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1618—1689年),又名豈賢,字半韆,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齣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齣,他與同時活躍於金陵地區的畫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鬍慥、謝蓀等並稱“金陵八傢”。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範本傳真:龔賢小品山水畫》選其山水畫20幅供廣大畫友臨習。
很好,龔賢的作品值得學習
評分大圖大圖大大的圖 挺好
評分龔賢(1618—1689年),又名豈賢,字半韆,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齣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齣,他與同時活躍於金陵地區的畫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鬍慥、謝蓀等並稱“金陵八傢”。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範本傳真:龔賢小品山水畫》選其山水畫20幅供廣大畫友臨習。
評分,,,,,,,,,,,,,,,,,,
評分我喜歡的,選得對。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還好哈哈哈好好好
評分龔賢是位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傢。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瀋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閤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瞭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書內容一般,京東服務快捷方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