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安乐哲,郝大维 著,彭国翔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2245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69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外儒学研究前沿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2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中译本的出版,正逢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已然发生的一个巨大变迁就是:21世纪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新时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面对的日益增长的各种复杂问题,不再只是单纯的国家利益。诸如全球变暖、全球流行疾病的威胁、空气与水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萎缩的能源储备、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并不尊重国家的边界,而是在全球蔓延。我们要么一道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么一道沉沦下去。
  我们需要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中去思考,与此直接相关的还有第二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随着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的起飞,在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时代,影响我们所有人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简介

  安乐哲(RogerT.Ames),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余东旋杰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著有《主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A Study in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透过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由汉而思:中西文化中的自我、真理与超越》(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and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期待中国》、《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以及民主在中国的希望》(The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Confucius,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以及自选集《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中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译有多部中国经典,包括《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以及《中庸》。
  郝大维(David L.Hall,1937-2001),原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从事怀特海、美国哲学以及道家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研究。除了与安乐哲长期合作,进行古典中国哲学的诠释性研究之外,还著有《经验的文明:怀特海式的文化理论》(The Civilization of Experience:A WhiteheadianTheory Culture.1973)、《不定的凤凰(The Uncertain Phoenix,1982)、《爱欲和反讽》《Eros and Irony,1982)以及《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的先知与诗人》(Richard Rorty:Prophet and Poet of theNew Praqmatism,1994)等。

目录

中文版新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中庸》文本的研究:文献与义理
一 文献的研究
(一)《中庸》和“思孟学派”
(二)子思与“五行”学说
(三)《中庸》:一部合成的文献
(四)《中庸》成书的断代
(五)子思其人
二 《中庸》的义理诠释
(一)《中庸》首章的再分析
(二)为什么“中庸”不是“I)octrine 0fIhe Mean”
第二章 比较视域下的《中庸》新诠:哲学与宗教性的取径
一 《中庸》的重要性
二 翻译的一些问题
(一)界定“哲学”文本
(二)“焦点”与“场域”的语言
三 “气”和关联性的宇宙论(Correlative Cosmology):《中庸》的诠释脉络
四 《中庸》的核心论证
(一)“诚”与创造性(Creativity)
(二)“诚”、“性”和“情”
(三)作为主导性隐喻的家庭
(四)《中庸》中的“礼”
第三章 《中庸》重要观念通释
一 诚
二 道
三 德
四 和
五 教
六 君子
七 礼
八 命
九 气
十 情
十一 仁
十二 善
十三 圣
十四 圣人
十五 天
十六 物
十七 孝
十八 心
十九 性
二十 义
二十一 智
二十二 中
二十三 中庸
第四章 《中庸》的英文新译
附录一:“礼”与古典儒家非神论的宗教思想
附录二: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
附录三:活出此生的意义:创造性的真谛
征引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庸》文本的研究:文献与义理
  一 文献的研究
  (一)《中庸》和“思孟学派”
  孔伋(公元前483一前402)是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孙子。他的父亲伯鱼在《论语》中出现过2次。孔伋,字子思,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子思子”。在早期的记录中,子思的名字与《中庸》相关。另外,除了《中庸》以外,在编辑于汉代的《礼记》中,还有“表记”、“缁衣”和“坊记”这三篇文章也与子思有关。
  一直以来,子思只是被学界假定为《中庸》的作者。而目前,子思作为哲学家的地位正在变得日益重要。由于最近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作为《论语》中所反映的孔子学说以及《孟子》、《荀子》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学的早期演化之间的失落的环节之一,子思得以走出历史的迷雾。不过,子思只是那些失落环节的其中之一,因为在那些考古发现中,出现了很多的文献,这些文献和早期儒学传统中的其他几个我们熟知的重要人物有关。除了被当代学者打算归诸子思的那些文献资料极为丰富之外,新的出土材料中还有名为“曾子”、“子路”和“颜渊”的文献。所有这些文献全部以出现于《论语》中的重要孔门弟子而命名。
  子思不仅仅是孔子的孙子,而且是曾子的学生。在《论语》的后半部分,曾子是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孔子死后,曾子也是孔门后学中名列最优秀的八大儒生之一。据《史记》记载,子思晚期的弟子之一是孟子的老师。正是由于子思和孟子之间的这一直接的历史关联,由曾子所传下来的这一学派常常被称为“思孟学派”。而新发现的有关子思的文献和《孟子》之间在哲学思想上的共鸣,则更加印证了“思孟学派”的内在联系。在后来的儒学传统中,正是这一谱系被认为是儒家的正统传承。
  ……

前言/序言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子思不仅仅是孔子的孙子,而且是曾子的学生。在《论语》的后半部分,曾子是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孔子死后,曾子也是孔门后学中名列最优秀的八大儒生之一。据《史记》记载,子思晚期的弟子之一是孟子的老师。正是由于子思和孟子之间的这一直接的历史关联,由曾子所传下来的这一学派常常被称为"思孟学派"。而新发现的有关子思的文献和《孟子》之间在哲学思想上的共鸣,则更加印证了"思孟学派"的内在联系。在后来的儒学传统中,正是这一谱系被认为是儒家的正统传承。

评分

质量不错,物美价廉,免得去实体店了~~

评分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被朱熹摘出,与《大学》、《论语》、《孟子》组成“四书”,成为南宋至明清科举选拔人才的必用教材。《中庸》虽是儒家典籍中比较短小的一篇,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陈荣捷指出《中庸》很可能是古代儒家文献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一本。《中庸》是子思忧道统之失传而作,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最具哲学意味的儒家典籍,《中庸》的英译对传播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目前已有的《中庸》英译本,笔者发现译者对《中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或是未能发掘其深刻内涵。对《中庸》不同英译本比较研究方面的著作或论文不是很多,而且多是涉及对译者的翻译思想、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立足于理雅各、辜鸿铭、陈荣捷的《中庸》英译本,从译本的重点章节翻译和核心概念词的翻译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归纳总结出不同译本的特色,探究译本特色形成的原因,从而试图寻找最适宜表达《中庸》思想的翻译手段,以期实现《中庸》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对三种《中庸》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时,重点关注译者对《中庸》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译介程度。儒家文化的真正内核是儒家哲学,而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它的中庸思想。中庸成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今天我们却坚定地拒绝着中庸。中庸往往被人们误解为保守主义、折中主义,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中庸精神。那么真正的中庸精神是什么呢?它并不意味着封闭,相反它代表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开放的精神;它执行的也不是好好主义的路线,相反它在任何时刻都坚持着真理,坚持着道,不与恶妥协。这种真正的儒家精髓即中庸精神。它作为一种至德被内化到君子身上,君子遂成为承担这种中庸之道的载体;君子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庸之道,君子也就成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那么成就君子到底意味着什么?本文从传统中庸思想与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与特点出发,并结合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二者进行历史价值评估。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主要是以《中庸》篇为基础,通过分析君子慎独、君子时中、君子之诚等概念,揭示中庸思想在成就君子人格中的作用以及中庸所蕴涵的积极意义,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评分

  一直以来,子思只是被学界假定为《中庸》的作者。而目前,子思作为哲学家的地位正在变得日益重要。由于最近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作为《论语》中所反映的孔子学说以及《孟子》、《荀子》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学的早期演化之间的失落的环节之一,子思得以走出历史的迷雾。不过,子思只是那些失落环节的其中之一,因为在那些考古发现中,出现了很多的文献,这些文献和早期儒学传统中的其他几个我们熟知的重要人物有关。除了被当代学者打算归诸子思的那些文献资料极为丰富之外,新的出土材料中还有名为"曾子"、"子路"和"颜渊"的文献。所有这些文献全部以出现于《论语》中的重要孔门弟子而命名。

评分

  孔伋(公元前483一前402)是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孙子。他的父亲伯鱼在《论语》中出现过2次。孔伋,字子思,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子思子"。在早期的记录中,子思的名字与《中庸》相关。另外,除了《中庸》以外,在编辑于汉代的《礼记》中,还有"表记"、"缁衣"和"坊记"这三篇文章也与子思有关。

评分

好书不用多说好书不用多说

评分

老外研究儒家,开本略大,其他尚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 文献的研究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