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蘇共興衰的曆史軌跡
蘇聯共産黨曾是世界上影響最大、存在時間最久、執政時間最長的共産主義政黨。它從1898年成立起?1991年自動解散為止,走過瞭將近一個吐紀的曆程,其中執政時間長達74年。蘇聯共産黨成立時稱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1903年黨的第二次代錶大會上形成廠布爾什維剋和孟什維剋兩大派別。以列寜為首的布爾什維剋屑於主流派,代錶?馬剋思主義的革命路綫,1912年布爾什維剋在組織上與孟什維剋分裂後成為一個獨立政黨,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剋),1918年3月起,改稱俄國共産黨(布爾什維剋),簡稱俄共(布),1922年蘇聯成立後,在1925年12月舉行的俄共(布)第十四次代錶大會上,黨的名稱改為全聯盟共産黨(布爾什維剋),簡稱聯共(布)。在1952年舉行的黨的第十九次代錶大會上又通過決議,將黨的名稱改為蘇聯共産黨,簡稱蘇共。蘇聯共産黨在其漫長的發展和執政過程中。曾經取得過震驚世界的輝煌業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黨內各方麵的消極因素不斷增長和積澱,直至最後不僅失去瞭政權,而且也毀滅瞭自身。今天,在蘇共從曆史上消失瞭近二十年以後,迴顧其興衰的曆史軌跡,特彆是結其執政的經驗教訓,有助於我們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更好地前進。
第一節 一個新型的革命政黨
蘇聯共産黨是一個具有光榮曆史傳統的無産階級政黨,它創建於世界曆史上重大的轉摺時期。當時,包括俄國在內的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傢都已經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與此同時,時代的特徵也發生瞭變化:資本主義世界由相對和平發展的時代轉變為帝國主義戰爭與無産階級革命的時代。當時,各資本主義國傢社會主義政黨內部的修正主義思潮廣為泛濫。們主張搞和平改良和走議會鬥爭道路。這樣的政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已經完全不閤時宜。時代呼喚新型的革命政黨。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布爾什維剋黨便橫空齣世,應運而生。它的齣現,根本改變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麵貌,使無産階級革命鬥爭産生瞭嶄新的前景和希望。布爾什維剋黨建立以後,在它的偉大領袖,堅定的無産階級革命傢、卓越的馬剋思主義者列寜的領導下,對馬剋思主義關於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進行瞭科學的創新,終於在俄國推翻瞭地主、資産階級的統治,建立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從而破天荒地(如果不算隻存在瞭72天的巴黎公社的話)成為第一個在一個民族國傢內執政的無産階級政黨。
……
堅持民主集中製。書中提齣,思想路綫與政治路綫確定之後,黨的組織路綫就是決定性的因素。黨的組織路綫包括民主集中製原則、黨的乾部路綫以及黨的監督機製。組織路綫是執行黨的思想路綫與政治路綫的保證。蘇共在實際工作中逐漸背離民主集中製,是導緻其背離馬剋思主義的又一原因。民主集中製,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閤,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我們黨之所以反復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製,目的是努力形成一種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全黨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切實貫徹民主集中製,就要使黨員之間、黨的組織之間、黨的領導成員之間形成相互製約、彼此協調的機製,從而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黨的智慧和力量,確保黨在意誌上的統一和行動上的一緻。
評分堅持黨的群眾路綫。書中說,蘇聯演變的發端來自蘇共黨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産黨宗旨和性質的根本體現。一個工人階級政黨隻有保持鮮明的工人階級性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纔能成為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力量無窮的黨,否則就難逃失敗的命運。蘇共逐漸偏離其宗旨,並最終背叛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蘇共失去人民支持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黨始終強調,所有黨員乾部必須真正代錶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而絕不允許以權謀私,絕不允許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綫,一切為瞭群眾,時時依靠群眾,與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切實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評分幫同學買的,很滿意,不錯
評分材料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對材料的挑選和運用有著明顯的色彩痕跡
評分速度,態度,質量,都很棒
評分在寫到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的年代時,作者往往就一分為二, 有好有壞,各大二十大闆,並為後麵的批判做鋪墊。
評分幫支部購買的,京東的速度保證瞭頭天下單,七一一大早就到瞭。組織大傢學習的好材料。
評分發人深省,意味深長。
評分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