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睿智洞彻世事,文学关照人生
名家论人生:
内容简介
《培根论人生》是一部智者的思想记录。其可贵之处在于著者与他人殊异的论人生的角度。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极其建立的根基,既包含了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全书坦示了一种反省和思辨的力量。其思想之博大精深,足可使人们汲取人生路上的精神养分。
目录
论真理
论死亡
论报复
论逆境
论伪装与掩饰
论父母和子女
论婚姻与独身
论嫉妒
论爱情
论高官
论胆大
论善与性善
论贵族
论叛乱与动乱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游历
论王权
论迟误
论狡猾
论自我打算
论革新
论利落
论假聪明
论友情
论开支
论国家强盛的实质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谈吐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幸运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
论建筑
论谈判
论随从与友人
论托情人
论学习
论礼仪与客套
论称赞
论虚荣
论荣誉与名望
论司法
论怒气
精彩书摘
最后一种是近亲、同事及一同长大的同伴,非常容易在同辈中有人出类拔萃时产生嫉妒的。因为,同辈的突出,就是针对他们运气指指点点的批评;这些东西又常常在他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且还同样地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样的事,加之谈论和传闻的添油加醋,更是火上加油了。该隐对其兄弟亚伯的嫉妒,是更可耻、更恶毒的,因为当亚伯的献祭更为上帝所悦纳时,并无旁观者在场⑥。关于何种人最易嫉妒人的话题就谈到此为止。
那么,何种人少受人嫉妒,何种人多受人嫉妒呢?第一,品德高尚的人上进时,少受人嫉妒,他们的幸运看上去本来就是属于他们的。
奖金和赠物令人生嫉,但还债的还款不会。而且,嫉妒从来都是伴随人与我之间的比较而同生的,如果没有了比较,就没有了嫉妒。故此,除了帝王之外,谁也不会嫉妒帝王。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对卑微的人来说,初入上流时最受嫉妒,后来这劲过去了,也就好些了。反之,对早已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他们在后来很长时间仍有福气延续不绝时最受嫉妒,因为那时,他们虽然功德不减,但其显赫已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了,新贵的崛起已经抢走了他们的风头。
贵族在晋爵时是少受嫉妒的,因为那是他们天生就好像有份似的,而且那也似乎使他们的财富增加无几.嫉妒一如日光,照在峭壁或陡坡上要比照在平地上热得多。与此同理,那些逐步高升的人比那些平步青云和一跃而直升的人,是少受嫉妒的。
那些伴随着劳苦、忧患或冒险才得到荣誉的人,是极少遭遇嫉妒的。人们认定他们挣得的荣誉来之不易,有时还会可怜他们,而怜悯之情永远可以治愈嫉妒。为此,你当留意那些老谋深算的政客,官运亨通时,还总是诉苦和哀叹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哼哼说“我们简直是在活受罪”这类的腔调。这并非是他们的感觉如此,而是为了要减轻别人的嫉妒而已。不过要知道,这种哀叹是针对那些由别人添加的事情而言,而非指自己揽过来的活,因为,最能招惹别人嫉妒的事,莫过于多手多脚又野心勃勃地专权的人。而大人物使其下属享有充分的权利和突出的地位,最便于消除别人的嫉妒他借这种手段,就与嫉妒之间有了几重屏障。
招惹嫉妒之极的,首先是那些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地摆出他们大富大贵姿态的人。他们处心积虑,刻意炫耀自己外表的显赫或者对一切反对及竞争势力的藐视,以表示他们多么了不起。而明智的人宁愿受些委曲,对嫉妒作点牺牲,有时在对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有意任人阻挠或占上风。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以一种朴实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优越(只要不带自大和虚荣的话),势必要比以一种取巧和狡诈的方式少惹人嫉妒。因为用取巧和狡诈的方式的人,就是表明他不配有那种富贵,也差不多是表明连他自己心虚自己的底气不足,不过是在挑唆人家嫉妒他了。
……
前言/序言
培根论人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出场集数
评分
☆☆☆☆☆
#15 特别作战班
评分
☆☆☆☆☆
比书店方便还便宜。。好还会来
评分
☆☆☆☆☆
4.你们的工作是什么?只会凭着当时的情感做事吗?应该不是那样吧......本小组的使命……是要保护这个小鬼不能受到伤害。到死为止。
评分
☆☆☆☆☆
评分
☆☆☆☆☆
身为兵长不仅能够凝聚起团员,在艾伦加入后更是担任起控制他巨人力量的角色。
评分
☆☆☆☆☆
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国人当年的政策不能说成功。慢慢地,我开始觉得麦克阿瑟只是一个成功的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后来对待朝鲜战争的短视也证明了这一点。麦克阿瑟一手操持的战后日本政策,某种程度上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了。日本人的韬光养晦很厉害(这当然也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强项)。而鲁思这本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精神传统和“仁”的这一关键观念没有被美国人重视。
评分
☆☆☆☆☆
培根论人生,人生必读的一本书,是所有哲学来书籍的本体
评分
☆☆☆☆☆
碰巧上帝从这儿经过,见到这情形他非常生气,说:"从此麦秆不再结穗,人类不配再获得上苍的赐予。"周围的人听到这话吓坏了,纷纷跪下,祈求上帝仍留些麦穗于秆上,即使人类不配这一恩赐,但是为了那些无辜的家禽,求上帝开恩,否则它们就会饿死。上帝预见到人类的苦难,可怜他们,答应了这一请求。于是麦穗留了下来,就像现在生长的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