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阎崇年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15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68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百家讲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页数:3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将将学术的谨严与电视讲座的生动完美结合,以26讲的篇幅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别是61年的执政经历,让您在轻松阅读中全面了解康熙朝的历史。特别精选200余幅图片,其中包括难得一见的康熙皇帝洋装像、西方传教士手绘的中国地图等,这些图片为您直观呈现康熙时代的盛世景观。阎崇年说:中国两千年皇朝史,堪称大帝者:前有唐太宗,后有康熙帝。《百家讲坛》开坛元勋阎崇年五种视角全新解读康熙大帝!《康熙大帝》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
  通过阅读《康熙大帝》,您会明白:
  1.康熙皇帝为什么能称“大帝”?作者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就是通过与他同时代的俄国彼得大帝、法国路易十四等的比较,通过与他不同时代的中国2000多年皇朝史上的历代帝王比较,得出结论——不论是立足于中国,还是放眼世界,康熙皇帝都堪称大帝。
  2.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康熙时代的历史?作者始终把康熙时代的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意在为今天提供一种借鉴。始终把康熙帝不仅看作一代帝王的楷模,更将其当作一个成功的人,探讨他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养生,也是为了给当代人提供一种经验和教训。

内容简介

  以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从国际、平民、电视、公正和人文等五大视角出发,对康熙帝的成长经历、丰功伟绩、日常生活、遗憾缺失等一一进行阐述,视野开阔,情节跌宕,分析精当,给读者呈现出一位性格鲜明、大智大勇、文韬武略的千年一帝的丰满形象。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史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天命汗》、《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清朝皇帝列传》、《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袁崇焕传》、《古都北京》等32部。主编《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1至七辑等14部。先后发表明史、清史、满学论文30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伟大时代
第二讲 生于忧患
第三讲 少年天子
第四讲 智擒鳌拜
第五讲 御门听政
第六讲 削平三藩
第七讲 收揽士心
第八讲 统一台湾
第九讲 抗俄签约
第十讲 北疆长城
第十一讲 进兵安藏
第十二讲 以农为本
第十三讲 治理黄河
第十四讲 六下江南
第十五讲 御史弹相
第十六讲 康熙字典
第十七讲 爱好西学
第十八讲 样式雷家
第十九讲 文字之狱
第二十讲 读书之道
第二十一讲 养生之道
第二十二讲 后宫生活
第二十三讲 立废太子
第二十四讲 悲苦而死
第二十五讲 康熙盛世
第二十六讲 千年一帝
附录一 康熙后妃表
附录二 康熙皇子表
附录三 康熙皇女表
附录四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康熙帝的个人休养
  康熙盛世出现,主要因素有五:一是,国际环境有利,恰好处于西方大国两次崛起高潮之间;二是,周边国家协和,如果周边环境不好,清朝也难以独善其身;三是,国内因素有利,处在两次社会大动荡之间相对平静的时期;四是,满洲族群新兴,满洲民族共同体是一个上升的、有朝气的族群;五是,康熙个人素养。
  康熙盛世出现的诸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如果用最简明的文字怎样概括?我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分析清兴的根本原因时,突出讲一个“合”字;在《明亡清兴六十年》中,分析明亡的根本原因时,突出讲一个“分”字;那么,在《康熙大帝》中,分析康熙盛世的根本原因时,则突出讲一个“一”字。这个“一”字,于康熙帝治国,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金瓯一统,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派一流;于康熙帝个人修养,我想起《论语?里仁》里,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里,孔子又说:“予一以贯之。”孔子在《论语》中两次强调“一以贯之”。我说,康熙帝个人素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具体言之,就是五个“一以贯之”。
  这里引出一个古老的话题: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我认为是英雄与人民共同创造历史。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康熙帝是一个荒淫无道之君,或是一个穷兵黩武之君,或是一个懦弱无为之君,或是一个懒惰怠政之君,尽管有上述四个客观有利条件,也不能出现康熙盛世!康熙帝的个人素养,对于想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有所作为的人,都会得到有益的启迪。
  我着重探讨康熙帝的个人因素,特别是探讨康熙帝的个人素养。康熙帝的“一以贯之”,其表现,举五例——知敬、知勤、知慎、知止、知学。
  (1)知敬:一以贯之。康熙帝认为,君子修德,在于知敬。知敬,就是要敬天、敬地、敬人、敬己,要有敬畏之心。康熙大帝,地位至高,权力至上,怎样约束自己?作为皇帝的“敬”,就是对自己的约束。敬天,康熙帝说:“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康熙《庭训格言》)又说:“昔年曾因干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至第四日,步诣天坛虔祷,油云忽作,大雨如注……朕自谓精诚所感,可以上邀天鉴。”我在这里不是讲迷信,而是讲要虔诚敬天。敬地,必须敬畏养育我们的脚下这片大地。敬人,就是要仁爱。《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康熙帝的仁爱之心,源自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己,康熙帝说:“节饮食,慎起居。”这都是敬身、敬己。敬己,要从小事做起:“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康熙《庭训格言》)敬,不要时断时续,而要“一以贯之”。总之,康熙帝认为“敬”就是“正”,他说:“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康熙《庭训格言》)
  (2)知勤:一以贯之。勤,就是勤奋,而不懒惰。康熙帝从8岁继位,到69岁病故,终生勤政,终生勤学,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他的勤,包括勤奋、勤俭。他说:“祖宗相传家法,勤俭敦朴为风。”(康熙《庭训格言》)他认为一个人的贫与富,重要的因素,不在命运,而在勤勉:“惟患人之不勤不勉。”(康熙《庭训格言》)因此,每一个人,当读书乐志,惟勤学力行。康熙帝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以他勤政为例,五十余年,从不懈怠,御门听政,始终如一。他每天至少写一千个字,他说:“善书法者,虽多出天性,大半尤恃勤学。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故犹未至于荒废。人勤习一事,则身增一艺;若荒疏,即废弃也。”(康熙《庭训格言》)如何读书?他借用朱子的话:“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所以,康熙帝主张君子“五不敢”——“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庭训格言》)。
  (3)知慎:一以贯之。知慎,就是谨慎。进爵封赏,判刑处罚,既要公正,又要慎重:“爵赏刑罚,乃人君之政事,当公慎而不可忽者也。”(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帝说:“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帝又说:“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康熙《庭训格言》)就是慎之又慎,才无遗憾。不但工作要谨慎,而且生活要谨慎:“尝见高年有寿者,平日俱极敬慎。即于饮食,亦不敢过度。”(康熙《庭训格言》)总之,康熙帝一生谨慎:“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
  (4)知止:一以贯之。一个人,既要知浮知沉,又要知合知分;既要知进知变,又要知足知止。知浮,可以不骄;知沉,可以不馁;知合,可以不孤;知分,可以不败;知进,可以不衰;知变,可以不僵;知足,可以不辱;知止,可以不殆。康熙帝作为君王,特别自勉自戒,知足知止。康熙帝说:“世人衣不过被体,而衣千金之裘,犹以为不足,不知鹑衣袍缊者固自若也;食不过充肠,罗万钱之食,犹以为不足,不知箪食瓢饮者固自乐也!朕念及于此,恒自知足。虽贵为天子,而衣服不过适体;富有四海,而每日常膳,除赏赐外,所用肴馔从不兼味,此非朕勉强为之,实由天性自然,汝等见朕如此俭德,其共勉之。”(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帝知足知止,既不立碑记功,也不自上尊号。他拒绝大臣请求为他立碑记功,说:“凡立碑者,惟为一时之名,并不能与永载实史可比,此事理应停止。”他更不允为他上尊号。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因平定三藩之乱,大臣奏请加上尊号,他认为“此奏无益”,一不准;两年之后,台湾划一版图,大臣们请上尊号,他认为“不愿烦扰多事”,二不准;后大臣又上奏请求,他说“不必行”,三不准;同年,喀尔喀蒙古首领等联合上书,请加尊号,四不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三征噶尔丹胜利之后,大臣请上尊号,五不准;后王公、官员等一齐到畅春园再度请上尊号,命以后“毋复再奏”,六不准;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五十大寿,王公官民又请上尊号,“终不允”,七不准;康熙帝花甲大寿之时,大臣们赞扬他功超三王、德越二帝,请“上尊号”,他答覆道“若侈陈功德,加上尊号,以取虚名,无益治道,朕所不喜”,八不准。康熙帝之文治武功,之出众才华,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确实是罕见的。而他八辞群臣上尊号,一贯坚拒别人的赞誉、恭维,更是难能可贵的。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二十四日,两江总督阿山上奏说地方粮食丰收都是皇帝洪福与施恩的结果。康熙帝反而给他一个批答:“若云此皆皇帝洪福齐天,恩播遐迩所致,则江北属数地及山东数处,皆被水灾,民游食者亦多,抑非福不与天齐,恩未能传布所致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一直谦逊不骄,从不喜欢别人对他过分阿谀与赞美。
  (5)知学:一以贯之。知学,就是重视读书学习。康熙帝立志高远。他说:圣人一生,只在志学。“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康熙《庭训格言》)。凡人、俗人与贤人、圣人的区别在哪里?在于读书学习,以一贯之,坚定不移:“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念。”(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帝读书,终生坚持,手不释卷。他读《大学》(1753字)、《中庸》(3567字)、《论语》(15876字)、《孟子》(35261字),合计56457个字,都能念诵120遍、背诵120遍,直至老年,还能背诵。康熙帝终生读书,手不释卷,直至老年,好学不辍。康熙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
  总之,康熙帝的这些素养,不是一暴十寒,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一以贯之”。康熙帝可贵的素养在于一个“一”字。用康熙帝的话来说,就是“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康熙帝突出“一”字,却产生了“僵”字。但他仍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
  ——摘自《康熙大帝》第26讲《千年一帝》
  康熙帝如何学习
  爱好西学
  康熙帝小的时候,从他皇父顺治帝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那里,接触到耶稣会士,可能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但真正促使康熙帝学习西方科学的原因,还要从“汤若望案”与“杨光先案”讲起。
  先是,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于顺治二年(1645年)决定颁行崇祯时汤若望等制订而未颁行的新历,定名《时宪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受到顺治帝及孝庄太后的信任,被任命主掌钦天监。但是,康熙三年(1664年),钦天监汉官杨光先上书攻击汤若望及其历法,声称:“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指责新历只编200年,大清朝则要亿万年。辅政大臣鳌拜等支持杨光先,汤若望、南怀仁被下狱,钦天监的五名官员被处死。杨光先任钦天监监正,吴明烜(xuān)为监副,废除《时宪历》,恢复旧历法。这就是“汤若望案”。受此案牵连的又一人是南怀仁。
  南怀仁(1623~1688年),比利时人,耶稣会士,青年时曾学习数学和天文,顺治七年(1650年)到北京,协助汤若望修订历法。
  汤若望、南怀仁被下狱后,北京发生地震,二人获释。康熙帝亲政初,杨光先等进康熙八年历书。康熙帝派人向南怀仁问询意见。南怀仁指出:康熙八年的闰十二月,应在康熙九年正月,并指出其五条差误。康熙帝让杨光先、南怀仁进行辩论,各抒己见,没有结果。又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等亲到观象台测验,又在午门前测验。先后三次测验:“南怀仁所指,逐款皆符;吴明烜所称,逐款不合。”(《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南怀仁测验准确,杨光先测验错误。康熙帝令将杨光先革职(病死于回乡途中),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管理监务,恢复使用《时宪历》。
  通过汤若望案与杨光先案,康熙帝深感作为一国之君,应当通晓科学,否则无法决策。这促使他吸纳西学,学习科学。他后来回忆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南怀仁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康熙《庭训格言》)在万几余暇,专注学习天文历法,一十余载(《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
  康熙帝令南怀仁进讲天文学、数学等,他是康熙帝的第一位外籍教师。南怀仁亲自或主持制成仪器53件,有的专归皇帝使用。仪器制作精细,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仪器。设在观象台的,有测定天体黄道坐标的黄道经纬仪、测定天体赤道坐标的赤道经纬仪、测定天体地平坐标的地平经仪和地平纬仪、测定两个天体间角距离的纪限仪和表演天象的天球仪等,其中黄道经纬仪和赤道经纬仪是清朝以前没有的。中国天文学家使用这些仪器二百多年(席泽宗《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卷八《南怀仁》)。其特点是:制作和安装较精细,刻度盘上使用了游标,提高了读数精度,黄道经纬仪上安装了黄极轴和黄极圈等(《中国天文学史》)。有人评价说:“西人熟于几何,故所制仪象极为精审;盖仪象精审则测量真确,测量真确则推步密合。西法之有验于天,实仪象有以先之也。”(阮元《畴人传》卷四五)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有的仪器被德国人窃走,1919年德国作为战败国,根据国际协定,又归还中国。今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上,能看到这些仪器。
  南怀仁在康熙九年(1670年),做了一件漂亮的事。这年夏,为修建顺治帝孝陵,需将四块巨石(两块为碑石,每块重7万斤,另两块为基石,每块重12万斤)运过卢沟桥。卢沟桥年久失修,难以承受如此重压,这成了工部的难题。有关人员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用特制16个轮子的特型大车,以300匹马牵引,运载巨石过桥,此需加固桥体;二是在河床上筑路,从河上通过。康熙帝命工部官员向南怀仁征求良策。南怀仁亲赴现场考察,认为不宜从桥下过河运输;可以从桥上运输,且不必加固桥体。他提出绝不可用马牵引车辆运石,因为数百匹马的剧烈而有规律的震动,比巨石对桥的破坏力更大。那怎样运呢?他设计的牵引系统是,用滑轮组和多绞盘,以12组动滑轮和24条绳索,分散重量,起动绞盘,使巨石在桥上平缓移动,获得成功。
  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南怀仁制造出便于携带的轻巧火炮。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炮成,康熙帝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见炮身小,火力大,命中率高,运输方便(可放在骡马背上运行)。康熙帝称赞说:“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将士们称之为“得胜炮”。继续制造出铜炮240门。康熙帝为表彰他的功绩,加他工部右侍郎衔。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怀仁从马上摔伤后死去,终年66岁,葬今北京车公庄大街6号院内。康熙帝命厚葬。一年后谥号勤敏。康熙帝还撰文说:“尔南怀仁,远来海表,久掌星官,学擅观天,克验四时之序,识通治历,能符七政之占,非惟推步无差。”(《熙朝定案》)南怀仁出生地比利时贝当城中心广场上,今竖立1913年塑造的南怀仁巨大铜像。
  南怀仁去世后,耶稣会士张诚、白晋和徐日昇成为康熙帝的西洋老师。
  张诚(1654~1707年),法国人;白晋(1656~1730年),法国人;徐日昇(1645~1708年),葡萄牙人,在康熙帝身边36年,一直到死。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张诚和白晋等以“国王数学家”的身份,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来华,供奉内廷,为康熙帝进讲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化学、药学、人体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他们博学多才,深受康熙帝赏识。现在故宫博物馆还收藏着当年他们给康熙帝讲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用满文整理的讲稿。
  张诚、白晋到北京学习九个月满语,将教材译成满文,并用满语进讲三角、几何和代数,还介绍了比例规、算筹等计算工具。康熙帝认真学习,反复思考,运用仪器,亲手操作。康熙帝使用过的一些计算工具,至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白晋记述了康熙帝学习科学的情节:
  皇上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对不懂的地方,立刻提出问题,就这样整整几个小时和我们在一起学习。然后把文稿留在身边,在内室里反复阅读。同时,皇上还经常练习运算和仪器的用法,复习欧几里得的主要定律,并努力记住其推理过程……有一天皇上说,他打算把这些定律从头到尾阅读十二遍以上……皇上使用这些仪器,有时测量某座山的高度,有时测量某个显眼地方的距离。这些测量都是在随驾朝臣面前进行的。(白晋《康熙皇帝》)
  康熙帝一向主张不论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历法,都要用科学实验证明其准确性,并亲自作测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初,康熙帝召大学士、九卿至御前,命人取来日晷,用笔画出正午时光影应在的位置,一行人一直在日头下等到正午,以检视皇帝的预测,果然吻合。大臣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康熙帝通过亲自使用仪器在皇宫中测验日蚀,发现用西洋新法编制的历书,在日蚀推算上,也出现了误差(《清圣祖实录》卷二一八)。又发现夏至的时间也有出入。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康熙帝对大学士等说:“天文历法,朕素留心。西洋历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久而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闻午正三刻,朕细测日影,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也。”(《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八)康熙帝的测验比钦天监专家们的测验更为精确。
  白晋和张诚曾向康熙帝讲述西方医药,如烧伤药的应用。他们还应康熙帝建议,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宫中设立化学试验室,用西法制药。他们翻阅了当时法国药物学家爱拉(1618~1698年)主编的《皇家药典》,仅在三个月内,就制成多种丸散膏丹等药品,康熙帝多次前来观看。他们制的药,不仅作御用,还分给官民。这是中国最先开办的西药制造作坊。
  值得一提的是,白晋和张诚曾经治愈康熙帝的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患疟疾,太医院御医药无效后,张诚、白晋便将洪若翰、刘应二人带来的金鸡纳(又名奎宁)献上。连服药数日,康熙帝病愈。皇帝赐给张诚、白晋白银和衣服,还将西安门内一处被籍没的王府拨给他们居住和传教。以后康熙帝将金鸡纳视为“圣药”,赏赐给他的亲属和部下,并晓谕服食之方。康熙帝从此对西医西药发生了兴趣,白晋、张诚就把自己知道的西药的配方、疗效和制作方法,用满文写成了3本小册子,一共介绍了30多种药品。这3本小册子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为以后西医西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曾派白晋等回欧洲招聘科技人才。白晋上书路易十四,对康熙帝和清朝加以介绍。后来此文以《康熙皇帝》为名刊印,对于增进法国人士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后世保存了有关康熙帝的宝贵史料。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在畅春园创建了蒙养斋算学馆。蒙养斋的任务是专门从事天文观测,以及编纂《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等大型历算著作。法国传教士将它称为“皇家科学院”。《清史稿》对蒙养斋也有记载:“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康熙帝在实践中看到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他选拔一些有培养前途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集中到宫中进行培养。为了传续梅文鼎的家学,命其孙瑴(jué)成入内廷学习。李光地推荐的苏州府学教授陈厚耀精通天文历算,康熙帝亲试之后,“命入直内廷,授编修”(《康熙政要》卷一八)。其他还有何国宗、明安图、成德等。康熙帝常将他们召至御座旁,教以几何、数学,或互对议论,探讨问题。
  他还亲自给皇子、皇孙们讲授几何学。其中以皇三子诚郡王胤祉成绩优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康熙帝在蒙养斋纂修律吕、算法诸书,以皇三子胤祉及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充纂修,何国宗、梅瑴成充汇编,陈厚耀、魏廷珍、王兰生、方苞充分校。令将所纂之书每日进呈,他“亲加改正”。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论述算法的《数理精蕴》、论述历法的《历象考成》及论述乐理的《律吕正义》等书相继完成。康熙帝合三书为一部,赐名《律历渊源》,共100卷。这是一部反映当时中国自然科学最高水平的带有总结性的巨著,系统地收集、编排了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西洋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及声律学知识,也汇集了中国传统的 康熙大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康熙大帝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康熙大帝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康熙大帝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以为是传记的,原来不是,不喜欢

评分

书的纸质量太差了。不是一般的烂。

评分

着实是一本好书。作者功力深厚。描写内容引人入胜,提炼精简。值得阅读。纸质一般。但不影响阅读。毕竟非珍藏版。

评分

还没来得及读,读完再评价吧。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挺好又快!

评分

好,很好的书!!!!!!

评分

可以了看看很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康熙大帝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