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484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80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4
字数: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中小学必读丛书》系列图书是为了配合语文新课标的需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语文教学要求,邀请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专家参与选目、编辑出版的一套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内容比较完备的课外阅读丛书。在阅读中提升学生词汇和语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内容简介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它绝对能够和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他说:“当你们想出来的时候,拉拉铃就可以了。”话音刚落。他关上了大门,生锈的铰链还发出吱吱的声音,一下子我们就与熙熙攘攘的街道隔绝了,大门把我们锁在了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里。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只身赴美,入康奈尔大学,1905年获学士学位。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来又从事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工作。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1921年,《人类的故事》一书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他的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宽容》、《美国史纲》、《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帽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一直到近代,为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浩荡长卷。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复兴

  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赵瑜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人类历史大舞台/1
第二章 人类的祖先/5
第三章 最初的人类/7
第四章 埃及人的象形文字/10
第五章 尼罗河/14
第六章 埃及/7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9
第八章 楔形文字告诉我们的历史/20
第九章 伟大的摩西/23
第十章 腓尼基人的文字/25
第十一章 新兴的印欧种族/27
第十二章 爱琴海文明/29
第十三章 欧洲历史的真正开端/32
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邦/34
第十五章 古希腊城邦的自治制度/37
第十六章 古希腊的生活140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43
第十八章 希波战争/46
第十九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49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51
第二十一章 罗马与迦太基的交锋/54
第二十二章 罗马帝国的诞生/64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发展/66
第二十四章 约书亚的故事/74
第二十五章 帝国的余辉/78
第二十六章 基督教会的兴起/82
第二十七章 穆斯林的领袖/88
第二十八章 查理曼/93
第二十九章 北欧海盗/97
第三十章 西欧的封建制度/99
第三十一章 骑士/102
第三十二章 世俗王权与教权的交锋/104
第三十三章 十字军东征/110
第三十四章 中世纪的城市生活/114
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自治制度/123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外部世界/127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商业贸易/134
第三十八章 文艺复兴/139
第三十九章 完美的表现/150
第四十章 地理大发现/154
第四十一章 东方的佛陀与孔子/164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170
第四十三章 宗教战争/179
第四十四章 英国革命/190
第四十五章 欧洲的权力均衡/202
第四十六章 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206
第四十七章 俄国与瑞典/212
第四十八章 普鲁士/215
第四十九章 欧洲的重商主义/219
第五十章 美国独立战争/222
第五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227
第五十二章 拿破仑皇帝/238
第五十三章 神圣同盟/247
第五十四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256
第五十五章 民族独立战争/263
第五十六章 工业革命/279
第五十七章 社会革命/286
第五十八章 奴隶解放运动/290
第五十九章 科学革命/296
第六十章 艺术的发展/300
第六十一章 殖民扩张运动/310
第六十二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317
第六十三章 从来如此/324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类历史大舞台
  人类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疑问中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去哪里?
  人类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勇气与毅力,慢慢将这个问题推至越来越远的边界,步步逼进答案的边缘。
  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走出多远。我们知道得依然很少,但至少我们能够准确地推测出许多事情来。
  在这一章里,我将要告诉你们,人类历史的舞台是怎样被搭建起来的。如果我们用一定长度的直线来表示动物生命可能在于地球上存活的时间,那么在它下面最短的那条线则表示人类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的生命类似的动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然而却又是最先学会用脑力征服大自然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人,而不是研究像猫、狗、马或者其他动物的原因。要知道,在这些动物的背后,同样也留下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历史。
  据目前所知,我们最初居住的这颗行星,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球体。然而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来说,它只不过是一块渺小的烟云而已。经历了几百万年,它的表面渐渐地烧尽,并且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就是在这片没有一丝生命迹象的岩石上,不断地被暴雨冲刷着,雨水把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侵蚀掉,冲刷下来的泥土被带到云雾缭绕的高耸的峡谷,最后,雨过天晴,太阳破云而出。遍布在这颗星球上的许多小水坑逐渐扩展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的海洋。
  在以后的某一天,最美好的奇迹发生了: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上终于有了生命的迹象。
  第一个存活下来的细胞漂流在海洋中。
  它漫无目的地随波漂荡了几百万年。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能够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更加容易地存活下去。这些细胞中的其中一部分成员认为待在黑漆漆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最舒适,于是它们在被雨水从山顶冲刷到水底的淤泥间扎根,变成了植物。而另一些细胞情愿四处游荡,于是它们长出了各种各样一节一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在海底植物和貌似水母一样的淡绿色的物体间爬行。还有一些身上长满了鳞片的细胞,它们用游泳一样的动作四处游荡,寻找食物。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慢慢增长,海底的空间已经容纳不下它们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无耐只能在沼泽地和山脚下的泥岸处安置新家。每天的潮汐都会淹没它们,让它们能够品尝到故乡的咸味。在剩下的时间里,它们不得不在这极不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如何适应,争取在地球表面上的稀薄空气中生存下来。历经长期训练,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才能在空气中生存,就像以前在水中生活一样。它们的身体逐渐增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使自己开出美丽的花朵,让忙碌的大黄蜂和鸟儿把自己的种子带到遥远的地方,使整个陆地都能覆盖上碧绿的原野和树木的浓荫。
  这时,一些鱼类也开始陆续离开海洋。它们学会用鳃和肺呼吸。我们称它们为两栖动物,意思是说,它们无论是在水里还是在陆上都能同样悠游自在地生存。当你看见在路边上的一只青蛙,它就能告诉你作为两栖动物能够自在地穿梭于水陆之间的乐趣。
  一旦离开了海洋,这些动物就会变得越来越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它们当中的一些就成为像蜥蜴一样的爬行动物,它们和昆虫一同分享森林的寂静。为了能够更迅速地穿过松软的土地,它们慢慢地长出了四肢,体形也相应地增大。最后,整个世界都被这些高达三四十英尺的巨形动物占领。它们和大象玩耍,就如同身体强壮的老猫挑逗自己的小崽子。生物学手册把这些庞然大物称为鱼龙、斑龙、雷龙之类的恐龙家族。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部分成员开始到迁移到上百英尺高的树顶上生活。它们不再用腿来走路,就可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跳跃到另一棵树枝上,后来却变成了在树上生活的生存技能。于是,它们身体的两侧和脚趾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降落伞状的肉膜,在这些薄薄的肉膜上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尾巴就变成了方向航。就这样,它们能够在树林中自在地飞行,进化成了真正的鸟类。
  就在这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在很短时间内全部灭绝。我们无从考察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气候的突然变化,也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身体太庞大,以至于难以行动,再也不能游泳、奔跑和爬行。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诱人的蕨类植物和树叶近在眼前却不能充饥,只能活活地饿死。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之久的古爬行动物帝国到此就灭绝了。
  如今,地球开始被不同种类的动物占据。这些动物属于古爬行动物的子孙,但是它们的性情与体质都与自己的先祖完全不同。它们用乳房“哺乳”自己的后代,因此,现代科学把这些动物称为“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的鳞甲,没有像鸟儿一样的羽毛,只是全身覆盖着浓密的毛发。自此以后,哺乳动物发展成比其他动物更好地延续种族的习性。比如,雌性动物会把产生下一代的受精卵孕藏在身体里,直到它们孵化出新的生命;比如,当其他动物还把自己的孩子暴露在严寒酷热的天气中,任凭猛兽袭击时,哺乳动物却将自己的下一代长期留在身边,在它们还没有能力应付各种天敌的阶段保护它们。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就能够得到最佳的生存机会,因为它们能从自己的母亲身上学习到很多生存本领。如果你看过母猫教小猫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洗脸,如何捕捉老鼠等,你就能理解这一点了。
  不过关于这些哺乳动物的信息,不用我说太多。它们遍布你的生活,你早已对它们非常熟悉。日常生活,它们是你的伙伴,经常出没于街道和家里。在动物园的铁栅栏里面,你还能欣赏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哺乳动物的尊容。
  现在,我们走进了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就在这时,人类一下子脱离了动物沉默无语、生生死死的生命历程,开始运用大脑掌控自己种族的命运。其中一头智慧超群的哺乳动物在寻找食物栖身之处的技能方面,大大超越了其他动物。它不但学会了用前肢捕捉猎物,并且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它还进化出手掌一样的前爪。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利用自己的两条后腿直行站立,并且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直立行走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动作,尽管整个人类已经直立行走了数百万年,但是每一个小孩中都必须得从头学起。)
  这种哺乳动物看起来既像猿又像猴,但是比两者都要优秀,它成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猎手,并且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加安全,更有利于互相照顾,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行动。一开始,它只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咕嘎声、吼声,以此来警告自己的子女们身边有危险。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进化,它们竟然学会了用喉音来交谈。
  你也许觉得这些非常难以置信,其实这种动物就是我们人类的先祖。
  第二章 人类的祖先
  “真正”的人类到底是什么模样,我们了解得非常少
  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图画。但是在古代土壤的最深处,我们经常能挖到几片他们的骨头。这些骨头的碎片与一些早已消失在地球上的动物碎骨静静地躺在一起,仿佛告诉人类,地球的表面发生过巨大的变迁。就是那些把人类与动物等同在一起的人类学家,用毕业的精力潜心研究的科学家们,拿到这些碎骨,经过长期的揣摩,如今已经能精确地刻画出我们人类的始祖的模样来了。
  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面貌丑陋、毫无本领的哺乳动物。他的身高不仅比现代人矮小很多,而且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他们的皮肤变成了丑陋的深棕色。他们的头上、手上、腿上以及全身的大部分皮肤都长满了长长的粗糙毛发。他们的手指细而有力,犹如猴子的爪子。他们的前额很低,下颚看起来类似于那些习惯把牙齿当成刀叉的食肉野兽。他们赤裸着身体,除了偶尔能看到咆哮的火山喷出燃烧的岩浆和浓烟吞噬着大地以外,还不知道“火”是什么。
  他们居住在大森林中的阴暗潮湿处。直到今天,非洲原始的俾格米部落还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当他们感到饥饿的时候,就会吃一些生树叶和植物的根茎,或者从鸟窝里偷走鸟蛋,喂养自己的孩子。如果走运,经过一场漫长追逐,他们还能抓到松鼠、小野狗或是老鼠等小动物,来解解馋。他们吃任何东西都是生吞活剥,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经过火烤的食物味道会更好。

前言/序言

  汉斯及威廉: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
  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它绝对能够和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他说:“当你们想出来的时候,拉拉铃就可以了。”话音刚落。他关上了大门,生锈的铰链还发出吱吱的声音,一下子我们就与熙熙攘攘的街道隔绝了,大门把我们锁在了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里。
  在我的生命中,我第一次发现了“能够听得见的寂静”这种现象。当我和舅舅走到第一段楼梯时,在我对的自然现象的有限的知识里面又深刻地体会到可以触摸到的黑暗。一根火柴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一层一层地往上,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层了,上面的楼梯仿佛没有尽头。最后,我们一下子走进了一片巨大的亮光之中。塔楼的这层与教堂的顶部是齐平的,这是储藏室,零散地堆放着一些古老信仰的圣像.它们在很多年前就被这座城市的善良居民们抛弃了,在这些被抛弃的圣像们身上,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这些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是代表生死的重要信物.但是在这里却沦为了尘埃和垃圾。在这些雕像间净是老鼠搭的窝,一尊仁慈的圣像伸出的双臂间净是机敏的蜘蛛织出的网。
  再上一层楼梯,终于被我们发现了,光亮原来是从这里的一个敞开的窗户里透进来的。巨大的窗户外面是深沉的铁条,无数只鸽子把这么高的地方作为它们舒适的居所。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刚刚好碰到搞活动,非常实惠满意!买了好多好多书,家里小朋友大人都是爱看书?的,林林总总买了一百多本吧,质量不错,字迹清晰,印刷效果好!尤其是几本图画书,感觉和书店一样的质量,但是价格实惠多了,总之很满意!全民阅读,我们都在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最忠诚的伴侣!

评分

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 .......看着宝贝,

评分

配送员的态度很好,书的价格也很便宜,书内没有错别字,唯一一点缺点就是书的上边有点脏,希望可以改进,书内还赠送酷读网阅读卡,我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正版好书对孩子学习有帮助。京东最棒

评分

布天下的显学,占据了教育市场的最大份额。而正是在战国时代,以培养车战的武士为目标的六艺教育因国野制度的崩溃和车战被步战取代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六艺这个概念悄悄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用来称呼培养武士的礼、乐、射、御、书、数变成儒家用来培养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一历史变化之所以产生,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六艺作为一个课程组合名称,已经广为人们接受,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儒家的前身儒人本来就是从事礼、乐、射、御、书、数这老六艺教育的人,在老六艺教育被历史淘汰以后,儒家通过课程改革继续掌握着教育大权,为了满足人们对六艺这一名词的眷恋心理,利用好这一品牌效应,儒家人士便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凑成六门课程,并沿用六艺这一名号来称呼它们,藉以证明自己在教育史上的正统地位。事实上,如果咬文嚼字的话,用六艺来称呼诗、书、礼、乐、易、春秋,未必是恰当的。因为它们并不像礼、乐、射、御、书、数那样是六种技艺。新六艺中的礼、乐与老六艺中的礼、乐不同。老六艺中的礼、乐比较简单,且带有表演性质,礼指吉礼(祭祀之礼,共12目)、凶礼(丧塟之礼,共5目)、军礼(军旅之礼)、宾礼(宾客

评分

很好,应该是正版的,儿子每天都练习,买的书也很实用,正好用的上,纸张不错,版面印刷清晰。现在学习都需要靠平时的积累,那平时积累,就只能靠平时的阅读,阅读量上去了,自然而然知识面就广了。

评分

难得知心

评分

共赴患难绝望里紧握你手

评分

收到宝贝,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