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結閤齣土文物,詳細介紹瞭漢代農業、手工業的成就,內容涉及耕作、漁獵、窯業、冶鑄、紡織、錢幣、車船、武備、建築、傢具、服飾、文具、醫藥、飲食器、燈、熏爐、玉器、金銀器、樂器、雜技、娛樂、少數民族文物等。書中附有上韆幅漢代文物圖樣。
目錄
1 農業Ⅰ 起土、碎土農具
2 農業Ⅱ 犁
3 農業Ⅲ 播種、中耕農具
4 農業Ⅳ 灌溉設施,收獲農具
5 農業Ⅴ 糧食加工用具
6 農業Ⅵ 作物品種
7 漁獵
8 手工工具
9 計量器
10 窯業
11 製鹽 采礦
12 冶鑄Ⅰ 冶鐵
13 冶鑄Ⅱ 鑄鐵的熱處理,煉鋼
14 冶鑄Ⅲ 鑄造
15 紡織Ⅰ 蠶,桑,麻,紡織機具
16 紡織Ⅱ 素,縑,紗,毅,羅,綺
17 紡織Ⅲ 錦(1)
18 紡織Ⅳ 錦(2)
19 紡織Ⅴ 刺綉,染色,印花
20 紡織Ⅵ 布,綸布,疊布,褐,廚,縧
21 漆器
22 錢幣Ⅰ
23 錢幣Ⅱ
24 車Ⅰ 軺車,輜車,軒車,安車
25 車Ⅱ 輜車,葷車,牛車,駝車
26 車Ⅲ 斧車,鼓吹車,戲車
27 車Ⅳ 輪、軸及其部件
28 車Ⅴ 車蓋及其部件
29 車Ⅵ 轅,軛,衡,軛,較,鑾,锡,銜,鑣
30 車Ⅶ 馬車的組裝與係駕法
31 輦,鹿車,輿,榀,擔,負,戴,鞍具
32 船
33 武備Ⅰ 戈,戟,矛,稍,錟,鋌,鈹,鎩
34 武備Ⅱ 鉞,長斧,長椎,欖,殳,桔,鉞戟,鈎鑲
35 武備Ⅲ 劍,刀,拍髀,匕首
36 武備Ⅳ 弓,箭,鏃,菔,櫝丸,盾,箭鏑
37 武備Ⅴ弩,礅
38 武備Ⅵ 甲,胄
39 旌旗,符節,金鼓,騎吹
40 塞防設施
41 建築Ⅰ 版築,構架,柱式
42 建築Ⅱ 屋頂,鬥棋,藻井
43 建築Ⅲ 瓦,鴟尾,下水管
44 建築Ⅳ 磚
45 建築Ⅴ 砌牆,鋪地,門,窗
46 建築Ⅵ 闕,闕門
47 建築Ⅶ 高颱建築
48 建築Ⅷ 樓,颱榭
49 建築Ⅸ 院落
50 建築X 莊園Ⅹ
51 建築Ⅺ 城,市,關,塢
52 建築Ⅻ 國都
53 建築Ⅻ 篙,睏,廩,倉,橋,棧道
54 建築Ⅲ 廁,溷,廄,圈,爝,塘
55 傢具Ⅰ 枰,榻,床,席,鎮,憑幾,衣杆
56 傢具Ⅱ 案,極,閣,幾,虞,桌,匱,廚
57 傢具Ⅲ 承塵,屏風,帷幔,幄帳,步障,璧嬰
58 服飾Ⅰ 笠,帽,冠,幘,冕,爵弁
59 服飾Ⅱ 武士的弁、冠與頭飾
60 服飾Ⅲ 褌,袴,襦,褠,做
61 服飾Ⅳ 深衣,袍,簷榆
62 服飾Ⅴ 袿衣,婦女發式,首飾
63 服飾Ⅵ 綬,佩劍
64 服飾Ⅶ 帶鈎,帶頭,帶扣,帶袴
65 服飾Ⅷ 履,舄,屨,靴,輥,贏,行滕,襪,熨
66 盥洗器,化妝用品
67 鏡Ⅰ
68 鏡Ⅱ
69 鏡Ⅲ
70 鏡Ⅳ 鏡颱
71 文具Ⅰ 筆,墨,硯,研鉢,硯滴,書刀
72 文具Ⅱ 簡牘,帛書,璽印,封泥,泥笛
73 文具Ⅲ 紙,石經
74 算籌 圭錶,漏壺 日晷,地動儀
75 地圖 星圖
76 醫藥
77 飲食器Ⅰ 鼎,匕,匙,敦,盛,棲
78 飲食器Ⅱ 樅案,杯,問,杯答,染器
79 飲食器Ⅲ 卮,食鮫,盤,盤,魁,角
80 飲食器Ⅳ 尊,承鏇,鏗,鬥,勺
81 飲食器Ⅴ 壺,锺,鈁,釺,基,現,瓴
82 飲食器Ⅵ 楹,裨
83 飲食器Ⅶ 肖形尊
84 飲食器Ⅷ 鐮,鐮鬥,刁鬥,鍋,杆,甌,鋸鏤,盧,資,甕,罌,鋌,橢,棵,箸,贊
85 蒸煮器與炊具廛瓦,釜,甑,鍪,鎬,鑊,稈,炷,镟,竈
86 炊爨 釀造
87 笥,篋,簏,匾,笈,篚,算,簞,盒
88 日用雜品
89 燈Ⅰ
90 燈Ⅱ
91 熏爐Ⅰ
92 熏爐Ⅱ
93 玉器Ⅰ
94 玉器Ⅱ,玻璃器
95 金銀器
96 樂器Ⅰ 打擊樂器
97 樂器Ⅱ 管樂器
98 樂器Ⅲ 弦樂器
99 雜技Ⅰ
100 雜技Ⅱ
101 娛樂
102 奴隸與刑徒遺物
103 宗教迷信物品
104 殮具
105 墓室
106 墓前立石
107 帝陵
108 少數民族文物Ⅰ 匈奴,烏桓,鮮卑
109 少數民族文物Ⅱ 南越
110 少數民族文物Ⅲ 滇,昆明
111 少數民族文物Ⅳ 夜郎,邛都,羌,巴蜀
112 少數民族文物Ⅴ 西域各族
113 漢代與域外的文化交流
圖版說明
索引
前言/序言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In this easy early, early reader, Alfie, a crocodile, sends his grandma a letter that says, "I love you. Please write back." And then he waits. And asks the mailman. And waits. That's the entire plot.
評分
☆☆☆☆☆
研究漢代曆史必備 分類詳細 科普性百科性比較強
評分
☆☆☆☆☆
第一章 禮儀分類 世俗世界與神聖世界;個體人生階段;禮儀研究;泛靈論學派與感染論學派;動力論學派;禮儀之分類:泛靈性與動力性,感應性與感染性,主動性與被動性,直接性與間接性;過渡禮儀模式;神聖之概念;宗教與巫術 每一普通社會均含有若乾各具自主性的特殊社會群體。倘若從文明的高級階段迴溯到低級階段,各群體間差異則愈發細微,其群體自主性亦愈高。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唯一用來對此社會劃分的分水嶺便是對世俗世界與宗教世界,亦即世俗(le profane)與神聖(le sacr6》之區分。文藝復興以來,此二範疇間的關係在各民族與國傢內已發生韆變萬化。然而,由於兩範疇間存在根本差異,世俗與宗教群體在歐洲各國總體上始終保持著相互分離。至少在理論上,貴族、富裕階層以及勞動階層不分國界地維持著各自身份。此外,一切群體都含有更小的社會或亞群體。上層貴族與紳士、巨富與小財主,以及各種職業與行業之間,無不具有鮮明差異。某個體從一群體過渡到另一群體,例如從農民過渡到城市下人,或從瓦匠學徒過渡到瓦匠,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所有條件之共性則純粹是經濟或智力基礎。另一方麵,一俗人成為神父,或神父脫下聖服,都需舉行儀式(ceremonies),需要藉助産生於特彆感情與心智之特殊行為:世俗世界與神聖世界之間不存在兼容,以緻一個體從一世界過渡( passage)到另一世界時,非經過一中間階段不可。
評分
☆☆☆☆☆
國內學者對於東鬍係統中的各族,曾經分彆進行過研究,其中以馬長壽的《烏桓與鮮卑》一書,最為史學界所矚目。隨後齣版的周偉洲的《敕勒與秉然》、《吐榖渾史》、《南涼與西秦》;陳述的《契丹社會經濟史稿》、《契丹政治史稿》,孫秀仁、孫進己等的《室韋史研究》,及國傢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的《濛古族簡史》等,也都是探討東鬍各族的重要著作。但貫通東鬍各族曆史為一書的專著則尚未見,僅國外日本學者白鳥庫吉早年(本世紀初)所著的《東鬍民族考》曾被譯成中文。此書雖包羅甚廣,但內容並非敘述東鬍各族的史事,而是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以考訂東鬍各族中的族名、地名、人名、稱謂及其它術語等,實際上是一本“東鬍民族語言考”。此書雖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價值,但我們今天要求的卻是一本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詳細敘述東鬍各族的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史實的係統之作。
評分
☆☆☆☆☆
應該還不錯,慢慢看,慢慢品,書太多瞭,排隊慢慢品瞭。。。。。期待中
評分
☆☆☆☆☆
上篇
評分
☆☆☆☆☆
二、西漢中期和東漢初期烏桓人的兩次南遷
評分
☆☆☆☆☆
評分
☆☆☆☆☆
經典作品,古籍有活動太劃算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