入建筑电气、弱电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行业的青年工程师,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图纸识读能力,融入项目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 参与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安装、调试、项目管理的各类技术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业主代表与项目经理: 需要理解和评估弱电工程项目图纸的业主方代表及项目管理人员,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 希望转岗或提升技能的从业者: 希望从其他领域转岗到建筑电气、弱电行业的从业者,或希望提升自身在弱电图纸识读方面专业技能的现有从业者。 本书价值: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准确理解各类建筑弱电施工图纸的含义。 掌握不同弱电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识别图纸中的关键信息,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 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减少返工和误差。 提升在弱电工程项目中的沟通效率和协作能力。 为后续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力求成为读者在建筑弱电图纸识读道路上最贴心的向导,帮助您轻松跨越图纸的门槛,开启您的专业实践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建筑电气图纸一窍不通,感觉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线条简直是天书。尤其是涉及到弱电系统,什么网络布线、安防监控,看着图纸头都大了。我试着找过一些资料,要么是太理论化,直接堆砌国家标准和规范,读起来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内容过于陈旧,根本跟不上现在智能建筑的发展步伐。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丛书,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能用大白话把复杂问题讲清楚的老师傅。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贴近实际施工场景的讲解。比如,它会详细拆解一个典型的办公楼弱电井的图纸,告诉你强弱电井的区分、线槽的敷设要求,以及不同类型线缆的标识方法。光是看它对接地符号的解读,我就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接地要求会那么严格。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很清晰,从基础的识图规则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系统应用,让我这个零基础的新人也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特别是那些实战案例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参考资料,让我对未来能独立看懂并提出疑问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主要体现在它对于“规范语言”的翻译能力上。我们都知道,图纸的语言就是规范和标准的集合,但这些文字本身就构成了一道门槛。很多施工人员和初级技术人员,面对规范条文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在图纸的哪个环节去对照和落地执行。这套丛书,尤其是针对弱电施工图的这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规范条文,而是将规范要求“图形化”和“情景化”。比如,当提到设备间的电缆桥架的最小净空距离时,书中会配上一张清晰的剖面示意图,直接标注出允许的最小距离,并且用箭头指示了标注的起点和终点。这种“图说规范”的模式,让原本抽象的条文变得具体可感。我发现在阅读时,我不再需要频繁地翻阅厚厚的国家标准,因为书里已经帮我提炼出了施工现场最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点。对于现场工程师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返工和更快的决策速度。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处理方式,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深度。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电气图识读入门丛书》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抱着很大怀疑的。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要么内容浅尝辄止,关键点一带而过,等你真上手了才发现根本不够用;要么就是内容冗余,为了凑页数塞入大量与核心技能无关的背景知识,浪费读者时间。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精准。它没有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公式计算或者深奥的电磁学原理,而是聚焦在“看图”这个最核心、最实用的技能上。它用大量的图示对比,教你如何从平面图、系统图和详图之间进行信息交叉验证。比如,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图纸时,它会把感烟探测器在平面图上的符号、在系统图中的接线逻辑,以及在设备层面的安装要求,三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理解效率。而且,我注意到书里对不同厂家设备图例的差异也有所提及,这在实际工程中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因为图纸的表达方式往往受到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习惯的影响。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入门”级别。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甲方和设计院之间周旋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图纸的“可读性”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沟通效率。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不仅教你“如何看懂”图纸,更隐晦地教会了你“如何设计”一套规范的图纸。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线缆的颜色区分、防火封堵的处理节点、以及不同专业图纸之间的接口标注规范,都展示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我发现,当我开始按照书中强调的细节去审阅设计院提交的图纸时,我竟然能快速地挑出好几个关键的遗漏和错误,这些都是我过去因为对图纸理解不够深入而忽略掉的。这不再是一本被动的学习资料,它正在变成我主动管理项目、把控设计质量的“利器”。它不仅仅提升了我个人的识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中提升了我整个团队在图纸管理和沟通标准上的专业度。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入门学习工具”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提升项目管理标准的操作手册。

评分

我必须得夸赞一下这本书在系统划分上的逻辑性。建筑弱电系统是一个庞杂的集合体,包含了楼宇自控、视频监控、门禁对讲、综合布线等多个子系统。很多入门书籍在介绍时,要么是东拉一棒子西扯一把,知识点零散,让人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按照标准的专业分类来介绍,导致初学者在实际面对一张融合了多系统的综合图纸时,依然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处理方法是,它根据图纸的呈现习惯来组织内容。它会先用一章的篇幅讲解图纸的基础图例和标注系统,这是所有弱电图纸的“通用语言”。然后,它会选取一个典型的项目实例,分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剖析。比如,它会先讲解综合布线的拓扑结构和管道走向,然后再讲解安防系统如何与楼控系统进行联动。这种“由表及里,再由总到分”的讲解路径,非常符合工程师的思维习惯,能有效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和信息交互点。这种注重“图纸结构”而非单纯“设备功能”的叙事方式,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评分

3.5 6.3.1 8.4.6 概述 2.8.2 建筑电话通信系统 7.4.1 根据我m们多年n的教学及工程设计经验,从培养读者的综合能力出发,为r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建筑弱电识图及设计的先进手段,本书精选了多个典型的工程实例y进行分析,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D作用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某综合教G学楼G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本书由天津城市建设学K院龚威任主编、张树臣任副主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孙Q红跃、王首彬参编。其中,张树臣做了全书的统稿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VV建筑电气设计W方面的部分书籍、相关资料,在参考文献中并未一一列出,在此b对这些书刊和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评分

如果自己有时间,最好还是去书店购买吧!买回来发现比定价还要高�� ��

评分

我突然意识到,我喜欢柴静,其实还是缘自她埋植在骨子里的文艺腔调

评分

3.4 楼宇对讲系统

评分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评分

3.3 门禁控制系统图的识读

评分

一边看书时,一边会抄下那些触动我心弦的句子,但在标注时才发现,更多打动我的部分都不是柴静说的。真正让这本书悄然在你神经上骚动一下的,是她的师长、同事、亲朋,是这些人理解、关注以及陪伴的,柴静的成长。

评分

1.2 建筑电气工程图的一般规定

评分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