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国杰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8673
版次:2
商品编码:106683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9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针灸学(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详尽收集了古今针灸文献和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概论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二皮部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
二、手少阴
三、手厥阴
四、手阳明
五、手太阳
六、手少阳
七、足阳明
八、足太阳
九、足少阳
十、足太阴
十一、足少阴
十二、足厥阴
第五节 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跻脉
八、阳跻脉
九、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第六节 经络的分布关系及其运用
一、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二、关、阖、枢与六经皮部
三、头身各部经络分布
第七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有关经络现象的研究
二、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三、经络的理化特性
四、经脉脏腑相关
五、经络研究的几种重要假说
六、经络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概论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三、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四、腧穴的命名
五、针灸穴名标准化
六、腧穴的分类
七、腧穴的定位方法
八、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九、腧穴的作用
第二节 腧穴各论
一、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132) 云门(132) 天府(133) 侠白(133) 尺泽(134) 孔最(135) 列缺(136) 经渠(137) 太渊(138) 鱼际(139) 少商(140)
【附】经穴歌(141)
经穴分寸歌(141)
(二)手少阴心经穴
极泉(142) 青灵(142) 少海(143) 灵道(144) 通里(144) 阴郄(145) 神门(146) 少府(147) 少冲(148)

第三章 刺法灸法
第四章 耳针、头针
第五章 针灸治疗
第六章 实验针灸学基础
第七章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第八章 针灸文献
第九章 针灸器材

精彩书摘

(5)阐述了经络与脏腑的相互关系:《内经》认为,经络与脏腑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气血的化生和转输,另一方面是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经络与脏腑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先天上看,在人体胚胎过程中,经络与脏腑就在母体内逐渐生长发育。从后天上看,经络的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有赖于脏腑的化生;脏腑所需的营养物质亦来源于水谷精微,有赖于经络的输送。《灵枢·经脉》简练地阐明了经络与脏腑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营卫生会》细致地描述了气血化生和转输的途径,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日营气”。《灵枢·邪客》则具体地记述了与经气关系密切的宗气、营卫之气的功能特点,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傈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的化生和转输方面。
经络与脏腑在结构和功能上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突出表现在十二经脉与十二脏腑在体内形成的表里络属关系上。每条经脉均与相应的脏或腑一一配对,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灵枢·经脉》将十二经脉与十二脏腑的这种关系作了明确记载,如“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络肺,下膈属大肠……”。说明手太阴之脉与肺相连,归属于肺,联络于与肺相表里的大肠,即所谓属肺络大肠;手阳明之脉与大肠相连,归属大肠,联络于与大肠相表里的肺,即所谓属大肠络肺。其他经脉与脏腑的属络关系与之相同。
《内经》还记载了经气、经脉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以及关、阖、枢等内容,这些均属经络学说的范畴。《内经》创立的经络学说对中医学、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后世对经络系统的认识源于《内经》的经络学说。
(二)经络学说的发展
《内经》是中医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所创立的经络学说长期指导着中医学、针灸学的临床实践。秦汉以降,古代医家在遵循《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经络学说作了补充和阐发,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发展了经络学说。以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为例予以论述。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收到了,速度挺快。

评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与品味。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黄昏,暮然,心情变得舒畅而恬静,轻轻翻开手中的书卷,拥抱未来,品味人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鸟语花香,轻风流水;享受历练,深邃。阅读,是一种情怀——敞开心扉,亲近自然,聆听生命。

评分

京东服务好,这本书适合临床,优惠多。最好版本之一,喜欢

评分

《医古文(第2版)》是《中医药学高级丛书》这一力作之《医古文》分册,由段逸山主编。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与医药学古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

评分

火上炎、气血亏虚、痰湿内阻、肾虚精亏、瘀血阻络。

评分

很好,帮爸爸买的,爸爸说非常好

评分

一整套的书差不多买齐了,用于工作的提升

评分

1. 寒:包括恶风(避之可缓解)、恶寒(得衣被不能缓解)、恶寒(能缓解)。

评分

大黄本,很经典,单就是第二版比第一版贵了不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