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能不是你旅行心愿单上的前10个、前50个,甚至前100个地方之一。
却是探险家心中最后的一片荒野,是梦想家封存的一块净土。
它是一块被赎买的土地,被称为“*不美国的美国”。
而沐浴在它的午夜阳光中,你却忍不住深入其境仰望……
在阿拉斯加留下足迹,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
在这里的天空下,你想问自己的或许将不是要不要再来,而是该不该留下来,度过此生。
阿拉斯加突出于加拿大西境,1867年被俄国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阿拉斯加的英文“Alaska”源自阿留申语“alaxsxag”,意指“伟大的土地”(greatland)。说她伟大,并不夸张:美国*高的20座山峰有17座在此:面积150余万平方千米,是全美*一大州,比德州、加州及蒙大拿州总和还大。海岸线变化曲折,境内到处山峦起伏,散布许多冰川、湖泊、极地植物及野生动物,充满原始自然之美,有“*后的荒野”美誉。
两位作者从学生时代就喜欢爬山和自然摄影。赴美求学定居后,已利用工作闲暇踏遍了美国本土三十几个国家公园及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更是他们自1994年首度造访后每年都再回去的美地。近二十年来,他们用文字与摄影为这块土地留下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极圈的极昼、壮阔的冰川、旋舞的极光、副极地的苔原及永冻土、遍野的鲜甜蓝莓、近在咫尺的棕熊、成群迁徙的驯鹿、大批洄游的鲑鱼……
抒情的人文笔触,细腻的自然观察,加上200余张精美动人的照片,鲜活呈现北美的野生动物、自然生态及充满原始美感的极地景致,带领读者进行一趟兼具知性与感性的生态之旅。书中还收录有作者精心绘制的地图,以及贴心实用的旅行锦囊。
林心雅,台北人。宾州州立大学环境社会学硕士。大学时热衷爬山、摄影,戏称自己毕业于台大登山社。1997年成立个人工作室,用文字与影像替大自然说话。在国内外多次发表与生态相关的报导及摄影作品。喜欢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认为世上珍贵的事物,不但用钱买不到,也无法用钱来衡量,譬如,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温暖的冬阳与家人的爱。一直很喜欢一句话:“Live Your Dream”——人可以两袖清风,但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更要勇敢去追寻,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著有:《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罗拉多高原》《优胜美地四季之歌》《地图会说话》《来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荒野天堂》《冰海一叶舟》等书。李文尧,
台大地理系毕业,宾州州立大学地理硕士。目前从事地理资讯系统的研发工作。曾趁工作余暇在《大地地理》杂志撰写“地图会说话”专栏多年。喜欢爬山、旅行,但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如果不在旅行,通常就是在计划下一次的旅行。从1994年至今,每年都会造访阿拉斯加。热爱自然生态摄影,摄影作品散见国内外的书籍杂志。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威士忌,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文笔沉稳而不失力量,他用一种非常内敛的方式,讲述着阿拉斯加的壮丽与孤独,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的坚韧与温情。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以及隐藏在坚韧外表下的细腻情感。每一次阅读,都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内心的柔软。阿拉斯加的四季变化,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无论是严冬的寂静,还是夏日的生机,都充满了诗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光”的描写所打动,那短暂却绚烂的极光,那刺破黑暗的阳光,都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顽强。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也总有一线光明在等待着我们。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但文字中的情感却自然流露,直击人心。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从内心的寒冷到温暖的转变,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世界更广阔的可能性。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将个人经历与对这片土地的深入观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淡淡的哲学思考,它并没有强加给读者任何观点,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引导我们去体会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意义。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一些句子,思考其中的深意。阿拉斯加的辽阔和孤寂,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但这种孤寂并非令人沮丧,反而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面对无垠雪原时的渺小,以及在感受大自然宏伟时的豁达。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非常立体,无论是那些在寒冷中坚守的当地人,还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成长,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等待”的描写所打动,在阿拉斯加,等待似乎是一种常态,等待极光,等待季节的更替,等待生命中的转折。这种等待,在我看来,是一种深刻的耐心和对未来的信念。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它教会我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比我预想的要精彩得多!读这本书就像是身临其境地经历了一场冒险,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我仿佛能闻到冷冽的空气,听到风吹过雪松的声音,看到那壮阔得令人屏息的冰川。我一直对极地有着莫名的向往,总觉得那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无限遐想。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我特别喜欢作者记录下的那些关于野生动物的细节,从狡黠的北极狐到威严的棕熊,每一个生命都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读到那些关于原住民文化的片段时,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他们的传统、故事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都让我觉得无比珍贵。这本书让我对阿拉斯加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生命和奇迹的地方。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感动,新的思考。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非常生动,不会枯燥,即使是对地理或者探险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被作者的热情和细腻的描述所感染。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体验那些可能挑战极限的经历。这本书真的会让你爱上阿拉斯加,爱上那些在严酷环境中绽放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着迷,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就像一幅幅油画,色彩浓烈,层次分明,将阿拉斯加那种原始、粗犷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吸引进去,仿佛置身于那片冰雪覆盖的土地,感受着日出日落的壮丽,聆听着万籁俱寂的声音。书中对于细节的刻画更是精准到位,从积雪的质感到冰川的纹理,再到动物的毛发,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作者描写暴风雪的段落,那种压迫感和恐惧感扑面而来,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威力,也更加敬佩那些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阿拉斯加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他诚实地记录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困难,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让我反思自己对生活、对环境的态度。它让我看到,即使在最极端、最严酷的环境下,生命依然能够以最顽强的姿态绽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多了一份坚韧,也多了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
评分这本作品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阿拉斯加只是一个遥远而寒冷的地方,但通过这本书,我发现那里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和深刻的历史。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故事和传说,这些内容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这个世界,不再局限于自己固有的认知。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置于自然之上,而是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也看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在适应自然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光辉。书中的一些篇章,关于等待极光、关于追寻梦想的故事,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把,在绝望中寻找出路的勇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挑战,并非无法克服,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面对。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热爱。
评分国家地理书籍,买了很多本。
评分199-100活动买的书,很不错,满意!
评分还未开始读,但从那本《我们始终牵手旅行》开始,让我对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书充满期待!
评分还没看,屯着,还行吧,特价买的
评分图片精美,印刷精致,值得珍藏~
评分物美价廉,物流很好
评分中国国家地理的书不错。
评分它是一块被赎买的土地,被称为“最不美国的美国”。
评分在书中先做一次旅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