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10室内装潢设计案例实践(配光盘)》讲述了:
● AutoCAD初学与进阶人员;
● 正在学习使用AutoCAD进行建筑室内装潢设计的人员;
● 由其他软件或者旧版本用户过渡到AutoCAD新版软件的专业设计人员;
● 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师生。
(1)体系完整:本书挑选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室内空间,如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错层户型、跃层户型以及别墅等,逐一细致地讲解其设计方案。
(2)图文并茂:全书采用图文对应方式进行讲解,清楚易懂,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掌握书中的知识。
(3)实用性强:实例内容翔实、典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在后面配多个练习实例,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互动性强:本书配套光盘中包含书中实例的源文件和实例制作过程的动画演示,可以帮助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和学习书中的内容,并熟练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避免传统图书的枯燥性和单调性。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坦白讲,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是把一本标准的AutoCAD操作手册硬生生地塞进了“室内设计案例”的外壳里。我投入了不少时间去追寻那些承诺中的“实践”精髓,例如,对于一个现代简约风格的客厅设计,期待看到从空间动线分析到灯光布局的完整思维链条展示,包括不同色温灯具在特定材质反射下的视觉效果对比。结果呢?呈现给我的更多是大量的截图,每张截图下方配着简短的几行文字,描述的无非是“点击‘拉伸’命令,输入数值”这类初级指令。真正有价值的、体现设计师功力的部分,比如如何运用AutoCAD的高级特性去处理非标准角度的墙体连接,或者如何利用图层管理功能在复杂的施工图中迅速切换视图,这些“内功心 ধর্মের”在书中几乎找不到深入的探讨。我甚至在寻找如何设置符合国人生活习惯的插座高度和家具尺寸规范时,也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或设计规范的章节,这让这本书的“实践”价值大打折扣,更像是一份停留在“理论入门”阶段的软件速查手册,对于追求高效、专业化设计成果的专业人士而言,其参考价值微乎其微,简直是对“实践”二字的误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那个带着一些金属光泽的“AutoCAD 2010”字样,以及旁边那一抹温馨的室内设计效果图色块,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学习旅程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内页,试图寻找那些关于“室内装潢设计案例实践”的详尽步骤和技巧时,那种期待感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拂过,留下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书里对于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三维空间模型,如何精确计算材料用量,以及如何将复杂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CAD图纸,似乎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提及了几个基础命令的用法。我原本指望能看到那种手把手教你如何处理踢脚线、吊顶造型与家具摆放的冲突与融合的实战经验,毕竟书名里明确提到了“案例实践”。比如,关于如何运用“阵列”命令高效复制复杂的窗套结构,或者在“渲染”模块中如何调出真实木材的纹理质感,这些真正决定设计成品“高级感”的关键环节,在内容中却像是被刻意回避了,留下的更多是软件界面布局和工具栏功能的介绍,这对于一个已经对AutoCAD基本操作有所了解,急切想将技能转化为专业设计输出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隔靴搔痒。光盘里的内容,如果不是涵盖了书本未能详述的深度案例解析和高阶渲染素材库,那么它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
评分装帧和纸张的质感倒是挺厚实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制作方在硬件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这种实体书的触感,本该是带来一种踏实、可靠的学习体验的。然而,内容的肤浅性与这种厚重的物理质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翻阅了关于“厨房布局优化”的那一章,这是室内设计中极为考验逻辑性的部分。我期待的是关于“洗、切、炒”三角区的黄金距离分析,以及如何应对L型、U型等复杂厨房结构的CAD绘制技巧。书里只用了不到一页纸的篇幅,简单画了一个流程图,然后就跳到了如何标注尺寸线的讲解。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读者无法深入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权衡取舍的过程。这本书仿佛只教你“如何画线”,却从未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画线”以及“画成这样有什么后果”。如果说实践的意义在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设计难题,那么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更多是停留在虚拟软件层面的符号操作,完全没有触及到设计思维的内核,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AutoCAD的熟悉度或许增加了一点点,但对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却依然迷茫如初,它更像是一份针对新手的、功能介绍性的培训材料,而非针对“设计实践”的深度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配光盘”部分,我满怀希望地插入电脑,希望能找到那些在正文里一笔带过的复杂案例的源文件,以便我可以逐层拆解其结构和细节。然而,光盘里的内容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里面塞满了各种预设好的家具模型和材质贴图,这些资源的获取渠道在网络上早已是公开且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太多独家性或针对2010版软件特有的优化配置。对于一个追求效率和独创性的设计师来说,这些“现成”的组件,如果不能配合详细的讲解说明它们在特定案例中的应用逻辑和修改方法,就显得有些鸡肋。例如,光盘中存在一个复杂的欧式拱门模型,但正文里从未提及如何在绘制时确保其透视的准确性和龙骨的结构合理性,这使得读者即便拥有了这个模型,也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设计能力。简而言之,光盘似乎只是为了凑齐“配光盘”这个标签而存在,未能真正弥补正文在深度实践案例解析上的缺失,未能提供那种能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秘籍”或“捷径”。
评分从排版和文字风格来看,全书弥漫着一种浓厚的、略显陈旧的官方教程气息,语句表达非常程式化和书面化,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相接轨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对于一个已经对2010版软件有基本认知,想要通过此书提升到能够独立承接小型装修项目的读者而言,这种过于严谨和缺乏人情味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代入感和乐趣。例如,在处理标注样式和字体设置时,书中详细列举了每一步的菜单路径,但却跳过了为什么在出施工图时需要设置两套不同的标注系统——一套给甲方看效果,一套给施工队看尺寸的行业惯例。这种对行业“潜规则”和设计“潜意识”的忽略,是所有过于依赖软件说明书式写作的教材的通病。这本书的价值,似乎更倾向于帮助一个完全不懂AutoCAD的新手认识界面,而非帮助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通过“案例实践”的洗礼,真正跨越到能独立解决复杂项目问题的专业设计师的行列,它提供的是工具的描述,而非工具的艺术化运用。
评分满意一百满意一百满意一百
评分我是买过来自学用的,当教材用吧
评分2010版本与2012版本就第五章节有变化,其它都相差不大。整合事例较多,比较适合初级与提高者,书本纸张比12版本好点。
评分我是买过来自学用的,当教材用吧
评分内容比较详细,对初学者有帮助。
评分满意一百满意一百满意一百
评分我是买过来自学用的,当教材用吧
评分我是买过来自学用的,当教材用吧
评分内容比较详细,对初学者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