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任東來,陳偉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4-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法製齣版社
ISBN:9787801821386
版次:2
商品編碼:1004602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7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這本書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瞭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麵從生根到開花的曆程。聯邦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美國憲政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讓讀者去細細迴味。

內容簡介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這本書的主體部分由三篇精彩的憲法論文與25個司法大案組成,一共28節。這三篇論文是《美國憲法的英國普通法淵源》、《保守的美國革命産生瞭長壽的聯邦憲法》和《美國憲政法治捍衛者:*高法院的九尊護法神》。按照曆史發展的軌跡,三篇文章分彆扼要論述瞭美國憲政中的英國因素、美國特徵及平穩發展的原因。25個司法大案則主要包括:確立*高法院司法審查權的“馬伯裏訴麥迪遜案(1803)”、引發內戰的“斯科特案(1857)”、結束種族隔離的“布朗案(1954)”、導緻總統下颱的“美國訴尼剋鬆案(1974)”,以及裁決總統選票的“布什訴戈爾案(2000)”。每個案例自成一節,既有生動的史實敘述,也有引人深思的法理分析。25個案例異彩紛呈,令人迴味無窮。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緝思為本書作序。他在序中說:“本書並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瞭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麵從生根到開花的曆程。聯邦*高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美國憲政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讓讀者去細細品味。”“要研究美國的任何一個側麵,都需要瞭解美國法律”。作者以對美國問題的敏銳眼光,積20年觀察、研究之功力,將學術著作的準確性與通俗讀物的可讀性融為一體;相信本書的齣版不但能使曆史學者瞭解美國曆史的憲政之維,也能使法律學者明白任何一個重大案例都是曆史的沉澱。  本書的附錄部分除瞭收錄《獨立宣言》、《閤眾國憲法》、大法官任期錶等一般內容外,還逐條羅列、並簡介瞭寫作過程中所用到的網絡資源和參考書。另外,書中的前言(美國聯邦*高法院略論)和後記(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也同樣精彩。

作者簡介

  任東來,1961年生, 教授,江蘇宜興人,生於吉林長春。 1982年、1985年和1988年先後從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曆史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和南開大學曆史研究所獲得曆史學學士、國際關係法學碩士和世界史博士學位,師從丁則民和楊生茂教授,是國內第1位美國曆史研究方嚮的博士學位獲得者。1988年7月開始執教於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1990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  1992年以來,先後獲得全美社會科學理事會(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1992)、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1994)、挪威諾貝爾研究所(The Norwegian Nobel Institute,1993)、美國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閤董事會(The United Board of the Christian High Education in Asia,1997)、洛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1999)、香港華英文教基金會(1999-2000)和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2002)等國際著名研究機構的研究金(fellowship),以高級訪問學者或客座研究員身份前往美國、挪威、意大利和香港的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短期和長期的訪問研究。另外,還先後獲得過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996)、國傢教育委員會留學迴國人員研究基金(1994)和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1)的資助。  主要研究方嚮為:美國外交史、、美國外交史、美國憲政史、中美關係和國際關係理論。除瞭在《曆史研究》、《世界曆史》、《抗日戰爭研究》、《美國研究》、《歐洲》、《戰略與管理》、《太平洋學報》、《南京大學法學評論》、《世界經濟與政治》、〖香港〗亞洲評論和〖美國〗《亞洲事務》(Asian Affairs)等學術刊物發錶瞭眾多外交史和國際關係和美國政治領域的學術論文外,還以"東來"的筆名在《書林》、《讀書》、《博覽群書》、《學術界》、《中華讀書報》、《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論壇》、《科學中國人》、《東方》、《世界知識》、《國際展望》、《看世界》、《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美國大觀》、〖香港〗《明報月刊》和〖新加坡〗《聯閤早報》等報刊上發錶許多學術評論、國際評論和美國憲政文章。  主要科研成果:  1、《美國對外政策史》(閤著),人民齣版社,1991  2、《爭吵不休的夥伴:美援與中美抗日同盟》(專著,曾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奬專傢提名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1995  3、《當代美國:一個超級大國的成長》(主編),貴州人民齣版社,2000  4、《憲政曆程:塑造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中國法製齣版社,2004

精彩書評

  在美國,自然權利是神聖的,社會契約是神聖的,擁有私有財産是神聖的;更不消說,神與對神的信仰是神聖的。這些觀念融閤在一起,纔形成瞭法律在美國的神聖性。因此,要比較深入地瞭解美國法律,就必須瞭解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反過來一樣,要研究美國的任何一個側麵,都需要瞭解美國的法律。

  值得稱道的是,本書並沒有就法律談法律,而是用生動的筆觸,翔實的資料,描述瞭法治在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麵從生根到開花的曆程。聯邦*高法院的25個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貫之而又不斷發展的一種觀念,一種精神。美國憲政的酸甜苦辣盡在其中,讓讀者去細細迴味。東來博士要求這部書“溶學術著作的準確性和通俗讀物的可讀性於一體”,我看這個任務是圓滿完成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王輯思

  我覺得本書*大的價值就在於,它通過聯邦*高法院在過去兩百餘年25個重大案件的審判的再現,嚮讀者展示瞭一部形象的美國憲法史。這幅曆史圖畫在細節的的刻畫上栩栩如生,而評論則從大處著眼,要言不煩,對於相關製度演進的過程及其曆史和現實的意蘊給予瞭深刻的揭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賀衛方

  《美國憲政曆程》用真實案例,漸次說清楚瞭美國憲政精神、憲政製度、政體及動作方式、聯邦法院地位、所有這些講究的由來和發展的依據等等。對美國憲政的過程做瞭一個梳理,對中國的現代化來說很有作用。現代化得要的一點是製度的現代化,本書提供瞭豐富的財産。

  ——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袁偉時

目錄

全書案例分類目錄
前言: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略論
1.保守的美國革命産生瞭長壽的聯邦憲法
2.美國憲政法治的捍衛者:最高法院的九尊護法神
3.美國憲法的英國普通法淵源
4.最高法院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誰給的?——馬伯裏訴麥迪遜案(1803)
5.契約神聖原則與大學自治傳統——達特茅斯學院訴伍德沃德案(1819)
6. 聯邦至上原則和憲法默許的權力——馬卡洛訴馬裏蘭州案(1819)
7.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吉本斯訴奧格登案(1824)
8. 引發美國內戰的司法判決——斯科特訴桑弗特案(1857)
9. 總統大還是最高法院大?——從梅裏曼訴訟案到米利根訴訟案
10. 從受害者到勝利者:華人官司對美國法律的貢獻——益和訴霍普金斯案(1886)
11. 20世紀美國反抗托拉斯壟斷的第一槍——北方證券公司訴美國案(1904)
12. 爭取勞工權益的漫漫長路——有關勞工權益的幾個案子
13. 當愛國主義碰上宗教和言論自由——有關國旗緻銀敬和《效忠誓詞》的三個案子
14. 戰時的公眾自由和種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人被拘留案
15. 吹響結束種族隔離製度的號角——布朗訴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員會案(1954)
16. 校園祈祝禱與“分離之牆”——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1962)
17. “政治棘叢”中的平等選舉權——貝剋訴卡爾案(1962)
18. 公正審判與對窮人的司法援助——吉迪恩訴溫賴特案(1963)
19. 對新聞自由的挑戰:誹謗還是輿論監督——《紐約時報》公司訴薩利文案(1964)
20. 不厭其煩的告誡與刑事被告的權利——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1966)
21. 選擇權與生命權的漫長較量——羅訴韋德案(1973)
22. “帝王總統”的自我彈劾——美國訴尼剋鬆案(1974)
23. 如今在美國究競誰岐視誰?——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1978)
24. 星條旗保護焚燒它的人——得剋薩斯州訴約翰遜案(1989)
25. 新聞自由與公正審判的兩難抉擇——羅德尼·金訴洛杉磯市警察局麵案(1992)
26. 程序公正與“世紀審判”——橄欖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殺人案(1995)
……
網絡資源和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保守的美國革命産生瞭長壽的聯邦憲法

  五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傢哥倫布航行到瞭美洲,此後,歐洲殖民主義者便像嗜血的鯊魚一樣瓜分瞭這片肥沃的土地。到17世紀中期,南美和中美洲已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下,成為後來的拉丁美洲。北美洲的東海岸主要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地盤。英法兩國為瞭爭奪北美及世界霸權打瞭一場七年戰爭(1756-1763),結果法國敗北,英國獲得瞭加拿大和阿勒根尼山脈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的大片土地,成為瞭北美的霸主。

  在戰爭期間,北美英屬13個殖民地也積極參戰,以便獲得更多的土地,並消滅反抗的印地安人部落。但戰爭勝利後,英國人卻不允許殖民地人民嚮西移民染指新占領的土地。不僅如此,英國人還通過徵稅和緝私,要殖民地居民來承擔戰爭的費用和英國在北美駐軍的開銷。這大大得罪瞭殖民地民眾,特彆是有錢的人。當時南方的殖民地是奴隸製種植園經濟,種植園主要靠嚮西部的土地擴張來擴大生産,而東北部(通稱新英格蘭)靠航海及相關的工商業為生,與加勒比海地區的走私販私是最賺錢的買賣。英國的現行政策卻是要斷絕他們的生財之道,他們豈有不反之理?

  不過,與大部份殖民地的造反不同,北美殖民地的革命是由有錢有勢的富人領頭起事的。他們非常狡猾,知道如何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利益,知道如何獲得民眾最廣泛的支持和同情。他們利用英國普通法的傳統,強調“無(議會)代錶不納稅”的原則,高喊“不自由毋寜死”的口號,讓世人感覺到他們是為英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來反對英國政府。

  在用和平請願的方式無效的情況下,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發錶瞭脫離英國的《獨立宣言》,它所提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口號讓無數當時和後來的人激動不已。不過,這裏的“人人”實際上僅僅是指男性白人。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是,在這個曆史性文件上簽名的56位大陸會議的代錶中25人是律師,因此,稱美國革命是律師領導的革命實在是恰如其份。其餘的簽字者也都是商人、醫生和農場主等有産階級。

  應當指齣的是,美國革命和1789年法國大革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公開聲稱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但是,這兩場革命之間實際上有很大差彆。激進的法國大革命以暴力推翻舊製度和舊秩序,在民主和民意的旗號下,雅各賓派革命政府掌握瞭不受約束的巨大權力,以民主之名行專製之實,不僅王公貴族人頭落地,而且眾多革命者也先後成為昔日戰友的刀下鬼,結果,自由平等的理想國轉眼竟然成為血流成河的屠場。相比之下,保守的美國革命卻努力維持現有的秩序和規矩,在憲政法治的製度框架中建立起雖不夠民主但卻能保障富人和有産階級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共和製民選政府。

  經過6年的苦戰,而且還是在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傢的幫助下,北美殖民地纔勉強贏得瞭戰爭的勝利,迫使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可是,獨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它們失去瞭原來在英帝國內進行貿易的好處,還要償還戰爭中欠下的內債和外債。更糟糕的是,獨立後的13個殖民地各自為政,各有憲法,在政治上互不相讓,在經濟上相互拆颱。這也難怪,這13個獨立邦隻是為瞭反對共同的敵人英國纔成立瞭一個基於《邦聯條例》的聯盟(邦聯),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傢,也沒有完整的中央政府。

  政治的不統一,經濟的凋敝,財政的混亂,導緻瞭社會的動蕩和民眾的不滿,富人和有産階級的利益再次受到威脅。作為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各邦的政治精英心急如焚,1787年5月,他們趕忙召集瞭一次由各界精英參加的政治會議,打算商討對策,修改不閤時宜的《邦聯條例》。誰料想,會議代錶違反授權,擅自主張,把修改《邦聯條例》的會議變成瞭製定新憲法的大會。他們之所以敢這麼做,固然是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也是因為參加會議的55位代錶均非等閑之輩,都是聞名遐邇的種植園主、商人、銀行傢或律師。法國貴族學者托剋維爾稱贊他們“是新大陸當時最精明、最高尚的人物。”(托剋維爾著、董國良譯:《論美國的民主》上捲,商務印書館,1991,126頁。托剋維爾的評價顯然過高,實際上這些人精明有餘,高尚不足,積極推動他們製憲的一個主要動機是保護他們自己的經濟利益。在《美國憲法的經濟解釋》[商務印書館,1988]中美國史學大傢比爾德以確鑿的證據指齣瞭這一點。)會議代錶的一個突齣的特點是,既沒有下層工農兵群眾,也排斥瞭思想激進的小資産階級和脫離實際、好高鶩遠的學者型知識分子。製憲代錶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從事法律業務,其中14人擔任過各邦的法官。

  ……

前言/序言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略論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難産,共和黨候選人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的政治前途竟然係於佛羅裏達州的區區幾百張選票!為此,雙方打得不可開交,還好不是在白宮門前舞槍弄棒,而是在法院上唇槍舌劍。雙方幾經過招,最後把官司打到瞭聯邦最高法院,後者一錘定音,解決瞭長達36天的總統難産危機。  由非民選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來解決選票統計的紛爭,進而決定瞭總統寶座的歸屬,這多少是美國民主的尷尬。不過,在嘲笑美國民主製度“不民主”的同時,人們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瞭美國法治的完善和對法院權威的尊重。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作齣瞭不利於戈爾的判決後,戈爾優雅地承認失敗:“我雖然很難同意最高法院的決定,但是我接受它。我接受這一判決的最終權威,……為瞭我們民族的團結和我們民主的力量,我拱手讓步。”  一  對遠在大洋彼岸隔岸觀火、欣賞美國大選悲喜劇的中國讀者來說,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布什和戈爾的較勁,而是最終由最高法院來定奪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樣,平時不顯山露水的美國最高法院也開始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在一個缺乏法治傳統的社會中,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權力和權威。美國法院哪兒來的這麼大的權力?它何以能夠獲得被萬民景仰、連總統都得讓它三分的權威?它又以什麼形式來展示、維護和鞏固自己的權威?  的確,在當今世界各國政府中,似乎還沒有哪個國傢的司法部門擁有美國最高法院那樣的權力和權威。這一權力來自它對美國根本大法——憲法的“話語霸權”,它是美國憲法的最權威和終極的解釋者,它的權威來自它的基本公正、來自它基本不受政府更替和輿論變遷的我行我素。20世紀美國知名政治傢、著名大法官查爾斯·休斯(CharlesEvansHughes)在1907年的一次演說中曾感慨到:“我們生活在憲法之下,但這個憲法是什麼意思卻是法官們說瞭算。”說這番話時他是紐約州州長,後來,他破天荒地兩度齣任最高法院法官(1910─1916任大法官,1930─1941任首席大法官),更是親自體會到瞭這句話的份量。  對最高法院的這一“話語霸權”,美國行政當局頭痛不已。學者齣身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Wilson,1913-1921年任職)就曾抱怨道:最高法院“在不間斷地開著製憲會議”。至於是否真的如此,他的前任、法官齣生的總統威廉·塔夫托(WilliamH.Taft,1909-1913年任職)可能更有發言權。此公一生的夢想是當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但卻陰差陽錯先當上瞭總統。總統任內,他打破常規,利用職務之便提名年老體衰的大法官愛德華·懷特(當時已65歲)齣任首席大法官(EdwardWhite,1894-1910年任大法官,1910-1921年任首席大法官),為自己退休後齣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鋪平道路。1921年懷特去世後,塔夫托如願以償執掌最高法院(1921-1930年任職),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既當過國傢行政首腦又作過司法總管的美國政治傢。他後來迴憶說齣任大法官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期。可見,塔夫托對大法官職位的喜愛遠勝過總統職位。  不過,需要指齣的是,美國建國之初最高法院並不是非常有力的機構,大法官也不是一個令人仰慕的位置,因為美國憲法第三條對最高法院權限的規定非常籠統,隻有短短的三款,遠不及立法(第一條)和行政(第二條)那樣詳盡。它既沒有明確規定聯邦最高法院高於各州的法院,也沒有明確指齣最高法院對國會立法的司法審查權。  而且,從齣生日期來看最高法院的也是其他兩個政府部門的小弟弟:國會老大,眾議院和參議院是分彆在1789年4月1日和6日成立的;總統老二,華盛頓在4月30日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該年9月24日,華盛頓簽署瞭國會兩院通過的《1789年司法條例》,建立起美國最早的聯邦司法體係,即由6位大法官組成的聯邦最高法院以及由大法官兼任法官的3個巡迴法院和13個地方法院。次年2月2日,在紐約的皇傢證券大樓(theRoyalExchangeBuilding)最高法院正式成立辦公。  不過,當時華盛頓任命的6名大法官中隻到瞭4位。羅伯特·哈裏森(RobertHarrison)乾脆就拒絕瞭華盛頓的任命,因為在他看來,他當時的職務馬裏蘭州大法官(chancellor)要比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更重要更體麵。來自南卡羅來納的約翰·拉特利奇(JohnRutledge)雖然不好駁華盛頓的麵子,勉強接受瞭任命,但卻從未到任履新,一年後便辭職去擔任南卡羅來納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瞭。甚至就連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約翰·傑伊(JohnJay,1789-1795年任職)後來也撂挑子不乾瞭,迴傢鄉紐約去當瞭州長。他當時寫信給約翰·亞當斯總統(JohnAdams,1796-1800任職)抱怨說:“在一種有如此缺陷的製度下,它(大法官的位置)缺乏必不可少的活力、份量和尊嚴”。  因此可以說,在美國立憲建國之初最高法院無足輕重。它甚至連個像樣的、單獨的辦公樓都沒有。19世紀初,美國建立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時,國會根本沒有考慮單獨給最高法院蓋個辦公樓,隻是說在國會大廈的一樓給它留一間“隻需傢具”的房間。當時有人這樣描繪瞭最高法院的窘境:“一個陌生人在國會大廈黑暗的通道上轉上一個星期,恐怕也無法找到這個管理著美利堅共和國司法機構的偏僻角落”。  1921年塔夫托齣任首席大法官後,積極謀求為最高法院蓋個像樣兒的辦公樓。此公畢竟是當過總統的大人物,人脈廣泛,活動能量極大,1929年,國會原則上同意修建最高法院大廈。1935年,在擺脫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富蘭剋林·羅斯福總統(FranklinD.Roosevelt,1933-1945年任職)大興土木蓋美國式的“樓堂館所”,總算在國會圖書館旁邊為最高法院建瞭一幢莊重典雅的新古典式大廈。  最高法院辦公地點的窘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瞭美國建國之初司法部門的軟弱。但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決不滿足甘當老三的地位,在能乾的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JohnMarshall,1801-1935任職)的領導下,最高法院終於爭取到瞭司法審查權這一撒手鐧,並通過一係列影響巨大的判決贏得瞭民眾和其他政府部門對它一定的尊重和服從,終於確立並鞏固瞭司法部門在美國政府三足鼎立框架中一足的地位。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法律經典書籍

評分

很有內容的書籍,瞭解美國的曆史和法治。

評分

書很好,包裝不錯,非常開心!

評分

非常有趣的一本書。

評分

內容很好,與原來想的一樣好。

評分

算是國人寫的比較齣色的憲政書籍

評分

不錯,是正品,跟書店買的一樣,非常滿意,好評。

評分

包裝很不錯的 完好無損

評分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美國憲政曆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