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王达。
评分这是著名学者、金文专家容庚教授的学术论文集。容庚,字希白,广东东莞人,生于1894年。他出生时,其父为庆得子。1917年1917年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被校长聘为教员,讲授国文和文字源流等课程。其后刻苦学习,20几岁时以研究金文所得编纂成1200余页的《金文编》。1922年1922年他携《金文编》上京求学,得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马衡教授的赏识,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部研究生。他持此书稿远离广东家乡,北上天津向研究古文的权威罗振玉请教,深得罗振玉的赞许赏识,从此被介绍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作研究生,投在著名学者王国维门下,从此奠定了一生从事考古学和古文学研究的基础。后来,容庚到燕京大学任教,编辑《燕京学报》。又被聘为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在此期间,容庚先后编著了《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吉金图录》等书。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转入燕京大学任襄教授,并主编《燕京学报》。容庚1927年起任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1931年发表的《商周彝器通考》。对青铜器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被学术界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当时,亡命日本的郭沫若正研究古文字,曾写信向这位年仅37岁的容庚请教。容庚虽未见过郭沫若,却复信给予支持,二人以通信联系,交流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后来郭沫若曾说,“若是没有容庚的帮助,我走上研究金文的道路,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容庚从青年时期到满头白发,不论时势如何,个人处境顺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书斋工作,每天总在10小时以上。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孜孜于古文物的探索之中。容庚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襄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192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修订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增订本)。这是继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评分图书内容好,书发也快.
评分恨不得能买齐,银子是问题,本书印数600
评分容庚作品
评分门生王达。
评分1946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是第二~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曾鉴定清宫旧藏器物并编成书。选辑流散海外的青铜器,出版《海外吉金图录》。编选刘体智所藏青铜器为《善斋彝器图录》。汇编自己的收藏为《颂斋吉金图录》和《续录》。所著《商周彝器通考》(1941,上、下编)在青铜器研究上有重大影响。晚年论著《丛帖考》引起海内外关注。与人合编的《殷周青铜器通论》(1958)列为《考古学专刊》丙种第2号。晚年研究书画碑帖,也有不少论著。
评分窈窕茅堂石径幽,小山丛桂足淹留。仙人已跨辽天鹤,写得云林一段秋。钱仲益。
评分董其昌跋云:「云林设色山水,平生唯两幅。一在娄水王敬美家,后归乌程潘氏,予未之见。其二即此幅,旧为吾松黄氏所藏,后归宋太学安之。予为诸生时,尝就宋索观。已为徐太常所购。太常之壻刘金吾得之。新都汪太学复得之金吾。予以为楚人之弓,不靳十五城之偿。人生贵适志,假令落好事家手,予五十年借观宋氏,不能须臾谢主人为别,此情事历历在眼。几作桃源渔父,可便忘否」(在画上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