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康有为 著,姜义华,张荣华 校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22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3868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5
字数:25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学伪经考》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牲、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

目录

新学伪经考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
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
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
隋书经籍志纠谬第十一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
书序辨伪第十三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八节康有为思想之评价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称康有为是“宗教家”,并以“孔教之马丁路得”誉之。认为其“发明孔子之道者”约有六义:(一)孔教者,进步主义非保守主义;(二)孔教者,兼爱主义非独善主义;(三)孔教者,世界主义非国别主义;(四)孔教者,平等主义非督制主义;(五)孔教者,强立主义非巽懦主义;(六)孔教者,重魂主义非爱身主义。④认为中国不可直采耶教,此康氏之得也;认为西洋有耶教,故中土必创孔教以应之,此康氏之失也。梁启超肯定康氏之创教,誉之以“孔教之马丁路得”,实偏离“中式思想”之真相。“中式思想”者,“无主文明”也。天何以覆?天自为之,非外力为之。地何以载?地自为之,非外力为之。四时何以行?四时自为之,非外力为之。凡何以成圣?凡自为之,非外力为之。“无主文明’’就是认定天地万物各各自化,完全无需上帝,完全无需“第一推动力”。自力高于外力,此“中式思想”也;外力高于自力,此“西式思想’’也。自力己足,无需外力,此“中式思想”也;自力不足,非借外力不能成功,此“西式思想”也。总之中土以“无主”为根本,西洋以“有主’,为根本。西洋所以立国者,以“有主主义”立之也;中土所以立国者,以“无主主义”立之也。若以为西洋有耶教,中土就必得有孔教,表面看是“儒(中)西并尊”,实质上依然是“以西化儒(中)”。依然是以西洋所以立国者为中土所以立国。而这就抹煞了“中华文明”之特殊性。“中华文明”最关键之元素是“无彼岸”、“无天堂”,所以能够倾其全力把此岸建成彼岸,把人间变成天堂。中华民族未来之复兴,也只能沿着这条“无彼岸”、“无天堂”的道路走,而不能跑到西洋的道路上去。所以如果康氏果真为“孔教之马丁路得”,则是其失也,而非其得也,是其毁也,而非其誉也。在一个无主的文明头上安“主”,在一个自力的文明头上安“外力”,在一个无彼岸、天堂的文明头上安“彼岸”、“天堂”,在一个无宗教的文明头上安“宗教”,大师不为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二十四节评康氏《大同书》云:“虽然,有为著此书时,固一无依傍,~无勒袭,在三十年前,而其理想与今世所谓世界主义、社会主义者多合符契,而陈义之高且过之。呜呼!真可谓豪杰之士也已。”①“陈义之高且过之”,讲的是《大同书》已实现了对于“西学西理”(如世界主义、社会主义等)之超越。这个评价,用之太早。换言之,不宜用于康氏之早期,而应用于康氏之晚期,尤其是“民二归国”之后。上文已言,《大同书》只是从“以西化儒(中)”之格式转向“儒(中)西并尊”之格式的过渡性作品,其重要性是已认识到“中学中理”有等同于“西学西理”之价值,且仅限于此。至于“超越西学西理”,此时并无明确意识。明确肯定“中学中理”有超越于“西学西理”之价值者,是在“民二归国”之后。这个认识的转变,是以十六年间亲历“欧洲十一国”及美国等三十一国为背景的。没有这个背景,他的认识不会转变得如此彻底而坚决。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分析康氏《大同书》云:“长素思想之来历,在中国则为庄子之寓言荒唐,为墨子之兼爱无等,又炫于欧美之新奇,附之释氏之广大,而独以孔子为说。分析《大同书》含义,虽若兼容并包,主要不过两端:一日平等博爱,此两说也,而扬高凿深之,乃不仅附会之于墨翟,并牵率之于释迦;一日去苦求乐,此则陈义甚浅,仅着眼社会外层之事态,未能深入人性、物理之精微。”①钱穆批评康氏“去苦求乐”之说“陈义甚浅”,实即对于西洋“功利主义”之批评,因为西洋“功利主义”即是算计苦乐并进而“去苦求乐”之学。至于前一批评,实即道出了康氏“儒(中)两并尊”之立场,“中”则有墨、释之学,“西”则有“平等博爱”之学。钱穆又以“极端守旧”定性康氏晚年思想:“则长素主张变法之极端激昂,居可见矣。乃自戊戌出亡,辛亥归国,而其思想乃以极端守旧闻。民国二年癸亥,长素创为《不忍》杂志,著论大率笃旧之谭也。”②然此处并未评定“守旧”之得失。对于康氏“孔教论”之批评,钱穆有一得一失。一得者,谓康氏“始终尊孔”也;一失者,谓康氏“尊孔即尊西”也。其言日:“长素自维新一变而为顽固,又各趋其极端,而尚有一始终不变之说联系其间者,日尊孔。方其讲学长兴,固以光昌孔道自任矣;及创为《不忍》诸论,仍以尊孔为职志。”③此言其“始终尊孔”,“以尊孔一念为之贯《春秋》为宪法。然长素既主国魂之论,谓立国各有本末,独谓《春秋》之为宪法,不限于一国一时,此则中国有国魂,而西洋可以无国魂,又推孔子太过,仍陷于矛盾冲突之例也。……依长素之言,不啻若谓孔子之大义在中国,而微言则入西洋矣。

评分

非常非常之好~非常非常之好~

评分

抛开政治意图来读,也是很有意味的

评分

了解近代史上的康有为,必读的书

评分

评分

封面设计不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