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再离题远一些……书中涉及的关键地点有的甚熟,旅顺和刘公岛都已去过不止一次,感觉国耻国难无非都是旅游的幌子,默然地看,黯然地离开,难以想象一战而朝野家国俱丧的景象。观罢此书,重游时当能摆脱茫然与激愤,留心拣拾细节。
评分与众多海战史和清日战争(这个名称虽然古怪,但接受起来也还容易)研究的大牛比起来,我对这段历史基本上处于无知状态。当然这种无知仅限于缺乏遍览枯燥史料的动力和逮住一只牛角穷钻不舍的毅力,对于基本史实和结果还是了解一些,因为这实在是场并不复杂的战争。然而与战争流程的简单粗暴和莫名其妙相比,似乎有一条主线操纵着结果,又似乎是看不见的国家气运作祟,而最终落实到亲历者全部作古的今日,就只能从纸面上寻找答案的蛛丝马迹。
评分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情是,这是一本“不动声色”的资料书,从中几乎找不出比教科书尺度更大的感情表达段落,其内容大致是自日本国内收藏文献中梳理出的与甲午战争前后历史有关的文字、图像与表格。不过正因此种异于往常的角度,它的面世也具有了独特的价值,也许能够挤进研究者的案头书堆。
评分评分
评分
评分
P.S. 也许此卷一出,会激起些浪花,也许会有一部不一样的电视剧出现在将来,于是还是四星吧。
评分其实书中日方史料显示出对于全揽败责服毒自尽的丁汝昌和带伤保持强硬姿态却最终不得不背负天下骂名的李鸿章颇多赞许,与国内多年来官方态度大为不同。此种情况有如曹汝霖等自言为国人难容之举多为形势所迫,群狼环伺国无强兵,上命难违无从选择,非难个人实属冤屈,然而无可否认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永远不会被排除在此种政治家的考虑之外,当然从史料看,丁李二人终究算得上在举步维艰之际气节不失,无奈为堕落的国家买单也只得百年蒙羞。当然日方的好感更多的可能源于武士道和物哀这些土产,不过这些记录倒是值得怀揣“敌国首肯之物皆恶”念头的人好好研究利用。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