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通过对明代私塾教育的发展与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塾师的生计状况、塾师的职业生活与职业观念、塾师的社会活动等问题的梳理,更主要从“社会人”而非简单的“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塾师于明代基层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治教融合”传统对中国近世士人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影响。
作者简介
刘晓东,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1972年出生。2000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进修。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世基层士人与社会的研究工作,著有《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合著)等书,并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私塾”的演变
二、“塾师”称谓
三、研究状况简述
四、基本史料与本书之研究视角
五、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私塾与塾师
一、私塾的类型
二、私塾的分布与发展
三、塾师的社会增长
第二章 塾师的社会构成
一、私塾之择师观念
二、塾师来源及其择业原因
三、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
四、“落魄书生”刍议
第三章 塾师的生计
一、塾师的经济收入
二、塾师的社会基本消费
三、“搁笔穷”:塾师的基本生活状况
四、塾师治生观念的演变
第四章 馆塾日课与师道兴替
一、馆职之谋取
二、启蒙之教与馆塾日课
三、师道兴替
第五章 西席、生徒与家主——私塾结构中的社会关系
一、“师”与“弟”
二、“宾”与“主”
三、师体盛衰
第六章 书生、乡民与官府——塾师的社会角色与功能
一、塾师的社会角色
二、教化与申言
三、塾师与基层文化生活
四、塾师社会功能的异化
第七章 余论
一、“师”与“道”
二、“治”与“教”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明代的塾师,大多由地方儒学生员为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其是合“塾师”之职业身份与“生员”之社会身份于一身的。因此,在基层社会中,塾师本身即常常为“生员”阶层中之一员,其与“生员”之间的“同学”关系自不待言了。事实上,生员塾师并未因他的出授生徒而与其他生员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与隔阂,甚至被抛离于生员阶层之外。相反,生员阶层倒常常成为塾师于基层社会生活中获取社会支援与支持的一个力量来源和后盾。
据《苏州府志》记载,明末苏州的一场“学变”,就是因为生员塾师茅以茵,因与里居阁老顾秉谦产生矛盾,被顾氏“毒捶几毙,投之河”,激起了阖学生员的愤慨。于是,“士哗于学,环拥通判俞某趣至以茵家,视其伤。秉谦驱苍头数百人挺而出,士民疾斗,秉谦第几毁”。
这场“学变”的起因,乃是由于生员塾师茅以茵,因触犯里居阁老顾秉谦而被殴打,几至于死,而激起了全学生员的愤怒与反抗。应该说,全学生员对茅以茵的支持,是基于生员阶层的群体意识与“同学”关系基础之上的。可见,茅以茵并未因为他的出为塾师,就不为生员阶层所容纳了。“塾师”与“生员”之间,并无什么必然的隔阂与对抗所在,而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因为前者是一种职业身份,而后者乃是一种社会身份。正因为如此,当两种身份合而为一的时候,“生员”身份也就常常成为塾师于基层社会中寻求社会支持的一个凭借。而“生员阶层”亦因之常常成为向生员塾师提供社会支援的一个源地。 ……
前言/序言
欣闻晓东同志的新作《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即将付梓,心中十分高兴。这是他继《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与赵毅先生合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关于明代基层士人研究的力作。
“塾师”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陌生,一提及此,眼前便展现出了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的场景。然而,当要真正将其叙说清楚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似乎又无从说起,这也难怪有学者形象地将中国近代的塾师称之为“失语”群体了。明代的塾师虽不能完全看做是一个失语群体,但也是学术界一个相对冷寂的研究领域。从这一角度来说,晓东同志的这一研究工作,其学术价值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塾师不仅是基层教育者,也是社会人。从“社会人”而不单是“教育者”的角度,来考察明代塾师及其于基层社会中的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可以说是本书一个相对独特的关照视角。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配着买的,很好,主要是价格给力
评分
☆☆☆☆☆
这次包装的不错,书外也套了层袋子。
评分
☆☆☆☆☆
打灵山!
评分
☆☆☆☆☆
很喜欢。
评分
☆☆☆☆☆
大圣手里的兵器叫金箍棒,原名是定海神针,这可是大禹治水用的神器。所有的神话中都包含着洪水灭世的说法。而只有中国,在这片土地上,肆虐的洪水最终是败在了人的手里。作为禹王的象征,定海神针镇压四海。在东海龙宫藏了这么久没人能动也许不是因为重量,而是他本就是“人”战胜“天”的武器,就等着那位齐天大圣,来呼唤它。
评分
☆☆☆☆☆
李世民游荡九幽地府,只要答应了开水陆道场就能离开,而不知道金莲大王腹中小儿。狮驼国一国人众投胎到了何方。佛祖会计算自己一次讲经应该收三升三斗米粒黄金。却不会算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评分
☆☆☆☆☆
买的比较多,还没有看呢!
评分
☆☆☆☆☆
“妖怪,吃俺老孙一棒!”
评分
☆☆☆☆☆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通过对明代私塾教育的发展与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塾师的生计状况、塾师的职业生活与职业观念、塾师的社会活动等问题的梳理,更主要从“社会人”而非简单的“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塾师于明代基层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治教融合”传统对中国近世士人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影响。《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通过对明代私塾教育的发展与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塾师的生计状况、塾师的职业生活与职业观念、塾师的社会活动等问题的梳理,更主要从“社会人”而非简单的“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塾师于明代基层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治教融合”传统对中国近世士人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影响。《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通过对明代私塾教育的发展与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塾师的生计状况、塾师的职业生活与职业观念、塾师的社会活动等问题的梳理,更主要从“社会人”而非简单的“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塾师于明代基层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治教融合”传统对中国近世士人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