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余秋雨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5978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09356
包装:软精装
丛书名: 文化苦旅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车轮紧贴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真实的故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几十篇文章都是一次发表。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ObservationsontheAestheticsofPrimitive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获“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大的作家之一。

目录

自 序希 腊哀希腊荷马的迈锡尼闲散第一永恒的坐标神殿铭言我一定复活伏羲睡了人类还非常无知挂过黑帆的大海埃 及巨大的问号想念秦始皇元气损耗中国回送什么一路枪口碧血黄沙他们老泪纵横封存的法老人枯萎属于正常荒原沧海西眺的终点蚀骨的冷海已枯而石未烂以色列、巴勒斯坦所罗门石柱向谁争夺年老的你神的花园每一步都面对孩子写三遍和平交缠的圣地警惕玩弄历史的人寻找底线我们不哭约 旦幽默的笑意山洞盛宴把伤痕当酒窝文字外的文明告别妻子人生的最后智慧伊拉克我的大河如何下脚一屋悲怆奇怪的巴比伦你们的祖先中国有茶吗河畔烤鱼忽闪的眼睛过 关且听下回分解伊 朗白胡子、黑胡子翻开伊朗史阔气的近邻黑袍飘飘再凿西域荆天棘地丝路旅栈中国人为他打灯一代霸主西风夕阳再闯险境札黑丹话别巴基斯坦黑影幢幢赤脚密如森林美的无奈面对犍陀罗玄奘和法显远行的人们国门奇观“佛祖笑了”印 度杰出的建筑狂忧心忡忡甘地遗言成人童话洁净的起点我拒绝说它美丽菩提树和洞窟告别阿育王尼泊尔车轮前的泥人本来就是一伙万仞银亮整理一路感受鱼尾山屋“盛极必衰”吗?难道是文明造的孽?中国为何成了例外?最后一个话题今天我及时赶到

精彩书摘

  整理一路感受
  鱼尾山屋
  从加德满都向西北方向走二百公里山路,就到了一个叫博克拉( Pokhara ) 的地方。早就听说,很多西方旅行者走到这里就迈不开步了,愿意在这么一个山高路险的小地方长时间住下来。特别是一些老者,住过一阵之后甚至决定在这里了此残生。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为此,我不能不停下步来,四处打量。
  不错,这个地方虽然紧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却没有一般人想象的凛冽。正是那山,稳稳当当地挡住了北方的寒流,留下一个阳光南坡,花树茂盛。但是,毕竟又依傍着雪山,这里不可能炎热。这一来,无尽的冰雪在这里融化,淙淙琤琤,至浩浩荡荡,成了南方一切大河的共同起源。
  我们乘坐一种拉缆浮筏,渡过了一条清澈的雪水河,住进了山脚下一家叫鱼尾山屋 ( Fish Tail Lodge ) 的旅馆。
  我呆呆地看着周围的风景。雄伟,雄伟到了无法再雄伟;柔和,又柔和到了无法再柔和。它们怎么就这样天然地融合在一起了呢?草草地吃过晚餐,再来看。天色已经重了,先退去的是柔和,只剩下侧光下暗森森的雄伟。很快,雄伟也退去了。立即觉得一股寒气压顶而来,便抱肩回到屋里。
  屋里有炉子,我点上火,看着火焰。发现炉边桌上有蜡烛,我也顺手点上。忽然觉得这屋里不必有电灯,便伸手关了。屋子立即回到古代,暗暗地听任炉火和烛光一抖一抖,反而觉得温暖和安全。但是我又拍着自己的头站起身来,心想这间古代的小屋竟然是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我竟然独自躲在里边沉思和写作!此情此景,连屈原、李白、苏东坡知道了都会瞠目结舌,我是多么奢侈。
  到窗口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回到桌前坐下,刚想写几句便断然搁笔。我历来相信,身处至美之地很难为文,今夜又是一个证据。既然窗外黑黑,笔下白白,更兼一路劳顿,我很快睡着了。
  清晨醒来,立即起身,推门出去,我抬头看到,朝霞下的喜马拉雅山就在眼前。但是,旭日染红峰顶的景象,却被另外一些山峰挡住了。我仔细打量,发觉只要越过前面的那条雪水河到对岸,就能看到。于是,立即赶到河边,那里,已经有早起的拉筏工人在忙碌。
  我上了筏子,与工人一起拉绳索,但一拉就缩手了。因为绳索已经在河水里浸泡了一夜,很冷。拉筏工人笑了,说:“我一个人拉就可以了。你真幸运,这山峰被云雾罩了五天,今天才露脸。”
  看过了晶莹剔透又泛着红光的雪峰,我又乘筏回来,返回旅馆的房间。这时我明白了,这鱼尾山屋,就是我要整理一路感受的地方。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尼泊尔博克拉,夜宿Fish Tail Lodge旅馆
  “盛极必衰” 吗?
  我头顶的喜马拉雅山,以极端的地理高度给了我一种思维高度。它让我一再移位,设想着它俯视世界的清冷目光。在它的目光里,人类的出现,文明的构成,都是在最近很短时间里发生的小事。它的记忆,无边无涯,绝大多数与人类无关。
  有了它,我们谈论人世间的事,心情就可以放松了。
  我这次,把中国之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全都巡拜了一遍。这件事,以前没有人做完过。一路上确实遇到过很多危险,居然全部奇迹般穿越,到今天终于可以说是安全通过了。其原因,说土一点,是我们“命大”;说文一点,是此行合乎“天命”。
  回想我所看到的那么多古文明发祥地,没有例外,都已衰落。在它们面前,目前世界上那些特别发达的地区,完全算不上年岁。而它们的年岁,却成了当代文明地图上的褐瘢。年岁越高,褐瘢越深,麻烦越多。
  对于这种情况,完全不必伤感。一切生命体都会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强劲勃发的生命体,衰老得更加彻底。这正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所揭示的盛极必衰、至强至弱的道理,对我来说,并不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当我从书本来到实地,看到那些反复出现在历史书上的熟悉地名与现实景象的可怕分裂,看到那些虽然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荒凉的强烈对照,心中还是惊恐莫名。人类,为什么曾经那么伟大却又会那么无奈?文明,为什么曾经那么辉煌却又会那么脆弱?历史,为什么曾经那么精致却又会那么简单?……面对这样的一系列大问题,我们的生命微若草芥。
  我们这次首先抵达的希腊文明遗址,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巴特农神庙下,我所熟悉的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再加上远处的奥林匹亚,几乎把人类最健全的生命方式铸造完满。能看到这些踪迹已是万幸,谁知,我又拜见了比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和荷马史诗中的迈锡尼!如果说,古希腊悲剧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同龄,那么,克里特和迈锡尼就与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时代连在一起了。不同的是,他们的传说有了那么完整的实证。
  平心而论,像迈锡尼那样的山间城堡,我还能想象,而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克里特岛上的生活。平等、通透、舒适、神奇,处处显得相当现代。其中,排水系统、卫浴系统的先进和时尚,使人觉得时间停滞了,我们可以一步跨入。但是,它们居然已经毁灭了几千年。毁灭的过程姑且不论,它们至少已经表明,它们并不是因为“过时”才毁灭的。既然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它们,那么,毁灭也可以一步跨入我们。
  克里特岛是古代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它雄辩地证明了人类早期的交流水平。至今国际间还有不少学者否定它跻身人类几个主要古文明的资格,理由就是它沉淀了很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元素,算不上一个独立的原创文明。但在我看来,它在本性上与那两大文明有极大的区别,是一种“交流中的原创”。它如果无缘跻身人类主要古文明,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它毁灭得太早又太彻底。等到一千多年后雅典城邦里的那些文化盛事,与它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而那些盛事,已进入公元前后,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古文明”了。
  克里特岛上的古文明,毁灭原因至今无法定论,而我则偏向于火山爆发一说,我在前面的日记里说过理由。无论如何,这是一种高度成熟文明的突然临危,真不知它的最后状态是庄严、悲壮的,还是慌乱、绝望的。天下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幻想自己长生不老,却能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格调。也许有人说,都已经要灭亡了,还要什么格调?我说,正因为要灭亡了,只剩下了格调。
  古文明最坚挺的物质遗迹,莫过于埃及的金字塔了。金字塔隐藏着千千万万个令人费解的奥秘,却以最通俗、最简明的造型直逼后代的眼睛。这让我们领悟,一切简单都是艰深的;人类古文明,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埃及文明所依赖的,是那条被沙漠包围的尼罗河。被沙漠包围,看起来像是坏事,却使它有了辽阔的“绝地屏障”,处境相对比较安全,保障了一个个王朝的政治连续性。这与战火频频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就安定得多了。但长久的安定也使它越来越保守,并因保守而维持极权。由于极权,它可以集中惊人的力量营造雄伟的建筑,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因此也不必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那种汉谟拉比法典;由于极权,它负责全体臣民的生活,却不必建立与臣民进行理性沟通的机制,因此也使整个文明不具备足够的可理解性。当时就很难理解,更不必说后来了。在雄伟的极权气氛中不求理解地生存,必然会带来一种自足的乐观,因此,当年尼罗河听到的笑声必然要比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多得多。而在那些河畔,连歌声都是忧伤的。
  埃及文明中断了,一种雄伟的中断。中断的原因还有待于探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能是:过于极权的王朝必然会积累起世袭的官僚集团,而靠着漫长的尼罗河为生的农业经济又必然使各个地方政权有资本与法老的极权统治对抗;法老“半神半人”的神秘光环又必然使他们缺少处理地方政权对抗的能力,于是,分裂频频发生,外族侵略也有机可乘……我从开罗到卢克索的一路上,沿着尼罗河穿行七个农业省,一直在体会着这种判断。
  埃及文明湮灭的程度相当彻底。不仅卢克索太阳神庙廓柱上那些象形文字早已与世隔绝,人们难于从文本中读解古埃及,而且,更严重的是,由于外族入侵后的长久统治,人们从血缘到信仰都已经很少保留古埃及的脉络。因此,尽管金字塔还会一直矗立下去,但是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就消失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烈日和夜风中,无法寻找。
  这种消失,一定是一件坏事吗?倒也未必。因为,时间实在太长了。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尼泊尔博克拉,Fish Tail Lodge,此篇写于下午。
  难道是文明造的孽?
  我们“出埃及”的路线与古代以色列先哲的路线大致相同,那就是穿越不可思议的西奈沙漠。但是,这种神圣情怀很快就被忧虑和惊恐所取代。中东啊中东,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麻烦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但是,正是这个地方,拥挤着人类几个特别辉煌的古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密密层层的马蹄,敲击着古代空旷的地球。它们都曾经以为,普天下的命运就维系在自己手上的缰绳间。果然,它们都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世界上那些后起的文明,不管有多么得意,不管有多少发明,在宏伟的原创意义上,根本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但是,这次我确确实实看到了,这么一片悠久而荣耀的土地,全然被极端主义的冲突闹得精疲力尽、遍地狼藉。
  冲突的任何一方都有痛切而铿锵的理由,极端主义的吸引力就在于痛切和铿锵,这就使任何一方都无法后退。这种群体性的极端情绪再与各自的宗教、历史、文化一拌和,冲突立即变成了不可动摇的信仰。大家都拒绝理性,拒绝反思,有时看起来似乎出现了理性与反思,其实都只是斗争策略。这样,每一方都被自己绑上了“精神盔甲”,表面上强大而勇敢,实质上狭隘而气闷。更麻烦的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人群,是无法照料好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结果都因生态沦落而失去真正的个体尊严。失去个体尊严的人群,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价值评判都很低微。恐怖活动、自杀炸弹、绑架威胁,都可以不假思索乃至兴高采烈地进行。
  极端主义说到底并没有“主义”,只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加上极端的行为。因此,在这片曾经非常神圣的土地上,人们在抬起头来仰望一个个世界级“王者”雄魂的同时,又不得不低下头来俯视一场场不知所云的恶斗,实在不胜唏嘘。
  如果要追根溯源,极端主义的产生,也与那些“王者”的跨国远征有关。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征战,十分残酷。因为彼此都在艳羡、嫉妒和畏怯,一旦征服就必须把对方的文明踪迹全都荡涤干净。例如,曾一再地出现过占领耶路撒冷后纵火毁城,然后再挖地三尺来消除记忆的事;出现过占领巴格达后开闸放水,以底格里斯河的河水来冲洗文明遗迹的事;甚至还出现过在占领的土地上撒盐和荆棘种子,使之千年荒芜的事。正是这种文明之间的远征和互毁,灭绝和复仇,埋下了极端主义的种子。于是,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难道,这就是“盛极必衰”的契机?
  我由此产生的伤感,无与伦比。因为这等于告诉人们,大家为之毕生奋斗的目标,本身极不坚牢,奋斗的结果很可能完全出乎意料。
  一路走来,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希伯来文明虔诚而充满忧郁,坚韧而缺少空间。它从一开始就受尽苦难,长期被迫流浪在外,处处渗透又处处受掣,永远处于自卫图存的紧张之中。希伯来文明充满智慧,今天的现实生态在中东的各个族群中首屈一指,但这种紧张仍然挥之不去,散落在那么多人的衣冠间、眼神里。在耶路撒冷街边坐下喝咖啡,就能感受到这种紧张弥漫四周。一种文明处于这种状态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但它的气象终究不大,或者说,想大也大不了。
  按照我的学术标准,阿拉伯文明远远算不上人类的“古文明”。但是,它在公元七世纪之后以一往无前的气魄征服过好几个“古文明”,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巨大的空间体量和严整的礼拜仪式,成为当代世界文明中特别重要的一员。它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从古代到现代都显得非常严峻。它自身的冲突,也十分激烈。我这一路,从埃及开始,能够完全跳开阿拉伯文明的机会极少,因此对它特别注意。我发觉这是一种沙漠行旅者的强悍生态,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的本性很不一样,但最终却又融合了其他各种文明。它有能力展开宏伟的场面,投入激烈的战斗,建立辽阔的王国,却一直保持着一种全方位的固守和执着。它与其他文明的长久对峙,一定埋藏着一系列误会,但这些误会似乎已经无法全然解除。这是它的悲剧,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伊拉克的巴格达,曾经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那是一个极尽奢华的所在,统治着非常庞大的国土。其实谁都知道,在这之前二十多个世纪,这里已经建立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从巴比伦帝国再往前推,早在五六千年之前,这儿的苏美尔人已经创造了楔形文字,发展了天文学和数学。这一切几乎都领先于其他文明,因此后来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其他文明的共同起点。这种想法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其他几个文明各有自己的起点,但这块土地仍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初开拓地。遗憾的是,高度早熟引来了远远近近的觊觎,而这个地方又处于四通八达的开阔地带,入侵太容易了。入侵者成了主人,主人也逃不出这个极盛极衰的轮回。例如巴格达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后终于入不敷出,日渐疲弱,便遭到北部、南部、东部的攻击……总之,最宏大的文明盛宴引来了最密集的征战刀兵,这儿由反复拉锯而成了一个永久性的战场,直到今天。
  我想,世上研究人类文明史的学者,如果有一部分也像我一样,不满足于文本钻研而寄情于现场感悟,那么,最好能在安全形势有了改善之后,争取到巴比伦故地走一走。那儿的文物古迹已经没有多少保存,但是,即便在那些丘壑草泽边站一站,看着凄艳的夕阳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沉入无言的沙漠,再在底格里斯河边想一想 《 一千零一夜 》 的故事,体会文明荣枯的玄机,也就会有极大的收获。
  我在那片土地上想得最多的是,反复的征战,不管是打别人,还是自己被别人打,时间一长,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对残酷的适应,对是非善恶界限的麻木。祖祖辈辈都缺少有关正常生活的记忆,灾难时时有可能在身边发生,自己完全无法掌控命运,根本无从辨别起因,好像一切都是宿命,因此只能投向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参与者其实都放弃了思考,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自己的灾难转嫁并扩大为别人的灾难,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灭绝性的盲目快感。在那个伟大的文明故地,几乎上上下下都被这种精神阴霾所笼罩。
  在伊朗,古代波斯文明的遗留气韵让我大吃一惊。这又以此证明,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尽管这种现场早就在两千五百年前成为废墟。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波斯帝国先后在居鲁士、大流士的领导下建立了西起爱琴海、东到印度河的超级庞大政权,还曾经与希腊展开过好几次大战。它战胜过很多国家,最后又被战争所灭,灭的时间太早,使它无法成为人类重要的几大古文明之一。它告诉我们,文明的重要,不仅仅在于空间,还在于时间。
  印度文明无疑是人类几个最重要的古文明之一,但我对它的感受却非常凌乱。幸好我紧紧地抓住了佛教的缆索,没有全然迷失。五千年前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 Mohenjo-Daro ),地处现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境内,我因深夜路过,未及考察,而且我也知道这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印度文明关系不大,太早了。一般理解的印度文明,恰恰是在摩亨佐?达罗消亡之后由雅里安人入侵开始的,离现在也有三千五百多年了。印度的历史是不断受到外族侵略,又不断分裂的历史。在雅里安人之后,波斯人、希腊人、帕提亚人、西徐亚人、贵霜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继侵入,其间也出现过一些不错的王朝,但总的说来还是分多合少。印度文明在宗教、天文、数学等方面对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它的发展历史实在过于变幻莫测,让人难于理出头绪。其实,它自身的传承也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似乎隐隐约约都有一些脉络留存,但一次次的阻断、跌碎、混合、异化,使文明散了神。它有过太多的“对手”和“主子”,有过太多的信仰和传统,有过太多的尊荣和屈辱,有过太多的折裂和消散,结果,在文明上混沌一片。
  在考察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其他南亚文明的时候,我目睹了目前世界上最集中的恐怖主义所在。中东的极端主义已经让人头痛,再往东走却演变成更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与贩毒集团和地方武装互相融合,显而易见已经成为文明世界的最大威胁。滋生文明和威胁文明,全都起自于同一片土地,这是不是一种历时数千年的报应?如果是,那么,这种报应实在太使人沮丧,沮丧到甚至对人类失去信心。
  对此,我们除了发出一些微弱的警告,又能做一些什么呢?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尼泊尔博克拉, Fish Tai1 Lodge,此篇写于晚上。
  中国为何成了例外?
  我考察了那么多古文明遗址,包括遗址边上的现实生态,心里一直在默默地与中华文明对比。
  算起来,中华文明成型的时间,在几大古文明中不算早,应该是在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成型的一千多年之后吧,也不比印度文明和克里特文明早多少。但是,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道,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都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不是为它们震撼,而是为中华文明。
  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那么漫长的历史,中断和湮灭太正常了,而既不中断也不湮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很让人费解。
  最直接的感性冲撞,是文字。那些斑斑驳驳地爬在种种遗迹上的古文字,除了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能猜一猜外,整体上与后代已经没有关系。但是,世上居然有一种文字,本来也该以苍老的年岁而枯萎了,却至今还能让亿万民众轻松诵读。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什么“温故而知新”,什么“君子成人之美”……从词语到意涵,都毫无障碍地从两千多年前直接传导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没有地域界限地统一传导,这难道还不奇怪吗?
  随着文字,很多典章制度、思维方式、伦理规范,也大多一脉相承,避免了解读中断。这与其他古文明一比,就显得更奇怪了。
  为了解释这一系列的奇怪,我一路上都用对比的眼光,寻找着中华文明既不中断又不湮灭的原因。到今天为止,我的粗浅感受大致如下——
  首先,在这喜马拉雅山南麓,我不能不想到中华文化在地理环境上的安全性。除了喜马拉雅山,往北,沿着边境,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沙漠,而东边和南边,则是茫茫大海。这种天然的封闭结构,使中华文明在古代避免了与其他几个大文明的恶战。而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是在彼此互侵中先后败亡的。
  我曾在几万里奔驰间反复思忖:你看在中国商代,埃及已经远征了西亚;在孔子时代,波斯远征了巴比伦,又远征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觉不错,从高中时代一直喜欢余秋雨的书,自毕业后很少看纸质的书,今天看了《开讲啦》,就再次拾起……

评分

余大师的散文值得收藏.每次重读都有新的体会.

评分

纸张不是很好 一般吧

评分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值得读的

评分

真的很喜欢 值得收藏

评分

当天到,字大,看着舒服

评分

不错,值得拥有,纸质和文字大都合适,赞

评分

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啊!

评分

还没拆封,对余秋雨老师真是久仰大名啊!他的文章是当代散文写作的高峰和范本,对中华文化的阐述也鞭辟入里深刻的很,大家都应该读一读余秋雨的作品!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软精装)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