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哲學史有各種的寫法。有的專講狹義的哲學,有的著重講哲學傢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有的著重講哲學傢的性格。“各有韆鞦”,不必盡求一緻。我生在舊邦新命之際,體會到一個哲學傢的政治社會環境對於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在《中國哲學史新編》裏邊,除瞭說明一個哲學傢的哲學體係外,也講瞭一些他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這樣作可能失於蕪雜。但如果做得比較好,這部《新編》也可能成為一部以哲學史為中心而又對於中國文化有所闡述的曆史。如果真是那樣,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無論什
內容簡介
在解放以後,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瞭,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瞭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傢。《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這種企圖,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睏難多瞭,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要在長期生活、工作和鬥爭中鍛煉齣來的。專靠讀幾本書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說掌握和應用瞭。解放以後,提倡嚮蘇聯學習。我也嚮蘇聯的“學術專傢”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學到的方法是,尋找一些馬剋思主義的詞句,作為條條框框,生搬硬套。就這樣對對付付,總算是寫瞭一部分《中國哲學史新編》,齣版到第二冊,“文化大革命”就開始瞭,我的工作也停瞭。
到瞭70年代初期,我又開始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學習蘇聯瞭。對於中國哲學史的有些問題,特彆是人物評價問題,我就按照“評法批儒”的種種說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經過這兩次摺騰,我得到瞭一些教訓,增長瞭一些知識, 也可以說是在生活、工作、鬥爭中學瞭一點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認識的。學術上的結論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來的。一個學術工作者所寫的應該就是他所想的,不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不是依傍什麼樣本摹畫來的。在一個考試中間,一個學生可以照抄另外一個學生的捲子。從錶麵上看,兩本捲子完全一樣。可是稍有經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齣來,哪一本捲子是自己寫的,哪一本是抄彆人的。
現在,我重理舊業,還想實現我原來的計劃。對於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值此舊邦新命之際,我應該把我的一點理解和體會寫齣來,以加入新長徵的行列,跟上新長徵的進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這也算是“老驥伏櫪,誌在韆裏”吧。
吸取瞭過去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在繼續寫《新編》的時候,隻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剋思主義水平上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解和體會,不依傍彆人。當然也有與彆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據我自己所見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寫。用馬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不等於依傍馬剋思主義,更不是抄、寫馬剋思主義。我的業務水平還不高、理論水平更低。我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一個人如果要做一點事,他隻能在他現有的水平上做起。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二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一九一九年赴美留學,一九二四年獲歌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五二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齣版兩捲本《中國哲學簡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瞭傳統儒學的價值。四十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硃理學結閤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係。一九四九年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 。
目錄
自序
全書緒論
第一冊
緒論
第一章 商、周奴隸興盛與衰微——商代和西周時期(公元前16世紀至前8世紀)宗教天道觀的變化和古代唯物主義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鞦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轉變——由奴隸製嚮封建製的過渡
第三章 齊、晉兩國的改革及齊桓、晉文的霸業
第四章 前期儒傢思想的形成——孔丘對於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第五章 鄧析與子産的鬥爭,名傢的起源
第六章 春鞦末期軍事思想和經濟思想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第七章 墨翟和前期墨傢的哲學思想
第八章 晉法傢思想的發展
第九章 道傢的發生與發展和前期道傢
第二冊
緒論
第十章 秦國進一步的改革——商鞅變法
第十一章 道傢哲學體係的形成和發展——《老子》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係
第十二章 孟軻——儒傢思想嚮唯心發展
第十三章 墨傢的支與流裔宋鈃、尹文;農民的思想傢許行
第十四章 莊周的主觀唯心主義體係,道傢哲學嚮唯心主義的進一步的發展
第十五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後期名傢的發展
第十六章 慎到和稷下黃老之學
第十七章 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道傢嚮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十八章 楚國的改革與屈原,稷下精氣說的傳播
第十九章 墨辯——後期墨傢嚮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二十章 陰陽五行傢的具有唯物主義因素的世界圖式
第二十一章 易傳的具有辯證法因素的世界圖式
第二十二章 荀況——儒傢思想嚮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二十三章 戰國時期最後的理論傢韓非的哲學思想
第二十四章 先秦百傢爭鳴的總結與終結
精彩書摘
君的變動不就是國的滅亡,國與君也不是一體,國應高於君,這一點也為當時進步的人所認識。齊國大夫崔杼殺瞭齊君,晏嬰不肯從齊君死。他說:“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為己亡,非其私�潁�誰敢任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這是說,一個國的君與臣都是為國傢辦事的,一國的公事應該與君的私事分開。隻有君的私人,纔為他辦私事。這種思想反映瞭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這也是當時社會思想的一個進步。
天上的上帝和神靈本來是人間的統治者的反映。奴隸主統治者的威權既已削弱和沒落,上帝和神靈的威權也必然隨之降低。在春鞦時期,神權政治的觀念有進一步的動搖。
統治階級中的人也看齣來,要維持他們的“國傢”,“民”比神還重要。隨國的季梁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緻力於神。”(《左傳》桓公六年)虢國的史囂說:“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莊公三十二年)宋國的司馬子魚說:“祭祀以為人也。民,神之主也。”(僖公十九年)“民”是“神之主”,主是賓主之主,就是說,神還倚賴於人。神“依人而行”,而不是人依神而行。這些材料錶明,民和人被提到首要的地位,而鬼神降到瞭次要的地位,鬼神失去瞭自己的獨立意誌,一切要依人的意誌為轉移,這實質上是一種無神論的觀點。這是當時關於宗教的思想的一個大轉變。
在孔丘以前的魯國的展禽(柳下惠)給祭祀一個新的解釋。他認為,祭祀的對象都是有利於民的自然界的東西,或者是有功於民的曆史人物。前者如“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齣財用也”。後者包括“法施於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的曆史人物(《國語·魯語上》)。祭祀這些對象,為的是“崇德報功”。古時的宗教迷信認為鬼神能賞善罰惡,支配人的命運,祭祀的目的在於祈求鬼神保佑自己。照展禽的解釋,祭祀的迷信成分就很少瞭。
由於宗教迷信的動搖,人們也逐漸瞭解到,人的吉凶禍福是人自己的事,與“天”沒有關係。公元前645年,宋國有隕石,又有“六鸛退飛”。這些不常見的現象,當時迷信的人認為與人事的吉凶有關。他們認為自然界的非常變化是由人事的好壞引起的,同時這些非常的變化又意味著人將要得到幸福或災難。這是一種“天人感應”的思想。周內史叔興說:“是陰陽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左傳》僖公十六年)這是說,自然界的非常現象,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是由自然界的陰陽之氣的失調造成的,與人事的好壞沒有關係,人事的禍福是人自己造成的。這是一種無神論的觀點。魯國的閔子馬也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左傳》又記載說,宋國和薛國關於營建周城的問題引起瞭爭論。宋國引證鬼神以辯護自己的觀點;薛國引證人事以辯護自己的觀點。彌牟評論說:“薛徵於人,宋徵於鬼,宋罪大矣。”(定公元年)他認為依賴鬼神是十分錯誤的。
鄭國的占星術者裨竈,因天象而預言鄭國將要大火。鄭國的子産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左傳》昭公十八年)這裏所謂裨竈的“預言”的根據是依據星辰的齣沒而推測人事禍福的占星術。子産對這種占星術錶示懷疑。從子産的談話中,可以看齣宗教的天道觀開始動搖和沒落。吉凶禍福在於人事的好壞,不在於鬼神的賞罰,也與自然界的某些非常現象無關。這也錶明當時人的思想從宗教中得到一定的解放。
……
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