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编》(贻安堂,192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修
评分彝器图录》所编的是刘体智收藏的青铜器。《海外吉金图录》所编为日本所藏铜器。这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铜器资料,很有意义。在书画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庐书画录》(1936年)、《汉梁武祠画像录》(1936年)等多部著作。 为中国文学史上添了光辉的一笔。
评分古苔凝绿上松根上则辈空留翰墨存。寂寞云林堂下路,一峰残雨映孤村。
评分容庚,(1894-?),字希白,号颂斋,善斋。室名五千卷金石画室、宝蕴楼。广东东莞人。少时得舅父邓尔雅指教,习书法、篆刻,后师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49年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理事。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工书法,尤精金文,苍蔼蕴籍。兼擅篆刻。著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
评分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
评分这是一部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加以科学分类的著作,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在这方面他还著有《殷周青铜器通论》(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他精于鉴定青铜器,经多年积累,他编印了不少青铜器图录,如《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年)、《秦汉金文录》(1931年)、《颂斋吉金图录》(1934年)、《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年)、《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善斋彝器图录》(1936年)、《秦公钟簋之年代》(1937年)、《兰亭集刊十种》(1939年)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图录》开创了印铜器花纹的先例,为花纹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善斋
评分这是一部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加以科学分类的著作,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在这方面他还著有《殷周青铜器通论》(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他精于鉴定青铜器,经多年积累,他编印了不少青铜器图录,如《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年)、《秦汉金文录》(1931年)、《颂斋吉金图录》(1934年)、《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年)、《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善斋彝器图录》(1936年)、《秦公钟簋之年代》(1937年)、《兰亭集刊十种》(1939年)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图录》开创了印铜器花纹的先例,为花纹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善斋
评分萧散倪迂士,诗工画亦清。吟情何浩荡,笔势更纵横。乡里推高谊,江湖足令名。近传骑鹤去,想即在蓬瀛。华亭顾禄。
评分这是著名学者、金文专家容庚教授的学术论文集。容庚,字希白,广东东莞人,生于1894年。他出生时,其父为庆得子。1917年1917年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被校长聘为教员,讲授国文和文字源流等课程。其后刻苦学习,20几岁时以研究金文所得编纂成1200余页的《金文编》。1922年1922年他携《金文编》上京求学,得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马衡教授的赏识,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部研究生。他持此书稿远离广东家乡,北上天津向研究古文的权威罗振玉请教,深得罗振玉的赞许赏识,从此被介绍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作研究生,投在著名学者王国维门下,从此奠定了一生从事考古学和古文学研究的基础。后来,容庚到燕京大学任教,编辑《燕京学报》。又被聘为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在此期间,容庚先后编著了《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吉金图录》等书。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转入燕京大学任襄教授,并主编《燕京学报》。容庚1927年起任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1931年发表的《商周彝器通考》。对青铜器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被学术界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当时,亡命日本的郭沫若正研究古文字,曾写信向这位年仅37岁的容庚请教。容庚虽未见过郭沫若,却复信给予支持,二人以通信联系,交流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后来郭沫若曾说,“若是没有容庚的帮助,我走上研究金文的道路,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容庚从青年时期到满头白发,不论时势如何,个人处境顺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书斋工作,每天总在10小时以上。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孜孜于古文物的探索之中。容庚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襄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192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修订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增订本)。这是继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