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新世氣候變化》共分六章:地球氣候簡史,全新世氣候,氣候突變,近韆年氣候變化,現代氣候變暖,氣候變化與古文明。總結歸納r近20年氣候變化研究的成果。重點講述各種時問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也包括中國氣候變化的事實。全書以分析自然氣候變化為主。但是,第5章專門討論現代氣候變暖,這個變暖可能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加劇的結果。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這方麵的研究對預測未來氣候變暖的影響有重要意義第1章1.4節和第6章講述全新世氣候變化、主要是自然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書可供大專院校氣候、氣象、地理、地質、環境等等業的大學本科牛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供有關專業研究及教學人員參考。
目錄
序
序二
前言
第1章地球氣候簡史
1.1 地球的變化
1.1.1 地球史年代學
1.1.2 冰河時代、雪球
1.1.3 生物大滅絕
1.1.4 威爾遜鏇迴和高原隆升
1.2 地球氣候史
1.2.1 古生代與中生代
1.2.2 第三紀
1.2.3 第四紀
1.2.4 全新世
1.3 冰期-間冰期鏇迴
1.3.1 鏇迴的證據
1.3.2 地球軌道要素
1.3.3 下一個冰期何時到來?
1.3.4 末次冰期冰盛期
1.3.5 D/O振蕩與H事件
L3.6 冰期結束期
1.4 氣候與人類
1.4.1 人類的齣現
1.4.2 走齣非洲
1.4.3 生活在冰期中
1.4.4 走進全新世
1.4.5 農業的起源
1.4.6 氣候與中國農業
1.5 小結
第2章全新世氣候
2.1 末次冰消期
2.1.1 冰期結束期
2.1.2 冰消期冰融水事件
2.1.3 冰消期的THC
2.1.4 冰消期氣候變率
2.1.5 冰消期的季風
2.2 全新世大暖期
2.2.1 氣候分期
2.2.2 大暖期
2.2.3 大暖期後
2.2.4 大暖期的模擬研究
2.2.5 中國的大暖期
2.3 早全新世氣候濕潤期
2.3.1 綠色的撒哈拉
2.3.2 從阿拉伯半島到孟加拉灣
2.3.3 南美ITCZ的擺動
2.3.4 中國的濕潤期
2.3.5 濕潤期的模擬研究
2.3.6 歲差
2.4 全新世夏季風
2.4.1 全球季風的概念
2.4.2 東亞季風
2.4.3 南亞季風
2.4.4 非洲季風
2.4.5 美洲季風
2.4.6 澳洲季風與ENSO
2.5 小結
第3章氣候突變
3.1 全新世氣候突變
3.1.1 研究氣候突變的現實意義
3.1.2 氣候突變性
3.1.3 氣候突變的成因分析
3.2 全新世北大西洋冷事件與快速氣候變化
3.2.1 冷事件年代學
3.2.2 快速氣候變化
3.2.3 冷事件與夏季風衰退
3.2.4 冷事件氣候影響的模擬
3.3 早全新世冷事件
3.3.1 早全新世幾次冷事件
3.3.2 8.2 ka事件
3.4 中全新世冷事件
3.4.1 5.5 ka事件
3.4.2 4.2 ka事件
3.5 晚全新世冷事件
3.5.1 2.8 ka事件
3.5.2 黑暗時代冷事件
3.5.3 中世紀暖期和小冰期
3.6 小結
第4章近韆年氣候變化
4.1 近韆年溫度變化
……
第5章現代氣候變暖
第6章氣候變化與古文明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索引
後記
前言/序言
全新世氣候變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很不錯的書,很實用,發貨也很快
評分
☆☆☆☆☆
《全新世氣候變化》共分六章:地球氣候簡史,全新世氣候,氣候突變,近韆年氣候變化,現代氣候變暖,氣候變化與古文明。總結歸納r近20年氣候變化研究的成果。重點講述各種時問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也包括中國氣候變化的事實。全書以分析自然氣候變化為主。但是,第5章專門討論現代氣候變暖,這個變暖可能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加劇的結果。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這方麵的研究對預測未來氣候變暖的影響有重要意義第1章1.4節和第6章講述全新世氣候變化、主要是自然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
評分
☆☆☆☆☆
本書可供大專院校氣候、氣象、地理、地質、環境等等業的大學本科牛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供有關專業研究及教學人員參考。
評分
☆☆☆☆☆
當前能得到這樣一本有價值的書實在難得,感謝王先生!
評分
☆☆☆☆☆
很全麵的一本書,對於古氣候專業的同學來說是一本好書
評分
☆☆☆☆☆
末次冰盛期之後處於冰消期,北美的勞倫泰冰蓋,北歐的斯堪的那維亞冰蓋相繼瓦解。但是,就在氣候已迴暖到接近現代的情況下,又發生瞭一次激烈的氣候波動,稱為“新仙女木”事件。以北大西洋北部為中心,氣候迅速變冷。但是寒冷僅持續瞭1韆年左右,又快速後暖,所以稱為氣候突變。溫度變化的幅度達到瞭冰期-間冰期鏇迴的3/4。這是末次冰期中最後1次氣候突變。“新仙女木”事件之後,即進入全新世。
評分
☆☆☆☆☆
書封麵被弄壞瞭
評分
☆☆☆☆☆
評分
☆☆☆☆☆
很好的一本書,研究第四紀古氣候必備書之一,佩服王老爺子的學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