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伍廷芳是早於孫中山嚮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誌士之一。辛亥革命的激流把他推進到時代的熱潮中,這是他人生道路的大跨越。伍廷芳以其建設民主法治國傢的理想,迎接瞭建立中華民國的現實。他與孫中山並肩戰鬥,堅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威武不屈。
內容簡介
伍廷芳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諸多“DI一”:DI一傢中文報紙《中外新報》的創辦者;DI一位在英國獲得法律博士學位的中國人;DI一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涪局非官守議員。以他的博學和纔乾,步入外交界,簽訂瞭中國DI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他是中華民國軍政府的外交總長,主持南北議和,達成清室退位;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他齣任司法總長……總之,伍廷芳是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人袖,在實力外交的時代,維護著弱國的權利。
作者簡介
張禮恒,山東聊城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1963年6月生於山東省安丘市。1985年獲麯阜師範大學曆史係學士學位。199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著有《從西方到東方——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2002年,商務印書館)、《何啓、鬍禮垣評傳》(2005年,南京大學齣版社)等書,主編、參編教材5部。近年來在《近代史研究》《民國檔案》《東方文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10餘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目前正在進行“清代駐外公使與中國早期現代化”、“近代中國外交體製轉型”等課題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風雨滄桑路
生在南洋
智脫匪巢
遠遁科舉
第二章 小荷纔露尖尖角
踏上西學路
中國辦報第一人
基督徒傢中的乘龍快婿
第三章 中國首位留學博士
入林肯法學院
拜會郭嵩燾
不應諸侯羅聘
第四章 任職香港的酸甜苦辣
華人領袖“伍叔
以法作劍護華民
廢笞刑與爭免剖屍案
離港北上
第五章 李鴻章的外交顧問
洋務派的“智囊”
為處理“長崎事件”齣謀劃策
與東洋魔鬼打交道
換約全權大臣
第六章 初次齣使美國
餞彆香港
抗議美國“排華法案”
西班牙之行
義和團運動的辯護律師
奉命緝捕梁啓超
第七章 第八任駐美公使
重返美洲大陸
調侃羅斯福
永遠的朋友朗維勒
拜訪大科學傢愛迪生
摺衝樽俎南美行
締結中秘條約
第八章 新世紀來臨前夕
“沒有辮子的食肉獸”
民軍外交總代錶
南北和談初定國基
與陳其美打賭’
反對袁世凱稱帝
第九章 在民國外交總長任上
黎元洪的支持者
短命的“內閣總理”
“頭可斷法不可違”
攜印信離京齣走
第十章 護法軍政府的外交總長
應邀南下
“伴食總裁”
“關餘案”風波
竭誠輔佐孫中山
噩耗在叛亂後傳齣
蓋棺定論
附錄一 伍廷芳大事年錶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風雨滄桑路
生在南洋
1842年7月20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新加坡閤都亞南的一傢雜貨鋪內傳齣瞭一陣“哇哇”的嬰兒啼哭聲。接生婆擦著雙手,嚮守在門口的一個中年男人連連道喜:“恭喜你,伍阿彰,你又添瞭個兒子!”伍阿彰閃身走進鋪內,妻子餘娜正用充滿母愛的柔和目光注視著剛齣生的小男孩。
給兒子起名取號,自然是父親的權利和義務。伍阿彰經過好一番斟酌,最後總算敲定。從此世界上便多瞭一個“姓伍,名敘,字文爵,號秩庸”的人。
伍敘即本書的傳主伍廷芳。據目前所見史料證實,伍廷芳三字最早齣現於19世紀70年代。1877年6月22日(清光緒三年五月十二日),清朝首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副使劉锡鴻在英國聯名上書朝廷保薦伍廷芳,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提及伍廷芳的史料。從此,在官方文獻中,伍廷芳遂即取代瞭伍敘而廣為人知。
伍廷芳,廣東新會縣(今新會市)官來橋(黃傢樓)人。父親伍社常又名伍阿彰,早年隻身一人跨海闖南洋謀生路。粵人赴南洋正如北方人闖關東,具有悠久的曆史。對於重土安遷的中國人來說,飄蕩海外,自是迫不得已的舉動,大凡在故鄉能夠勉強維持生計的人是不願齣此下策的。隻有那些傢境一貧如洗,難以為生的人,或遭受封建官衙、劣紳迫害的人,纔會頂著種種壓力,帶著吉凶未蔔的念頭,冒險齣洋。新加坡自1842年筷荷條約》簽訂以來,即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大片荒蕪的土地亟待耕墾,迅速發展的工商業貿易提供瞭眾多的傭工機會。伍社常便加入瞭粵人在19世紀前浩浩蕩蕩的南洋謀生大軍,開赴新加坡。
伍社常是精明能乾的。初至新加坡,他為人幫工,靠著吃苦耐勞,漸漸積纍下一筆資金,然後由此轉作小本生意,開起瞭一傢雜貨鋪。因經營有方,傢境日漸好轉。娶妻生子自然是水到渠成。妻子餘娜,是一個中國客傢婦女、基督教信徒,經常到當地的教堂去守禮拜,在聖歌、聖詩中忘卻塵世問的煩惱、勞頓,尋求精神上的樂園,祈求聖主保佑傢人的平安。
幼年時代的伍廷芳是在母親的嗬護下長大的。當他把稚氣的眼光投嚮世界時,展現在他麵前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綠樹參天的景象。造物主的情有獨鍾,釀造瞭新加坡這個終年花草盛開、綠樹成蔭的綠色王國。信奉基督教的母親以其舉止言行,嚮孩子們灌輸著真誠、善良、友愛的做人之道。父親的終日勞作,則嚮孩子們展示著:欲求收獲,必先勤苦的成功秘訣。環境、傢庭,常常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從後來伍廷芳取得的輝煌業績及其崇尚自然的性格特徵看,早年的環境教育、傢庭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然,孩提時代的伍廷芳絕沒有想到,在他剛剛降生時,他的祖國正經受著一場起自英倫三島的狂風暴雨的襲擊。憑藉著堅船利炮的淫威,維多利亞女王的子民們正沿吳淞口溯江西上,直插中國腹地。在他剛齣滿月之時,英國侵略軍的頭目璞鼎查已率軍逼近南京城下,強迫道光皇帝的全權代錶耆英、伊裏布簽訂城下之盟。“天朝上國”的神聖靈光,在槍炮的轟鳴聲中,如同肥皂泡般飄沒在硝煙彌漫之中。幾韆年來中國人苦心構築的“夷夏大防”的萬裏長城,也在英國人的汽笛聲中轟然倒塌。中國正處於韆古未有的奇變中。伍廷芳更沒有想到,他的命運會同祖國的走嚮如此密切地聯係在一起。但命運之神早已給人分配瞭曆史的重荷,盡管他(她)最初並沒有自覺地意識到。
智脫匪巢
1845年,一艘發自新加坡的輪船,在汽笛的長鳴聲中,緩緩駛進廣州灣,靠岸拋錨。碼頭上頓時繁忙起來。招呼聲、拉客聲、叫賣聲,匯成瞭一麯雜亂無章的眾人大閤唱。在嘈雜聲中,伍社常挈婦將雛,走下輪船。麵對著四周熟悉的一切,伍社常真想放聲高喊:故鄉啊,我終於又見到你瞭!兒子伍廷芳卻遠沒有父親那般激動,一雙機靈的眼睛怯生生地關注著陌生的周圍,充滿瞭好奇心,嘴裏不停地嚮母親詢問著什麼,似乎要把他將長期居住的地方搞個明白。
時年,伍廷芳剛好3歲。
定居廣州市郊芳村,圓瞭伍社常的思鄉夢,但動蕩的時勢,卻沒有讓他找到一方淨土,去過樸實寜靜的生活。
19世紀40-50年代,中國社會呈現齣一派驚人的混亂狀。封建專製統治下長期淤積的社會矛盾以巨大的能量嚮四周噴射著,最終以慣有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的方式展現齣來。從遙遠的大西北、大西南,到波濤洶湧的東海之濱,從黑水白山的東北三省,到清澈見底的珠江流域,全中國皆陷入動蕩之中,其中尤其以經受第一次鴉片戰爭洗禮的華南地區最為顯著。破落的窮秀纔洪秀全以其罕有的洞察力,將從傳教士手中接過的《聖經》故事,經過一番巧妙的包裝、拼湊,創立瞭一個名為“拜上帝會”的反清組織,匯集瞭一大幫貧窮無望的窮哥們、姐們,打齣瞭創建“太平天國”的旗幟。義旗一舉,應者雲集。這支叫化子式的軍隊從僻遠的廣西金田村齣發,竟然連獲勝仗,清朝的正規軍——八旗兵、綠營兵無不丟盔卸甲,望風而逃。1853年,太平軍在橫掃華南數省如捲席的聲威中,一路浩浩蕩蕩開進瞭江南重鎮——南京,建立瞭一座人間“小天堂”。
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衝擊,清王朝在南中國地區的統治幾近崩潰,社會呈現齣一種無序的狀態。盜匪橫行,流寇遍野,打傢劫捨,司空見慣。傢境寬裕的伍傢自然成為土匪洗劫的目標。災難就這樣悄悄地降臨到瞭伍傢。
1855年,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一夥強人闖進瞭伍傢,不由分說,拉走瞭剛從熟睡中醒來的伍廷芳,臨走時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話:“拿錢來贖人!”
傢人的哭喊聲,夾雜著狗的驚叫聲,融入瞭寂靜的長夜,顯得是那般淒慘,那般絕望。
歹徒們用黑布緊緊濛住瞭伍廷芳的雙眼,推搡著行走。不知摔瞭多少跟頭,也不知走瞭多少路程,伍廷芳隻記得先走的是陸路,後又坐上小船,劃過一條河流,最後又在岸上行走瞭好一段路程。當他實在走不動時,匪徒們停住瞭腳步,取下瞭他眼上的黑布。此刻,已是黎明時分。伍廷芳揉搓瞭一會眼睛,方看清周圍的環境。他們住腳的地方,是一個巨大的山洞。山洞的四周環繞著崇山峻嶺,山上皆是綠鬱蔥蔥的樹木,如果不加注意,外麵很難發現這個洞穴,真是一個藏身的好地方。洞內則彆有一番天地,容積極大,大約能容納下數百人。四壁全是天然巨石,堅固無雙,洞口卻隻有5尺寬。藉著射進來的陽光,伍廷芳看到30多個土匪,或坐或臥,放肆地談笑著,個個都是頭纏黑布,手裏拿著一根短竹筒,隨著腮部的鼓癟,嘴裏噴齣陣陣白煙,頓時洞裏充滿瞭嗆人的煙霧和土匪們的咳嗽聲。
伍廷芳坐在石頭上,不聲不響,隻有機靈的雙眼在閃爍。
“開飯啦!”
一聲猛喊,打斷瞭伍廷芳的思緒。奔襲瞭一夜的匪徒們,起身湧嚮飯桶,洞內傳齣一陣陣“呼啦,呼啦”的吃飯聲。
“小傢夥,這是你的!”
伍廷芳抬眼望去,隻見一個夥夫模樣的人,遞過一碗米飯。此人一副老實膽小的模樣,在這群強悍蠻橫的土匪中顯得格外紮眼。伍廷芳不由得一陣心動,到口的話又咽下肚裏。
飯吃完瞭,土匪們打著飽嗝,叫罵著,橫七竪八地找地方睡覺去瞭。洞內陷入瞭死一般的寂靜。伍廷芳靠在石壁上,也迷迷糊糊地睡著瞭。
這一覺好長啊,等伍廷芳醒來時,天已經漆黑瞭,洞內燃起瞭火把。這時,一個虎背熊腰的土匪,走到伍廷芳身邊,盤問他傢裏的情況。伍廷芳答道:
“我的父親、哥哥是種田的,我替人傢放牛!”
土匪頭目盯著伍廷芳狠狠地看瞭一會兒,轉身離開。
不知又過瞭幾天,伍廷芳獲得瞭一個意外的驚喜。一次開飯時,老夥夫同人說話的口音競同自己完全一樣,伍廷芳不由得一陣狂喜。等到眾土匪離去時,伍廷芳悄悄地問道:“老伯,您不是某鄉的麼?”
夥夫驚訝地說道:“你怎麼曉得的?”
“我聽您說話,就知道瞭。我也是某鄉的。和您是同鄉。您到此地有幾年瞭?”
夥夫屈指算瞭一下,幽幽說道:
“6年瞭。我也是被擄來的。因傢裏沒有錢,我也沒得氣力,他們就要我燒火做飯。我看你不像莊稼人,怎挨得這裏的苦?”
聽瞭夥夫的話,伍廷芳心中好一陣悲傷,哽咽著說:
“我吃些苦倒不要緊,隻是傢中父母一定急得不行瞭,還請老伯設法救我。再說您藏身賊巢,畢竟不是長久之法。如果您肯救我迴傢,我保準您吃一輩子的安樂飯。”
夥夫的臉上露齣幾分喜色。洞口傳來腳步聲,夥夫匆忙囑咐:“不要再說瞭,等有機會,我會再和你商量的。”邊說邊抽身離去。
從此以後,伍廷芳裝得跟沒事一般,再也不理會那夥夫,以免引起匪徒們的懷疑。就這樣,30多天慢慢地過去瞭。
一天,匪徒們又齣動瞭。洞裏隻留下兩個土匪監守。見伍廷芳乖乖地坐在石上,守班的土匪便放鬆瞭警惕,懶洋洋地走開瞭。夥夫悄悄地走近伍廷芳,低聲說道:
“機會到瞭,可不知如何下手。”
伍廷芳想瞭一會,耳語道:
“用酒灌醉他!”
那天,夥夫顯得格外勤快,宰瞭兩隻雞,燒瞭一盆豬肉,開瞭一壇酒,笑嘻嘻地對土匪說:“幾十個人堆在一起,沒一天痛快地飽醉過,難得有今天這個好機會,我們何不來他個一醉方休!”
……
前言/序言
伍廷芳的外交生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