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第2版)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芮昌辉,范贤林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病虫害
  • 设施农业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蔬菜种植
  • 病虫害识别
  • 防治措施
  • 农业生产
  • 温室蔬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55439
版次:2
商品编码:101799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帮你一把富起来”农业科技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第2版)》以日光温室、塑料棚等设施栽培蔬菜为对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病虫害的种类、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内容包括:棚室蔬菜生产的意义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蔬菜苗期病虫害、蔬菜地下害虫、大棚温室蔬菜主要病害、大棚温室主要虫害。

内容简介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第2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芮昌辉和范贤林研究员编写。初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已发行了7.8万册。修订版对棚室蔬菜经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增补,由原来的45种增至70种。文字通俗易懂,防治技术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而且图文并茂,适合广大菜农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棚室蔬菜生产的意义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蔬菜为什么会得病
2、为什么蔬菜害虫有很大的危害性
3、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二、蔬菜苗期病害
1、什么是菜苗猝倒病
2、什么菜苗立枯病
3、沤根病是怎么回事

三、蔬菜地下害虫
1、为什么“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2、蛴螬如何为害,怎样防治
3、怎样防治地蛆
4、金针虫如何防治
5、蜗牛如何防治

四、大棚温室主要蔬菜病害
1、什么叫“跑马干”
2、黄瓜蔓心变褐是什么病
3、黄瓜死藤是什么原因
4、“黑毛丢,白毛收”的说法对吗
5、黄瓜叶片病斑穿孔是什么病害的特征
6、黄瓜烂花烂果是怎么回事
7、怎样辨别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8、黄瓜菌核病有何特征,怎样防治
9、黄瓜根部为什么会打结
10、番茄晚疫病如何防治
11、番茄病毒病有哪些类型,如何防治
12、同心轮纹是番茄什么病的特征
13、番茄叶霉病病斑有何特征,怎样防治
14、番茄为什么会发生烂脐
15、怎样辨认番茄枯萎病?如何防治
16、如何辨认番茄青枯病
17、番茄灰霉病如何防治
18、青椒疫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如何
19、“黑圈”是青椒什么病害的特征
20、辣椒灰霉病如何防治
21、辣椒叶变花或植株矮小丛生是什么原因
22、茄子“半边疯”是怎么回事
23、西葫芦灰霉病如何防治
24、西葫芦叶为什么会出现白粉
25、为什么菜豆常出现死秧
26、菜豆叶片像火烧过是什么病
27、常得锈病的豆类蔬菜有哪些
28、菜豆灰霉病如何防治
29、油菜黑斑病怎样防治
30、油菜软腐病怎样防治
31、油菜霜霉病如何防治
32、何谓芹菜斑点病
33、芹菜斑枯病有什么特征
34、韭菜枯叶是怎么回事
35、韭菜疫病的发病特征与灰霉病有什么不同
36、葱软腐病如何防治
37、莴笋菌核病有何特征,怎样防治
38、如何识别莴笋灰霉病
39、莴笋霜霉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如何
40、菠菜为什么会发生枯黄
41、如何识别草莓灰霉病
42、草莓白粉病怎样防治
43、姜瘟病如何防治
44、芦笋茎枯病有什么症状
45、西瓜炭疽病怎样判断
46、西瓜叶片“起墨屎”是什么病

五、大棚温室主要虫害
1、温室白粉虱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关键措施是什么
2、防治烟粉虱有哪些技术措施
3、瓜蚜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4、蔬菜上的蚜虫如何防治
5、如何识别茶黄螨的为害症状
6、什么是“火龙”,如何防治
7、棉铃虫和烟青虫的为害特点是什么
8、棕榈蓟马如何防治
9、怎样控制西花蓟马的为害
10、葱叶上出现大量灰白斑是什么原因
11、豆荚螟怎样防治
12、怎样防治菜蛾
13、甜菜夜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14、斜纹夜蛾如何防治
15、黄条跳甲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16、美洲斑潜蝇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有哪些

精彩书摘

  三、蔬菜地下害虫
  1.为什么“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1)为害特点
  蝼蛄又叫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等。其足的特点是有1对像铲子一样的前足,主要咬食和毁坏蔬菜的种子和幼芽,或咬断根茎,被咬食部分呈乱麻状。蝼蛄爱在苗床或表土层乱窜形成条条隧道,使植株根部与土壤分离,使幼苗因失水出现片片死苗,所以有“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的说法。蝼蛄在春、秋季节为害最严重,白天藏在土壤深处,夜间出来为害,雨后活动猖獗。在棚室中,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而且幼苗集中,受害更严重(图1)。
  (2)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施肥。苗床和菜地应施用腐熟的堆肥和马粪作基肥,可避免招引蝼蛄侵入。

前言/序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新的阶段性变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农村妇女占农村劳动力的60%左右,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水平,帮助她们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农村妇女的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全国妇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的总体规划,全国妇女农业科技指导中心为满足广大农村妇女求知、求富的需求,从2000年起将陆续编辑出版一套“帮你一把富起来”科普系列丛书。该丛书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内容新,以近年农业部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为主;二是可操作性强,丛书列举了大量农业生产中成功的实例,易于掌握;三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四是领域广泛,丛书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许多领域,如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农药及农机使用技术以及农村妇幼卫生保健等。
《温室作物病虫害管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包括温室、大棚等)在保障全年稳定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相对封闭的温室环境中,病原菌和害虫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出与露地栽培不同的特点,其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强,给作物生产带来严峻挑战。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管理,不仅是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书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当前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面临的病虫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与技术应用,为广大菜农、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指导手册。 第一章 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测预警 本章将首先分析温室、大棚等设施环境对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独特影响。我们将深入探讨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子如何在封闭环境中加速病原菌的繁殖和害虫的迁飞扩散;分析连作、密植等栽培模式如何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并讨论土壤、灌溉水、农事操作以及病虫源携带等不同传播途径在设施农业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包括其生活史、发育阶段、侵染方式以及危害症状。内容将涵盖真菌性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叶斑病等)、病毒性病害(如黄瓜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以及各类主要害虫(如蚜虫、白粉虱、蓟马、螨虫、潜叶蝇、蜗牛、蛞蝓等)在设施环境下的活动规律和潜在危害。 为了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本章还将详细阐述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监测工具和方法,包括: 物理诱集技术: 如黄板、蓝板、粘虫带、性诱剂、食诱剂等在害虫种群数量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学监测: 如利用天敌的发生规律反推害虫数量,或者通过田间调查评估病原菌菌源基础。 仪器监测: 介绍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计等环境监测设备在预测病害发生概率中的作用。 诊断技术: 探讨病理学检查、显微镜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在病原菌快速准确诊断中的应用。 预警模型: 介绍基于环境因子和病虫害监测数据的预警模型,帮助使用者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信息管理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和共享病虫害监测数据,构建有效的区域性病虫害预警网络。 第二章 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本章将重点围绕“绿色防控”的理念,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可持续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管理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首先将深入探讨: 农业防治措施: 选育和选用抗病虫品种: 强调抗性育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设施条件下选择适宜的抗性品种。 优化栽培管理: 包括合理的轮作套种、调整种植密度、加强土壤改良与培肥、科学的水肥管理、适时修剪与整枝、清除病残体等,从源头上减少病虫源。 改善设施环境: 如科学通风换气、合理控制温湿度、应用遮阳网或防虫网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物理防治措施: 防虫网的应用: 详细介绍不同材质、网眼大小的防虫网在阻隔害虫迁飞、隔离病原菌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安装和维护要点。 诱捕与驱逐技术: 进一步细化黄蓝板、性诱剂、食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诱杀设备的选型、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 土壤消毒技术: 探讨高温闷棚、太阳能熏蒸、生物热处理等物理消毒方法在土壤病原菌、虫卵及杂草种子清除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昆虫的应用: 重点介绍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和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小花蝽等)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包括天敌的种类、释放时机、释放方法以及保护和扩大天敌种群的措施。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详细介绍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抗生素类生物农药等微生物农药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介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杀虫、杀菌、驱避成分(如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酯等)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生物刺激物与诱抗剂的应用: 介绍能够增强作物自身抗逆性、提高作物生理活性的生物刺激物(如腐殖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等)以及诱抗剂(如水杨酸、芸苔素内酯等)在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中的作用。 第三章 常见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本章将聚焦于设施蔬菜生产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为其量身定制一套详细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每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案都将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融合农业、物理、生物以及必要的化学防治手段,力求达到高效、经济、环保的效果。 我们将重点讲解以下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发生特点及危害: 重点分析温湿度、通风条件对其发生的影响,以及在花、叶、果实上的危害表现。 农业防治: 强调棚室卫生、病株清理、适时通风降湿、合理密植等。 物理防治: 如烟熏剂、远红外线杀菌的应用。 生物防治: 介绍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的应用。 化学防治: 推荐安全高效的杀菌剂种类、用药时期、浓度和施药方法,以及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的策略。 白粉病(Erysiphe spp.): 发生特点及危害: 分析高湿、弱光、氮肥过量等因素的诱发作用。 农业防治: 适时修剪、通风换气、增施磷钾肥。 生物防治: 介绍生物菌剂的应用。 化学防治: 推荐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白粉虱(Bemisia tabaci): 发生特点及危害: 详细介绍其繁殖速度快、传播病毒的特点。 农业防治: 种植黑麦草等间隔作物,清除杂草。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成虫,防虫网隔离。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如丽蚜小蜂),应用白僵菌、绿僵菌等。 化学防治: 推荐选择性杀虫剂,注意用药时间和方法,避免对天敌造成伤害。 蚜虫(Aphididae): 发生特点及危害: 繁殖快,吸汁为害,传播病毒。 农业防治: 间作,清除杂草。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 生物防治: 引入瓢虫、草蛉,应用蚜茧蜂寄生。 化学防治: 推荐低毒触杀或内吸性杀虫剂。 蓟马(Thysanoptera): 发生特点及危害: 锉吸植物汁液,造成畸形,传播病毒。 农业防治: 保持棚室清洁。 物理防治: 蓝板诱杀,防虫网。 生物防治: 捕食螨,食虫蝽。 化学防治: 推荐选择性杀虫剂,注意防治成虫和若虫。 对于以上每种病虫害,还将提供针对不同蔬菜品种(如番茄、黄瓜、辣椒、茄子、叶菜类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防治建议。 第四章 农药安全使用与环境友好型替代技术 尽管本书大力倡导绿色防控,但在某些情况下,适时、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仍是控制病虫害爆发的必要手段。本章将重点关注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环境友好型替代技术的推广。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 强调“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对量用药”、“轮换用药”等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农药。 农药安全性评估: 介绍农药的毒性、残留、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使用者选择低毒、低残留、对天敌影响小的农药。 安全用药技术: 配药与施药技术: 详细讲解正确的配药方法、施药器械的选择与维护、施药时的个人防护措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介绍高效低毒农药的剂型创新、靶向施药技术、变量施药技术等。 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 介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用药和采收间隔期来减少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环境友好型替代技术: 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探讨新型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物、植物提取物的研发方向和应用前景。 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在抗病虫性改良中的作用: 简述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技术在培育抗性品种方面的潜力。 智慧农业与精准施药: 介绍无人机、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在病虫害监测、精准施药、变量施药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第五章 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案例分析与推广应用 本章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前述的各项防治策略与技术有效地整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将选取不同地区的、不同蔬菜类型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包括: 不同病虫害组合的防治策略: 分析在一个棚室中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时,如何制定协同防治方案。 不同经济效益导向的防治模式: 探讨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效益,选择适合的绿色防控或化学防控模式。 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 总结成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经验,分析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阻力与克服方法。 区域性病虫害预警与联防联控: 探讨建立区域性病虫害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村镇、区域间的联防联控。 最后,本章将对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强调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多方协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温室作物病虫害管理策略与技术应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并灵活运用农业、物理、生物以及安全高效的化学防治手段,广大菜农朋友们必将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为建设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工作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对信息组织方式的深刻理解。大量的彩色高清图片和插图,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各种症状的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被合理地放置在描述相关内容的段落旁边,避免了读者在文字和图示之间反复跳转的困扰。这种“所见即所得”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而且,索引系统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知识点,也能通过其精心构建的关键词关联,迅速找到目标内容,这对于案头工作来说是极大的便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复古的色调搭配现代的字体排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字迹清晰,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变化和插图的风格统一性,都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内容本身,但一个好的载体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种对知识和品质的尊重,这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融入到实际案例的分析之中。我感觉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从宏观的背景介绍到微观的操作指导,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士,它又能提供深入的思考角度和前沿的见解。特别是那些图示和表格,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对文字信息最精准的补充和提炼,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这种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叙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吸收门槛。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简直就是我们农技推广人员的“随身宝典”。我翻阅了好几本相关的参考资料,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把操作步骤描述得如此细致入微。从田间地头的初步观察,到实验室级别的病理分析,再到最终的综合治理方案,每一步骤都辅以详尽的流程图和注意事项。很多书只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聚焦于“如何做”并给出了可量化的标准,这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操作至关重要。它的内容紧密贴合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挑战,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进行深入交流的学习体验。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深厚的行业情怀和对农业生产的敬畏之心,绝非那种生硬的、公式化的知识传达。在很多关键性的论述点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权衡不同技术路线时的审慎与智慧,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倾向于提供多角度的分析,引导读者形成批判性思维。这种深入人心的写作态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成为了一部富有思想深度的专业著作,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对整个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

很全面,书很好,非常实用,价格也可以

评分

是我想要的,收到很满意,和想象的一样

评分

很全面,书很好,非常实用,价格也可以

评分

很全面,书很好,非常实用,价格也可以

评分

很全面,书很好,非常实用,价格也可以

评分

iohgkhvhdhkkkhyieyo

评分

是我想要的,收到很满意,和想象的一样

评分

是我想要的,收到很满意,和想象的一样

评分

是我想要的,收到很满意,和想象的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