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奇妙的大自然,有许多想不到的奇妙:长颈鹿为什么爱穿那身“花衣裳”,宇航服的设计制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北极熊为什么冻不死,它的那身洁白“外套”与太阳能收集器有何“惊天秘密”?猫咪的那对大眼睛为什么会“一日三变”,创造战争神话的“夜视仪”与猫眼有什么不解之缘?荷花为什么能够“出污泥而不染”,难道它的体内有神秘的“自洁剂”?凌霄花喜欢借高枝来炫耀自己吗,它为人类制造微波收集器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大自然真奇妙,不读不知道!
内容简介
《360°亲近大自然:奇妙的大自然》介绍了人类受大自然的启示,特别是向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学习后所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比如“蜂窝建筑”、“电子蛙眼”、“恐龙钻头”、“变色纤维”、“抗冻蛋白”、“花香疗法”,等等。
作者简介
董淑亮,男,1963年生于江苏东海,连云港市政协常委、民进连云港市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出版《童话里的科学》、《智慧动物》、《小朋友最爱听的发明创造故事》等作品23部,曾在《少年儿童故事报》、《少年时空》、《小学生素质教育报》等10多家报刊开辟专栏,成为特约撰稿人。
目录
“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生物与生物钟
永不迷失的坐标——生物与天文导航
“活的晴雨计”——生物与气象预报
寻找矿石的“家”——生物与探矿
“出汗”和“吐水”——生物与出汗材料
人类的“好帮手”——动物与环境监测
寻找大地的“血脉”——动物与水源
奇特的“化学气味语言”——动物与“环保灭虫法”
“不会讲话的老师”——动物与健身
在美梦中生活——动物冬眠与医疗
奇妙的“分身术”——动物与再生技术
假作真时真也假——动物与伪装术
生命在攻防进退中延续——动物与军事战术
“最完美的飞行器”——鸟与飞机
打开“心灵的窗户”——昆虫与照相仪器
如果切掉了“平衡棒”——昆虫与新型陀螺仪
眼睛的“特异功能”——昆虫与偏振光导航
触角+口须一鼻子——昆虫与气味灭虫法
会飞的“舞蹈家”——蜜蜂与电子蜂
“天才的建筑师”——蜜蜂与蜂窝建筑
“众里寻它千百度”——蜜蜂与“集体智慧”
“最完美的降落”——蜜蜂与微型降落装置
不可思议的“纸巢”——胡蜂与“造纸术”
“美神的化身”——蝴蝶与防伪纸币
会飞的“空调”——蝴蝶与百叶窗散热器
藏在腿上的“功夫”——蜘蛛与“步行机”
奇妙的“八卦阵”——蜘蛛与人造丝
让猎物在麻醉中成为美餐——蜘蛛与催眠剂
海洋里的“水晶宫”——银蛛与潜水钟
架在绿叶上的“拱桥”——尺蠖与坦克
飞檐走壁“闯江湖”——壁虎与尼龙扣带
“带翅膀的敌人”——蝗虫与扇形窗篷
一生放不下的“盔甲”——蜗牛与胃窥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与生物缝合法
不带油箱的“大力士”——蚂蚁与发动机
医生喜爱的“吸血鬼”——蚂蟥与排血疗法
打着“灯笼”去漫步——萤火虫与冷光
用“炮弹”打小鸟——甲虫与二元化学武器
长在“辫子”上的鼻子——苍蝇与气体分析仪
沾满细菌却不生病——苍蝇与抗菌肽
以假乱真的“偷蜜大盗”——骷髅天蛾与“生物灭虫法”
“闪烁在花丛中的彩虹”——蜂鸟与直升机
系在尾巴上的“地动仪”——蟑螂与防震
把冷暖时刻“看”在眼里——响尾蛇与响尾蛇导弹
奇妙的“回声定位术”——蝙蝠与雷达
用耳朵“看”东西——蝙蝠与超声器具
长翅膀的“渔翁”——食鱼蝠与反潜机
长在触角上的“耳朵”——蚊子与声学测向仪
神秘的“报警器”——夜蛾与隐形战斗机
沐浴着火光的葬礼——飞蛾与远程导弹
梦中飞舞的“小精灵”——蜻蜓与飞机“翅痣”
破解“闪电战”之谜——猫头鹰与飞机翼片
让翅膀扇起“飞天梦”——鹰与扑翼机
“草枯鹰眼疾”——鹰与电子鹰眼
点亮青春永驻的明灯——青蛙与美容
爱挑食的“庄稼卫士”——青蛙与电子蛙眼
小实验中的大发现——青蛙与生物电
藏在疣里的“秘密武器”——蟾蜍与麦克宁
尾巴为什么会神秘消失——蝌蚪与自溶现象
“活化石”妙用反差原理——鲎与鲎眼电视机
鸟类引以为荣的“神目”——鸽子与警戒雷达
“永不迷途的使者”——鸽子与生物磁罗盘
不怕患脑震荡的“医生”——啄木鸟与防震头盔
“生命的摇篮”——鸟巢与体育馆
亿万年前的“礼物”——恐龙与钻头
“战场上的幸运儿”——野猪与防毒面具
“能上能下”的脖子——长颈鹿与机器长颈鹿
救命的“花衣裳”——长颈鹿与抗荷服
揭开忍饥耐渴之谜——骆驼与耐渴蛋白
独一无二的“工具”——大象与机器象鼻子
布满锯齿的长臂——螳螂与铁螳螂
举着大刀的“祈祷者”——螳螂与速度计
拍照遇到的尴尬——北极熊与太阳能收集器
南极的象征——企鹅与雪地车
动物世界的“跳跃健将”——袋鼠与“跳跳车”
长着“第五条腿”的怪物——袋鼠与助跑器
“藏在地下的一道独特风景”——老鼠与地铁
意外的收获——白鼠与人造血
动物世界的“古代骑士”——犰狳与麻风杆菌
声名显赫的“横行将军”——螃蟹与风机固定装置
向大海索要“宝贝”的得力助手——梭子蟹与机器蟹
“千年乌龟万年鳖”——乌龟与龟壳建筑
生命的摇篮——蛋与建筑
“伪装大师”的“拿手戏”——避役与变色纤维
长翅膀的“船”——野鸭与水翼船
大海里一颗拉长的“水滴”——鲸与鲸形船
大海里的游泳“高手”——海豚与潜艇
“生活在海洋里的蝙蝠”——海豚与声纳
海洋里的“千里耳”——水母与风暴预测仪
无悲无痛的眼泪——鳄鱼与海水淡化
开在礁石上的“小花”——牡蛎与特种粘合剂
“风里浪里把花开”——珊瑚与前列腺素
“有福同享”的“老居民”——珊瑚与生物陶瓷
“水中火箭”——乌贼与喷水船
大海里的“烟幕专家”——乌贼与烟幕弹
海洋毒素的“晴雨表”——乌贼与水环境监测
大海里的“魔王”——鲨鱼与抗癌
游泳健将的“法宝”——鲨鱼与泳装
“海味珍品之冠”——鲍鱼与新材料
诱人的危险美食——河豚与河豚毒素
“在寒冷的南极创造抗冻奇迹”——鳕鱼与抗冻蛋白
插在吻上的“长剑”——剑鱼与鱼雷
会游泳的“发电机”——电鳐与电击疗法
不会运动的动物——海绵与抗生素
“江海湖泊养育的骄子”——鱼与“第六感觉”
揭开鱼儿游泳的奥秘——鱼与轮船推进器
水里的“精灵”——鱼与浮箱
让我们看得更广——鱼与鱼眼镜头
水中的“女儿国”——银鲫与人工杂交
“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果蝇与遗传学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与叶绿素
“龙脊”的来历——马与屋脊
比人类的鼻子灵敏百万倍——狗与电子警犬
“长生不老”不是梦——冻犬与器官复活
“一日三变”的眼睛——猫与夜视仪
运动平衡的“专家”——猫与“猫式转体”
神奇的“七十二变”——羊与克隆技术
展开国家和民族飞翔的翅膀——鸟与国鸟
是“魔鬼”还是“功臣”——细菌与冶金
谁在逐步向我们“进化”——人与机器人
“出污泥而不染”——荷叶与自洁涂料
永恒的美与爱——紫罗兰与酸碱试纸
“水果之王”的“秘密”——西瓜瓤与吸水树脂
绿叶+阳光一食物——光合作用与护肤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含羞草与小肠内视镜
并非多余的“废物”——秸秆与夹心板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凌霄花与微波收集器
“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与自转房屋
“宁可食无肉”——竹子与超高建筑
“种”出来的塑料产品——土豆与塑料购物袋
“咬定青山不放松”——根与混凝土结构
带“翅膀”的植物——种子与滑翔机
藏在树木腹中的“活档案”——年轮与“小百科”
“天然的保健医生”——花香与“花香疗法”
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化身——花与国花
值得信赖的“绿色使者”——植物与电视天线
天然的设计师——植物与建筑
“一枝一叶总关情”——植物与环境监测
神奇诱人的“彩色农业”——植物与“颜色肥料”
太空里的“匆匆过客”——植物与“太空育种”
“点燃生命的火花”——植物与生物电
撩起动植物数学天赋的神秘面纱——生物与数学之谜
精彩书摘
永不迷失的坐标——生物与天文导航
小问号
“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也并非样样精通:游泳的本领不如鱼、飞行的能耐不如鸟、跳动的速度不如兔、威猛强大不如虎……就是简单的认路,我们与许多生物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把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要说是深山老林,就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一般人也会迷路的。可是加拿大的刺歌雀、北美的君王蝶等纵横数千里,以及“燕子归来寻旧垒”,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飞行神话。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难道心中有一个神奇的坐标吗?
每当秋风吹起、落叶初飞的时节,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穿山越岭,义无反顾,有的还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生活在我国的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鲣鸟,白天飞向大海捕鱼,傍晚回到岛上栖居,从不误时也从不迷路。有一种身长约35厘米的极燕鸥,在北极营巢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飞行达4万千米……
当然,不光鸟类有长途迁徙的本领,北美的君王蝶也能够创造这种奇迹。数以百万计的君王蝶每年跋涉3200千米,从繁殖场所美国和加拿大迁飞到墨西哥中部去生活。
生物的迁飞现象令科学家着迷。起初,学者对候鸟的导航本领提出了种种假说,可是都缺少充分的实验依据,无法让大家信服。后来,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要多得多。那么,夜里比白天是不是更容易识别方向呢?因此,科学家推测鸟儿在白天飞行可能靠太附认路,晚上可能靠星星认路。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把头转向东南,就是在秋季飞行的那个方向。然后,人造星空根据白喉莺飞行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白喉莺随着星象的变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它所要飞行的方向,仿佛正在作一番长途的秋季、旅行。当科学家把“天空”向水平方向旋转了180°时,斗转星移,白喉鸟还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实验证明,白喉莺能根据它看到的天空里的星星来识别方向,找准自己的航向,科学家称“天文导航”。
英国自然博物学家洛克利在威尔士西部的斯科霍姆小岛上,建立了英国候鸟标记站,每年有几千只海鸟被套上腿环。洛克利通过观察发现,斯科霍姆岛上的几千只做了标记的小海鸥,有的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双翅无力,常常惨死在惊涛骇浪中,有的幸存者仍继续南飞,越过比斯开湾、葡萄牙海岸,横掠过赤道,最后终于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每天平均飞行约520千米,几乎没有休息和觅食的时间呀!它们没有亲鸟的指点,独自飞往他乡,夜晚背朝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座,向着模糊的南十字星座飞翔。洛克利认为,小海鸥体内有一种从父母那儿继承的感知飞行路途天象的基因,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已经固定在它们的体内,依靠脑海里父母遗传下来的天象图来导航飞行。原来,太阳和星星已经成了它们脑海中“永不迷失的坐标”。
近年来,人们广泛应用遥测技术来研究生物的迁徙和定向,以精确查明它们的飞行路线。人类通过对生物利用太阳或星星作为定向标来导航飞行的研究,从中得到启示设计制造了一种由光敏元件、电子计算机和操纵机构组成的导航仪,它就像“眼睛”一样能够一直瞄准太阳和星星,为飞机或轮船等安全导航。
【小档案】
海洋生物也有特殊的导航本领。鱼类和海龟迁徙的准确性也不逊色。一种鳗鱼从内河游入波罗的海、横过北海和大西洋,而后便准确地到达百慕大和巴哈马群岛附近产卵。生活在巴西沿海的绿色海龟,每年3月便成群结队地游向2200千米之外的产卵地——大西洋中长仅几千米的阿森甸岛,在岛上产卵。生活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太平洋、大西洋沿海的大马哈鱼,善于逆水游泳,记忆力惊人,突破险阻,一直游到远离海洋达2000千米的江河上游的出生地。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也不会迷失方向呢?有的科学家认为,海洋生物也有利用天体来导航的本领,有的科学家则认为,它们嗅觉器官里有“指南针”,能够利用水中的气味来认路,有的认为它们能识别海流,有的认为它们是利用地磁场、重力场等来确定航路……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前言/序言
360°亲近大自然:奇妙的大自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
每当秋风吹起、落叶初飞的时节,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穿山越岭,义无反顾,有的还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生活在我国的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鲣鸟,白天飞向大海捕鱼,傍晚回到岛上栖居,从不误时也从不迷路。有一种身长约35厘米的极燕鸥,在北极营巢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飞行达4万千米……
评分
☆☆☆☆☆
到货很快,书的质量不错,是正版
评分
☆☆☆☆☆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360.董淑亮1.董淑亮写的360°亲近大自然奇妙的大自然很不错,奇妙的大自然,有许多想不到的奇妙长颈鹿为什么爱穿那身花衣裳,宇航服的设计制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北极熊为什么冻不死,它的那身洁白外套与太阳能收集器有何惊天秘密猫咪的那对大眼睛为什么会一日三变,创造战争神话的夜视仪与猫眼有什么不解之缘荷花为什么能够出污泥而不染,难道它的体内有神秘的自洁剂凌霄花喜欢借高枝来炫耀自己吗,它为人类制造微波收集器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大自然真奇妙,不读不知道!360°亲近大自然奇妙的大自然介绍了人类受大自然的启示,特别是向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学习后所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比如蜂窝建筑、电子蛙眼、恐龙钻头、变色纤维、抗冻蛋白、花香疗法,等等。永不迷失的坐标——生物与天文导航小问号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也并非样样精通游泳的本领不如鱼、飞行的能耐不如鸟、跳动的速度不如兔、威猛强大不如虎就是简单的认路,我们与许多生物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把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要说是深山老林,就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一般人也会迷路的。可是加拿大的刺歌雀、北美的君王蝶等纵横数千里,以及燕子归来寻旧垒,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飞行神话。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难道心中有一个神奇的坐标吗每当秋风吹起、落叶初飞的时节,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穿山越岭,义无反顾,有的还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生活在我国的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鲣鸟,白天飞向大海捕鱼,傍晚回到岛上栖居,从不误时也从不迷路。有一种身长约35厘米的极燕鸥,在北极营巢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飞行达4万千米当然,不光鸟类有长途迁徙的本领,北美的君王蝶也能够创造这种奇迹。数以百万计的君王蝶每年跋涉3200千米,从繁殖场所美国和加拿大迁飞到墨西哥中部去生活。生物的迁飞现象令科学家着迷。起初,学者对候鸟的导航本领提出了种种假说,可是都缺少充分的实验依据,无法让大家信服。后来,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要多得多。那么,夜里比白天是不是更容易识别方向呢因此,科学家推测鸟儿在白天飞行可能靠太附认路,晚上可能靠星星认路。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
评分
☆☆☆☆☆
英国自然博物学家洛克利在威尔士西部的斯科霍姆小岛上,建立了英国候鸟标记站,每年有几千只海鸟被套上腿环。洛克利通过观察发现,斯科霍姆岛上的几千只做了标记的小海鸥,有的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双翅无力,常常惨死在惊涛骇浪中,有的幸存者仍继续南飞,越过比斯开湾、葡萄牙海岸,横掠过赤道,最后终于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每天平均飞行约520千米,几乎没有休息和觅食的时间呀!它们没有亲鸟的指点,独自飞往他乡,夜晚背朝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座,向着模糊的南十字星座飞翔。洛克利认为,小海鸥体内有一种从父母那儿继承的感知飞行路途天象的基因,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已经固定在它们的体内,依靠脑海里父母遗传下来的天象图来导航飞行。原来,太阳和星星已经成了它们脑海中“永不迷失的坐标”。
评分
☆☆☆☆☆
生物的迁飞现象令科学家着迷。起初,学者对候鸟的导航本领提出了种种假说,可是都缺少充分的实验依据,无法让大家信服。后来,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要多得多。那么,夜里比白天是不是更容易识别方向呢?因此,科学家推测鸟儿在白天飞行可能靠太附认路,晚上可能靠星星认路。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把头转向东南,就是在秋季飞行的那个方向。然后,人造星空根据白喉莺飞行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白喉莺随着星象的变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它所要飞行的方向,仿佛正在作一番长途的秋季、旅行。当科学家把“天空”向水平方向旋转了180°时,斗转星移,白喉鸟还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实验证明,白喉莺能根据它看到的天空里的星星来识别方向,找准自己的航向,科学家称“天文导航”。
评分
☆☆☆☆☆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
英国自然博物学家洛克利在威尔士西部的斯科霍姆小岛上,建立了英国候鸟标记站,每年有几千只海鸟被套上腿环。洛克利通过观察发现,斯科霍姆岛上的几千只做了标记的小海鸥,有的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双翅无力,常常惨死在惊涛骇浪中,有的幸存者仍继续南飞,越过比斯开湾、葡萄牙海岸,横掠过赤道,最后终于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每天平均飞行约520千米,几乎没有休息和觅食的时间呀!它们没有亲鸟的指点,独自飞往他乡,夜晚背朝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座,向着模糊的南十字星座飞翔。洛克利认为,小海鸥体内有一种从父母那儿继承的感知飞行路途天象的基因,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已经固定在它们的体内,依靠脑海里父母遗传下来的天象图来导航飞行。原来,太阳和星星已经成了它们脑海中“永不迷失的坐标”。
评分
☆☆☆☆☆
奇妙的大自然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