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周易》這部形式特殊的典籍,如今已成為珍貴的人類公共文化遺産。在中國典籍中,世界各國學界翻譯和解釋《周易》的數量僅次於《老子》。三玄是中國古典哲學最重要的思想來源,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論語》的影響力可能超過《易經》和《老子》,但從哲學史的觀點來看,《易》、《老》、《莊》三玄的重要性則遠遠勝過《論》、《孟》、《大學》。
作者簡介
陳鼓應,1935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和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現任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聘學者,北京大學哲學係兼職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今注今譯》、《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道傢易學建構》、《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新畫像》等書。趙建偉,北京人,1957年生。1987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戲麯學院教授。著有《人世的禁區》、《中國古代禁忌》、《女性禁忌》(閤著)、《齣土簡帛周易疏證》及《說乾》、《乾坤道論》、《文子斷代研究》、《郭店竹簡老子校釋》等。
目錄
前言
一、乾
(下乾上乾)
二、坤(下坤上坤)
三、屯(下震上坎)
四、濛(下坎上艮)
五、需(下乾上坎)
六、訟(下坎上乾)
七、師(下坎上坤)
八、比(下坤上坎)
九、小畜(下乾上巽)
一〇、履(下兌上乾)
一一、泰(下乾上坤)
一二、否(下坤上乾)
一三、同人(下離上乾)
一四、大有(下乾上離)
一五、謙(下艮上坤)
一六、豫(下坤上震)
一七、隨(下震上兌)
一八、蠱(下巽上艮)
一九、臨(下兌上坤)
二〇、觀(下坤上巽)
二一、噬嗑(下震上離)
二二、賁(下離上艮)
二三、剝(下坤上艮)
二四、復(下震上坤)
二五、無妄(下震上乾)
二六、大畜(下乾上艮)
二七、頤(下震上艮)
二八、大過(下巽上兌)
二九、坎(下坎上坎)
三〇、離(下離上離)
三一、成(下艮上兌)
三二、恒(下巽上震)
三三、遁(下艮上乾)
三四、大壯(下乾上震)
三五、晉(下坤上離)
三六、明夷(下離上坤)
三七、傢人(下離上巽)
三八、睽(下兌上離)
三九、蹇(下艮上坎)
四〇、解(下坎上震)
四一、損(下兌上艮)
四二、益(下震上巽)
四三、央(下乾上兌)
四四、骺(下巽上乾)
四五、萃(下坤上兌)
四六、升(下巽上坤)
四七、睏(下坎上兌)
四八、井(下巽上坎)
四九、革(下離上兌)
五〇、鼎(下巽上離)
五一、震(下震上震)
五二、艮(下艮上艮)
五三、漸(下艮上巽)
五四、歸妹(下兌上震)
五五、豐(下離上震)
五六、旅(下艮上離)
五七、巽(下巽上巽)
五八、兌(下兌上兌)
五九、渙(下坎上巽)
六〇、節(下兌上坎)
六一、中孚(下兌上巽)
六二、小過(下艮上震)
六三、既濟(下離上坎)
六四、未濟(下坎上離)
係辭
係辭上
係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校後記
精彩書摘
《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以“乾”為卦名,“乾”本是指日齣及日光氣,而“龍”又本是日氣的創想物,(乾>卦爻辭以“龍”的升躍象日光的上齣,這可能與古人的筮占日氣相關,即以龍的潛、現、惕、躍、飛、亢所體現齣的不同時間日光上達的各種景象來占筮吉凶。傳說中的伏羲與龍及日密切相關,<乾)卦取得《周易》六十四卦冠首之位,可能與伏羲畫卦的傳說相聯係,其時間的發生應該也大緻相近,隨著爻題的發明,尤其是“用九”、“用六”(通九、通六)的創製,使得《周易》開始從原始筮占嚮哲學領域過渡。
以上便是我們對<乾>卦經文的總體印象,下麵做一下具體闡述。
通行本及馬王堆齣土漢墓帛書本(乾>卦均居六十四卦之首位,但有三點差異:其一,帛書本“乾”字作“鍵”;其二,通行本每卦於卦圖旁標下、上卦之卦名,帛本則不標(宋石經殘本亦不標);其三,通行本每卦六爻間距相同,而帛本下卦與上卦(即三爻與四爻)之間有明顯間距,明確地標示著下、上卦的相重關係,保留著民間實用占筮的原始痕跡。
關於<乾)卦的日、龍與《周禮》“占輝”及伏羲畫卦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說(乾>》一文中已經討論過(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一九九七年三月),這裏不再重復。
(乾>本指日光上齣,(坤)(本作“川”)本指水流穿地,但<離)卦(本作“羅”,指羅網)後來卻有瞭日象,(坎)卦(亦作“歆”,本指陷阱)後來卻有瞭水象。這種意象的轉移是如何發生的尚待研究,我們初步懷疑這與後天圖中<離)、(坎>二卦取代瞭先天圖中(乾)、(坤)的位置有關;換言之,先、後天圖當是古已有之的。另外,當(乾)、(坤)兩卦將日、水意象分離齣去而專門承擔其包含主輔尊卑意義的天、地意象後,《周易》的哲學及社會學意義逐漸取得主導地位,而其原始自然宗教意義便退居次要地位。
爻題通九、通六(用九、用六)的創製,在《易》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初、上、通與哲學上的正、反、閤三段式十分相像,其與老子哲學的始、後、反尤相切近。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先秦道傢易學發微)一文中也已詳論過(載《道傢文化研究》第十二輯),請參看。
<乾·彖)盛贊天道,亦雙關人事,即從客體自然現象中汲取主體人文教訓,繼老莊之後進一步確立瞭“道傢天人說”。尤為重要的是,它將經文的物質形下概念的日氣轉換成抽象形上意義的乾元陽氣,並通過乾元、坤元在化生萬物的異質功能的區分上,確立瞭乾元至尊的尚陽觀念。
(乾·彖>乾元、坤元之“元”即老子的“一”、“恍惚”及莊子的“混沌”、《黃帝四經》的“睏”;乾元、坤元則分彆為老子的恍、惚及莊子的鰷、忽及《黃帝四經》的陽、陰;而“大和”則分彆為老子的“和”、“三,’及莊子的陰陽之和、天閤人閤。(乾·彖>“乾元資始”、“坤元資生’’的生養萬物過程即老子的“恍兮惚兮”及“道生之,德蓄之”。其關於物質運動的“資始一鹹亨一首齣”的辯證觀與老子的“觀徼”、“觀復”一脈相承。莊子的“萬物皆齣於幾,皆入於幾”、“始卒若環,莫得其倫”的“天均”說(《至樂》、《寓言》),尹文子的“窮則徼終,徼終則反始,始終相襲”的“無窮極”說,文子的“天圓而無端,故不得觀其形”的“天道體圓”說(《自然》),並與之同宗。
……
道典詮釋書係3:周易今注今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