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配合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新设专业主干课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编写的短学时本科生教材。内容系统、简明地阐述了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提纲挈领介绍了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系统阐述了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等物理因素的基础知识、污染特性、评价方法及标准、控制原理与技术。
《物理性污染控制》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科技、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
一、物理环境
二、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 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
一、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
二、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思考题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声音和噪声
二、噪声的特点与影响
三、噪声控制
第二节 声学基础
一、声波的形成
二、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三、声音的频谱
四、声音的波动方程
五、平面声波
六、球面声波
七、声压级计算
八、声波的传播特性
第三节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一、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
二、环境噪声标准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吸声材料
二、吸声结构
三、室内吸声降噪
第五节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隔声概述
二、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三、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四、隔声间
五、隔声罩
六、隔声屏
第六节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
一、概述
二、阻性消声器
三、抗性消声器
四、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五、微穿孔板消声器
六、消声器的设计
第七节 有源噪声控制简介
一、概述
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三、有源噪声控制的工程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二、振动污染源
三、振动的影响
第二节 振动基础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二、振动的性质
三、简谐振动系统
四、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振动的评价与标准
一、振动的评价
二、环境振动标准
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第四节 振动控制技术
一、振动源控制
二、机械振动控制
三、弹性减振
四、阻尼减振
五、冲击减振
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
七、振动衰减
第五节 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
一、减振材料
二、减振装置
三、振动污染的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电磁环境和电磁辐射污染
二、电磁辐射污染源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 电磁辐射基础
一、电场与磁场
二、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三、射频电磁场
四、电磁辐射的量度单位
第三节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一、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及相关计算方法
二、电磁辐射评价测量范围
第四节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一、电磁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二、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三、电磁辐射防治技术
四、电磁辐射控制应用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二、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危害
第二节 辐射剂量学基础
一、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
二、辐射防护有关的量和概念
第三节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一、放射性废物及处理途径
二、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三、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四、辐射防护一般措施
第四节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一、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二、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
三、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
第五节 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
一、概述
二、化学去污技术
三、机械去污技术
四、其他去污新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热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热环境
二、热污染
第二节 水体热污染
一、水体热污染的影响
二、水体热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 热岛效应
一、城市热岛效应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四、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
第四节 温室效应
一、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二、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
三、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变暖
四、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
第五节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一、水体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二、大气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第六节 热污染控制技术
一、节能技术与设备
二、生物能技术
三、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思考题
第七章 光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光环境
二、光源及其类型
三、光污染
第二节 光学基础
一、光的基本物理量
二、电光源的基本技术参数
第三节 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
一、天然光环境的评价
二、人工光环境的评价
第四节 光污染防治技术
一、可见光污染防治
二、红外线、紫外线污染防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四)环境放射学
环境放射学或称环境辐射学是环境物理学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放射学主要研究放射性核同位素污染及其特点、核污染的来源、控制核辐射危害和洗消核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原则。
由于放射性核同位素自身的特性,其半衰期从数分钟至数千年不等,放射性不受物理或化学作用影响,生物修复功能极弱,因而环境放射学与环境物理学中其他分支学科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其环境影响作用具有持续性和长时效性,完全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公众无法直接感知性和危害作用效果的累积性。
(五)环境热学
环境热学是研究热环境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同热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适宜于人类的热环境,揭示热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控制热污染,为人类创造舒适的热环境,是环境热学的重要任务。
人工热环境干扰了地球环境的热平衡,使环境遭受热污染,不仅影响全球气候,而且会对人类和生态产生长远的影响。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都是热环境污染的表现。
(六)环境光学
环境光学是在光度学、色度学、生理学、心理物理学、物理光学、建筑光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科学。控制和改善人类需要的光环境,消除光污染的危害和影响,是环境光学的重要任务。
(七)环境空气动力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是研究户外大尺度的空气运动的科学。地球的旋转作用和重力作用、大气密度和温度的分层结构、大气中的相变等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云、雨、雾等现象是环境空气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此外。环境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环境污染(如烟雾污染、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大气中或者水中的污染物质在风、日光、重力和环流的作用下扩散或下沉,大气运动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对鸟类、昆虫的飞行等影响。
物理性污染控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不错的,自己喜欢,值得
评分
☆☆☆☆☆
书里有些错误,望再版的时候改正。
评分
☆☆☆☆☆
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评分
☆☆☆☆☆
1)确定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2)确定隔振元件的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3)确定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4)验算隔振参量,估计隔振设计的降噪效果。­
评分
☆☆☆☆☆
1)一般应设置在进气或排气敞开一侧,两侧都敞开则在两侧适当位置安装消声器,进排气口都不敞开,但噪声通过管道辐射噪声太强或对噪声环境要求高时也可以安装消声器;2)消声器的消声量应根据消声要求决定,但不宜超过50dB;3)设计消声器必须考虑空气动力性能,计算相应的阻力损失,控制 在设备正常运行允许范围内;4)设计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必须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5)要注意消声器和管道中的气流速度,不同情况存在一定限值,不要轻易超过该限值;6)消声器的设计应该保证坚固耐用,体积和占地面积要小,便于安装。­
评分
☆☆☆☆☆
人类其实处于远比我们能想象的更大的危险之中。首先,因为“人”处于自然界食物链的最高端,没有天敌能与我们相抗衡,到目前为止,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贪得无厌、不懂节制的生物,几乎可以在自然界为所欲为而不受制裁。我们永远追求更大更豪华装修的住房,更好更精致的美食,更快更强大功率的豪车,修更宽更长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予取予求,完全从人类或者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族群、某些个体的利益出发,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根据欧盟的统计,为了长期维持地球表面宜居生态环境,人类将至少为投放到耕地上的每千克氮肥付出两倍当量的能源!
评分
☆☆☆☆☆
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评分
☆☆☆☆☆
应该是正版,就是封面有点皱
评分
☆☆☆☆☆
发货慢 等了好久,说是库存不够从外地调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