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麵精裝。
評分為瞭最近的研究需要,增訂本很好,加瞭很多內容
評分 評分在求學時代曾經復印過90年代齣版的年譜,現在就買瞭增訂本,畢竟復印本和書多少感覺不一樣。
評分史學大傢的年譜,肯定要收藏!
評分敬仰顧頡剛氏的人格,效法前人,不懈努力
評分顧頡剛(1893年-1980年),漢族,原名誦坤,字銘堅。筆名有餘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著名的中國現代史學傢、民間文藝學傢。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留北大圖書館任助教做編目工作。在工作期間,草擬齣《重編中文書目的辦法》,提齣瞭拆散叢書編“書名目錄”、進而提齣“學派書目”和“分類目錄”的見解,並建議編“待訪書目”,這些建議對改進圖書館工作起瞭一定的作用。後曆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中山大學曆史語言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顧頡剛教授是中國曆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大師。主要論著有《古史辨》、《崔東壁遺書》、《當代中國史學》、《漢代學術史略》等。顧頡剛作為一個史學傢,享譽中外學術界,影響深遠。顧頡剛的私淑弟子黃現璠曾說:“解放前,日本學者,特彆是名牌大學如東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國學者,惟對於顧頡剛先生和陳垣先生,則推崇備至。”[3]
評分顧頡剛,(1893—1980)是中國著名的曆史學傢,他在二十年代初期提齣瞭“層纍地造成中國古史”觀,推翻瞭曆代相傳的三皇五帝係統,由此而引起對於古史的激烈論戰,産生瞭“古史辨學派”。同時他又是中國曆史地理學的奠基者,中國民俗學的倡導者。他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重大而廣泛的影響。《顧頡剛年譜(增訂本)》從顧先生的日記、文章、筆記、信劄等數韆萬字的數據中係統地搜集瞭他在學術、教育、政治等方麵的活動,比較全麵地反映瞭他的一生以及八十餘年來中國學術界(以史學界為主)的發展,為國內外學者進行此方麵的研究提供瞭較為可靠的依據和綫索。
評分史學大傢的年譜,裝幀也很漂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