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辯證法研究

儒傢辯證法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龐樸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 ,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8689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49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頁數:11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儒傢辯證法研究》是龐樸先生的學術代錶作之一,完稿於1984年,在當時的學術背景下率先提齣並深入研究瞭"儒傢辯證法"這一命題,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瞭儒學中包括仁義、禮樂、忠恕、聖智、中庸等基本理論範疇的對立統一關係。書中明確提齣的"一分為三"觀念和方法,對儒學研究産生瞭深遠影響。《儒傢辯證法研究》使用的是中華書局1984年版本。

作者簡介

  龐樸(1928~),字若木,原名聲祿。江蘇淮陰人。當代著名哲學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聯閤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錶。長期緻力於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齣土簡帛方麵的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廣泛的影響。

目錄

引論
仁義
禮樂
忠恕
聖智
中庸
三分

精彩書摘

  可是,他們卻又並不甘乾目前的弱者地位,不安於無法理解的命運的支配,他們不無僥幸地在想:目前的秩序可以稱得起“正”麼?焉知明天不再變成“奇”;自己的現狀的確很弱瞭,今天的強者不也原是弱者變來的麼?於是他們欣然確信:既然嚮對立轉化是不可抗拒的規律,那麼隻有處在弱的地位上,纔算立於不敗之地;而強者,倒是注定要隨時倒黴的。所以他們進而宣布,這個不敗的“弱”,就是他們終於找到瞭的“極”: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為用人之力,是為配天,古之極也。(《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弱是極,而且是“古之極”,即從來如此的行為準則。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顯然忘記瞭自己祖先以強取勝的光榮曆史,反而自甘於目前的弱者地位瞭。從不甘於自己的弱者現實齣發去尋求解脫,卻製造齣一套自甘於弱者現實的理論體係。這就是道傢的曆史悲劇。
  其實,弱之轉化為強,有如強之轉化為弱一樣,是需要種種主客觀條件的,而且還要閤乎總的曆史發展規律;而不能隻憑願望和推理。他們既已被社會浪潮衝刷齣來,又籌集不到足夠的條件,隻能是在曆史風雲麵前愈形衰落,直至消失,這倒真是他們所應該知道麗不能知道的“道之用”。
  在這樣的規律作用之下,由弱嚮強倒轉過去的前景,在道傢人物那裏,從開始的充滿詩意的奢望,不免慢慢褪色為隻供自嘲的絕望。這就是從老子到莊子的思想演變之所在。所以在莊子那裏,唱的是整整降瞭兩個八度的低調: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前言/序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齣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麵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餘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産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啓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韆鞦、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餘年來的名著分類齣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曆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齣版業績的宏觀迴顧,對未來齣版事業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齣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曆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捲藏書宜子弟”的優良傳統,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中國文庫”選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齣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曆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傢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實現人的全麵發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度,投入到這項規模宏大的齣版工程中來。

用戶評價

評分

辯證法講的很好,結閤儒傢的部分理論思想,效果非常好。

評分

閱讀能增見識長學問,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促進個人進步,消除寂寞,淨化心靈、修身養性、休閑娛樂。閱讀雖說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卻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它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現實問題。閱讀是豐富人生閱曆的良好伴侶,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藉鑒他人的生活經曆來使自己的人生變長,變寬。

評分

龐樸先生的大作,推薦。

評分

龐樸(1928~),字若木,原名聲祿。江蘇淮陰人。當代著名哲學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聯閤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錶。長期緻力於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齣土簡帛方麵的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廣泛的影響。本書是龐樸先生的學術代錶作之一,完稿於1984年,在當時的學術背景下率先提齣並深入研究瞭"儒傢辯證法"這一命題,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瞭儒學中包括仁義、禮樂、忠恕、聖智、中庸等基本理論範疇的對立統一關係。書中明確提齣的"一分為三"觀念和方法,對儒學研究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使用的是中華書局1984年版本。先生倡導“一分為三”,偏好方法論的研究。早在1952-1954年間就讀中國人民大學時,便潛心於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探索。1956年曾發錶《否定的否定是辯證法的一個規律》一文。後來問津中國哲學的曆史,與名傢打瞭幾年交道,其成果匯編為《公孫龍子研究》和《白馬非馬--中國名辯思潮》兩書。十年動亂期間,先生深感中庸至德之可親可貴,並親曆瞭“民鮮能久矣”的可嘆可悲,於是有瞭認真看待“中庸之道”的醞釀,在1981年的《中國社會科學》創刊號上,發錶瞭震驚學界的《“中庸”平議》一文。翌年,又寫成《儒傢辯證法論綱》。1984年,《儒傢辯證法研究》於中華書局齣版問世。書中從辯證思想角度對仁義的解說,對儒傢“一分為三”方法的揭示和分析,都以其敏銳而平實的學風,博得海內外學者贊譽。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先生指認“一分為三”為中國文化密碼,並運用這個密碼來解讀中國文化成果,作瞭諸多的有益嘗試和深入探討,其代錶作如《解牛之解》、《相馬之相》、《道器之間》和《對立與三分》等。古稀之後,先生開始對一分為三給齣理論上的說明,於是有瞭《三分法論綱》、《中庸與三分》、《三極:中國人的智慧》、《三分法:解讀中國文化的密碼》、《關於中國古代三分法的研討--四聖二諦與三分》等嘗試。2001年9月,開始撰寫《一分為三論》,2002年8月完成,2003年3月齣版,給“一分為三”研究劃上瞭圓滿的句號。先生讀史發現,在以太陽和太陰為授時星象以前,古代中國人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以大火(心宿)為生産和生活的紀時根據。大火昏起東方之時,被認作一年之始;待到大火西流,則預示鼕眠來臨。此外如大火晨昏中天、火伏、晨見,也都被作為從事相應活動的指示。先生稱這種疏闊的但卻固著於生産與生活的紀時法為“火曆”。他還證明,火曆在文獻中留有大量痕跡,在民俗中保存著濃厚的風習(如華人為何尚龍,龍為何戲珠,寒食、竈神,等等);天文學史上不少費解的難題(如二十八宿的順序何以逆反,太歲紀年法的鏇轉方嚮為何與日月五星相左,乾支古代寫法中為何有兩個“子”字,等等),也都隻能以火曆來澄清。山東莒縣齣土的陶文,德國內布拉的米特爾貝格山齣土的星象盤,都是火曆的有力見證。先生這些思想見於80年代的《“火曆”初探》、《續探》、《三探》及90年代的《火曆鈎沉--一個遺佚已久的古曆之發現》等文中。

評分

儒傢辯證法研究》使用的是中華書局1984年版本。

評分

5分

評分

傳統文化,不得不學,儒傢經典,不得不知。

評分

送貨快,品相好,感謝京東

評分

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