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1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是学习吴让之篆书的教材。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介绍了吴让之的篆书吴均帖,并对该帖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吴让之的篆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来一石,一九六三年九月生于浙江萧山,本名来萧敏,因喜弄石,又以老子“万物始于一而归于一”之意,自号一石。刻印、写字时作双重手段:好古而愈泥,欲新而姿意。故又自号泥巢、萧然子,并相刻之而钤诸所作。一九八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现为浙江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
一、吴均帖简介
二、用笔概述
三、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帖
四、吴均帖释文
五、吴均帖基本笔法图例
六、吴均帖结体图例
用笔概述
形状对称和谐,笔画中锋而见力度,墨色浓润而显厚重,是篆书的三个主要特征。概括地说:形体、笔力、质感是篆书的三要素。篆书除讲究其结体上的均衡布势外,尤为讲究笔力与墨色所并造的线条本身,这便是笔法,或称用笔。下面就《吴均帖》的用笔特征作一浅显的概述:
清代以前的篆书风尚,在起、收笔及行笔中大致是藏头护尾、骨法用笔的「玉箸式」,并以此一统天下。这从被誉为篆祖的三李小篆」可以证明。这种用笔讲究「珠圆玉润」,其起、收笔的力度与行笔的力度保持一致,因此颇讲究「意在笔先」,而不提倡「落墨成趣」。显然,这种风尚还是以实用的赏玩性为主导的,其间,虽也有「钉头钉尾」的险峻用笔,如战国的《侯马盟书》,三国的《吴天发神谶碑》等,但它们无法成其「正流」。正是如此,秦以后很长时间里在篆艺上没有多大自觉性也就不以为怪了。吴让之在此帖的篆艺,在起、收笔上继承「二李笔法」的同时,不断精进,将书外功夫消化、引入,使较为单纯的篆书线条得以丰富、灵活,较具艺术情趣。其化隶法为篆笔的粗重笔触,化行、草书意气为篆势的轻盈起落,颇得画意;或方还圆,或侧还锐,飞扬如风柳,静穆似晨露的各种收笔,亦与其印艺相融。这一些,无不体现了吴让之篆书对用笔的熟谙。
不论秦前后诸篆在起、收笔上的正变,其行笔阶段中保持用笔上的中锋还是趋向一致的。我们将《吴均帖》中诸笔画截去头尾,其行笔实质亦与之相同。《吴均帖》继承这种扎实的中锋行笔,作为作品全局,仅仅是基调的确立,即是其继承传统用笔的一面,因为行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直接影响了线条质感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而《吴均帖》的风格是明显的。有轻重,则有粗细;有快慢,则有枯润(一般来说:笔画的粗细是由用笔的提按(轻重)来完成,墨色的枯润则是由用笔的快慢(缓急)来完成,这只是指笔毫中所蓄的墨汁能充分应付所欲书写的线条而言)。细心的读者在通读此帖后可以留下一个印象,《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其「枯笔」的枯燥面又是随笔身的中正、左右而或中或左或右的安排,这种枯燥面在笔画面上的左、中、右发毫,使空灵的线条更增凝练、朴厚。基于此,这种强烈反差的用笔,其执笔是不可能「中正不侧」的了,而是要有所欹侧,真正发挥出「掌虚」的功能,这正是吴让之在篆书用笔上的活用,即其艺术创造的一面。
这种融继承与拓新的大胆用笔技巧,在转折上更为显明。若或横或竖的笔画中的行笔是连接起、收笔的桥梁,那么,各种转折便是这桥梁的延伸与深邃。可以说《吴均帖》如果没有似折还转,将转忽踪的虚实、缓急变化,而是一律的承袭圆润、空灵的秦篆使转,便不可能与完整的笔画(起、行、收三阶段)相和谐,也不可能将俊逸、倜傥的风格臻于完善。
这种从精心的笔墨和随意的使转上焕发的情趣,要临摹并掌握它,而又不为形式所囿,有必要了解吴让之的使笔「笔性」。《清史类稿》传吴让之从包世臣学书,并恪守师法,而包世臣的执笔是「食指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中指内钩,小指帖名指外拒管向左」。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篆书习字,有基本笔法说明
评分评分
速度快呀
评分讲解详细。
评分内容挺全的,有一些没有看到的作品,整体看还可以的,印刷业还可以的,就是书圣 的 墨迹多半都不是真的,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折磨多作品啊,其实他的真迹没有流传下来的。就是临摹本也是少见的啊,不过这本印的还行的,挺清楚的,比起有些大牌的出版社印的还好,真不知道某些所谓的大的出版社的字帖是咋印的,也不把把质量关,光顾挣钱啊,这样下去能行吗,,并且价格还是这么高 啊,不打折这是卖不起啊。希望出版社社把把质量关,有点印的不咋地还好意思卖。。
评分活动买的,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很不错
评分不错的字帖,得好好研究啊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及其笔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