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是一部可供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的教材,书中介绍了20余位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的社会学理论,其中马尔库塞、哈耶克、布希亚、特纳、贝克、福山、林南、怀特、鲍曼等人的社会学理论,是国内出版的国外社会学理论教材很少提到的。本教材不仅力求真实地介绍西方学者的社会学理论,而且注重在当代人类社会复杂变迁的背景下对各种流派社会学理论的演化趋向、理论扩展和观点创新作出深入评述,对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全球化视野、感性论转向、建构论追求、风险社会关注等新趋势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对于研究和回答中国社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近年出版了Ⅸ经济社会学新视野》、 《中国社会学发端与扩展》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论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与反思
第一章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
第二节 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
第三节 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
第四节 单向度的社会
第五节 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
第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
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
第二节 实践理论
第三节 象征权力的政治学
第四节 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
第五节 反思社会学的建构
第三章 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
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理论著述
第二节 知识观与方法论
第三节 理性滥用的批判
第四节 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
第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与模拟社会理论
第一节 生平简介与思想观点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
第三节 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
第四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五节 模拟社会
第五章 特纳的身体社会学
第一节 特纳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
第二节 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
第三节 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
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节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
第二节 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
第五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第六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取向
第二节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
第五节 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
第十章 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
第一节 福山的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理论前提:批判与继承
第三节 基本内容:“道德性社团”的社会信任
第四节 简要评论
第十一章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节 卢曼其人及其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
第二节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
第三节 社会进化与分化
第四节 作为沟通和意义的社会
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第一节 理论渊源
第二节 弱关系的力量
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人性
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第五节 影响与评价
第十三章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
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
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
第十四章 怀特等人的新经济社会学
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
第二节 怀特的生产市场理论
第三节 布特的结构洞理论
第四节 贝克的市场网络分析
第十五章 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
第一节 鲍曼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
第三节 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建构
第四节 全球化:失序的人类社会
第五节 现代性的两种形态
第十六章 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
第一节 埃利亚斯的生平及其文明化理论
第二节 “文明”的演进
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
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
第二节 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
第十八章 各种流派的性别社会学
第一节 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理论
第二节 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
第四节 性别制度理论
第五节 性别分层理论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深入地阐述了批判法西斯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社会理论,而且还把他高举的新马克思主义同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青年造反运动结合起来,成为左派青年广泛拥戴的“造反之父”。他阐述了内容丰富的总体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其中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思考。马尔库塞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对20世纪人类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理性批判的基础上,掀开了对当代社会生活开展感性批判的新篇章。
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
一、战争与革命的经历
1898年7月19日,马尔库塞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富裕的家庭条件使他过着典型的德国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然而,这种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对青年马尔库塞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的形成并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发生最初影响的是社会政治运动。
前言/序言
限制理性不是在抽象的一般性层面上提出的,而是针对科学理性、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等展开的。并且,限制这些理性也不是要彻底否定它们,而是要求把它们置于特定的范围内,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程度和有限的功能上承认它们的地位与意义。这种要求是正当的,其理由已经为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的有限理性理论所证明。所以,当代社会学限制理性是更加合乎理性的追求,它将使理性变得清醒适度,使社会学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展开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当代社会学在限制理性的思考中开始重新审视感性,很多学者发现,感性并非如法国唯物主义者所论述的那样简单被动,无论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还是在行动论或存在论的意义上,感性都有很多值得人们重新认识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也从不同角度对感性作出新探索。在对感性问题作出新研究的各种理论学说中,一个共同点是坚持实践观点,或者至少把感性现象同实践过程联系起来观察思考。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最明确地坚持实践立场,并从实践出发对感性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研究。在布迪厄看来,社会学研究中的单纯客观论和单纯主观论都是一种片面性,因为社会现象一定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展开的,而实践一定是主观同客观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只有站在实践立场上,在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认识。人们把布迪厄的社会学称为关系论或实践论,这确实明确地概括了他的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立场。
像马克思论述的那样,布迪厄也认为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现实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以自己的躯体行动进入各种关系或各种场域之中,而且人们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也不能仅仅被看成是计算、推论等概念性的理性活动,相反更多的是尚未进入理性层面的感性意识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布迪厄关于实践感、惯习、前逻辑、实践的模糊逻辑等方面的论述,为社会学在新的视野中研究感性现象展开了广阔的新空间。从布迪厄的丰富论述中可以概括出一种具有崭新内容的感性意识论,他关于感性的能动性、建构性、身体性、与理性逻辑不同的感性逻辑等很多论述都具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评分
☆☆☆☆☆
不错,值得看的一本书,可以购买
评分
☆☆☆☆☆
考研使用的。指定的教材。
评分
☆☆☆☆☆
不仅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社会学(positivistic sociology)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而且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interpretive sociology)和马克思创立的批判社会学也是如此。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critical sociology)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然而,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评分
☆☆☆☆☆
haohaohaohao
评分
☆☆☆☆☆
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得很烂,主要表现在文章大篇幅的引用,外语与汉语本来就有差距,翻译的不好,国人根本无法理解。真正的教材应该是笔者读通原著,根据理解把主要的意思讲明白,社会学如果不能通俗让大家都理解,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评分
☆☆☆☆☆
有水渍 脏脏的。。。。。
评分
☆☆☆☆☆
给同事买的,据说还不错~~~~《
评分
☆☆☆☆☆
质量很好,不错
评分
☆☆☆☆☆
不错,正版,便宜,送货快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