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消逝中的风情:守护古城》生活活泼的文本与知识专栏的理性概括相结合,全面展示祖国大地的起伏沧桑与人文风情,汇集众多摄影名家的珍贵摄影作品,带给您强烈的视觉冲击,图书、杂志、网络等各种全新的编辑手法融会贯通,一部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轻松阅读的人文地理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消逝中的风情:守护古城》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度探访,全面揭示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使人们深度认识丽江从而热爱丽江;剖析丽江古城在旅游大潮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的问题。世界遗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丽江古城保护取得的成效,将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一个有益的模式和成功的范例。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水域之城、神灵之城、繁华之城、文化之城、保护古城。内容真实,文笔感人,图片精美。通读全书,令人感叹连连。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她藏于中国西南深山,民族文化深厚,是一个充满神话和离奇故事的地方。长久以来,一直令人神往。
作者简介
王清华,男,1983年至今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从事民族学及影视人类学研究,现任民族学所所长,研究员,曾出版过《梯田文化论》等10多本书,发表过《影视人类学在我国的发展》等60多篇论文,拍摄过《澜沧江》等20余部(集)影视片。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第一章:高原古城
滇西北高原
江湾腹地
高原古城
古城今昔
第二章:水域之城
玉龙河入城
桥梁大观
没有城墙的古城
建筑博物馆
古城生活
第三章:神灵之城
东巴文化
东巴的三大祭典
东巴艺术节
第四章:繁华之城
古城商业发展轨迹
旅游业和商业火爆兴起
恢复建立“专业街”及其他
第五章:文化之城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新兴文化风景线
古城危机之一
古城危机之二
第六章:保护古城
古城的传统保护
古城的现代保护
国际古城保护会议
丽江古城情结
后记 守护丽江
精彩书摘
江湾腹地
环绕玉龙雪山的金沙江不仅是中围的一条母亲河——万里长江的上游,而且它在滇西北高原的重要河段“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是藏区和内地的自然分界线。
滚滚流淌的金沙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中一路奔腾南下,由滇两北进入云南,与怒江、澜沧江一起,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中并肩穿行。但在丽江境内的石鼓,它陡然转向东北,在高大的群山中面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形大湾,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里河宽水缓,草长鹰飞,村落点点,是金沙江在滇西北高原上塑造的一块净士。金沙江从这里向东北行30公里就进入了虎跳峡。虎跳峡为两座大雪山夹峙,东岸为终年披云戴雪、银峰插天的玉龙雪山,西岸为悬崖壁立,峥嵘突兀的哈巴雪山。虎跳峡深不可测,峡谷最窄处仅有30余米,中有巨大的岩石突兀而出,将江水劈为两半,造成水花冲天,彩虹入水的奇景。相传,这里曾有猛虎下山,在江心石上一下脚,就越过对岸,故而得名虎跳峡。金沙江一入虎跳峡,犹如自由奔行的蛟龙受到了捆绑约束,一下子变得暴怒起来,在狭窄的但落差极大的峡谷中狂奔跳跃,左右冲突,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虎跳峡全长17公里,落差210米,两岸壁立3000米,如两山将合,犹石门半开。
丽江就在“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的东面,北面是雄峻的玉龙雪山,由于为金沙江从西北然后再转向东南所环抱,被称为江湾腹地,纳西语古称“英占底”。它在雄伟高峻,雪山重重的滇西北宽广怀抱中,一直是一块神秘的、长期为原始森林覆盖着的福地。
丽江整体地势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然而真正到达丽江这块金沙江环绕、群山环抱的江湾腹地,你不会有地势高峻的感觉,更没有空气稀薄的感受。只会惊异地感到,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有如“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丽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最高点在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最低点在金沙江河谷,海拔为1219米。因而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自古以来,到过丽江的人都对丽江的阳光和空气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里的阳光和空气极其迷人。阳光中七彩纷呈、温柔如水,为丽江所独有;而空气,清凉爽朗,没有一丝杂质。在这样的阳光和空气中生活应该才算真正置身于天生地化的原初大自然的怀抱中。也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丽江人会对你说,这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甚至是最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确,丽江很早就是古人类活动的舞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使丽江成为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丽江人”、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和其他众多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可靠的见证。
丽江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居住着纳西、傈僳、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纳西族是丽江的主体民族。在历史上,纳西族的称谓较为复杂,但大体上称为“麽些”。在历代的文献记载中,把纳西族称谓与为“摩沙夷”、“磨蛮”、“磨些蛮”、“末蛮”、“摩裟”、“麽些”、“摩赀”、“摩荻”、“摩梭”等等,是同音异写,且带侮辱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围家的民族政策,并按照本民族的意愿,确定“纳两”为全族共同的族名。纳西族内部分为“纳西”和“纳口”两个支系,纳西支系自称“纳西”,他称“摩些”;纳日支系自称“纳”、“纳恒”和“玛沙”,他称“摩梭”。在纳西语中,“纳”是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日”、“恒”等意为“人”或“族”。
据学者考证,纳西族渊源于中国西北部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后向南迁徙至岷汀上游,又向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向西迂至金沙江上游地带。这也就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在这里,南迁的古羌人与“丽江人”土著居民长期交往,共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融合成了纳两族。
纳两族分布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即三省区的丽江、迪庆、凉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6地州市和玉龙、香格里拉、宁渣、维西、水胜、盐源、木里、华坪、德钦、芒康、巴塘、盐边等12县境内,大约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滇西北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足纳四族最集巾的聚居区。
从鹤庆坝子进山,盘山北上,有一处两山夹峙的山口,称“关坡”,丽江为金沙江从东西北三面环绕,这里是南行的一个险要通道,望着巍巍群山,可知这里过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
前言/序言
行走中国地理文化系列·消逝中的风情:守护古城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丽江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居住着纳西、傈僳、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评分
☆☆☆☆☆
纳两族分布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即三省区的丽江、迪庆、凉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6地州市和玉龙、香格里拉、宁渣、维西、水胜、盐源、木里、华坪、德钦、芒康、巴塘、盐边等12县境内,大约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滇西北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足纳四族最集巾的聚居区。
评分
☆☆☆☆☆
真想去看看啊!
评分
☆☆☆☆☆
滚滚流淌的金沙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中一路奔腾南下,由滇两北进入云南,与怒江、澜沧江一起,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中并肩穿行。但在丽江境内的石鼓,它陡然转向东北,在高大的群山中面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形大湾,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里河宽水缓,草长鹰飞,村落点点,是金沙江在滇西北高原上塑造的一块净士。金沙江从这里向东北行30公里就进入了虎跳峡。虎跳峡为两座大雪山夹峙,东岸为终年披云戴雪、银峰插天的玉龙雪山,西岸为悬崖壁立,峥嵘突兀的哈巴雪山。虎跳峡深不可测,峡谷最窄处仅有30余米,中有巨大的岩石突兀而出,将江水劈为两半,造成水花冲天,彩虹入水的奇景。相传,这里曾有猛虎下山,在江心石上一下脚,就越过对岸,故而得名虎跳峡。金沙江一入虎跳峡,犹如自由奔行的蛟龙受到了捆绑约束,一下子变得暴怒起来,在狭窄的但落差极大的峡谷中狂奔跳跃,左右冲突,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虎跳峡全长17公里,落差210米,两岸壁立3000米,如两山将合,犹石门半开。
评分
☆☆☆☆☆
丽江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居住着纳西、傈僳、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评分
☆☆☆☆☆
纳两族分布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即三省区的丽江、迪庆、凉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6地州市和玉龙、香格里拉、宁渣、维西、水胜、盐源、木里、华坪、德钦、芒康、巴塘、盐边等12县境内,大约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滇西北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足纳四族最集巾的聚居区。
评分
☆☆☆☆☆
真想去看看啊!
评分
☆☆☆☆☆
据学者考证,纳西族渊源于中国西北部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后向南迁徙至岷汀上游,又向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向西迂至金沙江上游地带。这也就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在这里,南迁的古羌人与“丽江人”土著居民长期交往,共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融合成了纳两族。
评分
☆☆☆☆☆
丽江整体地势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然而真正到达丽江这块金沙江环绕、群山环抱的江湾腹地,你不会有地势高峻的感觉,更没有空气稀薄的感受。只会惊异地感到,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有如“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