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退一步,并不难 2册 佛教名家作品 哲学/宗教 《金刚经》佛学书籍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退一步,并不难 2册 佛教名家作品 哲学/宗教 《金刚经》佛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索达吉堪布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0138
商品编码:10465023910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
★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开设佛教讲坛。
★很受全国各地佛教爱好者和修行者欢迎的上师,全国各地讲授佛法,场场轰动。
★1987年起,肩负传法的重担,足迹遍及印度、不丹、尼泊尔、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英国,享有极高声誉。
★精通藏语、汉语,翻译多部佛经,被誉为“当代玄奘”。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一章 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1.伟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2.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3.乐观、悲观,一念之间
4.苦乐皆由心造
5.别人的肩膀靠不住
6.“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7.不能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屈辱
8.“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9.安忍的智慧
10.做人别学“一根筋”
11.易嗔之人,就连亲人都厌恶他
12.欲除痛苦,多念观音心咒
13.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14.藏地幸福密码
离苦得乐的幸福咒语

第二章 佛是这样为人处事的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1.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2.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3.对朋友要知恩、念恩、报恩
4.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
5.为别人着想,是大的利己
6.千万不要忘记给你戴高帽子的人
7.学会敷衍不讲理的人
8.不远离小人,你就可能变成小人
9.说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
10.对朋友要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11.感谢揭露你过失的人
12.不经逆境,怎能见真情
13.宁与君子结怨,不与小人为友
14.老友不可轻抛,新友不能全信
15.“愚者学问常宣扬,穷人财富喜炫耀”
16.自负的人一定会自取其辱
17.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18.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掩饰
19.给内心好好整一下容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被众人恭敬、名利双收时,没必要心生傲慢,因为这个会过去的;穷困潦倒、山穷水尽时,也不必痛苦绝望,因为这个也会过去的。
1.永远快乐的保险你买了吗
2.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
3.感谢无常,让我们少受折磨
4.三种活法快乐
5.越执著,失去越快
6.万事从调心开始
7.一切都会过去
8.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9.莲藕是佛陀加持过的食物

第四章 感恩逆境
我们来到人间,每个人都有天神保护。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讲过:“人的身上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神,如肩神、护神、白护神、黑护神……”
1.“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2.学会借力,甩掉逆境
3.今日苦乃昨日种
4.忍是世上难的修行
5.“忍”要经得起考验
6.八风吹不动
7.相信报应,方能苦从甘来
8.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9.智慧驶得万年船
10.不要紧,一切随缘

第五章 在说话中修禅
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
1.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2.一谎折尽平生福
3.为什么你会弄巧成拙
4.说话算数
5.请别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6.“说法一”
7.多说话有好处吗
8.闭嘴
9.哪些“闲事”必须管
10.“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萨
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终身遗憾。
1.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2.尽孝等不得
3.孝顺并非只是给钱
4.要把父母的话当菩萨语
5.对父母永远要软言柔语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
1.生死事大,早做准备
2.学佛的老人不痴呆
3.生老病死不过才一个轮回
4.不要临“死”抱佛脚

第八章 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
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减轻了多少欲望。
1.世人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
2.人80%的痛苦都与金钱息息相关
3.修心是一门技术
4.一切苦乐都是心在作怪
5.难得知足
6.财富宛若秋云飘
7.钱越多,欲望应该越少
8.越攀比,越吃亏
9.耍小聪明的下场都不好
10.把嫉妒心化为随喜心
11.比富不如比德
12.失败是如何炼成的
13.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14.学佛后我们能开什么神通
15.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
16.不图回报,反而有大回报
17.布施,只会让你越来越富
18.慈善不是钱,是心
附录大欢喜--索达吉堪布开示录
后记与智慧、慈悲同在

精彩书摘

1.伟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所以,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你的长处,或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很多人总是贪执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就会去羡慕他人,过去叫“榜样”,今天叫“偶像”,觉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成为别人。
就像庄子的《秋水篇》中所说:一只脚的夔,非常羡慕多脚的讅能够行走;讅,又羡慕没有脚的蛇跑得很快;蛇,羡慕没有形体的风行得更快;风,羡慕人的目光特别快;目光,又极为羡慕心的快速,心一转念就到了。佛经中也说:“一切当中,心是快的。”
还有一则寓言,也阐述了这个道理:
有只小老鼠,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别希求伟大的东西。
有一次,它抬头一看,天空广阔无垠,就觉得天是伟大的,于是对天说:“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我这么渺小,你能给我勇气吗?”
天告诉它:“我也有怕的,我害怕乌云。因为乌云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老鼠觉得乌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乌云:“你能遮天蔽日,应该是伟大的。”
乌云说:“我也有怕的,我怕狂风。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风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风。风说:“我也有怕的,我怕墙。地上有堵墙的话,我根本绕不过去,所以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墙:“你连风都挡得了,你是不是伟大的?”
墙说了一句令它非常惊诧的话:“我怕的就是老鼠。因为老鼠会在我的下面钻洞,总有一天,我会因若干个鼠洞而轰然倒塌。”
这时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来找去,整个世界都找遍了,原来,伟大的就是自己。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所以,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你的长处,或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2.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为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
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四夫人得丈夫宠爱,丈夫对她言听计从;三夫人是经过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带在身边,甜言蜜语;二夫人与丈夫天天见面,犹如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个女仆,毫无怨言地任由使唤,但在丈夫心目中没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远行,问四个妻子谁愿意跟他去。
四夫人说:“不论你怎么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连你爱的四夫人都不愿去,我为什么陪你去?”
二夫人说:“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说:“不管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会陪着你!”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宠爱的四夫人,代表我们的“身体”。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个身体为重视,可是死了以后,它却没有办法跟随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们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积累起来,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间的“亲友”,他们多在我们死时哭泣,把我们的尸体掩埋。
大夫人则代表我们的“心”,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但也容易被忽略,反而将精力全部投注于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懂得万法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显得尤为灿烂;对世间的名利,不会疯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会感到一片绝望。
熟悉无常,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身心开阔,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3.乐观、悲观一念之间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电话跟我说:“堪布,我近一直感觉情绪低落,十分悲观,所以想换个好点的环境,可能对调整我的情绪会有帮助。”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叫乐观、悲观。
这两个孩子从小在同一环境中长大,却拥有两种不同的性格:乐观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都活得十分快乐;悲观就算一帆风顺,也时刻心绪沉重。
父亲因给儿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责。为了补偿悲观,他将乐观放在一堆牛粪中,而将悲观放在一堆珍宝玩具中。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去观察他们两个。出乎意料的是,乐观在牛粪中玩得十分开心,他告诉父亲:“既然您让我在这里,牛粪中就一定有什么宝贝,我正在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令父亲大失所望的是,可怜的悲观仍伤心地坐在一堆珍宝中,很多玩具因为他的愤懑而被摔坏。
父亲终于明白了:想扭转人的情绪,依靠外境是于事无补的。要从悲观转为乐观,只有调整自己的内心。
其实,整个世界,全部是我们心的显现。心态不同的话,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
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这无疑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
4.苦乐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了。
前不久,与一位十分投缘的朋友一起聊天,从佛法到人生,从分前别后到大江南北,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谈。
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有人送来了面条。一看汤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绝。世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没想到,遇到好朋友,连面条也变得可口起来。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记得在我几岁时,一次,父亲带我去炉霍,途经真都小镇,在镇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面馆,吃了一碗面。实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尝了许多公认的世间美味,却再也找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
其实我也清楚,一碗小镇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当时也许是因为难得出门,兴致很高,或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美味可尝。
记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仅仅因为对豆腐美味的强烈贪执,便导致众多厨师平白蒙冤、身首异处,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之理,也不至于屠杀无辜了。
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呢?
5.别人的肩膀靠不住
古人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只要有真才实学,去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否则,处处依赖他人的话,“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到了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一个人,如果常常依靠他人的扶持才能衣食无忧、飞黄腾达,这种美景必然不会长久。
比如,世间的有些人,靠父母的地位而谋得一官半职。但父母不可能跟自己一辈子,终有一天会撒手西去,更何况,父母的地位也不是恒常的,怎么可能成为的依靠呢?
从前,有两只天鹅和一只乌龟,共同生活在一个惬意的水池里。一年夏季,久旱不雨,眼看水池即将干涸,三个伙伴愁眉不展,急得团团转。
两只天鹅商量:“我们不能在此等死,应该飞往远方的湖泊。”乌龟听后,怒容满面,责骂天鹅无情无义。
天鹅说:“我们有翅膀能飞,你不能飞,又有什么办法呢?”
乌龟灵机一动,说:“你俩口衔木棒各居一端,我口含木棒中间,这样就能跟你们一起飞了。”两只天鹅觉得有道理,点头同意。于是,它们用木棒带着乌龟,飞往远方的湖泊。
当它们飞到一个村庄上空时,被几个顽童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便拍手大喊:“天鹅天鹅真聪明,带着乌龟天上飞……”
此时,乌龟感到万分委屈,心想:“这个飞行的主意,是我乌龟想出来的,怎么归功于天鹅呢?”虽然乌龟心怀不满,却不敢张口分辩,只好忍气吞声,随着天鹅继续飞。
到了另一个村庄上空,它们又被一群小孩看见,欢蹦乱跳地追着边跳边喊,称赞天鹅聪明。
乌龟听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不顾一切地张口大喊:“这个聪明的主意,是我乌龟想出来的!”
随着喊声,它飞落直下,“啪”地一声摔死在地上。
依靠他人生存的人,就如同这只乌龟一样,终究是要遭殃的。所以,任何人都应自立自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古人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只要有真才实学,去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否则,处处依赖他人的话,“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到了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6.“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大乘佛教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应尽量少一点报怨,多一点报恩。
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而他人与我有仇怨,则应尽快忘掉,不要耿耿于怀、记恨在心。
有些心量宽广的人,对别人的伤害,不但不记恨,反而还会心生感恩。就像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有一次他家中失窃,被偷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很好,非常感恩:,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实在令人叹服。
这一点,在大乘佛教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代就有一个故事:
一天傍晚,有个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遇上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和尚见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就想去借宿一晚,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后,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与僧道无缘,你好另做打算。”
和尚恳求道:“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他人家,还是请你行个方便。”
仆人说:“我不能擅自做主,要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说老爷不肯答应。
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可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老爷的名字,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寺庙上香祈福,老爷便陪她一起出门。到了庙里,老爷忽然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就向一个小沙弥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沙弥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冒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这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并让他早日离苦得乐。至于详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试问,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这样做呢?当别人不帮你、甚至伤害你,你还愿不愿意关心他,用三年时间为他念经加持呢?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对怨敌不但不能报怨,还要想办法施恩于他。
正如安德鲁·马修斯所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7.不能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些人觉得,苦难是安乐的障碍,因而不愿意接受它。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实际上,对将苦难转为动力的人来讲,苦难会显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
读过《本生传》的人都知道,佛陀当初萌生出家之念,正是因为四门出游见到老、病、死的痛苦,而顿然生起求解脱之心。莲花色比丘尼也因频频受苦,出家后一心修道,终证阿罗汉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僧大德无一不是经历了难忍的磨难,方才获得大成就。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次在成功实业家的聚会上,听到有位富翁诉说童年的苦难经历,并讲道:“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却深深打动了丘吉尔。依靠这种精神的鼓舞,他终成为英国政界的首脑。
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
8.“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如此则会少有过失。
许多人都想保护自己,不愿遭受点滴痛苦。但假如真想饶益自己,好的办法就是去爱护他人。
上师如意宝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古时候有个楚庄王,一次在作战中大获全胜。为了庆功,楚庄王大宴群臣,还专门让王妃为每一位有功将士敬酒。到了晚上仍未尽兴,于是楚庄王命人点烛夜宴。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宴席上的蜡烛都被吹熄了。趁漆黑一片,有个将军仗着酒兴想轻薄王妃。王妃拼命挣脱,顺势扯下了他的帽缨,然后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国王查看谁没有帽缨,以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那位将军见此情景,酒一下子全醒了,心惊胆战地等待处罚。
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听完王妃的诉说,却大声宣布:“寡人今日设宴让大家欢聚,诸位务必要尽欢而散。酒后失态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请大家全部去掉帽缨,尽兴饮酒。”并传命重新熄灭蜡烛,等众臣都把帽缨取下来后,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后来,楚国与别国发生争战,楚庄王带兵迎战时被敌军围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名大将奋不顾身地冲入敌营过关斩将,勇猛地将楚庄王救了出来。
楚庄王对他特别感激,一问之下,得知此人就是当日那位没有帽缨的将军。
楚庄王一时的忍让宽容,无形中却救了自己一命。可见,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格言联璧》中也说:“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意即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如此则会少有过失。
然而,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有错误的必定是别人,应善待的必定是自己。这有点颠倒啊!
9.安忍的智慧
人生的旅程,不会永远是平坦宽畅、风和日丽,作为善恶业力相杂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违缘。现实生活中,许多令人后悔之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安忍的缘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曾有一位叫尽见的大臣,国王给了他500两黄金,委派他去买好的东西。他走了很多国家,一直都没有买到。
后来,他遇见一个老人在街上喊:“卖智慧,卖智慧!谁要买智慧?”
大臣心想,这个东西我们国家没有,于是问道:“怎么卖?”
“500两黄金,要先付款。”
大臣交出黄金后,老人字正腔圆地说:“这可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共12个字,你务必要记住:缓一缓,再生气;想一想,再行动。”
大臣听后,心里直喊冤枉、后悔不迭,认为500两黄金可惜了。
他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走进卧室,见妻子身旁躺着一个人,不由得气愤至极,心想:“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居然敢红杏出墙,背着我与人通奸!”想到这里,他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抽出宝剑向妻子刺去。
忽然,他想起了那12个字,就一边念一边仔细察看,结果发现:在妻子身边躺着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原来,妻子今天生病了,母亲是特意来照料她的。
大臣这才醒悟过来,觉得那12个字,字字珠玑,若不是它的提醒,自己险些酿成大祸,500两黄金又岂能与妻子和母亲的性命相比!
世人发生一些大事,有时候原因非常简单,“眼里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气用事,十分钟之间就能出现可怕的后果。所以,当我们怒不可遏时,千万不要在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和行为。
要知道,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骤然出现时,风云变色,但过一会儿就万里无云了。故而,当你产生严重的嗔心时,请停一停、缓一缓,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数十个数,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这样就不会做出不理智的傻事了。
10.做人别学“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变通,会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对策;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么事都用同种思维对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从前,有个金匠和木匠一起赶路,行至旷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剥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丛里。
木匠曾在衣服的领子里,藏了一枚金币。他对劫匪说:“这衣服有一枚金币,我想把它要回来。”
劫匪反问:“金币在何处?”
木匠解开衣领,拿金币给他们看,并郑重其事地说:“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边草丛里找我的伙伴鉴别,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说,将他的衣服、行李也抢走了。
这个木匠就是个不知变通的人,不仅自己蒙受损失,还殃及自己的同伴。“一根筋”的坏处还不止如此,有时候更过分的话,还会酿成大祸:
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今天我的仇家会上门来闹事。不管什么样的东西,只要伤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
于是,那宝贝儿子将斧子磨得又快又亮,专心等待仇家的到来。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一个伤害父亲的仇人。儿子有点着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看见一只虱子叮在父亲的背上吸血,便立即举起斧头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没有,他的父亲却因此丧了命。
面对一些复杂的人或事,假如不思变通、太过愚钝,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就好比一支锋利无比的箭,若不经思考就直接射出,瞄准的目标若是人,必定使别人轻则受伤,重则丧命;瞄准的若是坚硬之物,如石头、山崖、铁门等,终只能折断,伤害的是自己。
蔓延、扩散。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所以,面对逆境或伤害时,每个人应运用智慧调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壮大。否则,它就会如同星星之火,终将烧尽一切功德之林。

编辑推荐

  ★《退一步 并不难》是当今讲“忍辱”智慧的著作,一部能改变你当下生活态度的佛学经典! 

  ★达照法师是中国佛教头一宗——天台宗第47代传人,当今具有信服力的法师之一,持续讲法数十年,多次受邀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讲法。  

  ★《金刚经》中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的智慧”是佛教的超高智慧。《退一步 并不难》用朴实的语言和故事将这一智慧传递给读者,每个人都能读得懂,每个人都能用得上。

  ★退一步,是为了走得更远。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读者,愿你们从本书中获得无限的智慧和动力!
  

  

内容简介

  《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佛陀智慧,来源于忍辱。世间福报也是如此,所谓“吃亏是福”。越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回馈的也就越多!《退一步 并不难》是达照法师20多年讲法的精粹之选,也是当今讲佛教“忍辱”精神好的著作。就如达照法师在书中所说:“别忘了用欢喜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无论世事沧桑如何,只要心存光明,前路一定充满美丽!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劳逸结合。工作要眼到手到,尽力而为;将佛理落实在行为、语言和心念中,让内心滋润着阳光雨露而生机无限!困难都是考验,顺利常怀感恩,你一定会越来越好!”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读者,愿你们从本书中获得无限的智慧和动力!

作者简介

  达照,俗姓林,笔名天台子,天台宗第47代传人。2001年在中国佛学院获佛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温州市妙果寺住持、文成县安福寺住持。

  2007年6月获得香港观宗寺觉光长老传授天台教观第47代法嗣;2009年创立安福利生功德会,组织开展禅修、养生、慈教、怀老等四大志业;近二十多年来从事于天台、净土、禅宗(尤其是永嘉禅)的修学和弘扬,讲经说法不辍,常应邀赴海内外各大寺院、团体、高校讲演,弘法音像广为传播。

出版专著

  《金刚经赞研究》

  《饬终—佛教临终关怀》

  《永嘉禅讲座(初级、中级、高级)》

  《<天台四教仪集注>译释》

  《一股清泉》《雪莲花》

  《禅心密印2010》《楞严大义》等

目录

第一章 生活可不可以不忍

让“比较”变成人生智慧/02

人,不能像畜生一样地活着/05

稳定的情绪感召稳定的结果/07

世俗的快乐是迷失的/10

妄想只是水中的月亮/13

贪着五欲就是刀口舔蜜/16


第二章 忍,不是让人苟且偷生

人生是盘菜,酸甜苦辣得自己调/20

『命』是靠自己来『运』的/22

他踩的只是你的帽子/26

越固执的人越容易受伤/28

人生就是苦乐参半/32

因果不会偏袒任何人/34

改缘消障,还清因果/37

想要快乐,就不要贪/39

比较是一种技巧/43

跟好人比是件幸福的事/46

妄想是难以清理的『垃圾』/48


第三章 懂得忍,人生才会得心应手

做了好事为什么没好报/52

烦恼都是自找的/56

无常不是坏事/58

情绪可以影响世界/62

要有正确的发心/65

让金钱为你扬善/67

做一个善护因缘的人/70

生活本来无大事/73

改善人生的三步/75

发菩提心,成就佛果/79


第四章 向佛陀借智慧

一生为何而来/84

颠倒快乐和痛苦就是颠倒人生/86

感情,可以改变人的命运/89

培养出离心,超越善恶/92

自己得了利益,就该想着利益他人/95

舍弃痛苦的方法/97

持戒利于改善人际关系/99

珍惜、善用生命/102

增长智慧的方法/105

我们的两种迷惑/109


第五章 如何把痛苦变成助缘

消除痛苦的四种转变/112

克服『性本惰』/120

别让烦恼毁了你/123

丢开心中的矛和盾/126

疗愈好你的内心/129

敢于征服自己/132

分清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135

投入感情,才可以把事做好/137

就算痛苦,也要快乐地承担/139

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一切众生/142

带着欢喜心做事才有功德/145

起心动念都要善/148


第六章 你可以活得更好

你可以活出更好的生命/152

来自心上的快乐最真实/155

内心的升华更能带来幸福感/159

付出会让你得到幸福/161

出离烦恼和痛苦/165

发现自己的佛性/168

有信仰的人不怕死/170


第七章 安忍得福报

如果想运气好,一定要心平气和/174

唯有当下最真实/179

每一刻,都是改善生命的最佳机会/182

身心和谐的人才是真健康/185

安心,福报会不请自来/187


第八章 忍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心量越宽,智慧越高/194

气度大,福报就会大/196

灵性的包容,让你更加强大/201

如何去包容/204

包容,让你拥有世界/211

打开心量——达照法师精彩问答/213


精彩书摘

  让“比较”变成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在生活当中经历的痛苦各不相同,因此烦恼也都有不同之处,讲一百年恐怕也讲不完。具体来说,小孩有小孩的烦恼,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就是到死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不一样——有些人死得很难看,有些人死得很无奈,有些人死得很安详。
  尽管每个人生老病死的状态都不一样,但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痛苦、不幸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的。佛陀非常慈悲,他把我们人生的痛苦已经总结好了。
  佛告诉我们:“人的痛苦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类痛苦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世间的苦都可以归在这八类当中。
  如果再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苦:“苦苦,行苦,坏苦。”
  苦苦,这是我们大家都能感觉到的痛苦;行苦,就是在我们表面上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时候,因为生命的无常,剩余的生命越来越短,诸行迁流而产生的苦;坏苦,就是所有的快乐一定会失去,一切快乐在将来失去时都会成为痛苦,就如这一期的有情生命有生必有死,这就构成了将来痛苦的原因。
  台湾星云大师还总结了一个苦,他说:“在八苦之外,其实还有一个苦,叫做‘比较苦’。”“比较”很容易带来痛苦,实际上“比较”是双刃剑,它既可以让你感觉快乐,又可以让你感觉痛苦。
  人生在世,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和比你好的人比,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可能就会有一种痛苦的感觉;你和不如你的人比,可能挺得意的。不管是比别人好还是比别人差,不管你是得意也好,难过也好,都是没有觉悟,都算是痛苦。
  “比较”也可以使人产生智慧,这种智慧会使我们在生活中升华自己,升华别人。修行到底从哪个地方入手,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我们看到了没有?对于自他生命状态的存在,有没有进行比较?我们跟比自己好的人比,如果产生自卑,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智慧的。如果我们看他比自己好,就想到:“哦,原来有人已经走过这条路,他做得就比我好,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是可以成就像他这样好的人的。”那我们就有动力、有榜样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比较,能树立起自己的榜样,这样的比就是有智慧的。
  ……


前言/序言

  认可了这个世界,才能得到这个世界的支持
  说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意思就是一个“要忍的世界”,不但凡夫众生在此迷惑、造业、受苦需要忍受,而且佛菩萨等圣贤在此示现、修习、度生也需要忍受。反正,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无论你是以什么形态来生活,都是要“忍”的。
  十月怀胎就要忍着母亲的各种生活习惯;初生之时要忍着世界之风犹如刀剑一样划过稚嫩的皮肤;忍不住哇哇大哭之后还要忍着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内要忍着情绪的变化波动、矛盾纠结,外要忍着他人的反复无常、挑战中伤,更要忍着自然界的无限度的考验。所有一切的获得和付出,均需要做出相应的忍耐和忍受。
  忍,又是忍可之意,忍可就是认可。六度当中的忍辱波罗蜜,包含了三种忍:一是生忍,作为有情众生的生命体,需要忍受着生命体本身带来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种种生活和生命之苦。二是法忍,作为生命的主体必须依赖于外界的客体环境,也需要忍受着外界他人和自然界带来的春夏秋冬、世态炎凉的种种思考、衡量。三是无生法忍,对于修道者所达到的超越世间的境界和智慧,也要能够忍受个中滋味。除了被动和无奈的忍受之外,这里更重要的是有深远的洞察力,看到了世间的因果缘起性和出世间的无我之空性,从而对一切人生百态都能够看清楚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也因此就会“忍可”这一切的发生。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唯一性,认可了也就不再抱怨和恐惧,反而更加心甘情愿、君子坦荡荡地面对一切了。
  忍得住,世界就是你的。忍得住,是因为能认得清楚,认得清才能忍得住。忍可就是认可,认可了自己的理想,就能获得理想的实现;认可了这个世界,才能够得到这个世界的支持。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大家认可自己的生命和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有其必然因素,从而对身心世界做出自他都能够认可的选择,使人心更加纯善,让世界更加美好!
  感谢同仁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把我各篇文章中的语句摘录编辑成书!感谢一切参与者和读者诸君的忍可!

  达照写于天圣山安福寺
  2015 年5 月1 日


用户评价

评分

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示

评分

满意。

评分

看起来应该是正版,还不错!

评分

满意。

评分

质量不错,速度很快

评分

书很不错,买了送朋友,推荐给大家

评分

评分

very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评分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