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豐滿》是企業傢馮侖自《野蠻生長》後親筆撰寫的又一力作。
究竟怎樣的房地産,纔是對的生意?究竟怎樣的社會,纔會給力民營企業?究竟怎樣的人生,纔能創造生命的價值?
當今中國,迷惑頗多――中國人價值觀嚴重丟失,該如何重塑?收入差距日趨嚴峻,怎樣纔能確保社會的公平?公司遭遇政策挑戰,發展限於瓶頸,該如何突破?社會財富將會如何傳承?同根同種,颱灣人幸福指數為何比大陸高?當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怎樣怎樣規劃纔能讓自己更幸福?
《理想豐滿》中,馮侖集半百人生沉澱,暢議當下熱點;挾二十載拼搏經曆,縱論未來大勢。以其獨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深入淺齣,亦莊亦諧,對價值公平、財富傳承、人生追求、企業治理等話題進行有力批判和建設,更全麵展示、分享為人、經商的大智慧。充分彰顯一代企業傢的責任、情懷與遠見,講述令人內心安寜,人生幸福的鮮活故事。
他是商界思想傢,帶領萬通前進20年,守正齣奇,踐行理想,築夢踏實;
他是民營企業的布道者,體察曆史,探究現實,勤於思考,樂於分享;
他是社會公益的先行者,從學習國外先進到成立萬通公益基金會,發起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知行閤一;
他是一個平和的人,有著智者光輝和仁者魅力;
他又是一個行者,穿越阿富汗直麵戰亂,跋涉非洲草原與猛獸對談,深入不丹,行修幸福,徒步戈壁,錘煉意誌,騎行寶島,豐滿理想;
他,就是馮侖。
序言:站得高,尿得遠
理想
願景和價值觀加起來叫理想
理想讓你看見彆人看不見的地方
做好人就是買單,做壞人就是搶劫
牆上的美人與炕上的媳婦
理想不能改變,過程可以妥協
公平
起點公平就是機會均等
結果公平等於普遍的平均加極端的特權
官二代,富二代
社會公平比經濟公平更重要
程序正義比實質正義更重要
獨立言論可讓社會容忍度增大
製度做好,結果一定是道德上公平
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
公益與慈善
巴比晚宴
道德與理性
從1到180
公益組織的治理:獨立、透明與專業
貌離神閤:公司做公益的理想境界
董事會
萬通故事
雄起的秘密
中軍的錯愕
橡皮圖章與名人俱樂部
規則內的規則
董事長
從虛到實再到半虛半實
經驗、邏輯和直覺
嫁給不同的人,命運絕對不同
做彆人不做的事
繼任的法寶:從科級乾部到大國總統
房地産(上)
規律I:發展三階段
規律II:三種模式的演進
空間價值的創造比地段更重要
如何讓錢對我們低頭
眼觀六路,耳聽四方
房地産(下)
住宅問題:青春痘還是疾病?
不愛那麼多,隻愛一點點
住宅公司的黃金率
商用不動産的美國模式
立體城市
遙遠的故事
沒有邊界的城市
攤大餅,還是摞小餅
買得起、住得慣的城市
中國中心
雖死猶生
夢想首先得說齣來,纔能*終做齣來
主流、雙嚮、高端
近硃者赤
商會
商人會館與行會
工商聯與官辦商會
民間商會
浙江商會與陝西商會
綠貞操
綠貞操
要貞操,就得忍受不舒服
標配與頂配
價值觀與組織
旅行
沒有恐怖的恐怖主義
人果真是禽獸不如
大膽說話,越說膽子越大
沒有方嚮是*大的恐懼
男人
動物性與社會性
紙做的愛情
精子與財富傳承
泡女明星的“死亡定律”
90後
傢庭與環境
中國夢
價值觀
生活態度
颱灣(上):人民幸福
權利保障
價值觀相同
經濟富裕
公權力被關進籠子
颱灣(下):社會萬象
兩岸抗日電影的“大不同”
匹夫興亡,天下有責
是非去瞭,留下的是人性
大敘事與小話題
在憲政框架內卸下曆史包袱
“軍中樂園”與國軍的性問題
領袖和政策“市場化”
選舉讓“人民*大”
選舉就是一場熱鬧有序的運動會
民主是一個慢撒氣的過程
哪個效率更高
傳承
富人的財富早晚是大傢的,不必仇富
時代環境變化導緻永遠不可能復製自己
製度傳承與係統有效
終結者還是開啓者
序:站得高,尿得遠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瞭讓中國人民迅速過上共産主義的幸福生活,在中國大力推行公有製,普天之下,皆歸公有,率土之濱,莫非國企,但結果卻發生瞭三年災害。中國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1976年之後,鄧小平所推行的改革開放戰略的重要內容就是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經濟。三十多年過去瞭,民營企業已撐起中國經濟的大半江山,貢獻瞭70%的就業、50%的稅收和50%以上的公益捐款。如今,中國人均GDP已步入中等發達國傢水平。
民營企業由野蠻生長到理想豐滿的內因,即自我完善的曆程,固然重要,但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外部政策與體製環境,也十分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例如保護私人財産權利的製度,倘如一個人拼命乾活、創業、創新,把企業做大做強,到頭來工作成果(具體錶現為個人財産或金錢)卻與自己毫無關係,或關係含混不清,要麼隻有幾十年使用和支配權,要麼今天說是你的、明天有可能又被剝奪,那他立即會作齣一個理性的決定:放下手頭的活不乾瞭,拔腿開溜。又比如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製度,如果沒有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製度,不讓市場在生産要素的配置方麵起決定作用;如果一個微觀經濟活動不是由企業和消費者決策,而是任由政府行政權力無限延伸,用閑不住的手代替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既發結婚證,又管做愛姿勢,但就是不管有無高潮和生不生孩子,那企業就隻能野閤(違規)或自宮(退齣市場)。市場效率一方麵取決於交易速度的快慢和交易成本的高低,另一方麵也取決於市場對企業傢創新能力的定價(即超額利潤的高低)。什麼叫好政府?什麼是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製的好政策、好體製?關鍵要看它是否能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費用,以及提高對企業傢創新能力的市場溢價。要做到這些,*好的辦法就是小政府、大服務,小管製、大市場。比如企業創造齣利潤完成初次分配後,再通過繳稅或消費者購買以及公民個人公益捐款等方式完成財富的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分配。分配過程必須有一整套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良好製度,以及切實有效的自我調節機製。*後,還必須建立確保上述幾項市場經濟製度能夠有效運行的基本製度和法律體係、政治體係(民主與法製)及社會體係。總之,這些都是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空氣和水分。失去這些,民營企業就是無水之魚、無本之木,岌岌乎,危乎哉。
自清末以降,無論哪種民營企業(官助商辦、洋人買辦、海歸創業或草根生長),絕大多數都沒能活過20年。這其中*關鍵的原因,不是死於商業競爭或市場周期性波動,而是死於製度摩擦,即被一次次社會製度變革與震蕩絞殺殆盡。而同一時期被我們在市場競爭中打敗,甚至被逐齣市場的外國公司(如英資聯閤利華等),100年後卻挾其新技術、新産品,堂而皇之地捲土重來。洋人的民營企業之所以長命,關鍵在於它們賴以存在的市場經濟的基本製度,如私人産權、自由競爭、閤理分配及民主法製是一直存在並且不斷完善的。而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製雖逐步確立,但仍不完善,有時甚至還拉抽屜,往迴退。在這過程中民營企業的主要死因仍然是體製博弈而非市場競爭,這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曆史悲劇和宿命。
........
◎ 柳傳誌:馮侖做人通透,見解獨到,經商也很大氣、純淨。
◎王石:在我們這個時代,“野蠻生長”並不難,難的是“野蠻生長”之後還活著,而且“理想豐滿”。我想,這正是“馮侖”這個符號的意義。
◎馬雲:2011年9月馮侖來參加“網商大會”,從大餅油條扯到小鳳仙,他的理想真的很豐滿,我記著這個:把理想當中藥吃,效果看堅持!
◎易中天:我沒想到馮侖會來談理想,還很“豐滿”,我喜歡馮侖,隻因為他好玩,在我看來,有沒有理想無所謂,好不好玩卻至關重要。
◎ 李開復:馮侖幽默、敢擔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非常獨到、非常智慧。這些都在《理想豐滿》裏體現得很充分。
◎ 蔡康永:已經稱霸一方瞭,仍然認真地追究:怎樣的世界,纔是對的世界。這是令人欣喜的證據,證明馮侖沒有忘記他的初衷。
房地産之“眼觀六路,耳聽四方”
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住宅是*被關注的話題。實際上現在社會各界都在發聲,各有不同的立場,各有各自的道理,但到底誰正確或誰正確的概率高一點呢?原始社會你可以賴賬,因為沒憑據,現在隨時都可以錄音,上網一Google,誰對誰錯馬上就一清二楚。
那麼,現在具體有哪幾種人在講話呢?**是買房人,抱怨價格高、質量差,價高買不起,質次買瞭鬧心。但買瞭房的人多數不抱怨價高,因為這是公共汽車原理,上瞭車的人都不希望彆人再上來。買瞭房的人通常都是抱怨質次,但不抱怨價高,因為隻要一算賬就會發現,誰對我*好呢?不是老婆,也不是老公,對我*好的是房子,漲瞭一倍!而這一倍又帶來瞭很多新的憧憬。
第二是政府,政府始終要講公平,總是說既要保障大多數人基本住房的權利,又要保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希望保持社會的基本公平秩序和公平的道德取嚮。政府講的都是永遠正確的話,但做起來總是會或多或少偏離一些。
第三是經濟學傢,經濟學傢在講災難、危機,總是說要齣事,沒有一個經濟學傢說現在什麼都好,否則他們就失去瞭存在的意義。自由的經濟學傢都是在講問題,比如謝國忠,還有我社科院金融所的師兄。後來我發現經濟學傢如果不講危機,基本上就沒成就,而且會失業。因為沒有問題,怎麼能錶現你有方法、有見解呢!我曾參加過一次原來同事的聚會,我工作的*後一個公傢單位是國務院下屬的體製改革研究機構,我說你們當年預見的所有危機都沒發生,今天又開始預見新危機,這純粹是在嚇唬我們。我是生意人,如果我沒作準備,危機真來的時候,我就死瞭,而如果你們預測的那個危機沒來,我可能就錯過瞭發展機會。隻有我自己預測危機,而如果這個危機真的來瞭,這時候我纔心理平衡,纔會覺得這個代價承擔得起。曆史上,經濟學傢幾乎都在研究危機問題,然後據此來提供解決方案。他們跟算命先生一樣,不加時間、地點、情節,所以永遠都是正確的。社會心理學有一種自我印證的心理機製,算命先生為什麼有市場?因為每個人聽後都會將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老給自己找理由來證明算命先生是對的。
第四是商人,商人講的是機會,因為沒有機會,他就得關門。彆人辦喪事他就賣棺材,總得有活乾。商人永遠是在看未來、看希望,這是我們做生意唯一的自信。如果每天在這兒也跟經濟學傢一樣,預測未來不行瞭就把公司關瞭,那企業還怎麼發展?企業發展恰好相反,彆人都說不好時,我們會想著怎麼找到一種方法,讓自己找到空間,活到未來,*後讓大傢承認我們今天的決策是對的,跟著我們走。
這四種聲音我們天天都能聽到,作為政府的決策者,要善於傾聽、擇其善者而從之。政府要管事,但要管得適度。**,政府要管保障房,不要管商品房,應該讓市場去調節商品房的供需與價格。比如說彆墅,這是一個商品房市場問題,肯定不屬於保障問題,那你就讓他賣,多少價錢都彆管。而我們目前是全管。保障房應該限購,新加坡也是這樣做的;但商品房市場你也用這辦法管,好比男人生病到婦科去抓藥,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政府要管品質,不要管價格。全世界住宅市場上政府管的*重要的是品質,而不是去行政定價。我們在颱灣開發的那個項目,要到2013年底纔能做完。住宅在大陸18個月得搞定,如果是高層,那就更得快瞭。颱灣這個項目怎麼可以這麼慢呢?因為,在颱灣,我們什麼時候賣,政府不管,但政府管控品質,你不乾夠這個時間,它會認為你的品質做得不到位,因為它已精確計算瞭每道工序需要多長時間,對你的品質監督非常嚴格。所以,政府管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是為瞭確保大傢的居住安全;至於價格,你有能力,你就享受這品質,你沒能力,你就租房。
據我瞭解,美國也是這樣,地基驗收一道,牆體驗收一道,屋頂驗收一道,裏邊電綫、電器部分再驗收一道,每一道都有一個驗收的節點,不是說把房子全蓋好瞭纔驗收。這樣施工進度可能會拖延,但品質確實會好,對大傢生命和財産安全以及未來的價值保障都很好。有一次碰到一美國住宅開發商,我問他什麼時候能賣,他說什麼時間都行,政府不管,隨時可以賣,沒人買說明他不行,客戶買瞭覺得後悔,那就打官司。颱灣現在也一樣,而且市場會發展齣建築經紀公司,在客戶和開發商之間有一個公司來管錢,是商業化的,他管錯瞭要承擔連帶責任,相當於評級公司一樣,都是市場化瞭的遊戲規則。
品質意味著什麼?很多人突然發現買的房不隔音,樓上樓下的事全能聽見,跟聽實況轉播似的。這就是政府定的標準太低,有的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這個標準對於開發商來說成本便宜,如果標準一提高,成本就要增加。而我們的政府幾十年來一直沒提升這個標準,該管的事沒管。
第三要管公平,而不應該去做損害公平的事情。在現行政策下齣現的不公平有三種。首先是在買房人和未買房人之間製造瞭不公平,因為政府管製的結果是讓前麵買房人的資産大幅縮水。你說為多數人謀利益,但其實買瞭房的人多,現在實際上沒買房的人是少數。沒有買房的人裏,年輕的和年老的如何公平?年輕人還有未來,你現在就寵他,就對那些年老的、幾乎沒有瞭未來的人不公平。這些問題都應兼顧。其次是私權力部門和公權力部門之間的公平。社會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偶爾抓到一個貪官,會發現每個貪官後邊都有女人,但女人還是沒有他的房子多。比如李剛有5套房,江蘇那兒被雙規的財政廳副廳長張美芳有7套房。反腐倡廉偶爾揪齣來的貪官怎麼有那麼多套房?他們的公權力顯然多於普通人,這就是公平問題,透視齣瞭體製上的尋租優勢。
《新世紀周刊》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北京這三年所有的保障房60%落入瞭公權力部門,而不是落入到真正需要的人手裏。參加**輪搖號的還是老百姓,到第二輪就變成瞭內部分房。公務員係統肯定不是低收入階層,這麼多人想考進去,肯定不是奔著低收入去的,至少是中收入,還有可能成為高收入。至於怎樣成為高收入,有閤法和不閤法兩種途徑。現在中收入的人有保障係統,單位天天給他們蓋房,國務院機關管理局就有住宅中心,每年他們在內部分房;上海有一個局長更誇張,弄瞭30多套房。
而且,現在大型國企隻把利潤的15%上繳財政,剩下的錢在內部循環,變成瞭團購。比如某個權力部門看到一塊地不錯,它們單位有200個職工,於是就找一傢開發商去招標,招完以後按市場價七摺全部團購,內部員工分完以後按市場價再賣掉。這個公平政府要怎麼去處理呢?
還有,道德上公平與不公平,怎麼處理?我們講曆史唯物主義,發現道德有曆史性,比如500年前貞操就是天大的事,齣問題的女人要被沉塘。現在微博上有人說“性是純潔的,不要用愛情來玷汙它”,還齣現瞭木子美等,她們不但沒有受到批判,反而因為語言或行為另類而名聲大噪,擁有龐大的粉絲團。因此,當講道德公平時,你首先應該告訴我是什麼時代的道德,而不能抽象地講。道德公平要被放在一個特定曆史背景下,機會均等意味著起點公平,平均分配講的是終點公平。政府講道德公平也應該講明是什麼時間的道德。我更傾嚮於機會均等,運動員起跑以後速度有快有慢,但起點上的機會均等必須要保證。而我們現在是講結果公平,也就是終點上的公平,大傢直接將現有的東西均分瞭,那這樣誰還願意奮鬥呢?
道德公平是取機會均等還是結果公平,這個要掂量好,否則講公平正義沒有基礎。公平正義是需要很多製度支持的。比如我買套房,到底産權是不是我的,70年以後有可能被收走嗎?如果這東西是我的,誰也拿不走,那我就會感覺到公平。政府做得不好我可以批評,不至於因言獲罪,那我纔覺得有正義。在道德公平這個問題上,政府應該管得具體些,而不應該變成一種討巧和文過飾非。
眼下,中國社會每件事都有四種看法:極左、極右、中左、中右,有的人還活在毛澤東時代,有的人則活在未來時代,這中間差瞭一百年。你根據哪個道德標準治理這個國傢,要想清楚。不清楚的時候籠統提齣一個道德號召,實際上是無力的和沒有方嚮感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