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第六版的亮点:
增加了金融热点问题的涵盖面
第1篇“金融:机构与理论”含有不同的新的和拓展了的内容。包括:增补了金融机构的形态,增加了CAPM模型、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行为理论、持续期概念和委托-代理问题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等章节,以及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精妙描述。
关注该领域的当前发展
《货币、银行与经济(第6版)》持续向读者提供该领域的最新观点。其中最主要的更新有:第11章考虑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经济产出的关系;第20、25和27章涵盖了信贷变量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各种路径;第21章论述了在宏观经济学各学派的竞争中,新凯恩斯主义正戏剧性地越来越引起重视;第28章关注的是新的反馈规则,而非更为刚性的稳定的货币增长率;此外,对不久前备受关注的事件的跟踪报道,如橙子郡的破产和墨西哥比索危机等,也都有所涉及。
国际金融部分的独到处理
《货币、银行与经济(第6版)》一直以对国际金融方面的浓墨重彩的论述而著称。在第1篇金融机构的论述中,国际银行业占了一章的分量(第8章);从第15章到第21章,从国际宏观层面全方位地论述了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发展;从第29章到第31章,深入地探究了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方面面。
介绍货币理论不偏不倚
《货币、银行与经济(第6版)》鼓励学生审视主流的且彼此争强斗胜的各种货币理论学说。作者公正地对待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两个主流学派的理论阐述,而且还十分注意展开对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等其他学术流派的讨论。
对该领域的均衡阐述
基于对金融机构与理论的详尽论述、对货币理论与政策的深入阐释,以及与国际经济学的精心融合等,在篇幅上,作者致力于内容上的均衡而非厚此薄彼。这种均衡的范式正是本教材的成功所在。
优良的教学手段
从均衡的阐述和可驾驭的篇幅,到新的关键术语、有选择的问题解答、专栏数量的增加和章后附录的大量运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本教材的适用性。可以说,本教材的第六版已是该课程的教学工具中的上上品。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与经济(第6版)》在该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至今已被全美440多所大学和学院采用。它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仰仗于作者娴熟驾驭该领域最重要的最应时的热门话题,并繁简有度地与教材内容自然融合。当然,本教材涵盖了金融与货币的基本理论,但也不乏其他重要的方面:诸如关于金融机构、联储将货币理论导入政策的各种路径,以及对所有这些方面在国际间所发生的相关事件等的最新述评。
作者简介
托马斯·梅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银行学领域权威。詹姆斯·S.杜森贝里: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银行学领域权威。罗伯特·Z.阿利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银行学领域权威。
詹姆斯·S.杜森贝里,哈佛大学“威廉·约瑟夫·麦尔”货币银行学教授(荣誉退休),曾任系主任。密歇根大学博士,曾执教于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曾在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担任财政部和美联储的顾问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理事会主席。他的《收入、储蓄与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理论和凯恩斯解说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划时代著作。现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问题研究的顾问。
罗伯特·Z.阿利伯,耶鲁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融学教授,该校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国际货币游戏》、《你的钱和你的生活》、《跨国模式》和《国际商务读本》等。
精彩书评
我寻觅着这样的一本教科书,它既要富有时代感又要篇章结构合理,既要恰好满足一个学期的教学需求而又要不失其基本内容。鉴赏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后,我认为这部教科书给出了最完美的结合。
—— B.I. 帕特森 威斯康辛大学奥斯科斯分校
目录
第1篇 金融结构
1 导言
2 金融制度的综述
3 银行业
4 银行公司
5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
6 资本市场
7 中央银行
8 金融结构的现有问题
第2篇 货币的供给
9 货币的度量
10 货币的创造
11 银行准备金和相关的度量
第3篇 货币、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12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13 利率
14 货币需求
15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16 货币主义学派
17 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争论的透视
18 通货膨胀和失业
第4篇 货币政策
19 货币政策的目标
20 货币政策的工具
21 联邦储备系统的指标和手段
22 货币政策的影响
23 反周期性货币政策能否成功
24 货币政策的沿革
25 不同的货币规范
第5篇 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
26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27 外汇市场的组织
28 国际银行业和各国货币政策
29 国际金融问题的议事日程
精彩书摘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金融中介机构。例如,储蓄贷款协会,它们不仅可以结清支付,还能开展其他一些业务。它们把从储蓄者那里获得的资金,变为自身的负债(例如记入存折),然后转而贷款给其他人,从而起了一种中介作用。但它们并不是仅仅把储蓄者和最终借款人聚拢来,而是向存款人出售对它们自己的要求权,然后购进对借款人的要求权(例如,储蓄贷款协会的存款人持有的是对储蓄贷款协会的要求权,而不是对储蓄贷款协会提供的抵押贷款的要求权)。这类金融中介机构还有互助储蓄银行,某种程度上也包括商业银行。
实际上,金融中介机构是在购进与售出未来支付的权利。例如,某人在储蓄贷款协会开立帐户存入一笔货币金额以换取将来收回更大金额的权利。然后储蓄贷款协会转而运用这笔存款进行放款,即向其他人进行即时支付,以换回这些人在未来偿还的承诺。
这种以当期支付交换未来支付承诺的活动非常重要。为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个完全没有借贷的经济社会的极端情形。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人们仍然企望储蓄和投资。许多人由于预料到自己年迈时收入会减少,或未来的需求会增加,或者因为他们希望从积蓄上得到一些收益,因而都想把他们的目前收入推延为未来收入。但是某些人根本不可能从他们的积蓄上获得任何收益,因为他们没有购买那些能带来收入的实物资产的机会,而且他们也不可能贷款给任何一个有这种机会的人。同时,那些有机会获得高产的实物资产的人们只有在他们节制自己消费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这些资产——而以这种形式几乎不可能筹措建设一家钢铁厂的资
金!显然,这样的经济社会将是非常低效率的。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路及其研究战略是直接观察一个市场即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例如,假设货币市场是不均衡的,货币需求超过货币供给,这样人们就会通过缩减他们的净开支——投资或消费——来确定他们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总需求将减少。相反,如果人们的货币多于想要持有的数量,他们就要通过多投资或多消费来减少所持有的货币。所以,总需求变动可以理解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超过或少于他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数量的结果。
为便于分析货币数量论,我们暂时作一定的简化。假设只存在两种资产,即货币和商品,而且不存在证券。现在我们进一步假定由于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业务,社会公众起初持有的(实际或名义)货币多于他们想要持有的数量。这时将出现什么情况是容易预测的。
……
前言/序言
货币、银行与经济(第6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