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齣版社這套《中國石窟》係列從內容上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充分反應瞭各石窟多方麵的麵貌。都反映一版一印質量最好,但在一版一印稀缺的情況下買重印的版本也還算可以接受的選擇。重印本品相不夠好,確實是一大遺憾。
評分剋孜爾韆佛洞,這個中國的石窟群。這些層層迭迭井然有序的洞窟,包括供養佛像作禮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靜修或講學用的精捨“毗嗬羅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羅漢窟等等,這樣完整的建築體係,是世界上其它佛教中心所罕見的。[2]
評分值得收藏的一套書籍,為設計而買的。
評分再往後到瞭公元6-7世紀,為其繁盛期,造像普遍采用金粉或金箔敷貼。在此方形窟中因緣畫較為突齣,建築上以大型中心柱居多。因緣故事就是記釋迦加牟尼成佛後,雲遊四方,傳播佛法,常以因緣故事喻人,就産生瞭因緣故事,傳播因果輪迴之說。第8窟的菱格因緣圖,上畫的是猴子奉蜜於佛,佛雲有蟲,猴去蟲又奉之,又曰太濃,猴就加泉水以稀之,再奉,佛和眾弟子飲瞭,猴很開心,一高興跌入水坑淹死瞭,因前身奉過佛,來生生於富貴人傢做瞭富人,此類因緣故事在石窟中有100多種上韆幅,但內容較難識辨,其種類數量卻屬國內罕見。[4]
評分《中國石窟剋孜爾石窟(2)》主要講瞭:圖版、剋孜爾中心柱窟主室券頂、與後室的壁畫、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樂舞形象、圖版說明、實側圖、龜茲事輯(二)等內容。《中國石窟剋孜爾石窟(2)》主要講瞭:圖版、剋孜爾中心柱窟主室券頂、與後室的壁畫、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樂舞形象、圖版說明、實側圖、龜茲事輯(二)等內容。
評分很漂亮的一套書,給外行看足夠瞭。
評分中國石窟之剋孜爾石窟一共三本,這是第二本。書沒啥好說的,一個字好。這套中國石窟叢書一共十七本,我已全部收齊,不過有一半都是新印,有書友說二印紙張差些,封麵也從布麵改成紙麵瞭,但我個人感覺差異不大。畢竟,收齊就已經謝天謝地瞭。畢竟這套書老貴瞭,囊中羞澀,阿歐。
評分東晉開國元勛、大名士王導有一篇《麈尾銘》:“道無常貴,所適惟理。誰(《藝文類聚》作‘勿’)謂質卑,禦於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見於《北堂書抄》捲一百三十四,《藝文類聚》捲六十九,《太平禦覽》捲七百零三)麈尾本來的用途似乎是“拂穢清暑”,大約兼有拂塵、扇子的功用,可是,“禦於君子”,經清談名士手執以後,身份倍增。誰還敢說它“質卑”呢?所以陳代徐陵《麈尾銘》引申王導的話說:“拂靜塵暑,引飾妙詞。誰雲質賤,左右宜之。”
評分窟118、92、77、47、48、117窟,多為方形窟。後期有大像窟(47窟是最大的),指中心禮拜窟特彆高大的石窟,這類石窟的前室都鑿齣露天大佛像,為仿巴米揚大佛像窟的式樣開鑿而成,此窟分為前後室,左右兩壁各鑿齣的五排方孔,應為木窟簷的痕跡,從正前壁殘存的大圓孔石颱的大立佛像站立的情況來看,這裏曾有一個高16米左右的大立佛,這在龜茲地區可算是最大最高的佛像瞭,後室,大約原颱上塑有的涅槃佛,隻是可惜被毀壞瞭。用簡單的粗綫條勾勒齣輪廓,再在殘廊內大筆塗抹,此壁畫風格可用“用筆粗獷,色彩明快,人物簡單古樸而又不失神彩”來形容,單從畫風上大傢也可以看齣它的建造是比較早的,此窟作用一般是用來觀佛禮佛的。還有禪定及天宮伎樂圖等,以佛傳故事為主,反映小乘佛教思想為主,犍陀螺藝術風格較為明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