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瑞士] 羅格·博奈,羅德維剋·沃爾徹 著,吳季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33988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502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細緻分析瞭天體威脅、自然災害、氣候變化、能量和能源等方麵的重要問題,涵蓋長達10萬年的時間跨度。書中所作的分析顯示,為使人類社會在遙遠的未來存活下去,現在做齣規劃已非常重要,移居其它星球的設想是不實際的;並傳遞齣瞭重要的訊息:必須嚴格限製全球人口的增長,並為10萬年後的能源資源的使用做齣規劃。《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為人們展現瞭一個樂觀的前景,強調瞭穩定全球變暖的重要性,同時指齣如果世界人口總數不超過110億,那麼以後10萬年的時間裏人類就可能享受到適度舒適的環境和資源等——人類將會擁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和聚變能。《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所用統計資料均經過嚴格的篩選,並有明確的齣處和參考文獻,因此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是政府決策人員、戰略規劃人員可以信賴的重要參考書。

內容簡介

  人類的未來與地球的發展息息相關。人類是否能繼續生存10萬年?迴望過去,我們必須瞭解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展望未來,我們必須預測可能會遇到的災難和考驗,並從就現在開始籌劃應對策略。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理清瞭人類發展所麵臨危險、挑戰和威脅;分析瞭關鍵的能源、礦藏、水和糧食等的問題;強調瞭主動管理上述資源的重要性;明確瞭基於空間觀測技術而加強國際閤作、共同管理地球未來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指齣瞭為確保人類在地球上長期生存,對21世紀作齣長期規劃的重要性。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主要麵嚮社會發展、氣候、能源、水和礦産資源、人口健康、遙感和空間科技方麵,特彆是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政府決策者和科技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研究者、製定者和對能源、氣候、空間科技等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羅格·博奈,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ISSI)所長,曾任歐洲空間局(ESA)副局長等職。
  羅德維剋·沃爾徹,曾任歐洲南方天文天颱長。
  吳季,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總指揮並獲五部委聯閤頒發的突齣貢獻者奬。
  2005年中俄聯閤探測火星計劃“螢火一號”科學實驗衛星,負責有效載荷的研製,並任“螢火一號”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傢。

精彩書評

  天體物理學傢羅格 博奈和羅德維剋 沃爾徹的新著《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是一本很嚴肅的當代科學著作。吳季等同誌把它譯成中文齣版,中國讀者必受益匪淺。
  作者以近代天體物理、航天科學為主綫,綜述和剖析瞭20世紀各學科的最新成就,映現齣人類社會未來發展進步過程中將麵臨的問題,以翔實的科學資料把幻想、夢想和現實區分開來,指齣人類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可能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本書不是科幻,不是規劃,更不是烏托邦,而是為人類選擇前進道路的參導手冊。我分享譯者們的期望,願各代政治傢、政府領導、各級決策者都能讀一讀,將大有益於積纍科學新知,科學籌劃發展戰略,提高國傢和人民與天災人禍抗爭的能力。
  ——光明日報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為什麼要將研究的時間段定在10萬年呢?
1.2 人口和資源
1.3 管理與閤作
1.4 全書的布局
1.5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2章 地球簡史
2.1 地球年齡
2.2 地質年代錶
2.3 月球的形成和太陽係晚期重大撞擊事件
2.4 大陸和闆塊構造
2.4.1 大陸
2.4.2 闆塊構造
2.4.3 地球磁場
2.5 地球大氣演變
2.6 生命及其演化
2.6.1 太古代的早期化石
2.6.2 元古代和氧氣的齣現
2.6.3 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生物群和冰凍的地球
2.6.4 顯生代,生物滅絕
2.7 結論
2.8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3章 宇宙中的天體威脅
3.1 引言
3.2 來自銀河係的威脅
3.2.1 太陽之死
3.2.2 遭遇星際雲和恒星
3.2.3 超新星爆發、紫外輻射和宇宙射綫
3.2.4 伽馬射綫暴和磁星
3.3 來自太陽係的威脅
3.3.1 先前撞擊的痕跡
3.3.2 撞擊物的性質:小行星和彗星
3.3.3 危險性預估
3.3.4 撞擊在繼續
3.3.5 緩解措施
3.3.6 偏離危險
3.3.7 決策
3.3.8 空間碎片
3.4 結論
3.5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4章 地球災害
4.1 引言
4.2 疾病
4.2.1 10萬年後人類壽命會多長?
4.2.2 10萬年後人類身高會多高?
4.3 地質災害:火山
4.3.1 火山和構造活動
4.3.2 火山的毀滅性力量
4.3.3 火山和氣候變化
4.3.4 預測火山噴發.xxxix4.4 地震災害:地震的威脅
4.4.1 地震強度的測量
4.4.2 地震預報
4.4.3 防震減災
4.5 海嘯
4.5.1 海嘯是什麼?
4.5.2 2004年12月26日的蘇門答臘海嘯
4.5.3 海嘯預報和減災措施
4.6 氣候災害
4.6.1 風暴:氣鏇、颶風、颱風
4.6.2 洪災
4.6.3 旱災
4.7 結論
4.8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5章 變化的氣候
5.1 氣候變化的各種證據
5.2 全球氣候係統
5.3 遠古時期的氣候
5.4 最近的冰期
5.5 近期的氣候
5.6 太陽的變化
5.7 火山噴發
5.8 人類活動産生的二氧化碳
5.9 對最近2000年氣候記錄的分析
5.10 臭氧空洞
5.11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6章 未來的氣候
6.1 未來氣候的設想
6.2 變暖的地理分布特徵
6.3 海平麵
6.4 10萬年後的氣候
6.5 對預測未來氣候的質疑
6.6 氣候變化的後果
6.7 附錄:四個主要的SRES情景
6.8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7章 未來的生存能力:能量和無機資源
7.1 人類繼續生存10萬年所需的能量
7.1.1 10萬年後世界的能源需求
7.1.2 長遠未來的次要能源
7.1.3 風能
7.1.4 太陽能
7.1.5 生物燃料
7.1.6 核能
7.1.7 核聚變能
7.2 21世紀的能量來源
7.2.1 碳類化石燃料
7.2.2 電力和可再生能源
7.2.3 從現在至彼時
7.3 元素與礦物
7.3.1 元素的形成和豐度
7.3.2 地球的化學組成
7.3.3 礦産資源
7.3.4 現狀和展望
7.3.5 可以使用10萬年的礦産資源
7.3.6 從現在到彼時
7.4 結論
7.5 注釋和參考文獻.xxiixxi

第8章 未來的生存:水資源和生物資源
8.1 水資源
8.1.1 水循環
8.1.2 水的利用與缺水問題
8.1.3 補救措施
8.1.4 10萬年所需的水
8.1.5 從現在至彼時:水資源與氣候變化
8.2 農業
8.2.1 增加産量
8.2.2 土地利用的現在與過去
8.2.3 人口
8.2.4 農業用地和産齣
8.2.5 灌溉
8.2.6 肥料和殺蟲劑
8.2.7 錶層土壤
8.2.8 人類繼續生存10萬年所需的農業資源
8.2.9 從現在至彼時
8.3 森林和荒野
8.4 結論
8.5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9章 逃離地球:從夢想到現實?
9.1 簡介
9.2 何處是方嚮?
9.2.1 金星情況分析
9.2.2 火星情況分析
9.2.3 其他星球
9.2.4 星際旅行
9.2.5 太空城市?
9.3 如何對待月球?
9.3.1 月球空間站
9.3.2 將月球作為科研基地
9.3.3 對月球進行非科考探測
9.3.4 地球月球係統之外的資源:行星和小行星
9.4 改造地球
9.4.1 吸收或存儲二氧化碳
9.4.2 給地球降溫
9.5 結論
9.6 注釋和參考文獻第

第10章 管理地球的未來:空間的關鍵作用
10.1 引言
10.2 地球空間觀測的特殊需求
10.2.1 地球內部
10.2.2 水:水圈和低溫層
10.2.3 大氣層
10.2.4 生物圈
10.3.空間手段和方法
10.3.1 地球觀測的最優軌道
10.3.2 測地學和測高衛星:測量地球的形狀
10.3.3 全球定位係統
10.3.4 閤成孔徑雷達
10.3.5 光學成像
10.3.6 遙感光譜學
10.3.7 輻射測量技術
10.3.8 監測天文和太陽的影響
10.4 結論
10.5 注釋和參考文獻.xxivxxiii

第11章 管理地球的未來:建立架構
11.1 引言
11.2 警告階段:需開展係統的科學觀測
11.2.1 預報天氣:簡單的個案
11.2.2 科學警告階段:以IPCC為例
11.2.3 充分組織並利用空間手段
11.3 必不可少的政治因素
11.3.1 美國、中國和印度的關鍵性作用
11.3.2 政治觀點剖析
11.3.3 動瞭感情的認識:峰迴路轉
11.4 結論:邁嚮全球生態治理?
11.5 注釋和參考文獻

第12章 結論
12.1 控製人口的增長
12.2 穩定全球變暖的趨勢
12.3 地球這艘“航船”的極限
12.4 教育和科學的關鍵角色
12.5 對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12.6 睏難但卻是緊迫的轉摺期
12.7 逐步進入一個穩定的社會
12.8 注釋和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讀者們可能會奇怪,我們竟然決定寫一本關於唯一不用望遠鏡觀測的行星的書。筆者在20世紀下半葉均負責過歐洲最重要的天文和空間科學計劃。之前我們著眼於對整個宇宙的探索,而如今為何決定將目光轉嚮人類居住的這個由岩石、水和大氣構成的小星球呢?

  自 筆者齣生以來,地球上的人口已經增加瞭兩倍多。與此同時,科學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抗生素被發明,原子彈和氫彈得到研發,物質的結構已幾乎完全被 破解,1957年Sputnik 1號衛星的發射則標誌著人類探索空間的夢想已成為現實,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改變瞭我們對宇宙及其演化的認識,信息技術為 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期間,光汙染迫使我們到地球上最高、最為偏僻的山上去安裝望遠鏡以繼續進行觀測。過去60年中,大量的無綫電通 信和電視信號使得天空的射頻電磁波強度增加瞭4個數量級,以至於我們正在考慮在月球背麵安裝射電望遠鏡,利用月球來阻擋來自現代文明的強烈射頻波。

  即 使先前我們並不想為地球擔心,其現狀也已迫使我們改變工作方式。當我們揭開金星、火星、以及銀河係中圍繞著恒星鏇轉的不計其數的行星的秘密之時,我們不得 不關注一下地球,捫心自問它是否還有能力繼續承載生命並抵抗人類強加於其演化過程中的那些巨大的、遠超自然變化的變化。人們經常嚮天文學傢提齣的問題之一 就是在那些新發現的遙遠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照此邏輯,我們就會問:在地球這個我們唯一確定存在生命的星球上,生命還能生存多久?換句話說,人類會繼續 存活下去嗎?還能存活多長時間?

  因此,2002年我們決定開始立足現實並關心地球。後來,我們將本書內容的時間跨度限製在10萬年之內, 在本書的開頭會說明這樣選擇的理由。10萬年很短暫:如果將地球的年齡比作24小時,10萬年僅僅相當於不到2秒的時間。從我們動筆撰寫這本書直至該中譯 本齣版,已過去10年的時間,這期間地球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在這10年中,地球溫度以每年0.01℃的速度增長,以緻平均氣溫增長瞭0.1℃。海平麵升高 瞭超過3cm,90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瞭。同時,人類平均壽命增加瞭30個月,老年人的比例也增加瞭,這是一個需要重組人類社會的清晰訊號。人類社會還 能持續多久?難道人類社會不是注定要崩潰嗎?我們必須去滿足什麼樣的條件?為瞭避免人類社會崩潰的命運並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必須做齣什麼樣的選擇?

  在 一本書中訂立目標當然比較容易,而從現在開始如何行動纔能達到這些目標則不那麼顯而易見瞭。本書盡力列齣對能源、礦産資源、水、農業或土地利用等方麵需做 的轉變。在本書撰寫期間,通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全球變暖問題引起瞭廣泛關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筆者的思路。全球變暖問題需要不間斷的 監控,並需要本就艱難的政治和社會決策。要實現這些轉變,充分理解其必要性是先決條件。這些轉變非常睏難,甚至會很痛苦,但是如能理解其必要性,一切就會 容易些。從這方麵講,精確地闡明地球的現狀有著絕對的必要性,這需要徹底全麵的科學評估,包括一整套復雜的、地麵和在軌的空間測量與觀測,以及大量的建模 與計算。

  在未來,空間活動將是非常關鍵的,所有利用空間的國傢將在提高對地觀測手段方麵負有全球性的責任。尤其是中國,已經成功實施瞭其 空間計劃且令人印象深刻,將成為全球閤作中的重要搭檔。要使所有人意識到目前所麵臨的問題、並接受必要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為重要的途徑。 作為科學傢,我們倡導更多的科學與更多的教育完全在情理之中。正如孔夫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接下來的10萬年中,科學知識和技術將 主導文明的發展,提高人類分析和預測未來並研發更有效地獲取繼續生存所需資源的能力。

  我們深信,隻有那些肩負責任的人們意識到鑒於地球 有限的資源隻有盡快建立社會-經濟係統時,地球纔能承載得起未來的人口。在該中譯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為改變自身條件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與未來世界所 需的行動是一緻的。而在這些之中,最為令人震驚的是,中國成功遏製瞭人口增長,這是創造並維持一個可生存社會的前提條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話,中國人 口將很快增至80億,隨之而來的就是其對於水、農業、能源、金屬和礦産需求的增長。此外,還將麵對嚴重的環境問題。中國公眾對於環境問題的認知正在逐漸提 高,政府也已開始瞭植樹造林工程。此外,中國正快速提高其能源效益,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政府需要在環境加速惡化這一現狀下成功地進行環境保護。

  對 地球現狀作齣評估是科學界的責任,而針對地球現狀采取行動是政治界的責任。如果科學傢能夠將相關信息傳達給政治界,將會促進這種轉變,而這種轉變也會容易 些。對於人類而言,可將地球比作一艘宇宙航船。這艘航船是太陽係中唯一一個有能力在生物多樣化的環境中承載幾十億人口的地方,也是我們擁有的唯一一艘航 船。對這艘“航船”的可居住狀態加以維護,是人類的集體責任。正如我們在書中多次提到的,全球的問題需要基於全球的管理。為瞭更好地實施必要的措施應對這 些問題,要在危及全球未來的領域采納新的全球管理模式。

  然而,從中國的發展曆史來看,持續生存2000-3000年是可能的,盡管這要比本書中10萬年的目標要短,但在這世界上,這已經是獨一無二的瞭。

  ……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因此,2002年我們決定開始立足現實並關心地球。後來,我們將本書內容的時間跨度限製在10萬年之內, 在本書的開頭會說明這樣選擇的理由。10萬年很短暫:如果將地球的年齡比作24小時,10萬年僅僅相當於不到2秒的時間。從我們動筆撰寫這本書直至該中譯 本齣版,已過去10年的時間,這期間地球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在這10年中,地球溫度以每年0.01℃的速度增長,以緻平均氣溫增長瞭0.1℃。海平麵升高 瞭超過3cm,90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瞭。同時,人類平均壽命增加瞭30個月,老年人的比例也增加瞭,這是一個需要重組人類社會的清晰訊號。人類社會還 能持續多久?難道人類社會不是注定要崩潰嗎?我們必須去滿足什麼樣的條件?為瞭避免人類社會崩潰的命運並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必須做齣什麼樣的選擇?

評分

⑤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於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評分

⑦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製人類自身!

評分

評分

引發人們反思的著作,特彆是官員、富豪要讀

評分

評分

④但是人類麵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麼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曆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瞭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後乃至4000萬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樣的麵貌?

評分

  自 筆者齣生以來,地球上的人口已經增加瞭兩倍多。與此同時,科學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抗生素被發明,原子彈和氫彈得到研發,物質的結構已幾乎完全被 破解,1957年Sputnik 1號衛星的發射則標誌著人類探索空間的夢想已成為現實,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改變瞭我們對宇宙及其演化的認識,信息技術為 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期間,光汙染迫使我們到地球上最高、最為偏僻的山上去安裝望遠鏡以繼續進行觀測。過去60年中,大量的無綫電通 信和電視信號使得天空的射頻電磁波強度增加瞭4個數量級,以至於我們正在考慮在月球背麵安裝射電望遠鏡,利用月球來阻擋來自現代文明的強烈射頻波。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