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可能会奇怪,我们竟然决定写一本关于唯一不用望远镜观测的行星的书。笔者在20世纪下半叶均负责过欧洲最重要的天文和空间科学计划。之前我们着眼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而如今为何决定将目光转向人类居住的这个由岩石、水和大气构成的小星球呢?
评分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评分写给我们渐渐失去的故乡,关于作者,李若瑄,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以放养姿态生长在云南边地小城,18岁离家求学,从此开始漂泊生活。现供职于知名杂志海外版,长期奔波各地,所见所闻愈多,愈怀念自己童年时代的小城生活,书写自己童年时代的小城故事。
评分评分
世界末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自己身上,不过您能够考虑到这点了,说明比周围的百姓思想超前不少,很多人们还停留在占道经营,坑蒙拐骗,东躲西藏,烧杀抢夺来度日呢,他们管什么末日不末日?自己不吃饱饭就是末日。。。。。
评分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评分 评分读者们可能会奇怪,我们竟然决定写一本关于唯一不用望远镜观测的行星的书。笔者在20世纪下半叶均负责过欧洲最重要的天文和空间科学计划。之前我们着眼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而如今为何决定将目光转向人类居住的这个由岩石、水和大气构成的小星球呢?
评分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