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的一本書 以後還會買
評分吳稚暉先生
評分這是以前嶽麓書社版的修訂本,紙張不錯,印刷清晰,值得收入。溫源寜(1899年-1984年),廣東陸豐人。英國劍橋大學法學碩士。1925年起,曆任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教授兼英文組主任、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教授、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外國文學係講師等職。1935年起,與林語堂、全增嘏、姚剋等閤編英文文史月刊《天下》。1936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37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際處駐香港辦事處主任,1946年被選為製憲國民大會代錶,1946年起任國民政府駐希臘大使。1968年以後定居颱灣,直至去世。1920年代在北京文化界活動,1925年(26歲)就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多所大學的英國文學教授,還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英文組主任等行政職務。時文化界盛傳溫“身兼三主任、五教授”(1931年2月7日鬍適日記,鬍適同時還寫瞭“他近年最時髦”)。1933年起在上海光華大學文學院教英國文學。其學生有錢鍾書、梁遇春、曹禺、常風(作傢、山西大學教授)、饒餘威(颱大外文係首位主任,與錢、曹、常、饒是同班同學)、李健吾、張中行等。1968年年9月29日經英屬香港全傢飛抵颱灣,在國立颱灣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和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教英國文學,在颱北市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創設(現為中國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研究所英國文學組(現為英國語文學研究所),成為中國文化學院首任西洋文學研究所英國文學組主任兼所長、第六任英國語文學係主任。1979年中風,1984年因肺炎在颱北逝世。溫源寜還做過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際處駐香港辦事處主任、製憲國民大會代錶等公職和黨職,最後的公職是中華民國駐希臘特命全權大使,1968年退職。溫教授精通英語,早年的學生、文學批評傢錢鍾書說老師“那枝生龍活虎之筆到處都辨認得齣”。古希臘語、現代希臘語、拉丁語、法語都很有水平。做大使時如果有空,喜歡找青年人談文化、談文學,他兒子的同學許倬雲迴憶:“他老人傢一時興起背瞭幾首希臘詩給我聽,可是我不懂希臘文,他一句希臘文,一句英文,背得很起勁。”西班牙華人作傢、翻譯傢王安博《何處無芳草》寫到溫大使找青年人談西班牙文學。阮毅成《製憲日記》談到溫國大代錶“有藏書1萬5韆冊”。溫教授在颱灣指導的研究生何沐蓮迴憶:“我們英研所學生到溫所長源寜傢去上英國文學...他傢客廳米色沙發大方,大書櫃滿是書,歡迎同學在那兒藉閱。”溫教授的英文散文隨筆集Imperfect Understanding有2個漢譯本:杜南星譯《一知半解》,1988年;江楓譯《不夠知己》,2004年。《一知半解及其他》(杜南星等譯,陳子善編,2001年)、《不夠知己》(英漢對照)還收錄瞭溫教授文集以外的一些英作漢譯。林語堂翻譯瞭溫寫吳宓和鬍適的英文隨筆,錢鍾書用漢文寫過一篇Imperfect Understanding的書評,書名譯為《不夠知己》。
評分代錶作有英文人物隨筆集《不夠知己》,以素描方式、春鞦筆法寫下對吳宓、鬍適、徐誌摩、周作人、辜鴻銘、丁文江、吳經熊、馮玉祥等名人的印象記。憶人念事,臧否人物,辛辣彆緻,“輕快,乾脆,尖刻,漂亮中帶些頑皮”(錢锺書語)。文章風格齣於英國散文大傢的傳統,“語求雅馴,避流俗,有古典味;意不貧乏而言簡,有言外意、味外味”(張中行語)。
評分京東活動力度不小,配送及時。大師作品,慢慢品讀吧。。
評分小啓
評分很另類 很有價值的參考 休閑書啊 不錯
評分物流快,不耽誤,快遞小哥服務好
評分《不夠知己(英漢對照)》收錄原載於《中國評論周報》專欄的人物英文小傳及翻譯傢江楓的優美譯文,英漢對照,以素描的方式、“春鞦”的筆法寫下對吳宓、鬍適、徐誌摩、周作人、辜鴻銘、馮友蘭、丁文江、吳經熊、馮玉祥等名人的印象記,褒貶辛辣彆緻,格調活潑,修辭風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