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陈言,王咪咪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86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421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所著,成书于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书名为《宋志》所记。全书共1 8卷,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强调临证施治必须审三因之所在,并附治疗方齐4。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次整理,以宋刊配补元麻沙复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必读书籍之一。

内容简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所著,成书于宋淳熙元年 (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书名为《宋志》所记。全书共18 卷,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强调临证施治必须审三因之所在,并附治疗方剂。本书强调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对由病因寻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医临床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次整理,以宋刊配补元麻沙复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必读书籍之一。

目录

卷之一
脉经序
学诊例
总论脉式
三部分位
六经所属
五脏所属
五脏本脉体
六经本脉体
五脏传变病脉
六经中伤病脉
五用乖违病脉
脉偶名状
七表病脉
八里病脉
九道病脉

卷之二
太医习业
五科凡例
纪用备论
脏腑配天地论
三因论
外所因论
叙中风论
五脏中风论
中风治法
精简类例
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叙中寒论
五脏中寒证
中寒治法
叙中暑论
中署治法
……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钱三个重,升斗斛皆累而成数,汉唐同用,至宋绍兴,升容千二百铢,则古文六铢钱二百个,开元二百二十个,以绍兴一升得汉五升,其余私用,不足计也。
凡衡者,铢两斤钧石,亦以黄钟龠所容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每两则古文六铢钱四个,开元钱三个,至宋广秤,以开元钱十个为两,今之三两,得汉唐十两明矣,《千金》、《本草》,皆以古三两为今一两,以古三升为今一升,诸药类例,尤为难辨,且如半夏一升准五两,不知用何升何两,此修合制度之要务,不可不知。汉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两,重如其文,孝文五年,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其文为半两,杂以铅铁锡,非淆杂为巧,则不得赢,而奸或盗,磨钱质取镕,有司言钱轻重,请郡国铸五铢,周郭有质,令不得磨取镕,则知汉以二半两钱为两,重十铢明矣,汉唐例以二十四铢为一两,抑未知修史人改作唐例,亦不可知,观钱谱汉无六铢钱,至唐方有,今以五铢钱十六个,正得开元钱十个重,又以六铢钱十二个,正得开元钱九个重,则知开元钱每个以重八铢,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钱为两,似难考据,明《食货志》,必有说焉。
按药书,汉方汤液,大剂三十余两,小剂十有余两,用水六升或七升,多煎取二升三升,并分三服。若以古龠量水七升,煎今之三十两,未淹得过,况散末药只服方寸刀圭匕,圆子如梧桐子大,极至三十粒,汤液岂得如此悬绝。又如风引汤,一剂计五十五两,每两只用三指撮,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观其煮、制,每只三指撮,未应料剂如此之多,此又可疑也。今以臆说,汉方当用半两钱二枚为一两,且以术附汤方较,若用汉两计一百八十铢,得开元钱二十二个半重,若分三服,已是今之七钱半重一服,若以唐方准计,三百三十六铢,得开元钱四十二个重,每服计今之十四钱重,大略可知,若以开元钱准得一百单五个重,分三服,每服计三十五钱重,此犹是小剂,况有大剂各件,两数之多者,未易概举,留心此道,幸少详焉。
凡古书所诠,不出脉病证治四科,而撰述家有不知此,多致显晦,文义重复,要当以四字类明之,四字者,即名体性用也。如脉,浮则为名,举有余按不足为体,为风为虚曰性,可补可汗曰用。如病,太阳伤风为名,感已啬啬为体,恶风自汗为性,传变经络为用。如证,太阳风证为名,头项疼腰脚痛为体,不与诸经滥为性,候其进退为用。如治,药桂则为名,出处形色为体,德味备缺为性,汗下补吐为用。以此推之,读脉经,看病源,推方证,节本草,皆用此法,无余蕴矣。纪用备论
夫阴阳运五气行乎天地之间,则神明为之纪,故有德化政令变眚之异,物类禀五行孕于八方之内,则生灵赖其资,故有功能气味性用之殊,苟气运之失常,非药石则不疗,所谓功夺造化,恩备财成者,无逾于药石也,故敷和彰显溽蒸清洁凄沧者,五气之德也。安魂育神益气定魄守志者,百药之功也。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清晰

评分

 

评分

这次一次买了《景岳全书》和《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2月8日下单,11日到货,感觉发货速度还可以。书整体外观端庄大方,纸张很好,印刷清晰,这次买的两本书中最满意的当属《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印刷字体,边缘剪裁都无可挑剔,而《景岳全书》整体上没什么大的问题,就是上册的纸张边缘剪裁的不够齐整,有点白璧微瑕,多少有点遗憾;书的价格也可以接受。还要提一点的是,装货跟包装的问题,书到货后,发现洁白的书页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黑印,这应该是装货或者检货是手掌脏污造成,希望今后避免,还有就是包装,书本的保护做的不够,应该用塑料保护膜将书本包裹以免在运输途中遭受挤压损害书本,所幸这次书本没有遭受挤压,希望店家改进。总之这是一套值得推荐、购买的丛书。

评分

买了不一定看,看得时候一定要有,备用,早晚会有看的一天

评分

《温热经纬》,温病著作。五卷。清·王孟英撰于1852年。卷一-二选辑《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并引录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证候辨证及治法;卷三-四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湿热病、疫病的心得,将温热病的辨证按叶天士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用以具体说明热性病的发展规律,末卷为温热病分论共选113方。

评分

评分

京东物流给力,第二天到货,纸张光滑,印刷清晰,字体大小也可以,运输包装还要下点功夫才好,边角有撞皱了,应该有防撞保护。

评分

就套了一个袋子,包装真不怎么的,书角都点损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