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舊籍,最大的樂事便是發掘塵封多年的名篇名著。為之梳理、編排、校訂的過程,仿佛親手拭去沉積於珍玩的塵土,還以本來的色澤與紋理。於我而言,編輯《滕固美術史論著三種》,便是這樣一次“發現之旅”。
評分評分
事實上,這篇長期被忽視的論文,意義非同尋常。它呈現齣滕固先生接受西方現代考古學、風格學的理論方法後,在研究實踐中的巨大轉變。簡單地說,其中文著作《唐宋繪畫史》主要是對畫傢、畫作及流派的分析,而這篇博士論文則進一步討論瞭唐宋時期的畫論,更偏重於理論與風格的討論。《唐宋繪畫史》雖然齣版於1933年,但研究者王洪偉曾考辨此書“底稿”成型年代,應在1926年左右,之後至1930年間進行瞭增刪和擴充,但其整體完成要早於滕固的博士論文。所以滕固的這篇德語論文,可說是其接受西方美學和美術史教育之後最直接的研究成果,也體現瞭其關於美術史的更為成熟的思考。
評分滕固在論文開篇處說明瞭撰寫此文的緣由:當時對中國藝術理論的研究上處於探索階段,且都齣自歐洲與漢學傢之手,中國本土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他希望能在中國自己的文化背景下,係統“展示中國唐宋時期的藝術脈絡”。為此,他還特意說要與日人金原省吾的《支那上代畫論研究》“決一高下”。論文全篇分為五章,分彆題為“前史”、“批評傢的藝術理論”、“畫傢的美學理論”、“士大夫的藝術理論”、“館閣畫傢與士大夫畫傢之辯”。文章的謀篇布局與傳統的畫史畫傳大不相同。其特點與價值,正如《滕固美術史論著三種》一書導讀的作者陳平教授所介紹的:“他對理論傢個性的生動描述,對理論前後貫通、深入淺齣的闡釋,以及文化史的聯想,使討論顯得十分豐滿,遠非同時期一般畫學著作可以相比。”
評分評分
搞活動買的,不錯。我喜歡
評分商務書局,必齣好書,細細品讀
評分好書,又到618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