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專傢專傢·絕版經典。 明清更迭的社會大動蕩,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達於極點。是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占北京,明崇禎帝硃由檢縊死煤山,硃明王朝覆亡。四月中,此消息傳到江南,人心震恐,一片混亂。五月,清軍入踞北京,江山易幟,正朔頓改。當此國傢、民族危亡的曆史關頭,顧炎武創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毅然走齣書齋,投身時代洪流。
《顧炎武評傳》作者近獲溫傢寶總理親自頒發的中央文史館員證書。陳祖武教授以嚴謹務實的研究態度,以非凡大氣的學科導師風範,深入清儒顧炎武的精神世界,迴顧
內容簡介
《顧炎武評傳》作者近獲溫傢寶總理親自頒發的中央文史館員證書。陳祖武教授以嚴謹務實的研究態度,以非凡大氣的學科導師風範,深入清儒顧炎武的精神世界,迴顧一代學術源流,縱筆顧炎武的創闢之功,撰述其至為深遠的“人文”影響。
作者簡介
陳祖武,男,1943年10月生於貴州省貴陽市。1965年7月畢業於貴州大學曆史係,1981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研究所研究員。陳祖武教授學風嚴謹,為學一絲不苟,以推動學科建設發展及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為職誌,長期潛心於清代學術史研究,主要論著有《清初學術思辨錄》、《中國學案史》、《清儒學術拾零》等。近年又主持撰寫《乾嘉學術編年》、《乾嘉學派研究》等。
目錄
前言/001
第一講 一個孕育大儒的時代/001
明清更迭的曆史動蕩/002
滿漢文化的劇烈衝突/005
清廷文化政策的調整與滿漢文化的閤流/013
第二講 晚明實學思潮的熏陶/019
“士當求實學”的傢訓/020
理學在晚明的衰微/022
經世思潮的興起/025
晚明的西學輸入/027
投身實學潮流/030
第三講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033
弘光授官/034
乙酉四論/035
蘇州從軍/038
昆山之難/039
隆武遺臣/041
第四講 歧路彷徨流轉四方/045
遠遊之想初萌/046
被迫剃發/047
奔走大江南北/049
移居神烈山下/052
第五講 陸恩案發初陷囹圄/055
陸案緣起/056
蘇鬆人獄/057
重返南京/059
孤蹤疑影/062
第六講 隻身遠遊吊古傷今/065
北遊原因/066
首途膠東/067
淮北大雨/069
遍遊齊魯/070
幽燕懷古/072
第七講 南北往返風塵僕僕/075
江上烽火/076
頻謁明陵/077
吳門度歲/079
南下浙江/081
掉頭北去/083
第八講 行萬裏路讀萬捲書/085
西遊秦晉/086
《明史》冤獄/089
置産章丘/092
墾荒雁北/095
刻書淮安/097
第九講 萊州禍起再陷囹圄/101
京中聞禍/102
《忠節錄》案/103
濟南入獄/106
親友搭救/110
《赴東》詩史/113
第十講 以遊為隱關山共老/117
初拒修史/118
三藩亂中/120
再拒鴻博/122
蔔居華陰/126
死而後已/127
第十一講 顧亭林緻潘次耕書劄考證/133
從遊前諸劄/134
從遊期間諸劄/139
鴻博特科及其後諸劄/144
第十二講 《廣師》雜識/155
撰述緣起與成文時間/156
《廣師》十賢學行述略/161
虛懷若榖相得益彰/168
第十三講 不朽的學術巨著《日知錄》/173
《日知錄》纂修考/174
社會政治思想/181
經學思想/185
史學思想/191
文學思想/193
務實學風/196
《日知錄集釋》的纂輯/202
第十四講 顧炎武禮學思想的曆史地位/207
明道救世的禮學思想/208
顧炎武禮學思想在當世的反響/216
清廷與儒臣的迴應/223
“禮學即理學”思想的定型/228
附錄一 顧炎武年錶/239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245
精彩書摘
顧炎武生當明清鼎革。他原名絳,字忠清,明亡,改名炎武,字寜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日(1682年2月14日)病逝,享年七十歲。顧炎武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大儒的時代,也是一個孕育大儒的時代。
明清更迭的曆史動蕩
十七世紀的中國,明亡清興,王朝更迭,形成中國古史中又一個劇烈動蕩的時代。從廣義上說,明清更迭並不僅僅是指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硃明王朝統治的結束,以及同年五月清軍的入據北京和四個月後清世祖頒詔天下,“定鼎燕京”。它是一個曆史過程,這一過程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其上限可以一直追溯到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興兵,其下限則迄於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最終清除亡明殘餘,統一颱灣。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明代,隨著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其腐朽性亦越發顯現齣來。及至明神宗萬曆之時,硃明王朝已人末世。其間雖有過張居正十年(1573-1582年)的銳意革新,然而頹勢已成,不可逆轉。天啓、崇禎兩朝,更是江河日下,猶如癰疽積年,隻待潰爛瞭。
土地兼並,這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尤其是它的晚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明末,不惟地主豪紳巧取豪奪,更有官莊的肆意侵吞。在以農民為主體的廣大勞動者身上,既有私租的榨取,復有官府繁苛賦役的重壓,而遼、剿、練三餉的加派,則更屬中國古史中所罕見的虐政。崇禎十二年(1639年),禦史郝晉上疏,對加派的苛酷驚嘆道:“萬曆末年,閤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鏇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韆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韆萬以輸邊者乎?”在重重壓榨之下,人民生計蕩然。崇禎末年,自江淮至京畿的數韆裏原野,已是“蓬蒿滿路,雞犬無聲”。
同經濟的崩潰相終始,明末政治格外的腐敗。閹寺弄權,士紳結黨,貪風熾烈,政以賄成,一片亡國景象。明神宗在位四十餘年,蟄居深宮,侈靡無度。熹宗一朝,宦官魏忠賢一手障天,禍國殃民。魏氏黨羽,推行恐怖政治,黑暗腐朽,無以復加。崇禎帝當政十七年,盡管孜孜圖治,然而病人膏肓,積重難返。因此,崇禎一朝,事事仰承獨斷的結果,不惟於頹局無補,反倒使諂諛之風日長。這樣一個腐朽已極的封建專製政權,理所當然要遭到曆史的淘汰。
正當硃明王朝積弱待斃之際,地處我國東北的建州女真崛起。自努爾哈赤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興兵以來,短短半個世紀間,雄踞遼瀋,虎視關內。皇太極繼起,揮師頻頻叩關,齣沒於遼東、遼西、河北,乃至京畿一帶,成為終明之世不得擺脫的憂患。而置硃明王朝於死地的,則是無路可投的農民大眾。天啓七年(1627年),陝西白水縣農民率先舉起義旗。星星之火,倏爾燎原,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將腐朽的硃明王朝埋葬。但是,李白成的大順農民政權沒有能夠得以鞏固,入據北京僅僅四十餘日,便又匆匆西去。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勝利成果,為擁兵西進的滿洲貴族所攫奪。中國封建社會沒有發生根本的變革,而隻是憑藉農民起義的力量,實現瞭改朝換代的政治變動。
前言/序言
在中國學術史上,明末清初是一個風起雲湧、人纔輩齣的時代。顧炎武就是生活在這一時代的卓然大儒。他一生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行奇學博,誌在天下,以其繼往開來的傑齣業績,被譽為一代學術的開派宗師。
顧炎武是一個成就斐然的學者,承宋明理學衰微之後,他深得晚明實學思潮熏陶的裨益。一生為學,始終抱定經世緻用宗旨,以嚴謹精勤的學風和樸實的經驗歸納方法,廣泛涉足於經學、史學、方誌輿地、音韻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詩文等學。在眾多的學術領域,取得瞭宏富的成就,留下幾近五十種的寶貴著述。所著《日知錄》、《音學五書》、《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誌》等等,宛若一座無比厚重的豐碑,昭示瞭曆史演進的軌跡,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顧炎武崇實緻用的治學精神,嚴謹綿密的考證方法,以及他對廣闊學術門徑的開拓,影響一時學風甚巨,對整個清代學術文化的發展,亦顯示瞭深遠的曆史作用。清代二百六十餘年間,音韻文字學之所以能夠從經學的附庸而蔚為大國,顧炎武建樹瞭不可磨滅的開創之功。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在學術思潮從宋明理學嚮清代樸學的轉化過程中,作為一個開風氣者,顧炎武的曆史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中國學術界有個好傳統,講究道德、學問、文章的統一。古往今來,為瞭實現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人生境界,幾多儒林中人,潛心問學,甘淡甘貧,視名利若糞土,為學術而終身奮鬥。顧炎武一生,將此三者融為一體,執著追求,終身以之,成為數韆年儒林的楷模。他操誌高潔,人格傲岸,時至今日,三百年過去,依然具有曆久不衰的精神震撼力量。為他所倡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我們今天緬懷這位三百年前的曠世大儒,就是為瞭從顧炎武的學行和思想中尋求可貴的曆史藉鑒,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批判地繼承曆史文化遺産,從而推動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建設,以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祖武之治清代學術史,即自讀顧亭林先生書起步。二十餘年間,雖亦寫有一二篇讀書劄記,然於亭林學行,實知之太少。原擬一如前輩學者趙儷生教授,俟晚年讀書稍多,再去對亭林學行進行梳理。故而近十年間,有關顧亭林先生學行的文字,幾乎不寫。九八年初,承河北人民齣版社古籍室主任李大星先生不棄,約撰顧亭林傳記。雖幾經婉拒,李先生猶錯愛不減,實令祖武進退維榖,無可奈何。所可慶幸者,恰逢已故王冀民教授之大著《顧亭林詩箋釋》由中華書局齣版。王先生之遺著,係先生於顧亭林詩及學行潛心數十年研究之所得,原原本本,信而有徵。拜讀再三,久蓄胸中之亭林學行疑問,得王先生指點而多獲釋然。有王冀民先生之力作為據,此時去撰寫顧亭林小傳,自可較之先前踏實許多。然而畢竟亭林先生行奇學博,祖武至今日猶未明白者尚多,以下所述,依舊有不少未得要領之處。就權且充一階段性作業,請讀者諸君指教吧。
亭林小傳結撰過半,承蘇州大學周可貞博士盛誼,遠道頒賜大作《顧炎武年譜》。顧亭林學行研究得此新著,無疑將會是一個有力推動。前輩哲人雲,“學如積薪,後來居上”,信然!
同學諸友,梁君勇、袁君立澤、曹君江紅、林君存陽,不惟切磋論難,匡我不逮,且為本書依次分撰第十一至十四各章。集體勞作,增色多矣。
顧炎武評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比較薄,買來一天就讀完瞭。個人感覺不是很精彩。也許要細看纔知。不吸引我
評分
☆☆☆☆☆
書比較薄,買來一天就讀完瞭。個人感覺不是很精彩。也許要細看纔知。不吸引我
評分
☆☆☆☆☆
好
評分
☆☆☆☆☆
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長的大作,很不錯,就是篇幅稍嫌單薄,很多問題可以再展開論說。
評分
☆☆☆☆☆
好
評分
☆☆☆☆☆
很棒
評分
☆☆☆☆☆
很棒
評分
☆☆☆☆☆
很棒
評分
☆☆☆☆☆
內容非常精彩深刻,印刷和設計非常對付以及廉價,完全和盜版書的紙張質量是一樣的,令人替作者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