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

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 編,荊月新,林乾 校
圖書標籤:
  • 清史
  • 近代史
  • 法令文件
  • 法律史
  • 史料
  • 點校
  • 大清新
  • 清末
  • 史學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74421
版次:1
商品編碼:10705030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共6冊,內含清末光緒年間生效法令350餘件,具體包括官製、任用、外交三大類,其中官製111件、任用117件、外交118件。通過這些珍貴的法律文獻,讀者能夠瞭解中國官僚機構如何從傳統的吏、戶、禮、兵、刑、工嚮近代國傢機構體係全麵轉型,以及“弱國”不得不直麵外交的真實曆史。

目錄

點校前言
官製任用
外交
官製
京官製
宗人府奏酌擬工部裁缺宗室司員改歸各部辦法並請添設宗室各缺摺附片二
宗人府會奏議覆禦史常徽奏疏通宗室仕途摺
軍機處奏酌擬變通章京升補章程摺並章程
軍機處章京升補章程
軍機處王大臣奏遵旨改考察政治館為憲政編查館擬訂辦事章程摺附片並清單
憲政編查館奏遴選京外各衙門人員派充谘議官片
資政院奏陳開辦資政院情形摺
軍機大臣奕劻等議覆給事中熙麟奏請復詹事府摺
會議政務處議覆禦史徐定超請變通翰林院官製摺
吏部奏擬翰林院升補並秘書郎辦法摺
政務處王大臣會同吏部遵議新設外務部司員額缺各事宜摺附片並清單
外務部奏酌擬外務部改設事宜摺
外務部奏陳調用人員辦法並設立儲纔館摺並章程
附儲纔館館員辦事章程
附學習員章程
附儲纔館原章未盡事宜兩端辦法說帖
附儲纔館各課章程
附書記生規則
附抄呈齣使汪大臣函示儲纔館應辦各事說帖
吏部奏為部務殷繁擬請添設額缺摺
民政部奏部廳官製章程摺並章程二
民政部奏厘定本部及內外城巡警總分廳權限章程摺並清單
民政部奏厘定內外城各廳界域職掌員缺章程摺並清單
民政部奏接收禮部移交事項酌擬劃分暨用款辦法摺
民政部奏添設營繕司員外郎主事各二缺片
民政部巡警廳區長區員職務權限簡章
度支部奏為厘定度支部職掌事宜及員司各缺並擬添設丞參摺
學部奏酌擬學部官製並歸並國子監事宜改定額缺摺
學部禮部會奏畫定學禮兩部辦事界限摺
學部奏請將大學堂總監督改為實缺摺
……
任用
外交
近代中國法律變遷研究:清末修律背景下的法典編纂與司法實踐(1901-1911) 本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清朝末年(1901年至1911年)中國社會經曆的劇烈轉型時期,尤其是圍繞“預備立憲”和“修律”運動展開的法律製度的深刻變革。本研究深入剖析瞭這一時期中國法律體係的重構過程,旨在呈現一個在傳統法律思想與西方現代法製觀念激烈碰撞下,新興法律製度逐步建立的復雜圖景。本書內容並不涉及《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的具體收錄文本,而是著眼於該時期法律改革的宏觀背景、主要法律體係的構建、關鍵法律思想的演變以及其實際推行中的挑戰與影響。 第一部分:修律運動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 清末修律並非孤立的法律事件,而是帝國在內憂外患下尋求自救的係統工程。本書首先迴顧瞭甲午戰爭後,列強治外法權對中國主權構成的嚴峻挑戰,闡明瞭“廢除不平等條約”成為推動修律的直接動力。我們將詳細梳理自1901年《辛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為展現“開明”姿態而啓動的法律改革的政治動因。 理論層麵,本書探討瞭引入西方法律體係的幾種主要思想流派。一方麵,以瀋傢本、伍肇鰲為代錶的改良派,主張在吸收大陸法係(尤其是日本法)精華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符閤中國國情的現代法律框架。他們如何權衡“保國”、“保族”與“引進西法”之間的張力,是本部分探討的核心。另一方麵,本書也考察瞭傳統儒傢法律思想在修律過程中所扮演的“緩衝器”角色,以及對新刑法、民法等領域産生的潛在製約影響。我們著重分析瞭引介的法律概念,如“公法”與“私法”的區分、個人權利意識的初步萌芽,以及這些概念如何被本土化,以適應當時的社會結構。 第二部分:民事與刑事法律體係的初步構建 本書主體部分著力於分析清末修律所取得的兩大核心成果——新刑法與新民法的起草與頒布進程,但關注點在於其製度設計而非文本細節。 在刑法領域,我們考察瞭《大清新刑律草案》等草案的製定過程及其體現的現代刑法精神。重點在於探討刑法領域“罪刑法定”原則的引入如何挑戰瞭傳統的“刑民不分”和“重義理而輕形式”的司法傳統。例如,在新刑法中對“意圖犯”、“未遂犯”的界定,以及對刑罰種類(如廢除淩遲、梟首示眾等酷刑)的改革,揭示瞭國傢權力對個體生命實施規訓方式的根本轉變。本書著重分析瞭在涉及“謀反”、“煽惑”等政治犯罪方麵的立法妥協,反映瞭統治者在推行新法時對維護政權穩定的優先考量。 在民事法律方麵,本書分析瞭以《大清民律草案》為代錶的私法體係的初步嘗試。這包括對財産所有權、閤同、親屬繼承等核心製度的重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婚姻傢庭製度上,修律草案如何試圖用契約精神和個體自主權來挑戰以宗法血緣為基礎的傳統傢庭結構。我們審視瞭這些新規則在貴族、士紳和普通民眾之間的接受程度差異,以及它們對傳統社會倫理的衝擊。 第三部分:司法機構的重組與法律人纔的培養 法律的有效實施依賴於司法機構的現代化。本書詳細考察瞭清政府為配閤修律而進行的司法行政改革。這包括新式法院(如地方審判廳、提審廳)的建立及其職能劃分,以及與傳統地方官僚(如知縣)審判權力的切割過程。我們探討瞭“審判權與行政權分離”這一現代司法原則在清末中國的艱難實踐。 此外,本書對法律人纔的培養機製給予瞭高度關注。法律學校(如京師大學堂法律館、各地法政學堂)的建立,是培養具備現代法律知識的法律官僚的關鍵一步。本書分析瞭這些學堂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這些新一代法學精英在法律實踐中扮演的角色。他們如何理解和應用新法,以及他們與尚未完全適應新法的傳統司法人員之間的摩擦,構成瞭司法實踐層麵的一道風景綫。 第四部分:法令實施的社會阻力與地域差異 修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法律統一”。本書批判性地分析瞭新法令在全國範圍內的推行效果。由於中國地域遼闊、社會結構復雜,新法令的實施過程充滿瞭地方性的變異和阻力。 在經濟不發達或傳統勢力強大的地區,新法令往往流於形式,基層司法仍舊依賴舊的慣例和人治色彩。本書利用當時的官方報告、地方誌以及私人檔案,描繪瞭新法在不同省份的接受程度和解釋偏差。例如,在某些地區,廢除酷刑的規定可能因為地方官員的懈怠而執行不力,而新設立的商業法規則可能在通商口岸地區率先得到采納。 本書最後總結瞭清末修律運動的曆史地位:它是一次在時代壓力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試圖將中國法律體係納入世界法治軌道的前所未有的嘗試。盡管這一進程在1911年戛然而止,但它為民國時期乃至現代中國的法律製度奠定瞭不可磨滅的基礎。本書的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細緻的框架,用以理解這一關鍵曆史時期的製度變遷,而非簡單地羅列或校注法令文本本身。

用戶評價

评分

“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吸引我這個對晚清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1901年至1911年,這十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充滿劇變、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經曆瞭庚子國難,清廷不得不推行一係列改革,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統治。而第二捲,作為一個係列的延續,我猜想它收錄的法令會更加聚焦於某個特定領域,或者說,它會呈現齣改革進程中更深入、更細緻的一麵。我非常期待通過閱讀這些原始法令,能夠擺脫以往對這段曆史的碎片化認知,形成一個更係統、更連貫的理解。點校本的“點校”二字,更是讓我看到瞭嚴謹治學的態度,這意味著我們能夠閱讀到經過專傢精心考證、注釋的版本,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也提高瞭史料的可信度。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國的統治者是如何試圖通過立法來應對內外的挑戰,又是如何在現實的阻力下步履維艱。這不僅是對曆史文獻的解讀,更是對中國近代化進程一次深刻的審視。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的資料,而“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這個書名,瞬間點燃瞭我作為曆史愛好者的好奇心。1901年,義和團運動被鎮壓,八國聯軍入侵的陰影還未散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轟然倒塌。這十年,是改革與革命交織的十年,是舊製度搖搖欲墜、新思想萌芽生長的十年。作為第二捲,我猜想它會包含一係列重要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法令,比如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經濟開放等方麵的規定。點校本的意義在於,它能夠以更準確、更易讀的方式呈現原始文獻,這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尤為重要。我渴望通過這些法令,去感受當時社會思潮的湧動,去理解朝廷內部的權力博弈,去探究那些曾經影響中國命運的決策是如何齣颱的。這本書,不隻是單純的法律條文匯編,它更是一扇窗,讓我們能夠透過冰冷的文字,去觸摸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的呼吸,去感受他們在大變革時期的迷茫、希望與掙紮。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法令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曆史細節,又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

评分

“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單是這個書名就讓我産生瞭極大的閱讀興趣。1901年至1911年,這十年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何等關鍵的時期?經曆瞭庚子之亂的重創,清政府不得不推行一係列改革,試圖在列強的夾縫中生存,同時應對國內此起彼伏的變革呼聲。第二捲的齣現,讓我猜測它會包含更多更深入的法令,也許是關於國傢體製的調整、經濟的開放,甚至是社會生活的規範。點校本的意義在於,它能以更準確、更便於閱讀的方式呈現這些珍貴的曆史文獻,讓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漢語和復雜的曆史背景變得更容易被理解。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統治者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他們的法令是否真的能夠挽救大清的命運,又或者,這些法令本身就成為瞭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的注腳。這不僅僅是關於法律條文的堆砌,更是我對那段風雲激蕩歲月的探尋,是對中國近代化道路上一次深刻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認為,要瞭解一個時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閱讀那個時代留下的官方文獻。“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這個名字,立刻擊中瞭我的興趣點。1901年,八國聯軍的炮火剛剛平息,腐朽的大清帝國試圖通過“新政”來苟延殘喘;1911年,一聲槍響,帝國的喪鍾敲響。這十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極其復雜而動蕩的時期,充滿瞭改革的嘗試、革命的暗流以及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第二捲的齣現,意味著它將承接第一捲的內容,深入展現這段時期裏,清政府頒布的那些旨在維持統治、圖謀自救的法律法規。我非常好奇,在那個內外交睏的境地下,這些法令具體是如何規定的?它們在實踐中又遇到瞭哪些阻礙?點校本的齣版,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它能夠以更嚴謹、更清晰的麵貌呈現這些寶貴的曆史資料,讓我們能夠更接近那個時代的真相。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晚清的政治格局、社會變遷,以及那些試圖改變中國命運的法令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的曆史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我瞭——“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2捲)”。光是看到“大清新”三個字,就能勾起我對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的無限遐想。1901到1911,這十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多麼關鍵的時期啊!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光緒皇帝勵精圖治,改革開放的呼聲此起彼伏,而另一邊,革命的暗流也在湧動。這本點校本的齣現,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通往那個時代的密室。我尤其好奇第二捲會收錄哪些重要的法令,是否涵蓋瞭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各個方麵,是否能窺見當時統治者試圖推行哪些改革措施,又為何會失敗。想象一下,翻開書頁,看到的不是抽象的曆史敘述,而是實實在在的、那個時代頒布的條文,每一條法令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群鮮活的人物。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撥開曆史的迷霧,更清晰地理解晚清中國在內憂外患下是如何掙紮求存,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滅亡的。這不僅僅是研究曆史的工具書,更是承載著那個時代印記的珍貴文獻,是理解現代中國起源的關鍵所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